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小说 > 《历史的狼性征服:大唐开国的政治真相》在线阅读 > 正文 第3章 造反总是有理的(2)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历史的狼性征服:大唐开国的政治真相》 作者:胡万宝

第3章 造反总是有理的(2)

  宫殿中的隋炀帝也在思考李渊这件事。杀了李渊, 大隋王朝的大门就没有人看守了,不杀,又不能教育官员队伍,隋炀帝思来想去始终找不到一个满意的解决办法。

  守门这件事李渊一直把它当作自己的救命稻草,他认为隋炀帝不会杀他。

  隋炀帝迟迟不肯给出答复,李渊猜想一定是因为自己能够防御北方突厥人进攻的原因。

  李世民却不这样认为,现在不追究,是因为李渊还有利用价值,秋后算账是隋炀帝常用的伎俩,在造反的问题上,李世民坚持自己的观点。

  李渊是保守派,李世民便让裴寂和刘文静劝说父亲。如果能得到李渊肯定的的答复,李世民这些年轻的激进派便有足够的时间做起义准备。

  问责制的存在,成了隋炀帝和李渊之间的导火索,李渊后来无奈地顺从了李世民的意见,造反的事情这时确定了下来。李渊仔细想

  想,认为他们说得很有道理,兔死狗烹。但在他内心深处,李渊更为害怕的隋炀帝以后的秋后算账。

  此外,隋朝这台国家机器的运转,因为农民起义已经气数已尽,这也是让李渊做出决定的一个重要原因。

  李渊决定依照儿子的意见,起义造反。

  §§§第四节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李渊没有想到,自己竟然会做造反这样的事。当一个忠义之臣,做一个守法公民是他终身的理想。在潜意识中,造反这样的事他一直认为是件丢尽祖宗脸面的事情。 “成者王侯败者寇”。李渊知道,自己必须要成功,一旦输了,自己留给历史的只能是满篇的唾骂[0]。

  穷苦读书人翻身的机会,在隋朝,科举是唯一的道路,因为隋朝连年内乱,科举现在显得没有多大用处。没有地方发挥自己的才能,一些怀才不遇的读书人便去寻找其他途径,读书人这样的反应,更加剧了隋朝局势的动荡。

  各地动乱的形势,李渊身边的幕僚一致认为,这是老天给李渊的机会,纷纷献言献策,建议李渊尽早起义。

  对于顾问的意见,李渊反复斟酌,很多问题,李渊认为自己并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

  第一,现在打出造反的旗号,自己的形象好似女人脱了衣服立于闹市之中,舆论不利。叛主在当时视作卑鄙的行为,对于舆论,李渊知道不能拿它当饭吃,但他知道,好的舆论就是一场广告,产生的效益李渊不得不认真对待。李渊更明白:想要偷人一定要先将牌坊立好。

  第二,怎样给自己的员工制定待遇标准,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处理不好手下的待遇问题,事情很可能不能成功。因为没有好处的事,人们不会去干。

  第三,旁边的东突厥(瀚海沙漠郡)会不会趁机进攻自己,一个隋炀帝就已经够自己对付了,如果东突厥在此时乘火打劫,两相夹击之下,自己很危险。

  在李渊决定起义前,这三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他,李渊想了很多解决的办法,但都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

  因为乌纱帽的问题,刘文静心里一直积聚着满腔的不满,李渊迟迟不肯下达起事的命令。文静在家等不住,摩拳擦掌一番,便找到李渊询问缘由。

  李渊的三个问题他听后一番分析,一一找到了答案。

  (一)读书人是一杆枪,其他的他们可能不行,但造舆论是读书人的长项。

  (二)李渊没有安身立命之地,刘文静这等寄生的幕僚更无立身之地,大家只能一起造反。

  (三)刘文静建议李渊和东突厥(韩海沙漠郡)讲和。

  分析突厥上次攻打太原(山西省太原市)的原因,刘文静一针见血指出:“中原大战,这是突厥人最愿意看见的事,我们打得筋疲力竭时,正是他们偕油方便之日。刘文静建议,和东突厥讲和有七成的胜算,突厥人观望后一定会支持我们。

  刘文静一直想着造反,现在的情形他得很清楚,耗下去自己永远没有出头的日子。他的想法,因为李渊在马邑郡(山西省朔州市)的战败,得到了一个很好的实现机会。

  李渊这样做也是迫不得已,放着清闲安逸的日子不活,年过花甲谁也不愿意冒这样的风险,都是被逼迫的。

  刘文静凭着自己三寸不烂之舌游走于侯门将宅,吹说一番,便将自己想要的一切说到了手边。如果要评选隋代高级幕僚的代表人物,刘元静应该是最佳人选。

  李渊回过头来看着刘文静,终于明白一个道理,治国需用读书人。公元6世纪缺的是什么,李渊在心里默默地念道:人才。

  在公元6世纪拥有人才好比拥有了一台印钞机,李渊现在可以大踏步地进行自己后面的事业,有钱就是男子汉,而李渊现在不缺钱。

  §§§第五节 起义是件技术活

  刘文静在太原使出浑身解数为李渊做起义以前的广告宣传工作,操作的过程中他忽略了一个问题,从思想上统一没有文化的农民士兵很好办,但政府官员就不同,在这个问题上刘文静想得过于简单了。

  因为他并没有认识到,人类社会的精英绝大多数都集中在政府部门当中。太原郡政府部门里并不全是李渊自己人,里面有隋炀帝安排监视李渊的人。

  进行造反活动,刘文静等人看到的是希望,但从首都长安(陕西省西安市)空降到太原的官员却不是这样认为,他们的真正老板是隋炀帝,李渊如果造反成功,他们包二奶,三奶这些特权就没有了,说不定吃饭的家伙也保不住。这些人中以王威和高君雅为代表。王威和高君雅毕业于国子学(隋朝最高学府),是隋炀帝培养的嫡系。

  刘元静在太原为李渊打广告的行为,在王威和高君雅眼中,这是叛乱前的信号。聪明的刘文静想了很多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就是没有想到这两个人。

  左思右想,王威和高君雅决定将情况上报给隋炀帝。计算一下往来的路程,两人感觉时间太紧,为了自己以后的发展,他俩一致认为这件事不能等,两人你望望我,我望望你,最后决定先斩后奏。

  做出这样的决定,两人有些犹豫,毕竟自己是在李渊的地盘上,强龙难压地头蛇。但如果不上报隋炀帝,李渊如果真的造反,他俩隋炀帝的嫡系的身份注定不会有什么好果子吃,所以现在必须先下手干掉李渊,这样才是保持自己利益稳定最好的办法。

  但王威高君雅没有意识到一个问题,谍战工作并不只是隋炀帝的专利,李渊也会些。

  刘文静没有想到他们俩,李渊想到了,李渊安排在他们身边的眼线早已将情况告诉了李渊。刘文静坚守的球门有漏洞,李渊这个教练补了上去,王威和高君雅很快被李渊找借口抓了起来。

  处理政治对手,如果是在和平时期,扣一顶贪污受贿的帽子最为合适,这叫死得其所,在百姓心中于情于理都是活该。而且还能提高处理人在百姓中的威望。战争时期,安排通敌的罪名最为合适,“杀鸡儆猴”的效果可以教育部下,让大家保持团结一致。

  处理完高君雅王威两人地事,刘文静该干什么,仍干什么。

  做舆论宣传工作,刘文静很有天赋,在太原为李渊打造的广告,刘文静做得很有水平。

  第一步,他联合起一拨生活在太原的文人,为李渊摇旗呐喊,这样做可以从中发现太原市哪些同行不听话。

  如果要让不听话的文人闭嘴,是一件很难的事,李渊亲自动手会给人留下心胸狭窄,不能容人的恶劣印象。而让刘文静带着同行去教育就不同,这是以物克物。

  封建文人多以君子自诩,“君子动口不动手”。 当一张口面对数十张或数百张口时,自然而然,不听话的文人就会主动闭嘴。在这个问题上,李渊处理很有水平。

  文人相轻,自古皆然。

  第二步,做好了文人的工作,下面普通老百姓和士兵的工作就好做多了,将口号喊上一万遍,不是真理也成了真理。

  刘文静在前面已经是隋朝最佳幕僚兼形象代言人,为李渊在太原的舆论宣传,应该还要赠与他最佳文化宣传奖,如果没有他的工作,后面进行的事就没有那么简单。

  忠义这块招牌扛在肩上,突然有一天让李渊放下来,多多少少让他有些接受不了,李渊是聪明人,知道自己一定要做做样子。

  刘文静等人多次在公共场合表示让他起兵造反,但李渊多次推脱。。

  李渊这样做其实是虚伪的表现,是故意表演给太原郡的老百姓看的。

  但李渊这样做也有难言之隐,李渊不得不承认文化环境对自己的影响。即使迫于无奈,在隋朝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他还是必须得装出一副受害者的模样,只有这样,周围抵制的声音才能小一些。

  做为“太原郡起义”总导演, 刘文静对这场戏产生的社会效果很满意,经过这一番精心打造,太原郡老百姓心中从此认为:李渊带领我们起义不是背叛,是为了我们生活得更好。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历史,唯一证明的就是老百姓最好糊弄。

  经过几个月的精心准备,公元617年的5月,李渊做好了起义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就等着起兵的机会,但令他没有想到的一件事发生了。

  公元617年5月17日,东突厥的部队突然打了过来。东突厥在马邑郡(山西省朔州市)取得胜利后,为了扩大战果,派兵进攻李渊镇守的太原郡(陕西省西安市)。

  东突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他们一直等着李渊镇压农民起义消耗实力,当李渊与起义农民军打得两败俱伤的时候,自己出来收取成果。

  以前东突厥看见邻居李渊日子红火,多少有点眼红。现在汉人在家中内讧,东突厥阴险的认识到这给自己浑水摸鱼创造条件。

  但这也令李渊认识到了东突厥的阴险,对于他们的企图,李渊心里十分清楚。

  李渊将太原郡的所有城门打开,东突厥无法判断虚实,不敢近逼。以通敌处死的高君雅与王威,在这时起到了巩固军心的作用。无知的士兵都认为是他俩内应了东突厥,进攻太原。

  5月18日,李渊命令擂动战鼓,让军队从其他道路入城,好像增援部队抵达。东突厥惊疑不安,留在城外两天,后来大肆抢掠扬长而去。

  5月东突厥袭击的事情发生后,刘文静便向李渊建议,按照自己前面的分析,突厥人这次没有捡着好处,以后肯定会有所收敛,这时找他们讲和是最好的时机。

  多一个朋友总比多一个敌人强,如果讲和成功,起义的事就更多了一层把握,李渊点头默许了刘文静的建议。

  李渊这次强有力的防守反击,让突厥人没有占到任何便宜,接下来刘文静的到访求和,又表现出对东突厥(瀚海沙漠郡)极大的尊重。

  这一点,李渊做得很好,装孙子也要装得有水平,打了胜仗马上认输,给足了对方面子,所以,东突厥始毕可汗不得不认真思考,是否还有必要继续与李渊僵持下去。

  前几次攻打太原都以失败告终,没有便宜可占的事突厥人不会继续做,收手在这时看来倒是一件好事。

  更重要的,李渊装孙子的自贱行为医治了东突厥饱受隋炀帝欺负而受伤的心灵。在精神上,东突厥感觉自己胜利了。

  此外他们认为之所以没有打赢李渊,是因为中原的汉人还没有真正内讧,等他们两败俱伤,那时才是自己揩油最好的时机。

  聪明的刘文静猜到了始毕可汗的想法,他在心里默念:“事情其实并没你想象得那样简单,真到那时,倒要看看谁能算计谁。”

  东突厥这里的事情处理好了,意味着李渊起义少了一块绊脚石,准备了这么久,栽下的种子终于要开花了。

  公元617年6月14日,李渊被裴寂等人拥戴为大将军,正式宣布起义。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胡万宝作品集
历史的狼性征服:大唐开国的政治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