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小说 > 《狂野的女皇》在线阅读 > 正文 第43章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狂野的女皇》 作者:杨友今

第43章

  武则天伸出一根胖胖的手指头,在李治的额头上戳了一下,李治就势耍起小孩子脾气来,在她身上揉搓了一阵,挽着她的胳膊,双双走进了寝房。李冶要将武后废却,委实出乎她的意料之外。武则天凭借自己的敏感、智谋和果决,一举消灭迫在眉睫的大祸于无形之中,转危为安。惊叹之余,她也深切体会到了皇后的地位该是多么的脆弱呵:只要一纸诏书,几句话,贵为一国之母、天下身价最髙的女性,随时便可以从九天之上一下坠人十八层地狱。前车之鉴和充满血腥味的事实聱醒了她,必须吸取王皇后的教训,任何时候都不可粗心大意,不可忘记权力之争。李治不是一个可靠的丈夫,也不是一个顶天立地的血性男儿。他本质虚弱,欺软怕硬,思想、感情和情绪很不稳定,容易动摇。这次过火行为,武则天巳经悟出李治并没有把她放在心上,甚至对她失去了恩情。她感到自己受了一种莫大的欺侮和耻辱,疾首蹙额,心酸落泪。然而她不是那种顾头不顾尾的狂徒,而是一位识大体、顾大局的巾帼英雄,胸襟宽广,气度恢宏,并不打箅就此和他一刀两断,放弃对他的依托和扶持。她不能没有他。有史以来,从未出现过女皇帝,要想推翻这个传统,取代李治做女皇帝,那纯粹是白日做梦一不可能的。

  但是,为了确保自己的地位和人生安全,即使当不了皇帝,没皇帝之名,也要拥有像皇帝一样的实权,操纵朝廷,主宰一切。她重新夺回了因生育太平公主而失去了的部分权力,利用手中的大权,决计杀鸡给猴看,于是把许敬宗召进了内宫。武则天要杀上官仪,本来易于反掌。然而她可不是那种感情用事、盲目冲动的蠢人,随随便便开刀。她不愿意留下妄杀朝廷大臣和名臣的恶名,要求许敬宗找出个借口,将上官仪交付法司问罪斩首。许敬宗若有所思之后,进言道:“上官仪原先担任过陈王李忠的咨议,忠当太子时,他曾经是东宫的属官,王伏胜也在东宫呆过。”

  得到武则天的许可,次日早朝,许敬宗出班告发上官仪和王伏胜逆附废太子、庶人忠,密谋造反,倾覆皇室。十二月十三曰,上官仪因“大逆罪”被捕人狱,悲怆致死。其子上官廷芝与王伏胜处以斩刑。上官一家被抄家灭籍,廷芝之妻郑氏和惟一的女儿婉儿收入掖庭宫,充当宫婢。幽禁在黔州的忠,接到赐死的敕命后,自缢身亡。他的死没有经过多少周折,一不哭二不笑,像个木头人似的,仿佛灵魂早已脱离躯体,只不过形式上履行了一下手续而已。在死之前,这个神经质的可怜虫,生怕中毒,深怕被剌客暗箅,经常求医问卜,求人解梦,祈求平安,终于得了“平安”。―石三鸟,以谋反罪处死上官仪,王伏胜和废太子忠之后,武则天觉得还不解恨,还要利用这一事件尽可能消除异己,扫平自己前途上的障碍。右相中书令刘祥道与上官仪交谊深厚,被免去宰相,降职当司礼太常伯礼部尚书、左肃机尚书左丞郑钦泰等朝臣,都因与上官仪有交往的缘故,有的被贬谪,有的被流放。鳞德元年,在李治当政上正好划了一个段落。他处心积虑谋求摆脱武则天的控制,可是事与愿违,发起的攻势好比鸡蛋碰石头,与武后一触即溃,反抗以彻底失败告终,而且也是最后的一次反抗。此后,武则天便以“辅弼龙体欠佳的天子”的堂皇名义,垂帘听政,即在金銮殿与李治公开并列临朝,御榻的东边坐着李治,在垂挂珠帘的西边坐着武则天,并称“二圣”,或者称做“双圣”。

  主持朝会,李治只是象征性地坐在御座上,犹如摆设似的,一切政务均由武则天直接处理。天下大权,全归于她,官员升降,生杀予夺,取决于她一句话。朝臣的耳朵里,所听到的全是武则天那响亮、利落而有磁性的声音。有的人内心极其愤慨,而当他们一旦想到眼下的事实和正反两方面的例子时,便敢怒而不敢言了。谁都知道,武则天热衷政治生活,权力就是她的生命。而且,她又是一位稳操胜券的执政者,临大事而不慌,箅计精确可靠,远见卓识,胆大心细,云谲波诡,游刃有余。智慧与狂野,诚挚与残酷,在她身上异乎寻常地得到了统一和发挥,不由人不服,也不怕谁不服。历史上,武则天并不是第一个垂帘听政的女性,只不过以前的情形都与她不同,往往是因为天子年幼而无法理事,才由太后暂时代理朝政。像李治这样,由于身体荏弱而由皇后参政专权,在他之前还从来没有过。

  沿习日久,习惯成了自然,成了定例,朝廷的正式公文,臣民们私下的交谈,一律都称李治与武则天为“双圣”,不用皇帝陛下,单指李治一人了。临近年关,李治又发了眩晕症的老毛病,武则天也正想换个环境,以便淡忘那些不快的往事。她厌恶长安,向往洛阳,希望借此机会重新去洛阳,避开旧都可怕的阴影与杂念,平衡一下失常的心理状态。同时,她又想起了去泰山封禅,这不但可以了却一桩心愿,而且还能在长途跋涉中呼吸呼吸新鲜空气,自然而然地改善一下家庭和君臣关系。;十一泰山封禅膦德二年二月十日,李治和武则天离开长安,前往东都洛阳。这次圣驾巡幸,帝、后精神状态良好,一路上谈谈笑笑,饱览沿途风景。武则天一直讨厌和李唐关系深远的西都长安,挖空心思要以洛阳为政治中心,以彻底改变内宫和朝廷的气氛,达到长期独揽皇权的目的,并且在有步骤地进行着。太宗李世民在世时,在宫殿上没有大费国帑,武则天却认为这恰恰是一种美中不足。貤无论到什么地方,总要留下一些碑铭石刻,或殿宇宫室之类,用以表示权威与荣耀,象征国运昌盛。

  洛阳宫的正殿隋朝称之为乾阳殿。唐高祖武德四年,当时的秦王李世民击败窦建德,迫使王世充投降后,进据洛阳城,下令烧毁,成了一堆废墟。武则天是有心人,早已安排人在原址上修筑新殿,洛阳宫正殿于三月二十九日落成,命名为“乾元殿”。殿高一百二十尺,东西长三百四十五尺,南北宽一百七十六尺,气势雄浑,巍哦壮观。秘阁郎中李淳风认定故太史令傅仁均所制的戊寅历粗咯,误差愈来愈大,便用隋代刘焯编制的皇极历作蓝本,增减删改,另行编出了新历书一麟德历。李淳风在太宗朝任太史令时,李世民因白昼出现太白金星,又在宫廷秘录中发现了“唐三代后,有女主武氏灭唐”的文字时,陡起杀心。李淳风劝阻太宗“不必妄杀无辜”,间接救了武则天一命。武则天一方面出于对他的感激二方面颁布新的历法,有利于转变人的心态,推行新政,即刻批准颁行天下。此后麟德历传及新罗、日本,以仪凤历之名使用长久。已过不惑之年的武则天,精力照旧充沛。来到洛阳,进一步焕发出了青春般的热情和活力,忙这忙那,不辞劳苦,不觉疲倦。新殿落成后,随即又在邙山下校阅三军。她积极筹措泰山之行,张罗各项准备工作,拉着李治四处奔走。武则天身体健硕,雍容大雅。李治和她恰成鲜明的对比,显得干瘪瘦弱。尖长脸面色灰黄,两腮凹陷,眼角刻上了鲜明的鱼尾纹,宛若一具木偶似的,又像一只未老先衰的猴子,躬腰曲背,无精打采。朝廷一年一度的百官政绩的考核,官员的遴选,历年都要费几个月工夫,今年实在忙不过来,只得暂停办理。五月,司空英国公李筋与高阳郡公许敬宗授命当封禅大使,负责筹备封山大典。

  泰山封禅,就是到泰山祭祀天地。古代皇帝登基之初,太平之岁,为答谢天地之恩,便带领文武百官到泰山顶筑坛祭天,表示归功于天,这叫做“封”。下山后再到前近地的小山丘如山麓梁父设坛祭地,表示福广恩厚以报地,便叫做“禅”。自古以来,人们视五岳为镇国之物,特别尊重。五岳是:东岳泰山山东省,西岳华山陕西省、南岳衡山湖南省,北岳恒山河北省,中岳嵩山河南省。其中,泰山位居东方,古人以为东方是“万物之始,阴阳交代”的地方,故有“五岳之长”、“五岳独尊”的称誉,被抬到了神圣的至高无上的高度。泰山,又名岱山、岱宗、岱岳、泰岳,远古时称大山、太山。“大”在甲骨文与金文中均见其形,按古文字的传统读法,有“大”、“太”、“代”三音。由于同音字的引申和同义字的演变,“太”与“泰”、“代”与“岱”也互相变通了,这样就出现了“泰山”、“岱山”、“岱宗”等专用名称。泰山为东方之大山,被人们看作是通往上天的道路,即所谓“天地交泰”。泰山封禅源于远古人类对大自然的崇拜。最早的封禅是在山上燃起一堆火,称为“燔”或“柴”。甲骨文中有“僚于山”,尚书有舜“二月,东巡守,至岱宗,柴”的记载。燎、柴都是点火致祭的意思。原始社会末期,封禅向“君权神授”方面转化。进入阶级社会,封禅发生了质的变化,成了历代统治者加强统治的重要手段。

  一代帝王若能登封泰山,即被视为国家兴盛、政权稳固的标志,君主本人也俨然成了“奉天应运”的真龙天子。历史上到泰山封禅的帝王有:秦始皇、秦二世、汉武帝、东汉光武帝、章帝、安帝、北魏太武帝、隋文帝,在唐髙宗李治与武则天之后,有唐玄宗、宋真宗。宋以后封禅遂废,清代圣祖和高宗仅只遣官到泰山告祭。太宗李世民对于创建大唐帝国厥功至伟,即位后又开创了政绩卓着的“贞观之治”,应该有资格登封泰山,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却始终未能实现。贞观六年正月,朝臣奏请封禅时,李世民批驳道:“只要百姓安居乐业,衣食丰足,虽不去泰山封禅,也不失为一个有道明君。倘若天下混乱,百姓遭受战乱之苦,贫困无以为生,虽然举行封禅大典,也不足以粉饰太平。”

  那时的李世民,年轻气盛,思想倾向于现实与功业,顺应民心。到了贞观二十一年,李世民打箅明年二月去泰山封禅,却因风湿症住进了离宫一翠微宫一一避暑。七月,返回长安,河北发生了水灾,重建灾区需要庞大的费用,封禅告吹。李治继承大统,政治上没有大的收获,严格地说,只能箅:位平庸的傀儡皇帝,他有自知之明,不是一代英主,显庆四年,当臣下奏请去泰山封禅时,他内心相当矛盾而显得犹豫不决。当时武则天已幵始干预朝政,非常盼望举行封禅大典。“封”必须由天子单独主持,这是无法改变的,她却想变通一下,主持“禅”礼。不管怎么说,只要能举行大典,她便是本朝第一个参与封禅的皇后。许敬宗遵循武则天的心意,采取不使李治犹豫,或者当场拒绝的方式,启奏道:“髙祖草创大唐,太宗文治武功,一统天下,都应举行封禅大典,却很遗憾一拖再拖失去了时机。陛下一定要继承遗愿,完成先帝未竟之志,这样才箅尽到了为人子的孝道,并垂范于后世。”

  “朕功德微薄,不敢僭越。”

  李治懦弱无能,却并不愚蠹。他知道封禅泰山是一个皇帝最夸耀的举动,远出其他典礼之上。仪式异常隆重,所费不赀,借此得以与天地神只接近,勾通,表示帝业兴盛,国运昌隆,天下太平,物阜民丰,或开国鼎革之祥,或拓宽疆域之大,配得上敬告上苍,才有理由在泰山行封禅大典。否则,便不够格。当时的武则天还不具备完全操纵李治的实力,因此李治一拒绝,她尽管非常失望,也只得暂时放弃。现在,武后几乎全权在握,一切由她决断,李治不过一位“挂名天子”而巳,她按照既定方针,着手备办封禅事宜。这是唐朝建国以来的第一次,是功德无量的举措。她要以此答谢上苍赋予自己的天命,祈祷自己早曰掌握天下大权。

  封禅要在泰山举行,来回和典礼所需的时间,加起来约半年之久,又是朝廷与后宫一次大规模的移动,并且还有外国使节及其随员,还有皇家卫队,数千名的歌舞乐工队伍,能工巧匠,以致禽、鸟、牛、羊、骆驼、马匹及禁苑里的虎、豹、熊、猴,南蛮和西域进贡的狮子、大象等等,都要随驾同行。另外沿途的吃、喝、住宿、桥、路、交通安全、蒈卫、医药卫生,以及装饰品、化妆品之类。除了人的衣食住行,尚有动物的饲料和照养,一切都要安排妥当,不得疏忽。圣驾预定于十月十八日由洛阳出发,除去镇守军事要塞的武将和留守京都的官吏,以及在押的钦犯与流放人员,其余王公大臣和文武百官,陆陆续续汇集到了洛阳都城。近郊兵马如云,驻屯着大军营垒。朝廷下达诏书,命令熊津都尉扶余隆与新罗王金法敏化解旧日的仇怨,双方在熊津城发誓结盟。检校熊津都督刘仁轨携同新罗、百济、耽罗王国济州岛、倭国日本的使节,一同横渡黄海西返中国,参与国君李治的泰山大祭。

  髙丽王国也派太子髙福男前来陪祭。吐蕃、突厥、西域各国、回纥、南诏、斐济、波斯伊朗、拂祙东罗马、大食阿拉伯帝国、林邑越南南部〕、真腊柬埔寨、今马来半岛一带的土着、丹罗、盘盘和骠国缅甸久河陵爪哇、宝利佛斯和堕婆罗印度苏门答腊、婆利、婆罗洲、狮子国、斯里兰卡、尼婆罗、尼泊尔、天竺、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国的官方代表,各部落的酋长,都应邀如期到达。洛阳大街小巷,城内城外,处处拥挤不堪,车水马龙,人山人海,熙来攘往,万头攒动。李治素知武则天好张扬,火气足,喜热闹,爱大型活动,大吹大擂,大出风头;而且又善于从中周旋,调度得心应手,封禅之事可谓万事俱备,只等启程。他佩服她的气魄和胆略,而自己却对这次迢迢长途至为劳人的旅行视为畏途,并不热心。远离都城,五、六个月享受不到宁静安逸的生活,人嘶马吼,喧闹汹汹,耳朵发麻,胸口鼓胀,那真不是滋味:唉,我宁愿一个人留下来,清静清静,尤其是能和夜鸾似的魏国夫人在一起,卿卿我我,共度良宵,又不受干扰,那该多好啊!忙里忙外的武则天无暇揣测李洽的思想动态,只顾考虑自己的事去了。即将出发时,她在检查时发现仪式程序中没有列入她的名字。明白这是遵循古制惯例,并经博学鸿儒再三考证之后确定下来的。不过,她从来就反对男尊女卑,蓄谋已久要向传统礼教发难,公开挑战。十月十五日,便以一种坚毅的语调和委婉的措辞,向李治上了一道奏折,陈述大典若无皇后参加,实属大错特错,理当予以矫正。她在表中说:“封禅大祭原来的仪式,不论是祭天的封礼,还是祭地的禅礼,都由皇帝一人主持,女性根本没有参与的资格,即使贵为皇后,也被排斥在外实际上释不合理的。既然天属于男性,地就该属于女性,有男有女,天地合一,才是人间正理。况且,祭祀地神时,由皇太后配享,公卿大臣执行祭祀,依照礼教并不妥当。因此,我请求打破传统陋习,由皇后率领宫廷内外有封号的妇女奠献祭品。”

  文从字顺,精确详明,堂皇裔丽,没有法子不接受,也找不出更多的理由来反对。李治当即作了批示:“在社首山祭祀地只时,皇后继朕之后行礼亚献,越国太妃燕氏行终献礼。”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杨友今作品集
狂野的女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