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小说 > 《出征日志》在线阅读 > 正文 第12章 航天精英,祖国为你骄傲(2)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出征日志》 作者:吴川生

第12章 航天精英,祖国为你骄傲(2)

  成为航天员后,俊龙料理家务、关心妻小的时间就更少了。他同王洁和孩子虽近在咫尺,和岳父岳母虽同在北京,但没有更多的时间关照妻子,辅导孩子,照顾老人,相反,老人还经常到他家帮助料理家务和照顾孩子。

  王洁是一位深明大义、支持丈夫、富有责任感的女性。当年,她抛弃舒适的大都市生活,毅然跟随俊龙到大西北工作;在俊龙当上航天员到北京报到后,她又独自一人收拾物品把家搬到了北京。在单位里,她对工作严肃认真,周到细致,分送的密级文件,领导没看完,她就等到下班直至处理完后才回家。他们的儿子费迪,从小体质比较单薄又刚上小学,为了不让俊龙操心,她把照料、辅导孩子的事全部承担下来,甚至自己有了病痛也不告诉丈夫。她说:

  “俊龙的事就是我的事,只要他工作训练满意,再苦再累我也愿意。”

  在几年的训练中,俊龙最喜欢回头看和“过电影”,经常回想哪些环节最重要,哪些要素最需要。“神舟”五号任务中,他成为5名强化训练的航天员之一,但最终没能进入首飞梯队。

  从这以后,他更注重查找自己的薄弱环节,从“弱项”找到自己的差距,迎头赶上。俊龙的长跑耐力不够强,练长跑时他就注意跑外圈,加大训练强度,提高耐受力。面对“神六”任务,他思考最多的是前庭功能和载荷调节能力。他说,前庭功能对多天飞行的航天员来说很重要,如果出现空间运动病,各种复杂的问题就会出现,影响任务的完成。正是有了这种“预见在先,爱动脑筋”的习惯,他非常注重自己的航天生理功能的训练,在没有进行转椅训练时,他就在家里捂着耳朵就地转圈,代替转椅训练;在卧床训练前的一段时间里,他睡觉就不枕枕头,增强自己对模拟失重的适应性。同时,他加深对飞行程序和应急工况的熟记和理解,经常回忆自己训练中的每一项操作动作,分析出现差错或失误的原因,加以改进。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神六”任务个人选拔阶段,他以综合考评第一名的成绩进入了复选,又同聂海胜紧密配合,一同被选为“神六”任务的航天员乘组。

  努力为之,不留遗憾

  ——“东北汉子”刘伯明

  要不是伯明的话中略带东北口音,你怎么也不会把他同“东北汉子”联系在一起。

  1985年,伯明考上了空军飞行学院,他心里有说不出的激动。几个月来,全县几百名学生踊跃报名参加招飞,一关一关的体检后,只剩下5人,直到6月初发下通知书时,5人中只录取了伯明一人。

  运送新学员的汽车在依安县的山路上行驶,这条路他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1000多个日日夜夜,他在这条路上度过了自己3年高中生涯。1982年,他考上了县一中高中部,家里给他买了辆自行车,他每天就穿梭往返在这条近百里的路上。下雨时,浑身淋透;下雪时,路滑就推着车走。当时的伯明长得矮小,身体单薄,3年中一天不差地走完了2万公里路程,完成了高中的学业。

  谈起这段经历,伯明记忆犹新。他说,这段生活锻炼了自己的意志品质,使他知学上进,吃苦耐劳。

  家乡养育了他,然而,更使他牵肠挂肚的还是他的母亲。

  伯明兄妹6人,父亲原在铁路上工作,一家老小的生活全靠母亲一人操持。黑龙江的冬季零下30多度,滴水成冰。每天早上,母亲总是提前起床,烧燃炉子,等家里暖和了才叫醒伯明。多少个日日夜夜,无论刮风下雪,饭好了母亲总是站在村口等着他回来,孩子要骑几十里路的车,她放不下心啊!晚上,母亲总是陪着他复习功课,做完作业。多少次伯明让母亲早睡,老人家总是摇摇头,深情地望着孩子。老人的所作所为,当儿子的伯明起初并不在意,等到了军校,这历历在目的往事才使他懂得了“可怜天下父母心”的深刻含义,这使伯明更深深地眷恋着母亲。

  几年的军校生活过去了,伯明成了一名优秀的空军飞行员。1998年,他又被选拔为中国首批航天员。光阴似箭,冬去春来,依依母子情始终是伯明成长进步的不竭源泉和动力,虽说相聚甚少,各分东西,但对母亲的思念和感激之情却日盛一日。

  伯明到了北京,家安顿好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想让父母和自己一起过。老人家操劳一辈子,如今儿女都大了,也该享享清福了。谁知母亲对儿子说:“你工作忙,我们不能牵累你。”住了几天又回到老家。

  就这样,他们母子相隔千里又过了几年。

  2003年8月,母亲因突发心肌梗塞去世了,他的父亲和兄弟不知道怎样把这突如其来的消息告诉伯明,最后决定打电话告诉伯明的爱人张瑶,并千叮咛万嘱咐:“一定不要告诉伯明,他现在训练忙,不要让他分心。”

  张瑶为难了。她知道母亲在伯明心中的位置,怕他承受不了这巨大的打击;她也知道,再过几天伯明和战友就要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参加人、船、箭、地联试,任务在即啊!万般无奈下,她只得告诉了航天大队大队长。

  当晚,我和申大队长来到了伯明家,这么大的事情,也应该让伯明回家看一眼母亲,送一程,尽尽儿子的孝心。但是,这个节骨眼上还不能告诉伯明真实情况。我对伯明说:“伯明,你母亲病重,赶快回去看看吧。”

  “我母亲身体一直很好,这么多年也没得过什么病,这太突然了,我没有心理准备。”

  看得出来,伯明心里很明白,也很着急。军人自有军人的敏锐性和洞察力,执行任务前批假,非大事莫属!

  看着身边的老申和张瑶,我心里一阵阵发紧和难过,我们是合伙“欺骗”伯明啊!我深知伯明爱自己的母亲,把噩耗直接告诉他,又怕他承受不了这突如其来的打击,总要有个缓冲的过程。

  “伯明,无论发生什么事,咱们都要挺住!这次回去你就多住几天。”

  伯明点了点头,说道:“放心吧,我回去看看就回来参加联试。”

  伯明回到家才知道母亲已过世,望着母亲的遗容,他失声痛哭,泪流满面。几十年的养育之恩,几十年的母子之情,还没来得及报答呀!而今,母亲走了,她那起早生火、伫立村头的身影永远成为了过去;她那不让儿子分心,祝福儿子的话语永远成为了回忆。

  “神舟”五号首飞任务,伯明没有被选上首飞梯队,他深知航天员的职业特殊以及不以成败论英雄的道理,毕竟执行首飞任务只能上一人,上与不上都是一种奉献。一个航天员能正确对待祖国和人民的挑选,能正确对待自己,是一种思想成熟和优秀素质的表现。同时,他也在关注自己的战友。发射的那一天,他没有离开电视机,看到杨利伟那从容不迫的操作,那泰然自若的神情,他找到了自己的差距。他说:“一个人的成功与付出的汗水和努力是分不开的。利伟平时训练刻苦,反应快,头脑灵活,善于总结,坚定成熟,就连计算机课件、软件编辑、动画制作等都靠前,我为利伟的出色表现而骄傲。”

  伯明是个好学上进的人。“神舟”五号任务后,他在学习方法上来了个大改进、大提高。他用了大半年的时间,把过去的理论专业书籍找出来,重新进行了系统归类,并总结了“从现象上向根上追,从各种操作上往原理上推”的学习方法,整理了60万字的学习笔记,并虚心向利伟和战友们请教。功夫不负有心人,“神舟”六号任务中,他被选为飞行乘组成员。

  在伯明的成长进步中,也有他妻子的一份功劳。说起妻子张瑶,还有一段两人相识相恋的故事。

  张瑶也是县一中的学生,比伯明晚两届,在校时他们并不认识。伯明是个重情谊的人,在学校就很敬重自己的语文老师,也就是当时的一中校长。考上空军飞行学院以及到飞行部队的五六年间,他时时不忘恩师,常给老师写信,汇报自己的学习和工作,畅谈人生和追求。时间长了,校长问起他的婚姻大事,伯明在信中写道:“飞行员的妻子要能独当一面,我找对象要求不高,有理家管财的能力,中专毕业就行。”校长看后喜出望外,托原来的班主任回信:“校长的女儿长得漂亮,中专毕业后在齐齐哈尔市的幼儿园工作,你们不妨接触接触。”

  就这样,岳父做媒把女儿嫁给了伯明。

  伯明对岳父说:“我没有身高,也不是帅哥,但你把姑娘嫁给我,嫁对了;我找你姑娘也找对了,请放心,我会对她好的。”

  以后,张瑶随军到了伯明的部队当幼师,工作上勤勤恳恳,家里是一把好手,她从不过问伯明的飞行和工作,只想为丈夫创造一个舒适轻松的环境。小两口到了北京也一样,家务活、带孩子的事,张瑶总是承担下来,全身心地支持丈夫搞好训练,辅导培养好女儿。如今,他们的女儿倩婷品学兼优,小学毕业上了人大附中。写到这里,我想起伯明的一句话:“努力为之,不留遗憾。”这就是伯明和他家人的写照吧。

  奋发努力,永不放弃

  ——“海鸥5号”景海鹏

  景海鹏的家乡在山西省运城盐湖区。运城古名潞村,自古就因盐业发达而着称,一直是山西晋南地区远近闻名的重镇。

  运城的闻名还在于城西南的解州镇是三国蜀汉名将关羽的故乡。海鹏就出生在这样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地方。小时候,他经常听老人们讲述关公义勇双全的故事,逐渐养成了耕读传家、淳朴善良的秉性。

  海鹏的父亲一直在乡里务农,虽说是起早贪黑,忙忙碌碌,却充满着乐观精神,更喜好文化活动。那个年代,父亲是乡里唱样板戏的主角,他那精彩的表演和洪亮的嗓音虽说已经久远,但海鹏至今都记忆犹新,引以自豪。在一次踩高跷的活动中,父亲不慎摔碎了膝盖骨,在医院躺了两年。有人说,他从此站不起来了。但父亲硬是一瘸一拐地像小孩学步一样,重新迈开了人生的步伐。父母是最好的老师。这一切深深感染着海鹏,他为父亲感到骄傲,在他幼小的心灵里树立起战胜困难的信心,也就从那时起,他与体育结下了不解之缘。

  海鹏从小就喜欢运动,特别是打篮球。因买不起运动服,父亲就给他买了件背心,正面印上海鸥和大海的图案,后背印上大大的“5”号;母亲用自家织成的布染上蓝色,为他裁剪了一条短裤。于是人们在篮球场上,经常看到“海鸥5号”的身影。从初中到高中,海鹏都是校篮球队主力,时常参加运城地区中学生篮球比赛,“海鸥5号”也成为了海鹏的别称。崇尚体育,喜欢锻炼,成为景海鹏生活中重要的内容,直到现在,他每天都坚持运动。正因为这样,才磨练了他的意志,铸就了一付好身体,使他当上了飞行员、航天员。

  母亲在海鹏的眼里是个勤劳持家、热心开朗的人。母亲会裁缝,每年为乡亲们义务裁剪不计其数,即使在大年三十,家里还堆着厚厚的布匹和衣裤;母亲会做饭,每逢村里乡亲有红白喜事,她总是去帮助张罗;母亲很勤劳,海鹏每天醒来,总是看见母亲在打扫院落,把家收拾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母亲能吃苦,在丈夫住院的两年间,她每天骑着车,前面带着弟弟,后面载着海鹏,把兄弟俩送到学校后,又骑车奔向几十里远的医院照顾丈夫……母亲给予海鹏的不仅是生命和母爱,而且也教会他勤劳持家、乐于助人的风范。海鹏成为中国首批航天员后,在航天员大队党支部里是一名支部委员。同志们的事常常就是他自己的事。

  前几年,单位为航天员盖宿舍楼,并决定为他们统一装修。常言道:“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统一装修房子的样式、建材等众口难调,单位让航天员选一名代表集中反映大家的意见,参与装饰材料的选择及协调等工作。航天员们一致推举小景当代表。在历时4个月的时间里,他抽出业余休息时间忙前跑后,仅地砖就先后选了5次,虽然自己累一点,但让战友们满意,心里也乐滋滋的。

  海鹏在上学的几年中,也从老师无微不至的关怀中体味出人世间的温暖。初中毕业后,他考进了运城重点中学——解州中学,但离家有20多公里路,只得住校学习。农村孩子住校,只能每周从家里带点馒头、咸菜。这一阶段正是海鹏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加上海鹏爱打球,身体负荷大,需要营养啊!学校的闫老师看在眼里,对海鹏说:“你这样长期啃馒头咽咸菜,时间长了肯定吃不消,我平反后补了一些钱,你读书我供你。”老师给他买饭票,还给他零用钱。就这样,海鹏完成了高中学业,考上了飞行学院。对这段往事,海鹏经常提起。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他永远感激自己的老师。

  高三快毕业时,学校开始招飞体检了,他向班主任提出自己想参加招飞的想法。班主任却告诉他:“很难的,不要去啦,你就老老实实地准备考大学吧。”但海鹏对飞行员非常羡慕,离他家不远的邻村就出了一名飞行员,因此,他也渴望自己能飞向蓝天。这一次,海鹏没听老师的话,自己不仅和同学们参加了体检,而且对自己的身体条件很自信。结果,几十名同学中,只有两人身体合格。

  在飞行学院,小景也是一名出色的飞行学员。训练中有一个项目——游泳,只有游够50米才算及格,否则就有被淘汰的可能。海鹏是北方的“旱鸭子”,从小哪儿下过水,训练时要么瞎扑腾,要么被水呛住,临近考试还不会游。考试的那一天,他咬了咬嘴唇,从深水区下水,不知一股什么神奇的力量鼓舞着他,竟一口气游了50米到达对岸,战友们为他鼓掌、加油、呐喊,他又折返身子向深水区游去,到池边觉得体力还很好,又折向新的目标冲刺。

  结果,一夜之间他不但会游泳了,还竟然连续游了200米,达到优秀成绩!海鹏刚上岸,衣服还没来得及换,学员队领导当场宣布给他记嘉奖一次,这是他参军后的第一个嘉奖,也是入学后全中队的第一个嘉奖。事后有人问他,一夜间能游200米靠什么动力?他回答战友:

  “不论干什么事,一定要有信念,永不放弃!”

  是的,这种信念一直支持着他,激励着他。到军校后的第一学期,小景所在的班各项工作成绩都不够突出。新学期开始时,教导员找他谈话,让他接替班长。他对教导员说:“让我考虑两天。”第三天,海鹏向教导员汇报说:“既然组织上决定让我干,那我就干,我不图什么好处,只想把全班带好,使各项工作走在全队前列。”第二年,班里的工作真的很有起色,各项竞赛和考核成绩都进入前列。这一段经历对海鹏非常重要,使他懂得了一个道理:世上没有干不好的事,只有不想干的人!从学校到部队,海鹏的进步一直很快,他在军校当过区队长、实习指导员、实习中队长;毕业后到飞行部队,是第一批被提拔为中队长的,在选拔航天员前,已是领航主任,这在同期飞行员中是比较快的。

w w w. xiao shuotxt. n 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吴川生作品集
出征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