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小说 > 《中国历史读这本就够了》在线阅读 > 正文 第18章 秦汉时期的大一统(5)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中国历史读这本就够了》 作者:华业

第18章 秦汉时期的大一统(5)

  丝绸之路的基本走向形成于两汉时期。它东边的起点是长安(今西安),经过陇西或固原西行至金城(今兰州),然后通过河西走廊的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出了玉门关或阳关,穿过白龙堆到达罗布泊地区的楼兰。汉代西域分南道和北道,南北两道的分岔点就在楼兰。从此处向西行可到大夏(在今阿富汗)、粟特(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安息(今伊朗),最远能够到达大秦(罗马帝国东部)的犁靬(在埃及的亚历山大城)。从罗宾往南走,到印度河口(今巴基斯坦的卡拉奇),转海路也可以到达波斯和罗马等地区。这是自汉武帝时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以后形成的丝绸之路的基本干道。

  西汉大儒是谁?

  西汉时期着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董仲舒(前179~前104年),因其向汉武帝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被武帝采纳,并为后世沿用,被称为“西汉大儒”。

  董仲舒以《公羊春秋》为依据,将周代以来的宗教天道观和阴阳五行学说结合起来,吸收法家、道家、阴阳家思想,建立了一个新的思想体系,成为汉代的官方统治思想,对当时社会所提出的一系列问题,做出了较为系统的回答。

  汉景帝时,董仲舒任博士,讲授《公羊春秋》。他把儒家的伦理思想概括为“三纲五常”,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从此儒学开始成为官方哲学思想。他的教育思想和“大一统”、“天人感应”理论,为后世的封建统治者提供了统治的理论基础。

  时至今日,仍有学者在研究他的思想体系及故里等方面的文化,他的着作汇集于《春秋繁露》一书。

  董仲舒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了被扼杀达百余年之久的儒家文化,而且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融会贯通了中国古典文化中众多学派的思想,然后把它们整合为一个崭新的思想理论体系。

  董仲舒的思想基础是“天人感应”学说。他认为天是至高无上的人格神,不仅创造了万物,也创造了人。因此,他认为天是有意志的,和人一样“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人与天是相合的。

  董仲舒的思想,是西汉皇朝总结历史经验,经历了几十年的选择而定下来的官方哲学思想,对巩固统治秩序和维护大一统的局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董仲舒不仅是儒学的奠基者,还是着名的经学家。同时,他还是一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伟大思想家、哲学家,为以后历朝历代的封建统治者们提供了如何进行统治的理论基础。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什么?

  《史记》是西汉时期着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原名《太史公记》。此书是中国古代最着名的古典典籍之一,记载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作者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使《史记》

  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记》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他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被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同时,《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着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被鲁迅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并称“史学双璧”。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传”,也简称为“太史公”。“史记”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时期开始,“史记”

  由史书的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称。

  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任太史令,写古今通史的愿望没有实现,临终要司马迁完成他的夙愿。后来,司马迁继任父亲太史令之职,开始着手写《史记》。

  司马迁早在20岁时,就离开首都长安遍访名山大川,实地考察历史遗迹,了解到许多历史人物的遗闻趣事和许多地方的民族风俗和经济生活,对以后编写《史记》

  奠定了基础。

  汉武帝元封三年,司马迁38岁时,正式继任做了太史令。他一边整理史料,一边参与改历。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历书《太初历》完成,司马迁就开始撰写《史记》。

  汉武帝天汉二年,司马迁因为为李陵辩护,而被关入监狱,被处以宫刑(当时叫腐刑)。太始元年,司马迁出狱,后做了中书令。直到汉武帝征和二年,《史记》全书得以完成,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司马迁被后人称为“史圣”。

  哪一场战争拉开了汉匈大作战的序幕?

  公元前133年(汉武帝元光二年)西汉在马邑(今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策划的一场对匈奴的诱敌歼灭战,被称为马邑之围。结果被匈奴识破,没有成功。但是,他也拉开了汉匈大作战的序幕。

  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刘彻即位后,决定废除屈辱的“和亲”政策,转而对匈奴进行军事打击。为此汉武帝进行了积极的部署和安排:派李广等人带兵镇守边郡要塞,调士卒巩固边防,同时采取措施鼓励养马。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希望联合大月氏,从而双方夹击匈奴。经过经济、军事、外交等一系列的努力,西汉抗击匈奴的条件已经成熟。

  公元前133年6月,汉武帝派遣精兵30万,命护军将军韩安国、骁骑将军李广、轻车将军公孙贺率领主力部队埋伏在马邑附近的山谷中。将屯将军王恢与材官将军李息率3万多人出代郡(今河北省蔚县东北),准备从侧翼袭击匈奴的辎重并断其退路,一举灭歼匈奴主力。汉武帝同时派遣聂壹前往匈奴诱敌。

  聂壹以出塞经商为由头,见匈奴军臣单于。聂壹欺骗军臣单于说,他手下有几百人,能斩杀马邑县令,举城而降,牲畜财物可以都归匈奴所有,但匈奴一定要派大军前来接应,以防汉兵袭击。军臣单于贪图马邑城的财物,亲率10万大军进入武州塞(今山西省左云县),并派使者随聂壹先进入马邑,等杀马邑县令后进兵。聂壹随后返回马邑与县令密谋,杀死一名囚犯,割下首级悬挂在城门之上,伪装为县令头颅,欺骗匈奴使者。

  军臣单于得到使者的报告后,率领大军向马邑方向前进。大军来到距马邑百余里的地方,发现沿途有牲畜,却无人放牧,引起了军臣单于的怀疑。匈奴在此时攻下一个边防小亭,俘虏了汉雁门尉史。在威胁下,尉史将汉军的计谋全部说了出来。军臣单于听后大惊继而大喜,说道:“我得到尉史而不上汉天子的当,真是上天所赐!”于是封尉史为“天王”,下令立即撤退。王恢、李息率领的3万大军已出代郡,准备袭击匈奴的辎重,在得知匈奴退兵后,非常惊讶。王恢自思自己的军队敌不过匈奴大军,只好退还。韩安国等率领大军在马邑境内埋伏,但好几天不见动静,于是改变原先的作战方案,率军出击,结果一无所获。

  “马邑之围”虽然没有成功,但却使汉朝结束了自西汉初年以来奉行的屈辱的“和亲”政策,同时也拉开了汉匈大规模战争的序幕。

  大汉盛世指哪一时期?

  公元前140年,年仅16岁的皇太子刘彻登基,他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汉武帝。

  汉武帝在位的54年间,励精图治,对内广揽人才,创设制度,发展经济;对外征讨四夷、开通西域,使汉王朝走向鼎盛,开创了大汉盛世。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称为汉武盛世。

  汉武帝是一位有雄才大略、富于进取精神的皇帝。在我国历史上,他第一次确立了儒家在国家思想文化方面的主导地位,第一次实现了东西方大规模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西汉中期是汉朝最强盛的时期。景帝死后,太子刘彻即位,即汉武帝,一上台就废除了“无为而治”的统治政策,派卫青和霍去病对外三度攻打匈奴,把匈奴赶到了漠北地区,开通了“丝绸之路”;对内则施行“推恩令”,削弱诸侯王的势力,还召开“盐铁会议”将制盐和制铁的事业收为国有。但武帝对外的战争也是有隐患的,武帝三打匈奴后继续对匈奴攻伐,使得和匈奴的边境问题再次出现。

  武帝时,国家的税收再次增加,同时武帝加严了刑罚,武帝后期因此发生了一些暴乱。另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成为了中国的思想文化根源。

  武帝晚年,发表了着名的“轮台罪己诏”,表达了武帝对自己深刻的反省,社会也渐渐平稳下来,使汉武帝虽然有亡秦的过失却没有亡秦的祸害。

  这一时期,西域各国纷纷脱离匈奴归顺汉朝,中原与西域开始交往并且逐渐频繁。

  公元前60年,中央政府正式设西域都护府,管理西域事务,保障丝绸之路的安全与畅通,新疆开始成为我国领土的一部分。

  刘彻死后,刘弗陵(汉昭帝)、刘询(汉宣帝)继承遗志,他们在位时,社会经济繁荣,政治稳定,文化昌盛,科技发达,疆域广阔,综合国力是世界第一,史称武昭宣盛世。

  西汉政权的理财师是谁?

  桑弘羊(前152~前80年),汉武帝时的大臣,洛阳人,出身商人家庭,从小有心算才能,以此13岁入侍宫中。从元狩三年(前120)起,到武帝逝世,历任大司农中丞、大司农、御史大夫等重要职务,是西汉政权名副其实的理财师,深得武帝宠信。

  《史记·平准书》载,桑弘羊是洛阳商人的儿子,13岁时“以心计”入仕为侍中,因能“言利事,析秋毫”,深得汉武帝赏识,被委以重任,历任大农丞、大农令、搜粟都尉兼大司农等重要职位,管理中央财政近40年。终武帝一代,桑弘羊忠心耿耿,聚敛资财以增强国力,为武帝屡败匈奴,多次出巡耀武扬威,开通西域,开发西南等奠立了雄厚的财政基础。他理财的能力连对他十分不满的司马迁也不得不赞扬,称桑弘羊时代“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

  元狩年间以后,在桑弘羊的组织和主持下,先后实行了盐、铁、酒官营,均输、平准、算缗、告缗,统一铸币等经济政策。此外,还组织了60万人屯田戍边,防御匈奴。这些措施都在不同程度上取得了成功,暂时解决了经济危机。桑弘羊以此赐爵为左庶长。武帝后元二年(前87年),桑弘羊由搜粟都尉升为御史大夫,与霍光、田千秋、金日磾、上官桀四人同受遗诏辅佐昭帝。

  始元六年(前81年),昭帝召集各地贤良文人到长安,商讨盐铁等国家大事。贤良文人反对盐铁官营和均输平准等与民争利的政策,极力改弦更张,桑弘羊与他们展开辩论。由于桑弘羊的坚持和封建国家财政方面的需要,当时除了废除酒类专卖改为征税外,盐铁官营等各项重要政策仍沿袭不变。盐铁、平准、均输,这是桑弘羊管理和改革财政经济的三个重点。

  在汉武帝好大喜功,连年征战的情况下,国家的财政开支急剧增加。桑弘羊此时担任朝廷的主要财政负责人,他能够在不过多地增加农民赋税负担的情况下,满足汉武帝庞大的财政需求,这确实是一大功劳。因此他一直受到汉武帝的信任和支持,不是没有道理的。

  第二年,桑弘羊因与霍光政见产生分歧,被卷入燕王旦和上官桀父子的谋反事件中,结果被处死。

  苏武牧羊的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

  西汉时期的着名使节苏武(前140~前60年),字子卿,汉族,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武帝时为郎。天汉元年(前100年)奉命以中郎将持节出使匈奴,被扣留于此。匈奴贵族多次威胁利诱,想要劝他投降,后来又将他迁到北海(今贝加尔湖)边牧羊。苏武历尽千辛万苦,留居匈奴19年而持节不屈。

  苏武是代郡太守,苏建之子。天汉元年(前100年)拜任中郎将。当时中原地区的汉朝和西北少数民族政权匈奴的关系时好时坏。公元前100年,匈奴政权的新单于即位,汉武帝为了表示友好,派遣苏武率领一百多人,带了许多财物,出使匈奴。谁知,就在苏武完成了出使任务,准备返回国家时,匈奴上层发生了内乱,苏武一行受到牵连,被扣留下来,并被要求背叛汉朝,臣服于单于。

  最初,单于派卫律向苏武游说,许他高官厚禄,苏武严辞拒绝了。匈奴见劝说没有用,就决定用酷刑。当时正值严冬,天上下着鹅毛大雪。单于命人把苏武关进一个露天的大地穴,断绝苏武的食物和水,希望这样可以改变苏武的意志。苏武在地窖里受尽了折磨。过了好几天,单于见濒临死亡的苏武仍然没有屈服的意思,只好把苏武放出来了。单于知道无论软的还是硬的,劝说苏武投降都没有用,倒越发敬重苏武的气节,不忍心杀苏武,又不想让他返回自己的国家,于是决定把苏武流放到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一带,让他去牧羊。

  与他的同伴分开后,苏武被流放到了人烟稀少的贝加尔湖边。他发现这些羊全都是公羊。苏武每天拿着那根使节放羊,心想总有一天能够拿着回到自己的国家。渴了,他就吃一把雪;饿了,就挖野草逮兔子;冷了,就与羊取暖。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使节上挂着的装饰物都掉光了,苏武的头发和胡须也都变花白了。

  苏武在匈奴被扣留19年,到始元六年(前81年),才获释回汉地。出使时尚且人在壮年,回国时已经须发斑白了。为了表彰他不辱汉节的功绩,昭帝封他为典属国,秩中二千石,赐钱二百万,公田二顷,宅一区。宣帝时,被赐爵关内侯,后又为右曹典属国。苏武死后,汉宣帝将其列为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彰显他的节操。

  苏武留胡节不辱的爱国精神,也受到后人们的敬仰,他的事迹被编为歌曲、戏剧、故事,广为流传。

  “飞将军”是谁?

  西汉名将李广,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人,在对匈奴作战中,英勇过人,令匈奴闻风丧胆,被称为“飞将军”。

  汉文帝十四年(前166年),李广从军攻打匈奴因功被封为中郎。景帝时,先后任北部边域七郡太守。武帝即位后,被召为中央宫卫尉。

  文帝时,匈奴大举入侵边关,李广以良家子身份参军抗击匈奴。因善于用箭,杀死和俘虏了很多敌人,升为汉中郎,以骑士侍卫皇帝。多次跟随文帝射猎,格杀猛兽,汉文帝曾赞叹:“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刘邦)时,万户侯岂足道哉!”

  汉景帝登基后,李广为陇西都尉,不久升为骑郎将。吴楚七国之乱时,李广任骁骑都尉,跟随太尉周亚夫击打吴楚叛军,因夺取叛军帅旗由此在昌邑城下立功扬名。

  虽有功,但由于李广接受了梁王私自授给他的将军印,回朝后,没得到封赏。

  诸王叛乱平定后,李广任上谷太守,与匈奴合战。典属国公孙昆邪上书:“李广能力,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史记·李将军列传》)于是被任为上郡太守。后来李广又在北地、雁门、代郡、云中等地做太守,以打硬仗而闻名。

  元光六年(前129年),任骁骑将军,带领万余骑兵出雁门(今山西右玉南)攻打匈奴,负伤被俘虏。匈奴兵将其置卧于两马间,李广装死,于途中飞速跃起,骑马返回。后任右北平郡(今内蒙古宁城西南)太守。匈奴畏惧,称他为飞将军,好几年不敢来侵犯。

  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即位,众臣认为李广是名勇将,武帝于是调任李广任未央宫的卫尉。后来在参与对匈奴的漠北之战中,因为迷失道路,未能参加战争,羞愧不已,李广愤而自杀。

  卫青为什么被称为“常胜将军”?

WWW、xiaoshuotxt.netT-x-t_小_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华业作品集
世界历史读这本就够了中国历史读这本就够了林语堂半半哲学全集珍藏版我不是教你做“坏”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