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小说 > 《中国历史读这本就够了》在线阅读 > 正文 第47章 五代十国辽宋夏金时期的分裂局面(10)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中国历史读这本就够了》 作者:华业

第47章 五代十国辽宋夏金时期的分裂局面(10)

  于是,元昊率领数万精兵,趁其不备,首先攻克了保安军(今陕西志丹县),紧接着又进攻金明砦。此时诈降的夏兵起来开始内应。元昊攻下金明砦之后,就挥兵南下,直达延州。延州知县范雍非常恐慌,慌忙调集鄜延副都督石元孙和驻兵庆州的鄜延、环庆副总管刘平前来救助。刘平与石元孙合兵万余人昼夜行军,急速赶到延州。到了三川口(今陕西志丹县南),宋军见夏兵已经在这里布阵,便仓促应战。鄜延都监黄德和见西夏兵多势众,就在阵后领兵先逃,宋军因而溃乱。

  刘平、石元孙率领残兵退到西南山,立寨抵御。元昊派兵到寨前挑战,然后亲自带领一部分兵从山后攻入山寨,刘平、石元孙兵败被擒。夏军在三川口全歼刘、石部之后,在延州城下集兵,准备攻城,延州危在旦夕。

  三川口之战,西夏虽大胜,但因为天降大雪而且延州城墙坚固,并没有一举攻克。

  不久,得知其余几路西夏军遭遇失败,补给又不够,元昊只能下令退兵。但总的来说,三川口之战为西夏的生存与发展奠定了军事基础。

  好水川之战是哪一年发生的?

  好水川之战发生在西夏天授礼法延祚四年(宋康定二年,1041年),指西夏军在好水川(今宁夏隆德至西吉两县间)地区设置埋伏击败宋军的战役。

  天授礼法延祚四年二月,元昊率十万大军从折姜(今宁夏同心县预旺东)出发,途经天都寨(今宁夏海原),沿瓦亭川(今葫芦河),抵达好水川地区。元昊为了发挥骑兵的优势,采用设伏围歼的战法,把主力埋伏在好水川口,派遣一部兵力到怀远城(今宁夏西吉县偏城)一带引诱宋军进入埋伏。

  韩琦听说夏军来攻打,就命令环庆路副都部署任福率领数万精兵,从镇戎军(今宁夏固原)经过怀远城、得胜寨(今西吉县将台北),抵达羊牧隆城(今西吉县兴隆镇西北),出现在夏军后面,等待时机打败敌人。如果不利于作战,就在这里设埋伏,等夏军回师之后截击。任福与泾原驻泊都监桑怿率数千轻骑先到,钤辖朱观、都监武英等之后跟来。

  二月十三,抵达捺龙川(今西吉县偏城东北),听说镇戎军西路都巡检常鼎等正和夏军在张义堡(今固原县张易)南交战,于是转道南进,急忙赶到交战的地方。夏军假装失败,诱宋军追击。任福、桑怿脱离辎重,轻装尾随。黄昏,在好水川驻扎。

  朱观、武英部驻扎在笼洛川(今隆德西北什字路河)。相约第二天在兵川口集合,一起攻打夏军。

  十四日,任福、桑怿带领军队西行,到了羊牧隆城东五里的地方,发现道旁放置着几个银泥盒,把盒子打开之后,好多只带哨的家鸽飞出来,这是夏军发出的合击信号。宋军还来不及布阵,就遭到夏国骑兵的袭击。激战多时,宋军混乱,企图据险抵抗。夏军阵中忽然树立两丈余大旗,挥左左伏起,挥右右伏起,居高临下,左右夹击,宋军死伤很多,任福、桑怿等最终战死。

  这天,朱观、武英部也到了姚家川(什字路河口),最终陷入夏军的重围之中。

  行营都监王珪率领4500人从羊牧隆城来支援,被夏军击败。武英、王珪等战死,只有朱观率千余人逃脱。夏军获胜后,听说宋环庆、秦凤路派兵来救援,于是回师。

  这次战争,元昊运筹周密,预先设伏,诱宋军就范,发挥骑兵优势,突然袭击,一举获胜,是一次非常成功的伏击战。

  定川寨之战是哪一年发生的?

  定川寨之战发生于西夏天授礼法延祚五年(北宋庆历二年,1042年),指在宋与西夏的战争中,西夏军进攻宋泾原路,于定川寨(今宁夏固原西北)击败宋军的战役。

  西夏在延州之战、好水川之战获胜后,气势渐盛,多次侵略宋西北边地。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李元昊谋臣张元献计,说宋朝的精锐部队都聚集在宋夏的边境地区,而关中地区的军事力量十分薄弱,如果西夏大军能够牵制宋朝边境地区的军队,使之无暇顾及关中地区,就可以派一支劲旅乘机直捣关中平原,攻占长安(今陕西西安)。

  元昊采纳了张元的建议,派遣10万大军兵分两路开始大规模进攻宋朝。一路出鼓阳城,一路出刘蹯堡(今宁夏固原西北),钳击镇戎军(今宁夏固原),企图诱宋军出击,聚而歼之。二十日,行至镇戎军西南。赵珣认为夏军从远处来,应该速战速决,建议依马栏城(今陕西旬邑东北)布栅,扼其归路,固守镇戎,来保障粮道,待其兵疲而击。葛怀敏不听,命诸将兵分四路趋定川寨。

  二十一日,沿边都巡检使向进、刘湛行至赵福新堡(约今宁夏固原西北),遭到夏军截击,退守向家峡(赵福新堡附近)。元昊乘势率军抵新壕,向宋军进逼。葛怀敏、赵珣、曹英等人守定川寨。近午,夏军毁桥,断宋军粮道与归路,又断定川寨的水源。

  葛怀敏率军列阵出击。元昊集兵进攻,当时狂风突起,飞沙漫天,宋军部伍失散,营阵大乱,士卒惊骇,争相入城。赵珣率勇士和刀斧手据门桥奋击,夏军稍退。

  黄昏时,夏军围城。葛怀敏与诸将商计,突围走镇戎军。赵珣料定途中必遭夏军袭击,建议出其不意,迂回笼竿城(今宁夏隆德北),将领们没有听从。

  二十二日黎明,结阵东进。临行,属下拦马再谏,请求转道而行,葛怀敏不允,策马东南,驰行二里,长城壕桥已断,归路受阻。夏军乘宋军混乱的时候断其后路,从四面冲杀过来。宋军大败。

  这一战,元昊料敌用兵,首先占据有利地形,诱宋军出战,之后断其粮道与归路,集兵围攻,一举获胜。宋将葛怀敏不谙兵法,轻敌贪功,违令冒进,多次拒绝部将的正确建议,最终导致了失败。

  河曲之战是哪一年发生的?

  河曲之战发生在公元1044年,指在辽夏的战争中,发生于河曲(今内蒙伊克昭盟)的战役,故称“河曲之战”,以夏胜辽败而结束。

  公元1044年5月,辽朝内党项族叛乱,辽朝派兵前去镇压,元昊派兵救援,但居然把辽朝的招讨使也杀掉了。大怒之下,辽圣宗在国内召集人马,准备亲征讨战西夏。

  当年十月,辽夏二国战争爆发。

  辽兴宗本人怒气正盛,连率三路大军,共十万精兵,渡过黄河,直朝西夏境内杀来。大军一直前进四百里,未遇到任何抵抗。最终,辽军在贺兰山北麓发现元昊的部队,于是纵兵攻击,把夏军打得大败。

  元昊与宋军打惯了胜仗,初遇和自己实力差不多的辽军,感觉压力倍增,尤其是当他看到辽朝源源不断的增援士兵时心中大惧。于是,他又使缓兵计,派使臣向辽兴宗谢罪请降。辽兴宗想见好就收,但其臣下韩国王萧惠等人不答应,力劝辽兴宗,一鼓作气,扫平元昊,以免他日后再生祸患。辽兴宗最终听从了萧惠等人的建议,继续攻打西夏。

  此时,辽朝的韩国王萧惠作为前锋,又朝元昊西夏军杀去。元昊见形势不妙,一边撤退,一边坚壁清野,一路上烧掉所有的粮草和居所,连撤一百里。这种焦土政策非常管用,辽朝十万大军本来要以战养战,这样一来,后勤失去了保障,人粮马料都成为了大问题。特别是辽朝的战马,因缺草料,病亡了大半。这时,元昊又恰如其分地派人“请降”。

  辽国君臣正在大营商议计策,元昊忽然发起猛攻,直袭萧惠大营。萧惠忙整军出战,结果把元昊打得败退。辽军正准备追击,忽然天刮起大风,扑向辽军。古人迷信,契丹人更是信神信鬼,大风一吹,兵将全都心惊肉跳,一时军中大乱。

  元昊已经习惯了这种风沙乍起的天气,便立刻命夏兵反攻,把辽军打得大败,俘获数十个辽国贵族大臣,辽兴宗本人最终与数十骑勉强脱逃,差点成为了阶下囚。

  河曲之战最终以夏胜辽败而结束,一方面是由于双方指挥上的差异造成的,另一方面,也与夏军训练有素,实践经验丰富,辽军缺乏临战经验有关。

  庆历和议发生在哪一年?

  庆历四年(1044年),宋朝与西夏最后达成协议。史称庆历和议。和约规定:夏取消帝号,名义上向宋称臣;宋夏战争中双方所掳掠的将校、士兵、民户不再归还对方;双方在本国领土上可以自由建立城堡;宋朝每年赐给西夏银5万两,绢13万匹,茶2万斤。

  康定元年(1040年)至庆历二年(1042年)间,西夏连续对宋发动了三次大规模的战争,宋朝每次都遭到惨败。西夏虽屡胜,但掳掠所获得的财物与先前依照和约及通过榷场贸易所得的物资相比,实在是得不偿失。

  庆历和议达成之后,元昊多次派遣使者到宋朝,请求宋朝开放边境地区的互市。

  庆历五年,宋朝政府决定在保安军(今陕西志丹)和镇戎军(今宁夏固原)的安平设置两处榷场,恢复双方的贸易往来。宋夏交战,宋在三川口、好水川、定川砦三次战役中失败,希望和夏议和。西夏虽然取胜,但战争损耗过大,宋夏间榷场贸易停止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民怨四起。夏景宗于是寻求与宋议和。

  北宋仁宗庆历七年(1047年),宋夏双方达成和议。西夏向宋称臣,宋册封李元昊为夏国主,宋每年赐绢13万匹、银五5两、茶2万斤,节日再另行赏赐。两国重开沿边榷场贸易,恢复民间商贩往来。因为和议发生在宋庆历年间,所以也称为庆历和议。

  宋夏和议后,双方维持了二十多年的和平相处。以后双方虽然有过几次战争,但总的来说,和平时期超过对抗时期,和议更有利于双方经济文化的交往和发展。

  李乾顺是什么时候亲政的?

  永安元年(1099年),梁太后去世,李乾顺亲政。他亲政后减少赋税,整顿吏治,注重农桑,兴修水利,在他的励精图治之下,西夏政治清明,国势强盛,社会经济得到了积极的发展。

  李乾顺是西夏第四代皇帝。夏惠宗死,乾顺年三岁继位,在位54年。母梁氏,乙埋女,尊为太后,与弟乙逋掌握政权,连年进侵宋边。乙逋嚣张跋扈,最终被大首领嵬名阿吴、仁多保忠等杀死。梁太后携崇宗率军五十万攻宋,破金明寨(今陕西安塞北),献宋俘于辽。宋军沿边筑寨,紧步逼攻,夏兵溃败。西夏卑词求和,宋朝最终罢兵。

  永安三年十一月,乾顺向辽请婚,旨在消除因梁太后之死而造成的夏辽隔阂,通过联姻来巩固夏辽关系,但辽道宗没有允许。道宗死后,天祚帝即位,夏贞观二年(1102年)六月和三年五月,乾顺又两次遣使向辽请婚,夏使臣李至忠等对天祚帝一再称赞乾顺“秉性英明,处事谨慎,守成令主也”,辽主最终才答应了婚事。贞观四年(1104年)三月,辽主封宗室女南仙为成安公主,许给乾顺。金灭辽前夕,乾顺曾出兵援辽,支持辽天祚帝耶律延禧,之后臣附于金。

  李乾顺喜欢汉族文化,创办“国学”来传授汉学,培养官员。制定遵照资格任官的法令,对文学优长者特加奖擢。他还曾撰写《灵芝歌》,与大臣唱和,歌词刻于石上置于学校。

  西夏在他统治时期,确定了君主集权的体制,结束了累朝出现的外戚贵族专政的局面,颁布了等级制的官阶封号,除皇帝及帝位继承人外,官员分为七品,西夏政治制度日趋完善。大德五年(1139年)乾顺去世,谥圣文皇帝,庙号崇宗,陵号显陵。

  使西夏达到鼎盛的人是谁?

  西夏仁宗李仁孝(1124~1193年),是西夏的第五代皇帝,也是崇宗的长子。仁宗在中国的历史上是一个比较有作为的皇帝,他制定《新法》,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科举制,使封建制在西夏彻底建立,西夏王朝达到鼎盛时期。

  仁孝在1139年即位,当时十六岁。在位期间他处理好与金国的关系,以稳定外部环境;重用文化程度较高的党项和汉族大臣主持国政,以清明政治;设立各级学校,以推广教育;实行科举制,以选拔人才;尊崇儒学,大修孔庙并尊奉孔子为文宣帝;建立翰林学士院,编纂历朝实录;重视礼乐,修乐书《新律》;天盛年间,颁行法典《天盛年改新定律令》;尊崇佛教,供奉西藏喇嘛教僧人为国师,并刻印多种佛经。此时西夏的文化也处于鼎盛,为党项文化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乾佑元年(1170年),在完颜雍的帮助下,处死权相任得敬,粉碎其分裂国家的阴谋。可能因为任得敬的专横跋扈,仁孝对武官不太信任,政策大多重文轻武,导致军备开始废弛,战斗力减弱,晚夏战争屡遭失败,国家于仁宗末年开始走下坡路。

  总的来说,他统治期间为西夏的盛世,也是南宋、金国的盛世,三国之间战争极少,所以仁孝能专心管理国家内政。各汗国羡慕西夏之强盛,纷纷朝贡。1193年,仁孝崩,年七十,谥号圣德皇帝,庙号仁宗,陵曰寿陵。在西夏建国的190年中,仁孝统治54年,是西夏寿命最长和在位最长的皇帝。

  他用和平的外交手段求得了一个和平的外部环境,又在国内大力推行文治,用先进的汉族文化来促进西夏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国内的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较为安定的内部环境。在他统治期间,西夏经济繁荣,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是西夏历史上的鼎盛时期。

  极力挽救西夏灭亡的人是谁?

  李德旺(1181~1226年)是西夏献宗,党项族,夏神宗的儿子。1223年即位,在位共4年,即位时西夏已是千疮百孔,即位后,他下定决心想要改变父亲的策略,联金抗蒙,极力拯救面临灭亡的西夏。

  但西夏经过襄宗、神宗两朝的亡国政策之后,人民早已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经济疲乏,献宗根本没有回天之力。于是他一改前朝政策,决定与金国修好,并于1225年正式和好。但是金都也被蒙古包围,金国也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此时,成吉思汗西征未归,李德旺派遣使者联络漠北诸部共同抗蒙。成吉思汗听到这个消息,便密令经略中原汉地的统军孛鲁率军攻打西夏。这年秋天,孛鲁率军攻破银州(今陕西米脂),杀死数万西夏战士,俘虏了大将塔海,掳掠牲口(牛羊马驼)数十万。李德旺又改国策附蒙为抗蒙,但西夏精兵在以前的战役中消耗过大,无力抵抗蒙古军。

  乾定三年(1225年),成吉思汗从西域返回蒙古,决意彻底消灭西夏。次年(1226年),成即思汗遣使责西夏不派随从西征。当时,西夏朝廷抗蒙派势力强盛,驳回了蒙使的恐吓,宣布准备迎战。随后,成吉思汗率领大军攻破西夏黑水城。接着,又攻破兀剌海诸城,进军贺兰山。另一路蒙古军从畏兀儿境东进,攻取沙、肃、甘等地,直逼西凉府(今甘肃武威),西夏西凉守军宋将投降。蒙军进兵河曲,攻取应理(今宁夏中卫)等县。1226年李德旺忧惧而死,当时46岁,庙号献宗,没有谥号。

  西夏的最后一个皇帝是谁?

  西夏最后一个皇帝名叫李睍,党项族,是西夏神宗的孙子,西夏献宗的侄子,在献宗病危的时候被推举为帝。他在位时已处在西夏灭亡的前夕。他虽为末代皇帝,但错不在他,亡国之君应为西夏襄宗及西夏神宗。

  夏宝义二年(1227年)二月,成吉思汗率领的蒙古大军南下渡过黄河攻入金积石州,随后又攻破临洮府以及洮、河、西宁三州。当时夏国正处在“马饥人瘦,兵不堪战”

  的境地。末帝李睍忽然听说蒙古军士有数万人患疫病,于是想乘机偷袭。后又听说蒙古将领耶律楚材用攻破灵州时缴获的大黄来治病,使蒙古军无恙,夏兵于是不敢轻举妄动。

www.xiaoshuotXt,nettXt小_说天_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华业作品集
中国历史读这本就够了世界历史读这本就够了林语堂半半哲学全集珍藏版我不是教你做“坏”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