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小说 > 《秦皇父子》在线阅读 > 正文 第48章 保姆(1)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秦皇父子》 作者:霍达

第48章 保姆(1)

  当晨曦把夜幕撩开之后,镜头俯瞰着笼罩在薄薄的春天雾霭中的北京。她从宁静的梦中醒来,开始了日复一日的喧腾的生活。

  镜头从巍峨的正阳门城楼缓缓地拉开,在屏幕上展现出宽阔、笔直的前三门大街。车辆,无数的车辆,公共汽车、旅游车、大客车、小轿车、吉普车、卡车……还有北京以其数量之多居世界首位的自行车,鱼贯而行。且不要说,还有那些以步代车的熙熙攘攘的行人。一日之始,人们各自走向自己的目标。车与车,人与人,汇成一股洪流,在两旁林立的高楼之中,犹如穿越峡谷的江水。

  镜头推近,扫过摩肩接踵的人群。他们中间,有白发苍苍的龙钟老人,有春风得意的青年男女,有黄发碧眼的海外来客,有匆匆浏览的过路游人,也有母亲怀抱的婴儿。他们都没有在镜头前停留,一闪而过。也许,这都是和我们的故事无关的人。然而,故事就发生在他们身边。

  镜头终于停在一个公共汽车站前,对准一位年轻姑娘的背影。她在排队等车,低头捧读着一本书,以致我们看不清她的面貌,只能看出她二十岁上下的年龄,中等偏高、匀称而略显单薄的身材,头发向后梳着,拢成一把常见的“刷子”。黑色的布鞋、布裤,上身穿一件墨绿色的半旧罩褂。右手腕上挂着一只装满东西的蓝底白花的布兜。

  一辆汽车快要进站了,姑娘收拢了书,准备上车。这时,她无意中瞥见汽车站牌旁边的电线杆上贴着的一张纸条。

  汽车停在站前。车门开了,人们难免拥挤地下车、上车。

  姑娘看着纸条,她犹豫了。

  站在车门口的售票员不耐烦地催促她:“你倒是上不上啊?”

  “对不起,我不上了。”姑娘歉意地说,眼睛还是盯着那张纸条。手伸进衣袋,掏出一支圆珠笔。

  “哧”的一声,车门关上,车开走了。

  镜头向那张并不太显眼的纸条推去,推成特写:那是一张毛笔书写的《招聘保姆启事》。

  启事上的两个字跳出来,化为片名:保姆

  竖琴弹奏的音乐,像流水,像低语……

  依次出现编、导和工作人员字幕。

  一

  在音乐和字幕消逝了之后,镜头推向一幢临街高层楼房的某一扇窗户,推向窗内一位伏案写作的老人。

  浑厚的男声旁白:

  “我们要讲述的故事,就发生在我们非常熟悉的这条街道上,发生在也许你曾经见过的这位沈教授的家里。”

  沈教授略略停笔,抬头向着窗外,似乎在捕捉游弋于脑际的思路。这是一张清癯而白皙的脸,宽广的前额,高高的鼻梁和颧骨,瘦长的面颊。方边眼镜后面闪烁着一双深邃睿智的眼睛。微微蹙着的眉头,似乎永远在思索。额头、眼角和唇边深深的纹路记载着他在思索中度过的人生旅程。满头灰白的头发,上唇蓄着短髭,使人感到庄重和尊严。

  他衣着随便而不失风度,白衬衣外边套着一件银灰色开身毛衣,坐在宽大的写字台前。铺着玻璃板的台面上纤尘不染,稿纸的两旁堆着参考书籍,书口中插着长长短短的许多纸条。

  旁白:

  “沈舒汛教授,字展潮,号舒翁,笔名萧吟。从这一大串名字,就可知是一位学者……”

  随着旁白,镜头缓缓摇动,浏览着沈教授的这间书房。高大的书柜一个接一个地占据着墙面,密密麻麻的藏书显示着学者的富有。镜头推近,使我们大体可以看出这些书籍的门类明显地偏重于中国古典文学。其中某一柜的某一层,并排的好几本书的书脊上都印着“萧吟著”。这些书是:《白居易年谱》、《白居易传》、《白诗选讲》、《白诗集注》、《白居易与〈长恨歌〉》……

  旁白在继续:

  “不过这些字啊号啊笔名啊,是他吟诗填词、著书立说时才用的。而平时,学院内外以至街坊邻居、来访客人大都称他沈教授。”

  画外,响起一串“丁丁冬冬”奏出一个乐句的门铃声。

  正在潜心著述的沈教授突然被打断,从那纵目千古、神游八极的文学天地中被惊醒,他有些恼火地搁下笔,无可奈何地起身走出书房,走到门厅。

  大门外,站着一个中年人,热情、谦恭,脸上挂着微笑:“沈教授!”

  特写,沈教授脸上的不快神色消散了。他热情地招呼来人:“李华同志!请进,快请进!”

  镜头拉全,李华随着他走进门厅,随手脱下风衣,挂在了衣架上。

  “请进!”沈教授伸手指着书房的门。

  他们并排坐在书房一角的两张单人沙发上。小茶几后面的墙上挂着一轴书法条幅,那是舒翁手书的白居易名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李华捧着茶杯,瞟了一眼桌上的稿纸,歉意地说:“打扰您的写作了?”

  沈教授笑盈盈地:“不,不,不!以文会友,不亦乐乎?你们做编辑的同志,正是花了自己的时间,为我们做嫁衣啊!其实,你自己也能写,有才华,有见解,却遏制住自己的创作欲,为我架桥、铺路。”他随手从书柜里抽出一本《白居易与〈长恨歌〉》,动情地翻动着,“这里面也有你的不少心血啊!渡过浩劫,我老了,许多年代、史实都记不确切,没有你的帮助,这本书恐怕……”

  李华不安地:“沈教授,不要这么说。我作为责任编辑,帮您打打杂务,责无旁贷!您在白居易研究上占有的资料之广博,阐述之详尽,观点之精辟,是我们晚辈无法比拟的。不然,何以有‘白学家’的盛誉?这本书,是您重新写作以来的第一部著作,会受到举世瞩目的!”

  沈教授轻轻叹了口气,神情严肃起来,又恢复了那种不苟言笑、蹙眉思索的常态:“哪里是什么举世瞩目啊,徒有虚名罢了。近年来,一些早就在文坛上销声匿迹的老作家的作品的确又出了不少,在书店里摆得一排一排的。不过,好像读者并不大热心,尤其是史学和古典文学研究。似乎这些书只不过是象征着为作者‘恢复名誉’,或者是谢世之前的‘安慰赛’而已!”

  他的感叹感染了李华,李华似乎也有同感,却又不便附和,只是垂下了眼睑。

  “可怜啊!”沈教授有些凄然地巡视着他那满满的书柜,“人到了‘安慰赛’的地步,真是可怜啊!书,成了可有可无的陈列品了!”

  他低下头来,抚摸着手中的那本书的封面:“这本《白居易与〈长恨歌〉》,出来一年了,竟然毫无反应。就是一颗石子投进水里,也该有点响声啊!”

  李华赶快接过话题:“哦,我们出版社正准备创办一份叫《古典文学》的期刊,可以组织几篇有分量的评论!”

  沈教授淡淡一笑:“组织评论,有什么意思?我是等着人家来吹捧?不,我希望别人对于我所研究的课题也兴致勃勃、津津乐道,来一番讨论、争鸣,抬杠、唱对台戏也无妨。”

  李华感到茫然:“啊?”

  沈教授诚挚地看着他:“做学问的人,乐趣就在于此。盼望啊,我一直盼望着年轻人能够后来居上!”

  李华笑笑说:“这只是长辈的期望。但实际上,现在有志于古典文学研究的……”

  沈教授黯然地:“越来越少了。年轻人一窝蜂地去学外语呀,写‘朦胧诗’呀,谈‘意识流’呀,古典文学差不多真成了‘无波古井水’了。我的一个学生一他现在是中学教师,他在课堂上问:同学们知道《长恨歌》吗?你猜学生怎么回答?”

  李华饶有兴趣地:“怎么回答?”

  沈教授:“你想也想不到,答曰:三十年代流行歌曲!”

  李华刚刚啜了一口茶,忍不住“扑嘛”一声笑了出来。

  沈教授却没有一丝笑意,神色痛苦地说:“不是可笑,是可悲!白居易的诗歌,他在世的时候就已经妇孺皆知,千百年来流传不衰。十年浩劫,造成了一代人的头脑空空,连祖宗都不认识了。正因为这样,我才不甘寂寞,再写下去。现在写的这部稿子,文字都很浅显,也许青年人能够看懂。耳提面命,也要给他们灌点知识。”

  李华连忙说:“我正是为这部稿子来的。写得怎么样了?”

  “唉,干扰太多,进度太慢!”沈教授望望桌上的手稿,焦急地握紧了拳头。

  李华:“怎么?是不是需要我们给学院里打个招呼?”

  沈教授摆摆手:“学院里好说啦,党委书记亲自对我说:教学任务给你卸掉,兼职给你免掉,会议给你挡驾,你就安心著述吧!”

  李华:“那,要不要由出版社派个助手,给您查査资料、抄抄稿件?”

  沈教授摇摇头:“不用,不用,这些事还是我亲自动手的好。别人抄的稿子,逗号、顿号都分不清,再加上那些生造的字,连仓颉都认不得!”

  李华还是不解地:“那……您有什么困难,凡是我能办到的,尽管吩咐吧。”

  沈教授自嘲似的笑笑:“你哪能想到,我想请你帮我……”

  画外,“哇”的一声婴儿的啼哭,使沈教授的话说了一半就此打住,他弹簧似的从沙发上弹跳起来,就像待命的战士听到了冲锋号声。

  卧室里。

  特写:一个胖娃娃的脸。他在奋力啼哭,小嘴大张着:“呜哇!呜哇!”细嫩的皮肤涨成粉红色,像是怒放的花朵。

  画外,沈教授急切的声音:“来了,来了!”

  镜头拉开,婴儿的小床。娃娃踢翻了花被,挣开了襁褓,粉红色的小手小脚乱蹬乱刨,“呜哇!呜哇!”他不停地发着这呼救的信号。

  “来了,来了!”沈教授跌跌撞撞地跑过来,后面还跟着李华。

  沈教授伸手一摸:“尿了!”

  他就手一把扯去湿了的尿布,用花被把婴儿裹住,抱在怀里,用下巴指指小床上的湿垫子,命令李华:“撤!”

  李华奉命撤去湿垫,却不知下一步如何动作。

  沈教授急迫地:“快,快换呀!”

  李华不知所措:“换什么?”

  沈教授不耐烦地看了李华一眼,不再指挥他,自己用牙叼住被子一角,腾出右手从身后什么地方一把抽出一条棉垫,铺在小床上。他把娃娃放下,飞快地给他裹上尿布,包好襁褓,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把孩子抱在怀里,轻轻地拍着。

  李华愣愣地看着他这熟练的操作表演,不解地问:“沈教授,这孩子是……”

  沈教授:“外孙子,刚满两个月。”

  李华抬头巡视着这间教授卧室,与书房简直是两个世界。

  镜头随着他的视线在室内摇动。教授夫妇的大床旁边紧靠着小小的婴儿床,房子正中停着一辆四轮的婴儿车,车把上挂着花花绿绿的吹塑玩具。梳妆台上摆着瓶瓶罐罐,什么奶粉、糕干粉、肥儿乳精、宝宝福、橘汁、葡萄糖之类。沙发上还丢着几本书:《儿科大全》、《育婴手册》等等。

  李华苦笑着说:“这……”

  沈教授无可奈何地:“这都是若君的主意!”

  李华:“师母呢?”

  沈教授:“她采购去了!”

  繁忙、拥挤的菜市场,摆得满满的、拼成图案的应时蔬菜,并排吊在钩子上的赤裸裸的鸡、鸭,散着水汽的湿淋淋的豆腐……游动在这些柜台之间的嘈杂的人群。

  镜头从湿漉漉的鱼案上拉开,一条被鱼吸引着的曲曲弯弯的长龙,见首而不见尾。

  队伍中,挤着沈教授的夫人李若君。她五十余岁,头发乌黑,皮肤白皙而少皱纹,仍然保持着中年的风韵,只是神态有些疲惫。她身材修削,着装素雅端庄,夹杂在提篮携包的家庭妇女堆里,不甚协调。紧挨着她的,是个矮胖矮胖的老太太,每往前挪动一步都连肩带背一起晃动两下。她们一边在等待中随着队伍前挨,一边在说话。

  李若君:“有什么办法!女儿刚调到研究所,正是年轻人出成绩的时候,拖着个孩子还不把什么都耽误了?您没看《人到中年》里的那个陆大夫,要是有个妈,哪能让她累成那样?不管老沈同意不同意,我做主,五十六天就把毛毛接来了。”

WwW/xiaoshuotxt.N etTxt小xiaoshuo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霍达作品集
穆斯林的葬礼霍达作品精选秦皇父子未穿的红嫁衣搏浪天涯国殇补天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