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小说 > 《大唐这二百九十年1.贞观之路》在线阅读 > 正文 第24章 一征吐谷浑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大唐这二百九十年1.贞观之路》 作者:吃青菜的蜗牛

第24章 一征吐谷浑

  贞观初年,现在的青海和新疆南部一带,当时是由一个名叫吐谷浑的汗国统治的。

  “吐谷浑”中的“谷”读“yu”原本是个人名。这个人是辽东鲜卑一位叫慕容涉归的单于的儿子。不过,他并不是未来的单于接班人,只因为他是单于小老婆所生。

  和汉人一样,当时鲜卑人的嫡、庶之分非常清楚,所以当老爹慕容涉归挂了之后,即位的是嫡子慕容若洛环,他与吐谷浑二者素来不和。于是,在西晋永嘉年间,慕容吐谷浑率领着自己统率的部族从黑土地东北不远万里地迁移到了西北部的甘肃、青海一带。

  当时在西北生活的主要是羌、氐等部族,开始时他们并没有给予这些外来人口较多的关注。不过这些鲜卑人并不满足于有口饭吃,他们在不断地扩展着自己的势力。当羌人和氐人意识到这一点时,为时已晚:一个鲜卑人的国家已经建立,原本是东道主的羌、氐人沦落为鲜卑人的臣民。

  为了纪念伟大的开国先驱,吐谷浑的孙子叶延继位时,正式改国号和种族的名称为祖父的名字——吐谷浑。吐谷浑汗国自建立后,曾先后依附于南朝的宋和齐,后又改投北魏。在这一时期,其首领自称为可汗。北魏时,吐谷浑可汗因生擒五胡十六国中的夏国末代帝王、赫连勃勃大王的儿子赫连定一役有功,被北魏政府册封为西秦王。

  公元591年,隋朝将光化公主下嫁给吐谷浑可汗为妻,两国交好。但在隋炀帝杨广大业五年(公元609年)隋军击败吐谷浑军队,灭亡吐谷浑,在新取得的土地上设置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将整个吐谷浑并入中原王朝版图。

  没过多久,在杨广一手导致的天下大乱中,慕容家族乘势重新建国(慕容博、慕容复父子要好好学学,不要天天只顾着在江湖上混名声)最新的可汗名叫慕容伏允,称号为步萨钵可汗。

  他最喜欢做的事,便是到边境上去打劫。

  唐朝建立后,吐谷浑一度也曾派遣使者来进贡,表示修好。不过还没等使者离开,吐谷浑军队已经开到了唐朝的鄯州城下,大大抢劫了一把。

  唐太宗愤怒了:这是人做的事吗?哪有一边来进贡一边来进攻的?

  李靖也很愤怒:当初我趁唐俭出使东突厥的时候进攻,是做好了陪上唐俭性命的准备。结果是我直捣黄龙,还救了唐俭的性命。你们倒好,使者还在长安,就敢发兵进攻,是不是认为我们不敢杀了他们?

  虽然君臣二人都很想好好教训吐谷浑一顿,但朝中的主流意见还是认为战争不可轻开。孙子曰:兵者,国之凶器也,不可不察。军事行动的后果难以预料,应是迫不得已才采取的最后手段。

  和平时期当然是使用外交手段。钦差大臣奉命前往吐谷浑,对吐谷浑这种目无法纪,公开抢劫的强盗行为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同时召唤可汗慕容伏允前往长安朝见。

  慕容伏允一听说要去长安,立刻眉一皱,眼一翻,牙一龇、嘴一咧,浑身上下都是病痛,所以不能去朝见皇帝。

  然而,为了表示对唐朝的情意和向往,慕容伏允在装病之余还不忘替自己的儿子慕容尊王向唐朝请求公主下嫁。

  唐太宗是个聪明人,一眼就看出慕容伏允在装蒜。于是他欣然同意了慕容家的请求,但有一个附加条件:慕容尊王必须亲自到长安来迎亲。

  老家伙,要么你来,要么你儿子来。面都不露就想娶回公主,哪有这么便宜的事情?

  这一要求很快传递到了吐谷浑,慕容尊王也不是傻子,不敢拿自己的性命去长安冒险。于是和他爹一样,立刻也头疼脑热地病个没完。长安迎亲?等等吧!

  一切尽在唐太宗的意料之中。于是他立刻发布告天下书:由于吐谷浑不守信用,答应朕的要求却不去履行,违反约定在先。现在决定,解除大唐与吐谷浑的婚约。

  这下,老百姓都觉得吐谷浑不是东西,有公主等着上轿都不敢来,分明心中有鬼。怎么能把公主嫁给这种人!

  这正是唐太宗所期望实现的舆论效果。

  再看吐谷浑国内。当时慕容伏允年事已高,一个人进行决策难免感觉有些力不从心。历代国君晚年时,都会有那么几个宠臣,深受君主的信任,手握大权,言必听,计必从。慕容伏允也不例外。

  这回充当宠臣角色的是慕容伏允的重臣天柱王。然而这位天柱王并不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他对唐朝的政策是:不断攻击边界,威胁唐朝的河西走廊一带;扣留前来质问的唐朝使节。

  好么,完全一副流氓无赖的作风!

  堂堂的天可汗,怎能容忍吐谷浑的如此行径?不好好打一顿屁股,那家伙还真要骑到我头上拉屎了!天可汗的称号岂不成了一句空话?

  更为重要的是,吐谷浑紧挨着唐朝的河西走廊,一旦河西走廊不保,唐朝就无法对整个西域实施有效的影响。而且唐朝在同一地区的陇右一带设有大量的军马场,失去了这些战马,整个军队的战斗力势必将大为削弱。

  关系到国家的兴衰与存亡,河西走廊的安全必须保证!

  方针已定,接下来要做的便是攻打吐谷浑的各项准备。

  首先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准备。前面说过,当时唐朝国内的政治压力几乎没有,因为连老百姓们都看出来了,吐谷浑不是个好东西,背信弃义,该教训!加之一举消灭东突厥的成功,使得国内整军崇武之风大盛,举国上下都希望能够延续这种不灭的荣光。

  剩下的便是军事方面的准备了。与先前攻打东突厥不一样的是,这次几乎不需要特别的准备。因为从实力对比来看,吐谷浑的实力远不如原先的东突厥汗国,而唐朝的实力则早已远胜发动东突厥之战的时候,双方根本不在一个重量级上。

  贞观八年(公元634年)李世民任命左骁卫大将军段志玄为西海道行军总管,左骁卫将军樊兴为赤水道行军总管,率领军队攻击吐谷浑汗国。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出征的军人中,除了唐朝国防军外,还有归附唐朝的契苾部落军和党项部落军。这也是唐朝军事行动中第一次出现由外族首领领导的外族兵团的身影。从此,直至到唐朝灭亡,这些外族兵团一直活跃在唐朝的军事舞台上,牢牢占据着重要的一席之位。

  公元634年10月,双方的战斗正式打响。

  然而战斗的过程很不平常——段志玄他们几乎无仗可打。

  不是唐军贪生怕死畏缩不前,而是敌人跑得太快。

  慕容伏允和天柱王本就无心也无力与唐朝全面对抗,只是喜欢打劫捞一把就闪人。见对方大军真的杀过来了,根本无心恋战,当然是三十六计走为上。

  吐谷浑人跑了,段志玄等却不能就此班师回去交差。于是唐军一路追赶,深入吐谷浑国境八百余里,一直追到青海湖附近。见唐军如此锲而不舍,慕容伏允索性来了招更绝的:男子汉大丈夫,说不和你打就不和你打!老婆孩子、狗马牛羊和其他家当,全都带着跑,让你们在青藏高原上自己玩去吧!

  见对方铁了心要跑,加上时间耗得越长,本方的后勤供给越困难,段志玄等决定班师回朝。第一次对吐谷浑的出击就此结束。

  战事结束,本来大家都以为吐谷浑该吸取教训,老老实实做人了。可是太平日子过了还不到一个月,凉州告急:吐谷浑大军向凉州发动猛攻,请求支援!

  这回没什么好说的了,朝野迅速达成一致:掏家伙上吧!这回可不再是简简单单地给点教训了,要让不知好歹的人留下终身难以磨灭的印象!

  没过多久,出征的军队已经准备完毕。将士们摩拳擦掌,准备着前往边疆建功立业,可是却迟迟没有等到出发的命令。

  难道是高层会晤有新变化?还是……

  其实都不是。只因为这时候最高统帅李世民正在为远征军的总司令官人选犯愁。

  当年消灭东突厥的统帅李靖回到长安时,声望无人能比,御史大夫温彦博对他又妒忌又担心。妒忌的是李靖立下大功,乃是第一红人;担心的是尚书右仆射杜如晦刚刚去世,李靖很可能会因为这一功劳补任杜如晦的空缺,登上宰相宝座,进而挡住自己进步的道路。于是温彦博捏造事实,上疏弹劾李靖治军不严,导致军队纪律败坏,纵容士兵大肆掠夺战利品,以致于东突厥王庭中的奇珍异宝都散落在乱军之中,下落不明。

  李世民看后大怒,当即把李靖召进宫来狠狠斥责了一通。

  李靖也是个怪人。他默默地听完了李世民的训斥,不作任何辩解,只是一个劲地磕头认错。过了好一会儿,李世民骂乏了,见对方也乖乖认错了,并且没有丝毫申辩的意思,气也就逐渐顺了下来。他轻轻叹了口气,换了一种比较平和的语气继续说道:以前,隋朝大将史万岁击破突厥达头可汗,立下大功。然而回到朝中不但没有封赏,反而被杀。朕不是昏君,懂得有功必赏的道理。你此次剿灭东突厥,战功显赫,虽说有治军不严之嫌,但功过相抵,功远大于过。起来吧,朕将赦免你的罪过,记录你的功勋。于是仍然加封李靖为光禄大夫(非实际职务,从二品衔)并增加他的封邑至五百户,赏赐绸缎一千匹。此事就算是告一段落。

  不久,李世民就根据各方面反馈的信息作出了判断:温彦博所弹劾内容不实,李靖是清白的。

  那么,李世民该怎么办呢?摆在他面前的,有两个选择:A向李靖道歉;B权当不知道,忘记此事。

  这要是让我选择,肯定是一道高难度的选择题。首先,哪有皇帝向臣子道歉的事啊,何况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皇上的判断那肯定是不容置疑的,即使错了也只能活该算你倒霉,让皇帝道歉那皇帝的面子往哪搁啊!既然这样,索性就当不知道?想想也不太好,还指望着大家伙儿齐心协力给自己干活呢。无缘无故被骂,只怕人心就此涣散,队伍不好带啊!

  据载,李世民的做法是:召见李靖,赔礼道歉,曰:以前有人陷害爱卿,以致朕向爱卿大发雷霆。如今朕已经幡然醒悟,是朕误会了,希望爱卿不要放在心上。随后又赏给李靖绸缎二千匹,升任尚书右仆射。

  贞观四年,李靖终于成为了宰相级别的重臣。呵呵,温彦博的担心终于变成了现实,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啊!

  知错就改,真明君也!

  那么李靖明知受了委屈却又为何不作辩解,而只是一味磕头呢?

  四个字——功高震主。

  李靖消灭东突厥,圆了隋唐人百年来的梦想,让人称道之余肯定也会招致不少嫉妒。这一点李靖看的非常清楚,他最担心的是当朝天子也抱有同样的想法,因为历史上从来不乏武将凯旋而归反被人陷害,最终惨死的例子。所以他首先要确保的是皇上不萌发这个念头,才可以保证自己的人身安全。

  所以面对莫须有的指控,李靖恭恭敬敬地接受了皇帝的训斥,表明自己对皇帝的忠心不二和绝对服从。至于同僚们的嫉妒和不满,自己可以在日后的工作中慢慢化解,姿态低一些就是了。

  李靖,不仅是个出色的军事将领,还是个深谙为官之道、懂得进退分寸的官场高手。

  被任命为尚书右仆射后,李靖在与其他宰相级的官员们一起议事的时候,一直表现为“恂恂似不能言者”也就是一直恭谨温顺的样子,几乎就像不会说话似的。毕竟自己是靠军功才得以升任仆射之职的,政治上并无多大建树和根基,所以对于自己不是很精通的事情,还是少说话,多磕头的好。

  贞观八年,尚书右仆射李靖决定急流勇退。他以脚部有疾为由,向李世民提出辞呈。李世民自然明白他这样做的原因,也不多做挽留,改任他为特进(闲职,正二品,低于长孙无忌的开府仪同三司)并赐灵寿杖一根,归府休养。

  这一年,劳苦功高、为人低调的李靖已经在人世间度过了六十四个寒暑,在当时实在是不得不算做迟暮的老人了。

www/xiaoshuotxt/n e tT-x-t_小_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吃青菜的蜗牛作品集
大唐这二百九十年1.贞观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