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小说 > 《李鸿章发迹史 下册》在线阅读 > 正文 第9章 (1)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李鸿章发迹史 下册》 作者:汪衍振

第9章 (1)

  第三章 (1)

  五十二岁成百官之首!

  李鸿章强烈反对重修圆明园

  尽管边境危机四伏,但并未影响李鸿章兴办洋务的热情。

  继港、沪海底电线完工之后,李鸿章又于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年底,上奏请求创办轮船招商局。

  轮船招商局是大清国立国以来,设立的首家轮船航运企业,采用招商集股、官商合办的形式运作。轮船招商局总局设在上海,分局设天津、牛庄、烟台、汉口、福州、广州、香港以及日本的横滨、神户及吕宋、新加坡等港口,承运漕粮,兼揽商货。总办为朱其昂,李振玉、胡光墉、盛宣怀等人分别参股。

  轮船招商局的成立,标志着外国垄断大清国航运的局面不复存在。

  说起来,李鸿章决定设立轮船招商局,主要还是听从了盛宣怀的劝告。盛宣怀脑子活,是做官、经商的双面料。

  盛宣怀对李鸿章这样说道:“中国官商久不联络,在官莫顾商情,在商莫筹国计。夫筹国计必先顾商情。试办之初,必先为商人设身处地,知其实有把握,不致废弛半途;办通之后,则兵艘商船并造,采商之租,偿兵之费,息息相通,生生不已。”

  朱其昂字云甫,是江苏宝山人,上海巨商。捐资为通判,累至道员。朱其昂曾与美国商人在烟台合伙开设清美洋行,往来上海、烟台、天津各口,经营水上贩运业务,深谙航运的经营之道。朱其昂在上海根深蒂固,与胡光墉、盛宣怀等人早就认识,并有一定生意上的往来。

  李鸿章让朱其昂出面设立轮船招商局,主要也是缘于盛宣怀的举荐。朱其昂同胡光墉、盛宣怀一样,都是奔走于官商两界的人物。

  李鸿章当时尽管已入阁拜相,甚而成为汉官之首,但要想办成一些事情,也离不开这些人的支持,这都是国库干涸所造成的尴尬局面。

  曾国藩生前,抵死不与商人打交道。但李鸿章却反其道而行之,不仅与商人打交道,而且依靠他们办自己想办的事。

  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刚出正月,衙门虽然开印多日,但新年的气氛还并没有真正地散尽。大小衙门的官员照例是上午办公差,下午聚到清静的地方摸麻雀,或者去办私事。

  就是这个时候,京师军机处传来消息,言称从即日起,年轻的同治皇帝正式亲政,两宫皇太后撤帘归政。李鸿章接旨后内心不由一喜:”慈禧太后垂帘听政的时代终于结束了,大清国总算又有了新的开端!”

  但让他和百官想不到的是,同治皇帝当政下发的第一道圣旨,却是以颐养两宫太后为名,命各地筹款,兴修圆明园。

  李鸿章接旨后,只觉头晕目眩,四肢无力,勉强面北叩谢了天恩,却无论怎样挣扎也爬不起身了。守在门外的侍卫见李鸿章瘫成了一团,急忙飞跑进来扶他,一边口里道:“大人这是咋了?大人这是咋了?”

  李鸿章只是浑身抖个不止,头上冒出豆大的汗珠来。侍卫情知不好,急忙又喊进一名侍卫来,两个人架着,把李鸿章扶到椅子上坐定。李鸿章闭着双眼,嘴里却喃喃自语道:“完了,我大清国彻底完了!”

  一名侍卫小声问道:“大人,您老要说什么?”

  李鸿章猛然惊醒。他费力地睁开双眼看了看不知所措的侍卫,小声说道:“你们两个听老夫说什么了吗?”两名侍卫急忙摇头答道:“大人适才什么都没有讲。”

  李鸿章点了一下头,吩咐道:“你们两个,把老夫扶进上房去歇一歇。老夫浑身无力,像是病了。告诉厨下,给老夫熬一碗燕窝粥。”

  两名侍卫一左一右扶起李鸿章,慢慢向上房走去。

  李鸿章整整在床上躺了三天。第四天,他感觉有了力气,便传人套车,准备进京。赵莲不明就里,劝道:“我的爷呀,您病成这样,如何还要进京啊!圣上又没召您,您擅自进京是要问罪的呀!”

  李鸿章长叹一口气道:“你可能还不知道,我大清眼看着就要完了!皇上刚一亲政,便让各省筹款,兴建那座被洋人烧毁的园子!国家连年兴军,元气至今未复,已外借洋款达一个亿之多!如何还敢往这上面用银哪!”

  赵莲小声说道:“我的爷呀,这也不是您一个人的事,您何必急成这样呢?您先养养身子,然后给皇上上个觐见的折子,等圣旨下来,您再进京也不为迟啊!”

  李鸿章断然道:“莲儿啊,你不要再讲了,马上给我更衣。设若我此次进京当真不能回来,你就带着经迈他们几个同老太太回合肥老宅去住。”赵莲一听这话,登时流下泪来。她一边伺候李鸿章更衣下床,一边哽咽着说道:“我的爷呀,您这是何必呢?”

  李鸿章当日只带了少许亲兵,快速赶往京师。此次他没有到贤良寺落脚,而是径直去了恭亲王府。恭亲王也正为修园子的事同文祥在书房商议策略。恭亲王背着双手在屋里走来走去,文祥站立在一边,跟个木偶一般。李鸿章一跨进书房的门槛便跪倒在地,一边对着恭亲王磕头一边道:“下官冒死进京来给王爷请安!”

  恭亲王与文祥一边往起扶他一边道:“少荃,你莫不是也为修园子的事来的吧?”

  李鸿章流泪说道:“王爷、文大人,我大清元气未复,不能再折腾了!圆明园工程浩大,我大清现在实在无此国力呀!”

  恭亲王让李鸿章和文祥坐下,又让人摆了茶出来,自己才坐下说道:“少荃啊,你先不用着急,本王与文山也正在商量这件事情。”

  文祥这时拉了拉李鸿章的衣袖,小声说道:“少荃哪,你可能还不知道,王爷为了这事,已经两天没有睡好觉了!这都是徐荫轩这个老混蛋给皇上出的好主意!”

  李鸿章道:“王爷,文大人,我们总要想个法子,阻止这件事才成啊!不能徐荫轩说什么,便是什么呀!”

  恭亲王叹了口气道:“这件事,找皇上肯定是不成了。皇上现在就会背徐荫轩教给他的那句‘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其他的什么都不顾。这件事啊,就看西边是什么态度了。少荃,我看不如这样,借着你进京的由头,本王着人先给西边递个话进去,就说你同一班大臣要给太后请安,看太后怎么答复。如何?”

  文祥道:“王爷,太后如果不让少荃进去请安呢?太后懿旨可是说得明明白白,归政之后,两宫不再过问朝政。太后有了这话,少荃还要去给太后请安,这要让皇上知道了,还了得吗?”

  恭亲王笑道:“文山,你不要把话说得那么吓人,我们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你们两个先在这里坐着,本王现在就打发人进宫去打探消息。成与不成,就看这一把了。”恭亲王话毕,大步走出去。

  文祥复又用手拉了拉李鸿章的衣袖,小声道:“少荃,老哥正有一件事要同你商量,也不知可行不可行。”

  李鸿章一愣,忙问:“你老哥还能有什么事求到老弟头上?”

  文祥笑道:“这件事啊,我想了又想,还非你答应不能办成呢。是这样的,你在上海搞的那个轮船招商局不是正招股吗?老哥手里呢,还真有几万两银子,只是不知道投进去可靠不可靠?”

  李鸿章笑道:“就为这事啊,行,你就入股吧,老弟保证让你年年吃红利就是了!”

  文祥很振奋,忙道:“有你老弟这句话,老哥就决定把银子放进去。只是这件事办起来还要隐蔽些,最好你能给找个可靠的人代办一下,才能万无一失。你想,老哥在军机处当差,却拿着银子去参股吃红利,这要传出去,成什么呢?你老弟也洗不清不是?”

  李鸿章点头说道:“你老哥所言极是,老弟还真是忘了这一层。这样吧,我回保定后,让杏荪进京一趟,凡老哥身边手里存有银子想吃红利的,让杏荪一遭儿给办一下算了。老哥可以告诉他们,不管招商局办得怎样,他们的红利是稳吃的。当然了,生意好呢,吃的红利就自然多一些。”

  文祥满脸堆笑道:“少荃哪,听你这一说,老哥自然是要多放心有多放心了!少荃哪,以后但凡有什么事,你要勤跟老哥通通气儿。老哥在京里,银子不够用啊!”

  到了晚上,慈禧太后传过话来,允准李鸿章等人进去请安。恭亲王得到这话,忙把军机大臣工部尚书李鸿藻、军机大臣兼署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沈桂芬、体仁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兵部尚书宝鋆等几位对修园子持有异议的大臣约到一起,会同文祥、李鸿章二人,背着同治皇帝,一同进宫去给慈禧太后请安。

  其实,慈禧太后听说一班王公大臣要进宫给自己请安,便已料出这些人是为何事而来。

  所以,当几位王公大臣施礼毕,尚未正式讲话的时候,慈禧太后便当先说道:“你们几个,是为修园子的事来的吧?其实,这件事我也是刚听人说起。说句心里话,皇上的一片苦心,我能理解,他是想让我们有个休养的好去处。不过哪,皇上还是年轻,不知道我大清是个什么样儿。这件事啊,你们就不要说什么了。回头啊,我跟皇上言语一声,劝劝他也就是了。也难为你们这些人了!都下去吧。”恭亲王等人想不到这么快就得了这话,顿时感觉喜从天降。

  等他们退出后,慈禧太后果然把同治帝叫到自己的房里,狠狠训斥了一顿。同治帝亲政的热情登时烟消云散。

  同治帝于是开始厌倦国事,讨厌日复一日的早朝,竟很快在一班小太监的指引下,乔装成公子哥儿的模样,夜夜出宫到外面去寻花问柳,以致成瘾成癖。

  慈禧太后虽大演了一出归政闹剧,闹到最后,大权还是回到了她自己的手里,按她自己的话说,是“皇上太不争气!”

  李鸿章高高兴兴地回保定,开始放开手脚办理一切自己要办的事。

  不主张与日本开战

  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四月十八日,岛国日本借口台湾高山族人杀死琉球船民一事,发兵三千乘兵船分三路攻进台湾,企图将台湾据为己有。

  大清国一面着福建布政使台湾道潘霨,迅速与日本驻台湾领事西乡从道交涉此事,一面飞檄船政大臣沈葆桢,紧急派兵船支援台湾。

  与此同时,日本则派大久保为特使专程来华,直趋京师,配合刚刚到任的日本驻华公使柳原前光,对大清国总理衙门实行外交讹诈。

  大久保到京的当日,便带着柳原前光来到总理衙门,声称要向大清国皇帝递交国书,其实是试探大清国对日本侵台一事的态度,为下一步如何行动做准备。

  当总理衙门就日本侵台一事向大久保提出交涉的时候,大久保道:“台湾岛自古就是无主野蛮之地。高山族人敢杀害我属国琉球船民,我国自然要发兵惩治这些人。这是我国的内政,贵国无权干涉。本大臣此来,是为商议向贵国大皇帝递交国书的事。”

  总理衙门向大久保指出,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日本必须撤出,大久保却冷笑道:“我国发兵台湾,是奉天皇诏命惩办凶手。我国定不退兵,中国究欲如何办法?”大久保的口吻,已充满了挑衅。

  但总理衙门却这样答道:“此等不和好之话,不应说,亦不能答。”总理衙门这种软弱无力的答复,使大久保和柳原前光,看透了大清国并没有在台湾作战的决心,二人的口气于是愈加强硬、蛮横起来。不久,沈葆桢从福建发来专折,汇报台湾的战事。

  在京的一班王公大臣一读到沈葆桢的这个折子,更是大惊失色,六神无主起来。

  沈葆桢言称,倭人虽只三千,但船坚炮利,武器精良,官军力不能支;而从船政局调派过去的几艘战船,根本不堪一击,无法与之交战。

  沈葆桢最后恳请朝廷火速调兵援台,以防战事扩大。此时的同治帝早已不问国事,因从外面染了不干净的病,已在床上卧养了大半年,慈禧太后这时就算想归政,这政也无处可归了。

  日本侵台一事,让慈禧太后与一班王公大臣整整议了三天,最后才决定调崇厚在天津时创办的洋枪队过去。另外再从两江总督李宗义的督标抽调四营两千人,合成五千人,增援台湾。圣旨很快下到保定和金陵两地。

  李鸿章接旨之后,一面檄催驻在天津的洋枪队三千人,飞乘轮船驰赴台湾,又加调记名提督唐定奎所部六千步勇,分批航海到台归沈葆桢调遣,一面给朝廷上折强调:“窃念日本藉番拓地,悍不旋师,恐是中外称乱之邑。无论苏浙江海各口防兵单薄,即北洋两千余里口岸林立,亦多空虚,若另募新军,实在无此饷力,唯有添调久练劲旅,屯扎后路适中之地,以壮声援。查甘省现早肃清,陕境防务已松,拟请旨敕下陕西抚臣,速饬记名臬司刘盛藻,统率陕防武毅铭军马步二十二营,星夜兼程拔赴山东济宁及江南徐州一带,择要驻扼,以备南北海口策应,由臣会商两江督臣李宗义,相机调派。”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汪衍振作品集
李鸿章发迹史 下册李鸿章发迹史 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