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小说 > 《中国历史读这本就够了》在线阅读 > 正文 第7章 先秦时期的分裂局面(6)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中国历史读这本就够了》 作者:华业

第7章 先秦时期的分裂局面(6)

  商代用干支记日,数字记月;月有大小之分,大月30日,小月29日。12个朔望月为一个民用历年,它与回归年有差数,所以阴阳历在若干年内置闰,闰月置于年终,称为十三月。季节与月份有大体固定的关系。商代,大规模的祭祀和占卜,要求具有准确的祭祀时间和祭祀周期,此时期农业生产进步,气候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商人正是通过观测天象来掌握气候的变化,因而使得商代历法在夏代的基础上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在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中,我们可以看到大量关于商代天文观测的记录。

  从甲骨文的记载中,我们知道商代将一年分为十二个月,闰年十三个月。同时甲骨上已经有了关于日食、月食和星辰的记载,这应该是世界上最早的有文字记载的天文学资料了。商代甲骨文中有多次日食、月食和新星的记录。

  在数学方面商代也进行了初步探索。商代甲骨文中有大致三万的数字,明确的十进制,奇数、偶数和倍数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计算能力。

  光学在商代也得到了运用,在商代出土的文物中,人们发现了微凸面镜,它能在非常小的镜面上照出整个人面。中国人观察天象时具有的系统性和精确性,很可能就源自当时,这些技术在当时人类古文明当中处于领先地位,许多卜辞都证明了这一点。

  牛津大学的李约瑟所写的中国科技史就曾指出欧洲文艺复兴之前,全世界对天文历法研究的最系统最精确的国家就是中国,那么这一点我们可以有信心地说是从商代开始的。商代天文学中的许多天象在卜辞中均有记载,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中国已发现古代文字中最早的文字是什么?

  甲骨文是中国商代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它也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殷墟甲骨文是甲骨文的主要代表,又称为“殷墟文字”、“殷契”,甲骨文在周朝建立之初还使用了一段时间。

  据说甲骨文是这样被发现的。清朝光绪年间,有个叫王懿荣的人,是当时最高学府国子监的主管官员。偶然的机会他知道有一味中药叫龙骨,甚觉奇怪,就翻看药渣,发现龙骨上面有一种看似文字的图案。于是他买下了所有的龙骨,发现每片龙骨上都有相似的图案。他认为这是一种文字,而且比较完善,应该出于殷商时期。后来,人们找到了龙骨出土的地方——河南安阳小屯村,那里又出土了一大批龙骨。因为这些龙骨主要是龟类兽类的甲骨,于是上面的图案被命名为“甲骨文”,研究它的学科就叫做“甲骨学”。

  商代统治者特别迷信,例如十天之内是否会有灾祸,天会不会下雨,农作物能否有好收成,打仗胜利与否,应该对哪些鬼神进行哪些祭祀,甚至关于生育、疾病、做梦等等事情都要进行占卜,以了解鬼神的意志和事情的吉凶。占卜所用的材料主要是乌龟的腹甲、背甲和牛的肩胛骨。首先要在用来占卜的甲骨背面挖出一些小坑,甲骨学家称这种小坑为“钻凿”。占卜的时候就在这些小坑上加热使甲骨表面产生裂痕。这种裂痕叫做“兆”。甲骨文里占卜的“卜”字,就像兆的样子,占卜者就根据卜兆的各种形状来判断吉凶。

  从殷商的甲骨文来看,当时的汉字已具有完整记载汉语的功能。在已发现的殷墟甲骨文里,出现的单字数量已达4000左右。其中不仅有大量指事字、象形字、会意字,还有很多形声字。甲骨文是研究中国古代特别是商代社会历史、文化、语言文字的极其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商朝主要实施什么样的政治制度?

  商朝的主要政治制度就是内服、外服制度。内服是商人本族的活动区域,外服是商族以外的方国,商王通过两种不同的管理制度来处理本族和臣服的外族的事务。

  禹下令规定天子国都以外五百里的地区为甸服,即为天子服田役纳谷税的地区:

  紧靠王城百里以内要交纳收割的整棵庄家,一百里以外到二百里以内要交纳禾穗,二百里以外到三百里以内要交纳谷粒,三百里以外到四百里以内要交纳粗米,四百里以外到五百里以内要交纳精米。甸服以外五百里的地区为侯服,侯服以外五百里的地区为绥服,绥服以外五百里的地区为要(yāo,腰)服。

  对于方国来说,商王控制着方国联盟的实际权力,与各方国形成了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但是商王对参加联盟的方国的控制力是有限的。各方国基本保持原有的社会结构,除对商王承担应尽的义务外,有很大的自主权。商代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不是通过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性人事控制方式,而是靠商强大军事威力下的地方部落方国与中央建立盟约的方式来维系的,也就是钱穆所说的“诸侯承认天子式”的政治联系方式。

  商王朝地职官有中朝任职地内服官和被封于王畿以外地外服官之别,内服官中又分外廷政务官和内廷事务官,最高的政务官,是协助商王决策的“相”。王朝高级官吏统称卿士。三公,则是因人而设的一种尊贵职称,并不常设。

  商朝的政治理念是神权观念笼罩下的政治思想,商代统治者“尚鬼”、“尊神”。

  所奉行的最高政治原则,就是依据上帝鬼神的意志治理国家。

  “九世之乱”指的是哪个时期?

  九世之乱是公元前1411年至公元前1321年商朝自商王中丁后,由于连续发生王位纷争,而产生的屡次迁都,使王朝中衰、诸侯离叛的事件。这一动乱历经中丁、外壬、河亶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阳甲九王,故名“九世之乱”。

  中丁是商王太戊的儿子,在位时将商朝首都自西亳(今河南省偃师市)迁到嚣(今河南省郑州市附近,一说在今河南省荥阳市东北),此时东南方的夷族兴起。蓝夷进攻商朝,中丁出兵击退蓝夷,但中丁自身的势力遭到重创。仲丁死后,他的兄弟们凭借个人的势力争夺王位。中丁的弟弟外壬在中丁死后继位,开创了“谁势力大谁继位”

  的先例,从而造成了商朝一百多年王位继承的混乱。

  外壬死后,他的弟弟河亶甲继位,河亶甲是商王太戊的儿子、商王外壬的弟弟。

  河亶甲曾迁都于相(今河南省内黄县境内),并出兵征伐东南方的蓝夷和班方。战争期间河亶甲病死,他的儿子祖乙继位。祖乙将国都由相迁至耿(又称邢,今河南省温县东),后又迁于庇(今山东省定陶县),并成功地平服了蓝夷、班方等国,使商朝国运再度中兴。

  祖乙死后由他的儿子祖辛继位。祖辛死后由他的弟弟沃甲继位。沃甲死后由他的侄子、祖辛的儿子祖丁继位。祖丁死后由他的堂弟、商王沃甲的儿子南庚继位。南庚迁都于奄(今山东省曲阜市),商朝国运再度衰落。南庚死后由祖丁的儿子阳甲继位。

  阳甲在位时,商朝内乱不止,奴隶主贵族之间相互残杀,阳甲已无法控制局面,商朝衰落,诸侯不朝。

  “九世之乱”使商朝“兄终弟及”与“父死子继”相结合的王位继承制度遭到破坏,商朝统治力量遭到严重削弱,无力再顾及四方诸侯、方国。北方及西北方的土方、鬼方、羌方等趁机发展实力,日益威胁着商朝的统治。

  “盘庚迁殷”发生在何时?

  盘庚即位时,商朝经过几代内乱(即九世之乱),王室内争激烈,阶级矛盾尖锐,加上天灾频繁,面临着严重的危机。盘庚为了挽救商王朝的衰亡,决定迁都到荒芜的殷,以抑制贵族的奢侈,缓和阶级矛盾。公元前1320年,盘庚迁都城到殷。

  商汤建立商朝的时候,最早的国都在亳(音bó,今河南商丘)。在以后300年当中,都城一共搬迁了五次。这是因为王族内部经常争夺王位,发生内乱;再加上黄河下游常常闹水灾,有一次发大水,把都城全淹了,就不得不搬家。

  在盘庚继位之后,为了缓和社会矛盾,摆脱政治困境,他不顾一些贵族的反对,决心选择一个有长远发展前途的地方重振朝纲。当他得知安阳(当时称北蒙)一带土肥水美,就决心到此来发展。为了动员迁都,他曾发表一个重要的演讲,“星火燎原”

  一词即由此次演讲内容凝练而成。贵族们竭力反对迁都,盘庚就发布文告,严厉命令他们服从。终于,他率众西渡黄河,来到了安阳,史称“盘庚迁殷”。

  迁到殷后,他又以强硬手段制止了贵族们搬回旧都的企图。《尚书·盘庚》就是他在迁殷前后的讲话记录。他还提倡节俭,改良风气,减轻剥削,终于安定了局面,使殷发展成为一个十分繁荣的都市。此后270多年,商的都城一直在这里,商朝也被称为殷朝殷商。

  盘庚在位恰逢商朝“乱世”,是一位富有忧患意识的商王,他敏锐地看到了民众的疾苦,并想方设法加以消除。盘庚自觉吸收先王的治国经验,“古我先后,罔不惟民之承保”。他认为商之先王都是把民众的需求放在第一位,重视并体贴民众的意愿。

  谁开创的分封制?

  武丁(?~前1192年),姓子,名昭,是中国商朝第23位国王,以高宗为庙号。

  他在位期间开创了分封制。

  公元前1247年,据说武丁得到一个梦的启示,在民间找到一个筑墙的奴隶,将他任命为宰相,这个人就是历史上鼎鼎有名的傅说。武丁在傅说和甘盘等贤臣的辅助下,励精图治,使商王朝得以大治。在武丁时代,开始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官僚机构,并组成了一支相对固定而庞大的军队。

  内政巩固之后,武丁就开始了大规模的征服。首先是迫使周边时叛时服的小邦完全臣服,接着攻打今山西南部、河南西部一带的小邦,扩大了版图。这时西北的少数民族鬼方、羌方和土方日益强大起来,成为中原王朝的心腹之患,也成为武丁对外用兵的重点。经过多年的战争,武丁终于打败了这些国家,解除了威胁。其中对鬼方的战争就持续了三年。武丁还开拓南疆,征服了荆楚地区的夷方、巴方、虎方等。到武丁末年,商朝已成为包含众多部族的泱泱大国,实际上奠定了秦始皇之前华夏族大体上的疆域。

  为了控制广大被征服的地区,武丁把自己的妻、子、功臣以及臣服的少数民族首领分封在外地,被分封者称为侯或伯,开了周代分封制的先河,其中周人的祖先就是在武丁时代被征服而接受了商的封号。

  中华文化的显着特征——祖先崇拜在这个时代已经定型,而对卜辞的迷信,也发展到了极致,这个时代流行用活人祭祀。在目前殷墟所发现的商代甲骨文和青铜器中,相当大部分是来自武丁时代,“青铜器之冠”司母戊大方鼎就是武丁时代的杰作。

  在武丁之前,商朝的王位继承以兄死弟继为主,从武丁开始,逐渐确立了父死子继的制度。

  中国历史上有据可查的第一位女性军事统帅是谁?

  妇好,商朝国王武丁的妻子,中国历史上有据可查(甲骨文)的第一位女性军事统帅,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她不仅能够率领军队东征西讨为武丁拓展疆土,而且还主持着武丁朝的各种祭祀活动。

  商朝的武功以商高宗武丁时代最盛,武丁通过一连串战争将商朝的版图扩大了数倍,而为武丁带兵东征西讨的大将就是他的王后妇好。妇好是商王武丁第一任王后,60多位妻子中的一位,即祖己引的母亲。因她文武双全,武丁十分喜欢妇好,她去世后武丁悲痛不已,追谥曰“辛”,商朝的后人们尊称她为“母辛”、“后母辛”。

  甲骨文记载,有一年夏天,北方边境发生战争,双方相持不下,妇好自告奋勇,要求率兵前往,武丁犹豫不决,占卜后才决定派妇好起兵,结果大胜。此后,武丁让她担任统帅。从此她东征西讨,打败了周围二十多个方国(独立的小国)。

  譬如甲骨文中有一条卜辞写道:“商王征发妇好所属的3000人马及其他士兵1万人,命他们去征伐商王朝的宿敌羌国。”战前妇好和夫君议定计谋,妇好在敌人西面埋伏军队,武丁则带领精锐部队在东面对敌方军队发起突然袭击。敌方军队在武丁军与妇好军的包围圈中顾此失彼,终于被围歼,南境于是平定。这大概也是中国最早有文字记载的“伏击战”了。

  那时,距都城安阳(今河南安阳小屯村)正北1000多里外,还有一个强悍的游牧部族土方。他们经常肆意侵入商的边境,掳掠人口财物,是王朝多年的心头大患。

  于是,武丁命妇好率兵出战,只一仗,就打退了入侵之敌。妇好乘胜追击,彻底挫败了土方。从此土方再也不敢入侵,后来终被划入商的版图。

  妇好不但是带兵打仗的将领,而且还是国家的主要祭司,经常受命主持祭天、祭先祖、祭神泉等各类祭典,又任占卜之官。商朝是个迷信鬼神的国家,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妇好会打仗,又掌握了祭祀与占卜的权力,可能连武丁都要怕她三分。

  谁在位时期使得神权政治向王权政治转变?

  武乙,商朝国王,姓子名瞿,商王康丁之子,康丁死后于前1147年继位,在位35年,卒于公元前1113年。他在位时期使神权政治向王权政治开始转变。传说他被雷击而死于渭水流域,一说死于战事。

  武乙统治时期,商朝的国力已经逐渐衰微,周边的方国开始强大起来。而东夷的势力更是发展到了商朝统治的中心——中原地区。据《后汉书·东夷传》载:武乙时,“东夷寖盛大,分迁淮岱,渐居中土。”在对外交往和统治方面,武乙南北征伐。先是征伐旨方,武乙在位时多次调动重兵加以征伐,参战军队常常在几千人以上,最后武乙征服了旨方;武乙还曾经出伐南方。

  武乙在位时,巫教势力极大,经常假借天意钳制商王的行动,武乙便想方设法打击巫权。有一次,他命工匠雕了一个木偶,状貌威严,冠服齐整,称作天神。他约天神和他赌博,又命令一个臣子代替木偶,作为天神来与他赌博。臣子怕武乙,步步退让,以大输而告终。武乙推局指着木偶大笑说:“你既然是天神,怎么会输给我?如此不灵验,不配称天神。”还命令左右痛打木偶。又有一次,武乙命人制作了一只皮袋,盛满兽血,挂在树枝上,他亲自挽弓仰射,射破皮袋,兽血喷出,武乙掷弓大笑说:“今天,天被我射了一个窟窿。”

  经过种种斗争,终于使巫权大为降落,王权大为上升。当时,西方的旨方和羝方联合攻打商朝,武乙出兵征伐,俘虏了旨方几千人。后来,武乙到黄河、渭水之间去游猎,据说被雷击死。一些学者认为,此说很有可能是仇恨武乙的巫师们编造出来贬低武乙的。

  从武乙晚年经常用兵于渭水流域的史料来分析,他可能死于征伐西方方国部落的战斗中。

  商朝的亡国之君是谁?

  帝辛(?~约公元前1046年),本名受德,后世称商纣王,在位52年,是商朝最后的一个君主,建都于沫,改沫邑为朝歌(今淇县)。

  帝乙死,应立长子启,因启母贱不能立,而立少子辛为帝,帝辛自幼聪敏过人。

  帝辛继位后,重视农桑,社会生产力发展,国力强盛。他继续发起对东夷用兵,打退了东夷向中原扩张,把商朝势力扩展到江淮一带。特别是讨伐徐夷的胜利,把商朝的国土扩大到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沿海。帝辛对东南夷的用兵,保卫了商朝的安全。

www/xiaoshuotxt/n e 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华业作品集
中国历史读这本就够了我不是教你做“坏”女人世界历史读这本就够了林语堂半半哲学全集珍藏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