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小说 > 《中国历史读这本就够了》在线阅读 > 正文 第15章 秦汉时期的大一统(2)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中国历史读这本就够了》 作者:华业

第15章 秦汉时期的大一统(2)

  度同制是由于在战国时期,各国的度量衡制度和货币制度有很大的差异,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秦统一后,规定货币分金和铜两种:黄金是上等货币,以镒(秦制20两为镒)为单位;铜钱是下等货币,统一为圆形方孔,以半两为单位。金币主要供皇帝赏赐下臣用,铜币才是主要的流通货币。

  秦始皇以原秦国的度、量、衡为单位标准,废除与此不合的制度。秦朝廷在原商鞅颁布的标准器上再加刻诏书铭文,或者另外制作相同的标准器刻上铭文,发放到全国。同时规定,凡是与标准器不同的度、量、衡一律禁止使用。

  战国时期,各国车辆形制也都不一样。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定车宽以六尺为制,一车可通行全国。

  “行同伦”就是端正风俗,建立起统一的伦理道德和行为规范。在这个方面,秦王朝也是相当的重视。比如说在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来到泰山下祭天。这里原是齐国故地,有“礼仪之邦”的称呼。始皇就命令随从在泰山所刻的石上记下“男女礼顺,慎遵职事,昭隔内外,糜不清净,施于后嗣”(意谓男女之间界限分明,以礼相待,女治内,男治外,各尽其责,从而给后代树立好的榜样)的话,来表扬齐地的风化。对于社会风气的转化起了巨大作用。

  “传国玉玺”就是用“和氏璧”制作而成的。成为秦以后历代帝王相传之印玺,它是奉秦始皇之命镌刻的。

  秦朝就是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来削弱民智,降低民力以加强自己的统治,同时,这样的措施也为以后的农民起义埋下了隐患。

  秦朝的统治思想是什么?

  秦始皇焚书坑儒以后,再没有了春秋战国时百家争鸣的现象,所留下来的学派只有法家一派,他们的思想受到秦始皇的青睐和大力推崇,法家思想名正言顺地成为秦朝的统治思想。

  在法理学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的是法家,他们对于法律的起源、本质、作用以及法律同社会经济、时代要求、国家政权、伦理道德、风俗习惯、自然环境,以及人口、人性的关系等基本的问题都做了探讨和初步的研究,并且卓有成效。法家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商鞅、申不害、韩非子、李斯等,由此可见,秦国几代的新政都是由法家人主导的,所以法家思想成为了秦朝统治阶级的主流思想。

  先秦诸子中对法律最为重视的一派是法家。他们因为在法律及法理学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而闻名于世,他们也提出了有关法律的一整套理论和方法。这也为后来建立的中央集权的秦朝制定各项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且后来的汉朝继承了秦朝的集权体制以及法律体制,这就成为了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政治与法制主体。

  法家认为“权制断于君则威”,主张君主手里掌握立法权,臣下必须行使,由此建立起一种“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的君主极端专制的封建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但是皇帝本人可以凌驾在法律之上,超越在法律之外。到秦始皇时,他更加刚愎自用,法律完全成了君主实现个人欲望的工具。

  在统一中国的过程中,法家的目标是富国强兵,如何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呢?法家主张依靠农战,但法家同时也认识到“民之内事,莫苦于民,民之外事,莫难于战”。

  农事之苦,战事之难都是他们推行农战的极大障碍。那么如何驱使农民进行耕战呢?

  法家认为,必须置民于贫穷困弱之中,然后利用赏罚的手段,民才有可能从令如流,克服各种困难,以赴耕战,而只有人民努力耕战,国家才会强盛。

  在法家贤者的眼里,富国与富民,强国与强民是对立的,二者不可能同时得到,商鞅说过:“民弱国强,国强民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韩非甚至认为,只有让人民经常处于饥饿的状态,并且得不到食物,只能依靠国家赏赐才能存活,这样才能保证人民顺从国家的法令。

  在法家的“强国弱民”理论中,涉及到了国家与人民的权利及义务的界限问题。

  在这个问题的解答上,法家主张无限制地扩大国家权利而缩小人民的利益,而这正是法家理论的一个危机。他们不知道,当人民贫弱到不能生存时,他们就不会再依赖国家的赏赐和食禄,而会起来夺食,到时候任何赏罚措施都将失去作用,国家强盛将一去不复返。

  秦朝有哪些对外战争?

  秦朝建立以后,对外战争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北上对匈奴的战争,二是南下对百越地区的战争。这两个方面的战争,在很大程度上都巩固了秦朝的统治。

  (1)建国初发动对匈奴的战争

  匈奴人一直分布在蒙古高原上,从战国末年以来,趁着各国大战的机会,大肆向南方侵犯。秦王统一中国之后,派蒙恬率军北上三十万抗击匈奴。

  蒙恬于始皇三十二年(前215年)收复河套以南的地区,就是当时所说的“河南地”。

  第二年进一步驱逐匈奴。秦朝自榆中(在今甘肃兰州以东,但有异说)向北,在黄河以东、阴山以南的地区共设置三十四县,并且在黄河的一段地区以河筑塞。

  秦朝还把战国时期的燕、赵、秦三国长城修复并连接起来,修建成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东迄辽东的古代世界伟大工程之一的万里长城,用它来防止匈奴南下以保护北方农业区域。接着,秦朝又强制迁移了几万户到河套地区定居。这些措施在边地的开垦和边防的加强方面起了积极作用。

  (2)发动对百越的战争

  中国境内的越人主要分布在华东、华南地区,分为闽越、南越、西瓯等部分。闽越在今浙江、福建一带,南越在今广东和广西东部,西瓯在今广东西南部、广西南部以至于云南东南部。越人“断发文身,错臂左衽”,依山傍海,从事渔猎和农业。西瓯人主要从事农业生产。

  秦王政二十四年(前223年),王翦率领秦军灭了楚国之后,继续向南进兵,夺得了一部分越人的土地,并奏请朝廷设置会稽郡(今江苏苏州)。秦二十六年,秦始皇派尉屠睢发卒五十万,分为五军,进攻南越,花费了三年时间才基本上击败了南越的军队。

  秦军击败了闽越的抵抗之后,在它的基础上设置闽中郡(今福建福州)。进攻南越的秦军,也占领了番禺。只有在西线的秦军遇到西瓯人的顽强抵抗并且陷入了苦战。

  为了解决秦军粮草运送困难的问题,史禄率士兵在湘水、漓水间开凿灵渠(在今广西兴安),沟通了长江和珠江水系的交通,也解决了几十万秦军的粮草问题。秦军在对南越的用兵过程中,也迁徙了一部分人口过去戍守。这样,几十万北方农民就留在南方与越人杂居,共同开发珠江流域。

  哪项水利工程被称为“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

  灵渠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有着“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的美誉。

  灵渠在古代称为秦凿渠、零渠、陡河、兴安运河,它于公元前214年凿成通航,沟通了湘江、漓江,打通了南北水上通道,距今已2217年,现在仍然发挥着重要的功用,是秦朝修建的最有名的水利工程。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在吞并六国、平定中原后,马上派出蒙恬率领三十万大军,北上讨伐匈奴;接着,他又挥师五十万南下,平定“百越”。为了克服军粮运送问题,秦始皇下令开凿灵渠。古人感叹于史禄开凿灵渠的不朽功绩,称赞他“咫尺江山分楚越,使君才气卷波澜。”

  经过四年坚持不懈的努力,灵渠终于凿通了,这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与汗水的结晶。后来,汉代马援,唐代李渤、鱼孟威等人又继续主持修筑维护灵渠。灵渠南渠岸边的四贤祠内,现在还供奉着史禄和工匠们的塑像。灵渠在向世人诉说着中华民族不畏艰险、刻苦耐劳精神的同时,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丰富的智慧和无穷的创造力。

  灵渠的凿通,沟通了湘江、漓江,打通了南北水上通道,为秦王朝统一岭南提供了重要的保证,大批粮草经水路运往岭南,有了不间断的后勤供应,秦军如猛虎下山,为大秦帝国开疆拓土。公元前214年,随着灵渠的凿通,秦军也攻克了岭南,并在此设立三军,正式把这一地区纳入中央政权的版图中。加上在福建建立的闽中郡,使秦朝郡级建制达到40个,形成了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的国家。

  灵渠连接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构成了遍布华东华南的水运网。从秦朝到现在,灵渠对于巩固国家的统一,加强中国南方与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同时也在密切南越各族人民的往来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作用。灵渠经历代修整,保存完整,至今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指鹿为马”的典故出自哪里?

  指鹿为马一词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相传赵高试图要谋权篡位,想知道朝中哪些人顺从自己,就牵了一头鹿给秦二世,说是马。秦二世不信,赵高便借故问各位大臣。

  不敢逆赵高意的大臣都说是马,而敢于反对赵高的人则说是鹿。后来说是鹿的大臣都被赵高用各种手段害死了。指鹿为马的故事流传至今,人们便用指鹿为马形容一个人是非不分,颠倒黑白。

  秦始皇死后赵高与李斯合谋篡改诏书,把胡亥扶上皇位,并逼死了本来是继承人的公子扶苏。秦二世即位后赵高多次设计陷害最终杀害李斯,并成为丞相。赵高后来派人杀死秦二世,不久后被秦王子婴所杀。

  李斯死后,赵高就如愿以偿地干上了丞相,事情不分大小,都完全由他决断,跟太上皇似的。羽翼渐渐丰满的他,开始不把胡亥放在眼里了。一天,赵高趁群臣朝贺的时候,让人牵来一头鹿献给胡亥,说:“臣进献一马让陛下赏玩。”胡亥虽然糊涂,但是鹿是马还是分得清。他失声笑道:“丞相错了,这明明是头鹿,怎么说是马呢?”

  赵高板起脸,一本正经地问左右大臣:“你们说这是鹿还是马?”围观的人,有的由于怕赵高,就什么也不说;有的奉承他习惯了,忙说是马;有的不知道赵高想干什么,说了真话。胡亥见大臣们说这说那,以为自己是冲撞了神灵,才会认马为鹿,于是让太卜算了一卦,太卜说:“陛下祭祀时没有斋戒沐浴,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胡亥信以为真,便在赵高的安排下,打着斋戒的幌子,躲到上林苑游猎去了。二世一走,赵高便将那些敢于说“鹿”的人都收拾了。

  那么,赵高为什么要导演这场“指鹿为马”的丑剧呢?这是有其险恶用心的。他知道,自己虽然铲除了一批朝中重臣,但不能保证人人都服从自己。借此正好检验一下大臣们的想法,进一步清除不听自己话的人,巩固自己的势力,为篡位扫清道路;此外,他也可以看出胡亥对自己的信任程度,以便伺机而动。果然,这件事以后,朝中上下都不敢乱说话了,都看赵高的眼色行事,任他胡作非为。

  “宦官乱政”的始祖是谁?

  赵高,中国历史上奸臣之一,跟大多数奸臣一样想要并且在一定时期内把持朝政,可以说是宦官乱政的始祖了。

  秦始皇驾崩之后,他和丞相李斯合谋伪造诏书,逼迫秦始皇长子扶苏自杀,另立始皇小儿子胡亥为皇帝,是为秦二世并自己出任郎中令。他贪污腐化,结党营私,陷害忠良,是十足的大坏蛋,还逼死李斯自己当丞相。第二年他又迫使秦二世自杀,另立子婴。不久他被子婴杀掉,诛夷三族。

  传说,赵高原本是秦国某位国君之后,他的父亲是秦王的远房本家,因为有“前科”,所以世世代代都要为奴。但是始皇听说他身体好,还有学问,就提拔他当了中车府令并掌皇帝车舆,还让他教自己的小儿子胡亥判案断狱的知识。由于赵高善于观言察色、逢迎献媚,因而很快就得到了了秦始皇和公子胡亥的赏识和信任。

  有一次,赵高犯下重罪,蒙毅不敢违背法律,要按秦律处他死刑,秦始皇却赦免了他并复其原职,由此不难看出秦始皇对赵高的偏爱。但是他没有想到的是,就是这位自己看来很会办事的宠臣,日后断送了自己打下来的大秦江山。

  根据《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太仆的属官有车府令丞。秦代赵高曾经担任“中车府令”。有学者认为:赵高就任车府令的官职后,因其能自由进出宫廷,故而在车府令的官名之前加“中”,所以称为“中车府令”。但是,现在根据“中车府丞”封泥可知,在太仆属官车府令丞之外,应该有中车府的机构。中车府应与中厩一样,同样隶属于皇后宫官系统。中厩,应该以管马为主;中车府,应该以管车为主。

  唯一被宦官杀掉的秦朝丞相是谁?

  李斯(约前284~前208年),姓李,名斯,字通古(其实应该是氏李名斯,先秦的男子称氏但是不称姓,女子才称姓,贱民没有姓氏只有名)。战国末年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人,秦朝丞相,被赵高所杀,是秦朝唯一被宦官杀死的丞相。

  他是秦朝着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协助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来出任秦朝丞相,参与制定了秦朝法律,统一车轨、文字、度量衡的制度。李斯年轻的时候是一个郡的小吏,后来跟随荀子学习帝王之术,学成入秦。刚开始被吕不韦任命为郎,后秦王封为长史。秦王采纳他的建议,让人贿赂东方各国重臣并离间他们,又任命他当客卿。秦王政十年(前237年)受人蛊惑下令驱逐国内的六国客卿,李斯冒死上《谏逐客书》阻止,被秦王采纳,不久他官升至廷尉。

  他在秦王政统一六国的丰功伟业中起了较大作用。秦统一天下后,他与王绾等议定尊秦王政为皇帝,并制定一系列有关的礼仪制度。李斯被任为丞相。他极力主张收缴民间兵器,并提出了焚书坑儒的建议。还参与制定了法律,统一车轨、文字、度量衡制度。

  李斯曾主张以小篆为标准书体。小篆又称秦篆,跟大篆相对,它给人以刚柔并济、圆浑挺健的感觉。这一主张在汉字的规范化过程中起了很大的作用。小篆的出现,是汉字发展史上很大的一个进步。根据《太平广记》引《蒙恬笔经》记载,小篆就是李斯所整理的。

  秦始皇死后,他与赵高合谋,伪造了遗诏,迫令始皇长子扶苏自杀,立少子胡亥为二世皇帝。后来被赵高猜忌,秦二世二年(前208年)他被腰斩于咸阳闹市,并被夷三族。

  李斯的一生,主要实践的就是法家思想,跟商鞅很像,一样的严刑峻法,一样的下场凄惨。他重新受到秦王嬴政的重用后,用他卓越的政治才能和远见,辅佐秦王完成了统一六国的大业,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秦朝建立以后,李斯升任丞相。他继续辅佐秦始皇,在巩固秦朝政权,维护国家统一,促进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等多个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中国历史上哪一项防御工事修建了两千多年?

  长城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它是与埃及金字塔齐名的建筑,是世界七大遗迹之一,还是人类的奇迹。两千多年前,是劳动人民用自己的双手修筑了万里长城,没有借助起重机什么的机器设备。长城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它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修建了两千多年的防御工事。

www.xiaoshuotxt.netT xt ~小 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华业作品集
我不是教你做“坏”女人世界历史读这本就够了中国历史读这本就够了林语堂半半哲学全集珍藏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