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书籍 > 《咖啡奶茶经济学》在线阅读 > 正文 第1章 当前经济热点问题解析(1)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咖啡奶茶经济学》 作者:张笑恒

第1章 当前经济热点问题解析(1)

  为什么经济危机了,电影院的生意却火爆了?房价会跌吗?一大批优秀的男女被剩下了,这和经济有什么关系?高盛,这家国际领先的投资银行和证券公司,怎么在2008年迷上了养猪?这些经济热点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1房地产泡沫是如何产生的——啤酒效应

  营销界有一个很着名的且由来已久的“啤酒效应”理论:由于产业链中各节点企业之间资讯的不对称以及为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造成了需求资讯在内部的传递中失真。

  啤酒效应指的并非仅是啤酒行业的现象,而是经济流通领域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现象。关于啤酒效应,麻省理工学院的斯特曼教授做了一个着名的试验──啤酒销售流通试验。

  在这个试验中有四组学生分别代表消费者、零售商、生产商、原料供给商,由此形成一个简单的供应链。

  试验要求:任何上、下游企业之间不能交换任何商业资讯,只允许下游企业向上游企业传递订单,而消费者只能将订单下给零售商。

  实验的结果就是:由于信息传递的失控,零售商对需求过于乐观,遂追加订货;零售商的提高需求又大大刺激了生产商,生产商的行为又更大地刺激了原料供给商。也就是说信号在逆向传递的过程中被不断放大了,消费者的需求可能只是10瓶,但零售商的订单使得生产商对需求盲目乐观,造成了好像需要100瓶的印象。而生产商向上游原料供给商的大量订货又给原料商造成好像需要1000瓶的印象。反之,当需求缩减的时候也是一样。

  “啤酒效应”暴露了客户与厂商之间供应链中信息传递中的问题。不对称的信息往往会扭曲供应链内部的需求信息,而且不同阶段对需求状况有着截然不同的估计,如果不能及时详细掌握供应链的供求状况,其结果便是导致供应链失调。

  即便是在知名企业中,同样存在着“啤酒效应”现象。因为预测不准确、需求不明确、供给不稳定、企业间合作性与协调性差等问题造成了供应信息缺乏,生产与运输作业不均衡,库存居高不下、成本过高等现象。可怕的市场“泡沫”,往往就是“啤酒效应”所导致的最终结果。

  中国的白酒业如今也正上演着一场由高端白酒形成的“啤酒效应”泡沫。因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大大提升了高端白酒的市场价值空间,中国白酒的高端之路已是个必然趋势。

  以2004年为例,“贵州茅台”销售额近45亿元,“五粮液酒”本身销量也达到了50亿元,这二者的销量就达到了近100亿元。但是因为“啤酒效应”的误导,导致商家及厂家对高端白酒市场盲目乐观和错误预测,产生了高端白酒由商家到厂家的需求供应链加强的现象,进一步导致了每年无数个高端白酒的“换装行动”,从而使“啤酒效应”进入了一个死循环。

  当前,从传统的茅台、五粮液、剑南春到现在各地名酒以及贴牌酒,高端白酒系列已经遍地开花,随处可见,这样造成的后果是白酒的品质良莠不齐。据不完全统计,100元以上的高端白酒品牌在当今市场上有5万多个。进入21世纪以来,高端白酒的势头是越来越猛。但是,如此多的高端品牌在市场中我们却并没有看到多少,关键原因就是多数高端白酒因为“啤酒效应”而毁灭了。

  那么是什么原因引领高端白酒快速发展,从而成为加速高端白酒“啤酒效应”的动力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企业巨头的引导。水井坊的颠覆式营销,“比茅台五粮液还贵的酒——中国最贵的白酒”的成功典范,一夜间让诸多的低端品牌和社会资本看到了高端白酒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利润空间,从而产生了跟风现象。

  此外,由于企业巨头在白酒中的地位以及高端品牌的定位,致使很多低端品牌成为其子品牌,成为它们品牌文化的传播者。

  第二,外来资本追求利润回流最快。作为外来资本,因为没有太多的白酒市场经验,也没有成熟的渠道,所以他们选择的最佳方式就是使单瓶酒的利润最大化。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市场渠道终端的无限投入,从而达到利润回流速度的最快化。

  第三,新品价格空间不透明。高端白酒中的成熟名品利润空间已十分透明,在这种情况下,为获取更大的利润空间,寻求新品也正是商家的需求所在。因为,新品高端酒的市场价格空间不透明,且空间很大。等待新品的商家一多,高端新品的开发动力自然也加强了。

  第四,传统文化的带动。中国自古就有“无酒不成礼”,逢年过节时送酒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礼节,送好酒也已是必然趋势。就白酒而言,礼是否重、是否有诚意,价格是最好的说明。正是鉴于消费者“面子文化”和巨额利润的带动,高端白酒带着奢华的面容步步登高。

  太多的因素引发了高端酒的消费现象,所以其高额的价值空间吸引了零售商、原料供应商、生产商对于高端酒的关注,最终促进了高端白酒的“啤酒效应”。

  以白酒为例,我们可以看出,这种行业信息的扭曲如果和众多企业生产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叠加在一起,将会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一个品牌要想进入高端市场,应对生产商的市场资源、品牌定位、营销渠道等资源进行战略分析,找准切入点,否则,即使上了“高速公路”也难免导致“车毁人亡”之灾。

  中国房地产业同样应验了经济学中经典的“啤酒效应”原理。地方政府拍卖地产时,房地产商疯狂竞拍,使地价一路攀升。房地产商一方面加大资本的融资,加紧圈地盖房,另一方面则变本加厉,将房价一路爆炒,从而导致买房者趋之若鹜,各地房价迅速攀升,形成中国房地产市场形势一片大好的景象。

  随着价格的迅速暴涨,购房者开始怨声载道,在这种情况下,政府部门不能坐视不管,下令做出加息等措施。同时,随着房价的飙升远远超过购房者的承受力,导致商品房的销售量开始下滑。这双重的因素使得房地产商一方面需要迅速回笼资金而降低房价,另一方面房地产商之间又出现低价竞争,带动各地房价开始下跌。

  房地产公司的资金链面临断裂的巨大风险,许多中小房地产公司将会在这一轮房价下跌中倒闭。房地产行业在房价暴涨中获得了暴利,但在追求暴利的动力驱使下,房地产商也将自己推向了悬崖的边沿。现在,各地已经出现退房潮,而价格下跌的势头,势必加大购房者的观望心理,从而导致房地产行业陷入“啤酒效应”。

  所以,“啤酒效应”现象提醒人们,信息在经营活动中的重要性。信息是商业时代的命脉,只有充分地掌握上下链条之间的信息,能够及时准确地监测目标市场的变化,才能避免因估计错误而带来的巨大损失。

  2经济冷了,电影院火了——口红效应

  2008年的金融危机,让无数的企业倒闭破产,很多的公司不得不通过裁员来维持企业的生存。但并不是所有企业的经济都在衰退,中国电影2008年末至2009年初的贺岁档,却让电影从业人员喜出望外。

  2008年中国电影市场票房达4341亿元,与2007年同期相比增长1014亿元,加上国产电影的海外销售收入2528亿元和全国各电影频道播放电影的广告收入1564亿元,2008年电影综合效益拿下了创纪录的8433亿元。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呢?有关专家指出,这就是经济萧条中的“口红效应”。在美国,每当经济不景气时,口红的销量反而会直线上升。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在美国,人们认为口红是一种比较廉价的消费品,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人们仍然会有强烈的消费欲望,所以会转而购买比较廉价的商品。口红作为一种“廉价的非必要之物”,可以对消费者起到一种“安慰”的作用,尤其是当柔软润泽的口红接触嘴唇的那一刻。再有,经济的衰退会让一些人的收入降低,这样他们很难攒钱去做一些“大事”,比如买房、买车、出国旅游等,这样手中反而会出现一些“小闲钱”,正好去买一些“廉价的非必要之物”,于是出现了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的“口红效应”经济理论。

  金融危机的寒流,并不会让所有的行业都冻得瑟瑟发抖。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的经济危机最严重之时,几乎所有的行业都沉寂趋冷,好莱坞的电影业却热闹非凡,尤其是场面火暴的歌舞片大受欢迎,让美国人在秀兰·邓波儿等电影明星的歌声舞蹈中暂时忘却痛苦。同时从那时起,好莱坞奠定了其独特的产业地位。

  “口红效应”让人们想到,在经济危机的“寒冬”中,电影以及其他文化娱乐产业既可以成为价格较为低廉的消费品的提供者,也可以鼓舞人们的情绪,让人们在困难中心存希望。

  2008年的世界性金融危机,给“口红”带来了市场。美国媒体称,口红、面膜的销量开始上升,而做头发、做按摩等“放松消费”也很有人气,这与其他大宗商品和奢侈品的低迷销量呈现出鲜明的对比,全球几大化妆品巨头的销售额证实了这一观点,其中包括法国欧莱雅公司、德国拜尔斯多尔夫股份公司以及日本资生堂公司等。欧莱雅公司2008年上半年销售额逆市增长53%,“口红效应”开始显现,而“口红效应”这一理论也在海外媒体上不断亮相。

  “同样花几十元钱,比起喝咖啡和坐出租车来,还是看电影更有吸引力,可以带来两个小时或更长时间的持续满足感。”危机时期令人绝望的境况,让人们黯然神伤,信心与快乐成为最稀缺的商品。而此时,文化娱乐产业将成为“口红效应”中的获益者。美国电影就因其虚构的美好,成为“口红效应”最大的受益者之一。

  回顾过去的几十年里,美国遭遇过7次经济不景气。但在这7次中,有多达5次让当年的电影票房强烈攀升。每当华尔街变得惨不忍睹,美国各大媒体就纷纷开辟专版,向公众推荐适合危机时期观看的“疗伤影片”。美国报纸在评论迪斯尼的《贝弗利拜金狗》《歌舞青春3》,派拉蒙、梦工厂的《马达加斯加2》时说:“人们尖叫!大笑!它们真是疗伤的良药。”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经济危机时期成为好莱坞腾飞的关键时期。在经济最黑暗的1929年,好莱坞顺势举行了第一届奥斯卡颁奖礼,每张门票售价10美元,引来了众多观众的捧场。1930年的梅兰芳远渡重洋,在纽约唱响他的《汾河湾》,大萧条中的美国人一边在街上排队领救济面包,一边疯狂抢购他的戏票,5美元的票价被炒到十五六美元,创下萧条年代百老汇的天价。

  “口红效应”一词已随着金融危机一起成为年度热门词语,众多产业希望成为那支最大的“口红”。那么,要成为一支引发如此效应的“口红”需要哪些条件呢?三个条件缺一不可:首先,价格够低;其次,具备心理安慰作用;最后,相比同价位消费品,它的安慰作用更强。

  美国曾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大萧条期间,发起“五分钱平民电影运动”,目的在于用低票价吸引观众走进影院,培养观众的消费习惯。有关研究证实,越是受教育程度高、收入高的人群,越会对消费路径产生依赖,也就是所谓的“上瘾消费”。因此,一旦用价廉物美的产品培养出稳定的消费人群和市场,则对产业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3房价会跌吗——政府调控与市场经济博弈

  据北京市房地产交易管理网的数据统计显示,2010年端午节期间,北京市商品住宅期房成交622套、49600平方米,扣除经济适用房和“两限”房,实际成交168套、19054平方米,比“五一”期间降七成,而同比2009年端午节降幅超过八成。总的来看,2010年端午节期间期房现房成交总量下挫明显,整体成交均价为14473元\/平方米,比“五一”期间下降了464%,同比去年端午节上涨了1961%。

  与“五一”小长假和2009年端午节相比,端午期间的成交总量暴跌,可见,传统长假利空因素已不是本次成交量下挫的最主要原因,而是楼市政策频繁出台,量变升级的结果。房价在最近几年可以说是全国瞩目的对象,然而大多数人对于房价还不了解,以为是开发商自行规定的,其实不然,政府调控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博弈也是重要原因。

  纵观端午节的楼市情况,2010年5月底政府陆续出台相应的税费政策,加强土地增值税的征管工作,5月19日,国税总局发布了《关于土地增值税清算有关问题的通知》,6月3日,再次发布了更加具体和有针对性的《关于加强土地增值税征管工作的通知》,政府的这些调控是近期楼市“从紧”政策的重要原因。

  2009年受到金融危机侵袭,我国经济非常不稳定,出口大幅度下滑,导致我国GDP急剧下滑,与2010年的抑制房价相比,2009年我国政府出台了相关政策鼓励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比如一些地方政府取消外资购买比例,降低首付比例,优惠的贷款利率等,于是我国的楼市在2009年算得上是暴涨。

  2010年和2009年政府为什么会采取截然相反的政策呢?这其实就涉及对市场经济的调控。2009年受到美国次贷危机影响,全球楼市、经济都不景气,而我国经济主要是靠对外出口拉动经济增长,可想而知,这种情况下我国经济必然无法活跃起来,此时我国政府砸钱下去,拉动固定资产建设、房地产建设的增长,这样可以消耗过剩的产能,并拉动经济增长,2009年的楼市可以反映当时中国的宏观调控政策是积极的。

  2010年6月,《新京报》登出这样一则消息:楼市调控下购房者陷入观望,通州、大兴等地的新老项目迟迟未定价。“具体价格还没定,但肯定会是一个性价比高的合理价位。”端午节期间,记者以买房人身份来到位于大兴的新盘保利·茉莉公馆售楼处,售楼员透露,项目预计下周末开盘,但最终开盘价尚未确定。在本轮楼市新政出台两个月后,数据显示京城楼市成交量在5月遭“腰斩”,部分楼盘开始推出各式各样的优惠之后,“价格待定”成为许多楼盘犹豫不决的问题,不少原计划六七月份开盘的项目,不同程度开始遭遇“定价难”的困惑,而这在大兴、通州、房山等供应集中的区域,表现尤其明显。

  5月和6月一般是楼市的旺季,2010年却遭遇“滑铁卢”,统计显示,5月,北京纯商品住宅期房签约套数环比降六成以上。成交低迷、需求端的观望已经迅速传导给开发商,然而2010年不是定价难,而是整个市场都在观望,在开发商和买房人看来,往上还是往下,目前市场走势尚不明晰,这也造成了入市项目难以定价。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返回列表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张笑恒作品集
会说能做决定你的一生别太单纯,也别太不单纯你可以不生气李嘉诚的24堂财富课厚灰学大智慧全集真希望这些事20几岁就知道做一个有品味的好女人别太单纯,也别太精明让你的心灵温馨过冬话要这样说哈佛逆商课——最有效的高AQ养成法则南怀瑾大师的24堂国学课玩转职场你缺什么李嘉诚的人生幸福课左手李彦宏右手马化腾会说一口漂亮话毕福剑的说话之道俞敏洪的说话之道能说会做决定你的一生30岁后,你拿什么养活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