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小说 > 《历史:何以至此》在线阅读 > 正文 贝多芬中国“获胜”记(6)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历史:何以至此》 作者:雷颐

贝多芬中国“获胜”记(6)

T,xt,小,说,天,堂

矛头指向周恩来的“批林批孔批周公”运动此时已经开始。批判“贝多芬们”和“无标题音乐”自然成为这个运动中的一部分,从1973年12月起,全国 报刊上突然登出成千篇各类“大批判小组”写的批判无标题音乐和西方古典音乐的文章。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可能很难想象如此简单粗暴的观点曾是“金科玉 律”,而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可能多已淡忘,故恕我在此详引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几篇“大批判”文章的观点,因为这些文章典型地反映了“*”的逻辑与文风。

1973年12月23日,《文汇报》发表了署名“殷言石”的《老谱袭用 旧调重弹》的大文章,文中批判道:“据说,有一种‘理论’,认为某些西方资产阶级古典音乐,没有什么深刻的社会内容,它只是表现了某种情绪的对比和变化, 因此,都可以拿来演奏、欣赏。言下之意,是说世上存在着一种超时代、超社会、超阶级的音乐,还存在着一种超时代、超社会、超阶级的‘情绪’。人们不禁要 问:难道*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对这类音乐竟然不适用了吗?!难道辩证唯物主义的存在决定意识的基本观点,竟然在这种所谓‘健康’、‘明朗’的‘情绪’的 ‘对比和变化’面前,化为乌有了吗?”文章结论是:“他们竭力抽去文艺和音乐的时代性、社会性、阶级性,正是企图从文艺领域‘打开窗口’,让资产阶级文艺 来毒化空气,从而为复辟资本主义准备条件。”“这种旧调老谱的重新出笼,正是当前文艺战线两个阶级、两条路线激烈搏斗的新表现,我们决不可等闲视之。”

1974年1月6日,《北京日报》发表的署名“朝华”的《无标题音乐没有阶级性吗?》一文说:“德国资产阶级作曲家贝多芬(1770—1827)的 《第十七奏鸣曲》,没有注明标题。当有人问他,你那首奏鸣曲是什么意思时,贝多芬回答:‘你去念念莎士比亚的《暴风雨》吧!’我们知道《暴风雨》正是宣扬 资产阶级人性论的。”“*指出:‘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资产阶级的音乐,正是对这种肮脏东西的颂歌。”“资产阶级当 然可以认为十八世纪奥地利资产阶级作曲家莫扎特作品中具有‘明朗’、‘健康’的情调。但是,我们无产阶级却清楚地知道,这种情调和《白毛女》第七场‘太阳 出来了’的大合唱洋溢着的开朗、奔放的情感,是根本不能相提并论的。《白毛女》中‘太阳出来了’的大合唱,以沸腾的豪情,歌颂了中国人民心中的红太阳毛主 席、共产党,展现了翻身农民得解放,‘芙蓉国里尽朝晖’的一派动人景象。这种磅礴的感情,这样豪放健康的情调,是那些资产阶级音乐根本无法比拟的。”

随后,其他一些地方报纸也发表了大量批判文章。经过“地方报纸”的“火力侦察”后,“中央大报”开始“正面攻击”。1月14日,《人民日报》发表了 文化部大批判写作小组“初澜”的《应当重视这场讨论》的文章,对“人性论”作出猛烈批判:“我们还要看到这种反动观点以及它所代表的崇洋复古倾向的危害 性”,“将会为资产阶级文化重新泛滥大开方便之门”,“苏修搞和平演变,就是利用文艺(包括音乐)作为复辟资本主义的手段之一”。2月8日又发表了“初 澜”的《抓住实质深入批判:再谈应当重视关于标题音乐、无标题音乐问题的讨论》:“那些印象派、现代派的音乐作品不是经常写着什么‘松树’、‘喷泉’、 ‘月光’之类的标题吗?但是只要运用阶级观点来加以分析,我们不难透过这些光怪陆离的音响,看到其中所反映的资产阶级乌七八糟的腐朽生活和颓废情调。特别 是现代修正主义的音乐作品,往往在‘革命’标题的掩护下,大肆污蔑、丑化人民革命斗争和劳动人民英雄形象,恶毒攻击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制度。由此可 见,音乐作品有没有标题,这丝毫不能改变作品本身所反映出来的政治内容和阶级实质,丝毫不能改变作品本身客观的社会作用。”“宣扬地主资产阶级的人性论, 抹煞音乐作品的阶级性,这是‘阶级斗争熄灭论’在音乐方面的一种反映。我们必须予以彻底揭穿,进行严肃的批判。”

wWw.xiAoshUotxt.net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雷颐作品集
历史:何以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