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小说 > 《阴谋与仕途》在线阅读 > 正文 第3节:仙药长生(3)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阴谋与仕途》 作者:清不清明不明

第3节:仙药长生(3)

T-xt-小,说--天.堂

  在这种情况下,最适合生存的无疑是那些善于察言观色、见风使舵的人,那些圆滑的、无原则的人,那些抛开道德观念、一切以主上意见为最高标准的人。对此我们不应过度指责。有什么样的制度环境,就会有与这种制度环境相适应的事物。不改变制度环境,寄希望于道德和个人自律,只能是舍本求末,最后必然劳而无功。

  翻开中国史书,我们还会发现一个相当有趣的对象值得我们去研究,那就是太子。太子是皇帝的接班人,很多时候太子都是很风光的。这点固然不假,例如皇帝出征的时候,太子可以代替皇帝处理政务,过过皇帝瘾。不过如果我们据此认为太子可以为所欲为,皇帝老大他老二,那便错了。皇帝辛苦,很多时候太子比皇帝还要辛苦。这一点,想必那些有过作二把手经验的读者马上就能心领神会。做得不好固然不对,做得好却也不对。做得不好,皇帝会觉得这个接班人没有能力,不配做接班人。做得好,皇帝又会担心大权旁落,会对自己构成威胁,担心太子会提前主动接班。要让皇帝觉得太子既有能力,又不会构成威胁,做得恰到好处,这个"度"的把握真是能愁死人。

  北宋淳化五年(994年),太宗赵光义立襄王元侃为太子,改名赵恒。消息传出,京城百姓十分满意,凡是见到赵恒的人都忍不住发出赞叹:"真社稷之主也!"太宗闻知,不豫,曰:"四海心属太子,欲置我何地也?"寇准明白宋太宗的心理,同样用连哄带骗这一套跟他说:"陛下择所以付神器者,顾得社稷之主,乃万世之福也。"宋太宗听得受用,转怒为喜,这件事才就此揭过。

  另有一个朱棣的例子。朱棣的皇位经九死一生以武力夺来,来路不正,所以他对皇权十分敏感,时刻担心会有人借鉴自己的成功经验。加上太子朱高炽的"好兄弟"朱高燧、朱高煦在旁挑拨离间,朱棣开始瞅着朱高炽越来越不顺眼。当时蒙古骑兵还很活跃,在朱棣外出"教训"蒙古骑兵的时候,便由朱高炽留守北京处理政务。这份实习工作凶险万分,弄不好就会满盘皆输,死无葬身之地。虽然朱高炽处处小心谨慎,夹着尾巴做太子,朱棣还是挑到了朱高炽迎驾误时的小错处,将太子东宫的侍从官员统统下狱,以示惩戒。正当朱高炽地位岌岌可危的时候,明史上有名的"三杨"中的杨士奇(另两位是杨荣和杨溥)说了一句:"太子孝敬如初。凡有稽迟,皆臣等罪",将所有的责任揽到自己身上,朱棣这才回心转意,不再继续追究。

  让我们再回到公子扶苏这里。从平时的迹象以及始皇帝的遗诏来看,扶苏是秦始皇心目中的太子确定无疑。按照宗法制,始皇的十五个儿子中,扶苏身为嫡长子,乃是继承皇位的首选,而且扶苏为人仁孝,口碑也很好。但是扶苏所处的尴尬地位决定了他在继承人问题上也做不了什么,不仅不能催促始皇早日将自己立为太子,相反他得想方设法低调低调再低调。归根到底,皇位是皇帝的私有之物,皇帝可以将它传与任何一个儿子。宗法制是惯例,而不是法律,如果秦始皇硬要这样做,没有人能制止他。扶苏的优点和优势再多,也不具备决定性。真正的决定权在皇帝手里,皇帝不传位于他,他的这些优势、优点就等于零,他唯一能做的就是等待始皇帝的"恩赐"。这让人想起了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中的一句台词:"天地万物,朕赐给你,才是你的;朕不给,你不能抢。"这句话虽然是电影虚构,却是始皇心态最好的注脚。

  继承人问题关系帝国安危,牵扯到百姓、皇帝、百官和太子四方。百姓一方身份卑微,没有发言权;始皇另有打算,不肯立太子;百官投其所好,趋吉避凶,不敢建议立太子;有资格做太子的扶苏身份尴尬,只能无奈地等待天上掉馅饼。继承人问题就此搁浅。继承人不明而产生的祸患也一直伴随着大秦帝国,直到沙丘之变发生。

  选择继承人的关键主要在于始皇。如果他早日确定继承人,就不会有日后沙丘之变的发生。扶苏虽然性格懦弱,总比胡亥要强,对待百姓也会宽厚很多,赵高也会收起他的觊觎之心,李斯也会全心全意配合扶苏治理国家,整个大秦帝国传承下去的可能性是很大的。秦亡的根源不仅在于始皇帝的重徭苛法,也在于他没有早日确定继承人。大秦帝国成于始皇,败于始皇,这样的指责并没有冤枉他。


WwW/xiaoshuotxt.N et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清不清明不明作品集
阴谋与仕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