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小说 > 《世界历史读这本就够了》在线阅读 > 正文 第26章 中古史(13)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世界历史读这本就够了》 作者:华业

第26章 中古史(13)

  “沙皇”,即“царь”(“恺撒”的俄语发音),这一称号来自被尊称为伊凡大帝的伊凡四世,他是俄国的第一任沙皇。早期俄罗斯人认为罗马帝国的继承人是拜占庭帝国,是宇宙的中心。俄罗斯人尊称拜占庭的君主为“沙皇”,而认为俄罗斯的大公们是拜占庭沙皇的大臣。

  之后,俄国受到蒙古的统治,强盛的蒙古大汗还娶了拜占庭的公主为皇后,在蒙古鞑靼人的骇人听闻的统治下,俄罗斯人转而尊称蒙古大汗为“沙皇”,俄罗斯大公转而成为蒙古“沙皇”(即蒙古大汗)的大臣。随着蒙古人的衰落,俄罗斯人不愿意再尊称蒙古大汗为“沙皇”了,但始终不敢正式自称“沙皇”。

  公元1547年,16岁的伊凡大帝发表了与他的年龄很不相称的讲话,他指出:自己要亲政并正式自称沙皇。他的讲话让领主们听得瞠目结舌并暗自赞叹,他们觉得伊凡四世的讲话是那么深思熟虑。最后伊凡大帝顺利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位沙皇,莫斯科公国则被改为沙皇俄国,又称俄罗斯。

  伊凡大帝一生取得许多令人惊讶的非凡成就,在伊凡四世之前,莫斯科的大公权力很小,他们的很多行为都受到领主们的限制。伊凡四世在位后打破了对沙皇的一切权力限制,领主政体被改为沙皇专制政体。伊凡四世的政府尽力巩固专制政权,国家中央集权得以强化。他还进行了改革,其军事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建立常备军,整顿俄国地方部队的勤务和调整俄国边境守备与屯扎勤务,完善军事指挥体系。

  伊凡四世改革,尤其是军事改革,使俄罗斯逐渐走向强大。他还使俄罗斯跻身欧洲强国之林,在他统治时期,俄罗斯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同时,“沙皇”一词也成为俄国君主的正式称谓。

  俄国等级代表君主制是何时确立的?

  公元1549年2月召开的第一届缙绅会议表明俄国等级代表君主制的正式建立。

  伊凡四世即位初期,王公与领主贵族(波雅尔)的割据势力还非常强大,沙皇政权极不稳固,而且还面临着国内阶级矛盾尖锐的问题。伊凡四世一方面依靠城市市民与服役贵族镇压人民起义,另一方面还必须不断同领主贵族开展激烈斗争。公元1549年2月底,为了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的关系,以加强自己对全国的统治,伊凡四世在莫斯科召开了有高级僧侣、领主贵族、服役贵族和政府高级官员等参加的联席会议。

  这次会议宣布实行旨在巩固皇权的改革,并决定编纂新的法典以替代《1497年法典》,这是俄国历史上第一次“缙绅会议”,即等级代表会议,它的召开标志着俄国等级代表君主制的建立。后来,凡遇国家大事,均由僧侣、贵族、城市民众三个等级代表参加的缙绅会议讨论决定。

  但是,会议的期限与议程却由沙皇决定,除国家农民的代表偶尔参加会议外,占人口大多数的契约农与债农均被排挤在外,实际上,在会议上起着主导作用的是贵族。

  17世纪上半期,频繁召开的会议,对巩固沙皇政权发挥了重要作用。公元1613年,缙绅会议选举米哈伊尔·费多罗维奇为沙皇。公元1648~公元1649年缙绅会议通过的《会典》表明了沙皇政权的巩固。17世纪下半期,处于由等级代表君主制向绝对君主制转变时期的俄国,很少再召开缙绅会议。

  公元1683~公元1684年,俄国于最后一次召开缙绅会议,通过了同波兰缔结的《永久和约》。随着绝对君主制的确立,缙绅会议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它也走向了消亡。

  沙皇伊凡四世在哪场战争中惨败?

  俄国沙皇伊凡四世(雷帝)为争夺波罗的海出海口以及波罗的海东岸土地,发动了与波兰、立窝尼亚骑士团、立陶宛和瑞典、丹麦的立窝尼亚战争,在这场战争中沙皇伊凡四世遭到惨败。

  爱沙人、拉脱维亚人、立窝人、库尔人等波罗的海诸部落,自古以来都居住在战略地位相当重要的国家,相当于现在的爱沙尼亚。公元1237年,德意志封建主在这里建立了“持剑骑士团”,又称“立窝尼亚骑士团”。

  公元16世纪,立窝尼亚出现若干独立城市和几个主教区。公元1552和1556年,立窝尼亚先后征服喀山汗国、阿斯特拉罕汗国。使俄罗斯形成统一国家的沙皇伊凡四世,又于公元1558年1月进攻“立窝尼亚骑士团”,同年攻占纳尔瓦和杰尔普特。公元1559年里加大主教和骑士团接受波兰国王兼立陶宛大公西格蒙特二世·奥古斯都的保护,厄塞尔主教则接受丹麦国王的保护。

  公元1560年,俄军占领费林和马林堡等地。公元1561年,骑士团瓦解,立陶宛占领立窝尼亚本土,库尔兰归属波兰,厄塞尔归属丹麦。瑞典乘机占领爱沙尼亚北部和主要港口列维尔。公元1563年,伊凡四世亲率俄军攻占立陶宛所属罗斯古城波洛茨克。公元1564年,俄军在乌拉河畔和奥尔沙两次战役中被打败,总指挥A.M.库尔布斯基背叛俄军,归顺立陶宛。到了公元1569年,波兰和立陶宛合并,组成统一的波兰-立陶宛王国。公元1571年,俄波两国签订停战协定。

  公元1572年,西格蒙特二世逝世,波兰暂时退出战争,俄瑞双方交战。五年之后,俄军占领了除列维里和里加以外的立窝尼亚地区。到了公元1576年,斯特凡四世·巴托里当选波兰国王,率军进入俄国腹地,公元1579年,攻克波洛茨克,公元1580年,又攻克大卢基,第二年,包围普斯科夫,同年,瑞军攻占纳尔瓦。俄军战败,被迫求和。

  公元1582年,俄波两国在查波尔·雅姆签订将立窝尼亚大部分地区和波洛茨克划归波兰的停战协定。第二年,俄瑞两国在普柳萨河畔签订将纳尔瓦和芬兰湾全部海岸归瑞典的停战协定,历时25年的立窝尼亚战争以俄国的彻底失败而告终。

  丹麦与瑞典之间何时爆发了“北方七年战争”?

  公元1563年,丹麦为了争夺波罗的海的霸权,同瑞典进行了一场长达七年之久的战争,史称“北方七年战争”,这场战争以双方签订《什切青和约》结束。

  16世纪中叶,在瓦萨王朝统治下的瑞典,逐渐成为北欧的新兴强国。力图对外扩张控制整个波罗的海的瑞典将昔日的宗主国丹麦视为最大的障碍和对手。公元1560年,埃里克十四世在其父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一世(公元1523年~公元1560年在位)去世后继位,他使用“三顶王冠”作盾徽,以表示瑞典有权统治已不复存在的斯堪的纳维亚联盟,并成为丹麦、挪威的宗主国。

  后来瑞典同西班牙结盟,两国就征服与瓜分丹麦问题达成了秘密协议。丹麦力图夺回在波罗的海的霸主地位,同时恢复昔日的斯堪的纳维亚联盟,并觊觎瑞典控制的波罗的海东部和通向俄罗斯的贸易路线。丹麦在伯爵之战结束后的复兴时期实力有了恢复,因而联合了在这一地区有重大贸易利益的汉萨同盟盟主吕贝克和与瑞典有领土争执的波兰向瑞典发起进攻。

  战争一开始,丹麦及其盟国就对瑞典实行海上封锁,并在公元1563年攻克瑞典要塞埃耳夫斯堡,切断了瑞典通往北海的出路。但是,战争在公元1565年出现了转机,瑞典新建的舰队打破了丹麦的封锁,取得了制海权。陆战方面丹麦开始向斯德哥尔摩进军。

  公元1568年,埃里克十四世在瑞典发生争夺王位的内战中被推翻,但是丹麦未能利用有利时机获得决定性胜利,双方各有胜负。经过两年多艰苦的谈判,双方缔结了瑞典向丹麦付出巨额赔偿赎回埃耳夫斯堡的《什切青和约》,瑞典向北海扩展和争夺波罗的海霸权的企图也受到遏制。

  战争虽以丹麦取得优势而结束,但丹麦已没有能力恢复其在波罗的海的霸权。

  “特辖制”曾给俄国带来了一场“白色恐怖”吗?

  在立窝尼亚战争的失利和领主的背叛,导致伊凡四世于1565年1月宣布实行为摧毁王公和领主的封建割据势力、巩固俄罗斯中央集权国家制定的“特辖制”这一非常制度,这一制度曾给俄国带来了一场“白色恐怖”。

  “特辖制”将全国领土划分为特辖区与领主辖区两部分,其中特辖区由沙皇直接管辖,包括全国军事上和经济上最重要的地区以及一部分城市;领主辖区则由领主杜马管辖。为了镇压领主和王公的反抗,建立了一支主要由服役的中小贵族组成的、绝对效忠沙皇的特辖军,起初有1000人,后上升到5000~6000人。

  在“特辖制”期间,伊凡四世不仅处死斯塔里茨基王公弗拉基米尔·安德烈耶维奇、罗斯托夫王公C.洛巴诺夫-罗斯托夫斯基以及莫斯科总主教菲利普等参与叛乱的王公领主和教会上层,而且镇压了一批反对特辖制的中小贵族。被遣走的特辖区内的王公与领主的世袭领地被分配给特辖军和中小贵族,特辖军到处烧杀掳掠,一时间恐怖气氛笼罩全国。

  公元1567年,费多罗夫等4名领主的“叛国案”被揭发,有400人受株连被处死。

  公元1570年,伊凡四世宣布诺夫哥罗德参与了叛国阴谋,亲率特辖军对诺夫哥罗德进行了为期6周的血腥讨伐,恐怖浪潮达到顶点。每天都有1000到2000名贵族、商人、市民和农民被杀害,一座繁华的商业城市顿成死城。

  就在返回莫斯科途中,伊凡四世又血洗了普斯科夫和特维尔城。公元1572年,伊凡四世鉴于王公和领主反对派已基本被消灭,为集中力量继续进行立窝尼亚战争,宣布废除不得人心的特辖制。

  特辖制剥夺了王公和领主的政治权利,摧毁了他们赖以生存的世袭领地,中小贵族的军功封地逐渐取代领主的世袭领地。但另一方面,它巩固了俄罗斯中央集权国家,所以它有一定的进步作用。

  哪次革命成功拉开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

  爆发于尼德兰的资产阶级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同时也是反对西班牙统治的民族解放战争。这次革命成功拉开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

  “尼德兰”本意是低地,指莱茵河、谢尔德河下游及北海沿岸地势低洼的地区,包括今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北部的一小部分。当时的统治者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实行的高压政策,不仅激起尼德兰人民的极大愤慨,就连尼德兰贵族也因在政治上受到排斥而日益不满,尼德兰贵族利用人民运动日益高涨的形势,组成以中小贵族为主的“贵族同盟”。公元1566年8月11日,佛兰德尔的一些工业城市中的城市贫民和手工工场工人发动起义,起义者冲进教堂和修道院,捣毁圣像、圣徒遗骨和遗物,没收教会财物,焚毁地契和债券,斗争的锋芒首先指向西班牙反动势力的精神支柱——天主教会。

  运动从南部开始迅速席卷了西兰、荷兰、不拉奔、弗里斯兰等12个省区,起义群众捣毁寺院以及教堂5500多所。他们不仅破坏圣像,还烧毁债券和契约,到处强迫市政当局停止迫害新教徒,限制天主教僧侣的活动,承认新教徒信仰自由,起义者甚至准备夺取城市领导权,日渐高涨的群众性革命运动成为尼德兰革命的开端。

  公元1567年春,运动遭到血腥镇压,同年8月,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派阿尔发为尼德兰总督,血腥镇压尼德兰革命者,并推行新的税制。尼德兰人民被迫在南方密林中,组成森林乞丐游击队;而在北方沿海,组成海上乞丐游击队,继续英勇反抗西班牙的暴政。

  公元1576年11月8日,为了恢复南北统一,共同反对西班牙的统治,南北各省代表缔结《根特协定》。公元1609年1月9日,西班牙国王腓力三世无奈与荷兰签订《十二年停战协定》,实际上承认了荷兰的独立。

  在北方尼德兰革命获得了完全胜利,世界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在欧洲被建立起来了。

  你知道俄国政治家波扎尔斯基吗?

  波扎尔斯基(公元1578~公元1642年),全名德米特里·米哈伊洛维奇·波扎尔斯基,他是17世纪初俄罗斯国家混乱时期领导民众反对瑞典和波兰干涉的重要领袖之一。

  出身于破落的贵族之家的波扎尔斯基,拥有公爵头衔,在苏兹达尔地区还有世袭领地。沙皇鲍里斯·戈东诺夫统治时期,他在政府里担任公职。忠于沙皇瓦西里·伊万诺维奇·叔伊斯基的波扎尔斯基在波兰人扶植假沙皇伪德米特里二世侵入俄罗斯之后,领导军队反击入侵。公元1610年6月24日,叔伊斯基在战役中遭到惨败,不久被叛变的贵族集团推翻。后来伪德米特里二世也被杀。实际上俄罗斯处于波兰军事占领之下。

  不久,瑞典国王卡尔九世也以援助俄国为借口公开介入,并占领了诺夫哥罗德。

  部分俄国大贵族企图妥协,并拥立波兰国王西吉斯孟三世之子瓦迪斯瓦夫做沙皇,这遭到俄罗斯人民的强烈反对。公元1611年,波扎尔斯基在莫斯科参加了该城市民反对干涉者发起的武装起义,在这场战斗中不幸负伤。这一年的年末他和另一位主要军事领袖库兹马·米宁会合,开始共同领导民军,并在公元1612年10月26日解放了莫斯科。

  在罗曼诺夫家族的米哈伊尔·费奥多罗维奇被全俄“缙绅会议”选为沙皇以后,波扎尔斯基在政府中担任过许多重要职务。后来,他以督军身份参加了1632年至1634年的俄波战争。波扎尔斯基逝世后,遗体安葬在苏兹达尔,他和米宁的纪念雕像竖立在莫斯科华西里·柏拉仁诺教堂前。

  谁是“乌兹别克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生于乌兹别克穆斯林贵族家庭的阿卜杜拉汗二世(约公元1533~公元1598年)被史学家称为“乌兹别克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曾是中亚布哈拉汗国君主(公元1583~公元1598年在位),他的父亲伊斯坎达尔是米安卡里(在布哈拉和撒马尔罕之间)地区领主,他一直受伊斯兰教的传统教育。

  16世纪中期,布哈拉汗国处于封建割据的混战状态。公元1551年,阿卜杜拉领军在喀尔米奈城挫败塔什干领主巴拉克汗的进攻。后来,他在当地苏菲派长老的赏识和推荐下,成为同巴拉克汗相抗衡的军事领袖,并在逐鹿河中的斗争中获得胜利。公元1557年,他攻占了后来变成汗国的政治和伊斯兰文化中心的布哈拉。公元1561年,他拥立其父伊斯坎达尔为汗,而实权实际上掌握在自己手中。接着,他以强大的兵力削平了地方割据势力。

  公元1583年,阿卜杜拉继承汗位,开始健全行政管理制度,推行伊斯兰教法,加强中央集权,汗国日渐强盛。之后他深入钦察草原腹地,开始向外扩张,在吉兰努乌提峡谷立有远征碑文。公元1584年至公元1586年,阿卜杜拉先后征服帖木儿后裔统治的巴达克山与伊朗萨法维王朝统治的呼萝珊大部分土地,并占领谋夫、赫拉特和麦什特等城市。公元1591年到公元1595年间,他还曾3次远征花刺子模,逼其就范。

wWw。xiaoshuo 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华业作品集
世界历史读这本就够了林语堂半半哲学全集珍藏版中国历史读这本就够了我不是教你做“坏”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