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小说 > 《当代北京邮政史话》在线阅读 > 正文 第14章 绿衣使者(3)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当代北京邮政史话》 作者:柯小卫

第14章 绿衣使者(3)

  1960年1月,在北京、上海、天津、武汉、广州、沈阳、西安、重庆全国八大城市的邮局或邮电局参加的“六比三好”局级竞赛中,北京市邮局荣获了由邮电部和中国邮政工会全国委员会颁发的流动红旗。这项局际竞赛于1959年7月1日开始进行,“五比”为:比服务、比质量、比时限、比安全、比整洁;“三好”为:协作配合好、技术革新好、贯彻规章制度好。

  有一篇报道写道:

  北京邮局大搞群众运动,本着不断革命的精神,采用长计划、短安排,接连不断地组织短程竞赛的办法。半年来,掀起了两大高潮,打胜了10次战役。每个高潮,又分成若干阶段;每个阶段又有具体中心,有短安排。例如在迎接国庆的运动高潮中,他们划分成“7天改观”、“消灭五害”、“大搞整洁和改善服务”

  三个阶段。在“7天改观”阶段中,他们又抓了一下贯彻规章制度工作。……当时有一句典型的口号:“克服单纯业务观点,项项工作政治挂帅”,人们将“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化解社会矛盾,解决生产过程中发生问题的“万能钥匙”。有一家基层邮电局在强调特殊挂号信和包裹业务重要性的教育中,先从分析一封特殊挂号信所包含的意义开始,指出“这种特殊挂号信里邮寄的都是些重要单据,万一有个一差二错,就会直接影响工作,还会影响党和国家的威信。”

  1964年,全国开展“比学赶帮”运动,北京市邮局树立了天桥、海淀、呼家楼三个邮电局作为先进模范,在干部、职工中倡导“全面贯彻规章制度,牢固树立质量第一思想”,提出译电员和柜台营业员在工作中注重电报规格质量,译电员和营业员在译电码或开收据时,做到“电码字字行行工整,报底张张整齐干净”。当时,解放军开展“大比武”,邮局要求邮电职工“一定要从严、从难、从实际出发,学习解放军练过硬本领”。具体规定每个译电员书写的电码,和每个缮封员缮封的电报,须跟同一个人经手办理一样,字体清晰工整、字码圈圆、道直、斜度一致,不出格,不连码。

  在邮局的工作流程中,分拣科是首个环节。无论是北京寄往外地,或外地寄往北京的信函,都要涌向分拣车间。当时邮局普遍使用一种篮式升降机将数以万计的信件送至分拣车间,工作人员坐在高脚皮椅上,非常麻利地将信件准确地插入面前木架上不同的格子中。有人描写道:“每人左手抓起一摞信。戴着皮套的左拇指不停地迅速拈动信封,右手不断飞快地把最上面的信封投向不同的木格。他们的眼睛专注到这样的程度,目不转睛地只注视着左手里最上面的信封。每一个信封在他们眼前出现只不过是不到一秒钟的刹那时间,他们已经准确地看清楚寄往什么地区,就扔进标着那个地区的木格。”

  1965年2月12日、13日,北京市邮局举行了一次全局范围内的邮电业务基本功汇报会,共有180多名邮电职工进行汇报表演,项目包括“邮政营业”、“汇兑稽核”、“电报”、“报刊发行”、“投递”、“国际邮件分拣”、“平信分拣”、“挂号登单”、“邮件运递全程”、“线务”、“机动车”等。

  用大规模群众运动方式推动社会主义建设开展,具有典型的“中国式”特点,在五六十年代的中国内地非常普遍,其中不乏过热、过头、浮夸、不成熟、违反自然规律的许多做法,酿成“大炼钢铁”、“公共食堂”和“三年自然灾害”等日后的苦果。然而,邮电系统在这一时期对于健全规章制度、改善服务、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工作质量、技术革新和增加服务网点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邮电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七、任成水与“红色邮路”

  1965年,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摄了一部反映乡村邮递员题材的故事片《红色邮路》,影片中的人物原型是房山县(现房山区)河北镇邮电支局一名普通乡邮员任成水。60年代北京市邮局向全市邮电系统发出通知,号召干部、职工学习任成水的革命精神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掀起新的生产高潮。

  任成水,男,1931年出生,自幼在房山云霞岭四马台村一户贫苦农民家庭里长大,抗战时期参加儿童团,1946年在房山张坊镇一带担任地下党的交通员,1948年加入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他成为了一名邮递员,凭着一双脚,长年累月身背几十斤重的邮件,翻山越岭,行走在山区邮路上。1956年,任成水调到河北镇邮电支局。在这个支局的投递范围内,分布着7个公社、78个生产大队,其中除1个公社、10个大对外,其余大部分公社和大队都在山区,报纸和信件只能靠乡邮员靠步行传递,当日的报纸和信件至少要在隔日才能收到,最偏僻的地方则要耽搁一星期左右。任成水凭着自己当过交通员的经历和山区生活的经验,提出许多加快邮件传递速度的建议。他凭着一双“铁脚板”,走出了一条“红色邮路”。他的“三送三带”(送汇款、送包裹、送特挂,带邮票、带信封、带信纸)在同行中被传为佳话。在投递邮件的同时,他还主动为山区农民捎带农具、药品、生活日用品等。1959年他出席了北京市群英会,还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

  新中国成立后,步班邮路陆续恢复,除了城市中的一些街区采用步班投递,位于近郊和远郊的农村、山村的通邮主要依靠步班邮路。据《北京志·建设卷·邮政篇》记载:1952年,北京郊区有步班邮路12条,总长为841公里;1958年扩展邮路后,步班邮路总长度为3291公里。

  60年代初期,许多郊区邮电局根据山区机关、学校、乡村比较分散,农忙季节性强、基层邮电所业务量不确定等特点,采取了多种便民、利民和改善服务措施,提高农村报纸的传递速度。这时步班邮路大幅减少,取而代之的是自行车邮路。但是,在许多山区,邮递员投递信件、报纸仍然要靠步行。于是,任成水主动向邮电局领导建议将自己负责的邮路延长,由河北镇延长到大安山。延长后的路途全程50多公里,途中要翻越7道山岭、穿越4个山洞,其中有一处地段,人称“老虎嘴”,地势险要,人要侧着身体紧贴着峭壁一步挨一步地“蹭”才能勉强过去,十分危险。领导考虑到这条邮路线路长、路况差,原本考虑由两人以接力传递方式完成送邮任务,任成水却坚持要求独自承担这项工作。有人描述:

  头一天踏上这条邮路,他身背几十斤重的邮包刚爬上“老虎嘴”就出了一身透汗,嗓子也渴得冒烟,而前面还有要翻山、过河、穿山洞的几十里山路。就在要不要继续前行的一闪念间,透过不停滴下的汗水,他似乎又看到乡亲们期盼的眼神、收到亲人来信时绽开的笑脸……顿时又精神抖擞地迈开双腿,一路前行。A1965年3月,北京市邮局发出通知,号召全局干部、职工学习任成水的革命精神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掀起新的生产高潮,邮局组织各级干部和不同工种的职工到任成水的邮路上跟班劳动,“走任成水邮路,向任成水学习”。截至当年7月,先后有340多名职工参加这项学习活动。

  时任房山县邮电局局长祁冬喜写道:

  第一次出班,是任成水带着走的,第二次我独自顶班。当时信心挺足,我觉得自己是管业务的局长,工作年头也不少了,独立完成这次任务不成问题。没想到,这次投递大大小小共出了五个差错。这事使我的震动很大。我心想:平时有的同志出了差错,我总是很急躁,有时狠狠批评他们,还不许人家分辩。可我呢?顶班劳动是自愿的,也想尽力干好,但还是出了这么多差错。因此,我觉察出自己过去对同志批评得多,帮助得少,尤其是进行思想帮助不够。……

  据报载,丰台支局有一位青年邮递员李长河总觉得自己初中毕业当邮递员太屈才,在走过了任成水邮路之后,他改变了自己的想法。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柯小卫作品集
当代北京邮政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