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书籍 > 《南怀瑾大师的24堂国学课》在线阅读 > 正文 第32章 谦虚是重要的品质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南怀瑾大师的24堂国学课》 作者:张笑恒

第32章 谦虚是重要的品质

  祸患往往会在人谦卑时消失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容,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

  ——《道德经》

  古代得道的人,幽微、精妙、玄奥、通达,他的精神境界不是一般人能够了解的。因为难以了解,所以只能勉强把它描述一下。他立身行事,犹豫小心,就如同冬天过河,不敢贸然下水似的;他谨慎戒惧,就好像怕四邻窥伺一般;他为人处事庄重恭敬,彬彬有礼;他修道进德,除情去欲,如同春雪溶化一样;他的本质敦厚朴实,就像没有雕琢的素材;他胸怀宽广,态度谦下,就像渊深的山谷;他的表现浑噩愚昧,不露锋芒,就像混浊的大水一样。谁能在浑浊动荡的局面安定下来,澄清自己?谁又能在安静中求变,慢慢地发展自己?明白这个道理的人不会自满,就是因为他不自满所以能去旧的换新的,心灵中永远保持清明活泼。

  南怀瑾先生在讲解这句话的时候提出了“动”与“静”的哲学。所谓“动”就是一种科学的进取精神,所谓“静”就是适时收敛。人的一生必须把握好动与静才能走得平稳。动是每个人都会做到的,关键是静,很多人不能静,因为他们总是要求得太多,就产生了急功近利的心态,就容易招来祸患。因此,人们应该修习静的本事,静就是平静心灵,就像老子所说的一样,只有静下来,人们才能时时谦卑,事事小心,才能慢慢地发展,达到得道的地步。

  这里就有了一个谦虚的问题。谦虚是一种美德,“满招损,谦受益”。谦虚不仅是保证自己不断进步的重要方法,更是避免祸患的重要途径。当一个人妄自尊大的时候,祸患也就会随之而来。为人太过狂妄,会招致别人的嫉恨,这等于是给自己找麻烦,因此,真正有修养的人是不会以高姿态待人的,无论在什么时候,他们总是能够以一种低姿态示人。

  祸患有时候不是来自敌人而是来自自己身边,而且这种灾祸是很难防范的。想要避免这种祸患发生在自己的身上,就必须学会谦卑,无论是对什么人,都要始终以平等的姿态对待他人,尤其是对于身在高位的人来说,更是如此。高位本就是人人都羡慕的,若是身在高位的人不能谦虚有礼,那么觊觎高位的人在受到贬斥的时候,就可能会铤而走险,以非常手段对付身在高位的人。

  孙策人称江东“小霸王”,于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渡过长江经营江东地方,经过几年的苦战,终于占据了江东的大片土地。他听说曹操与袁绍鏖战于官渡,就计划乘虚袭击曹操的根据地许昌。

  曹操一时之间举棋不定,不知道该怎样做,这个时候他的谋臣郭嘉站出来说道:“最近孙策削平了江东五郡,占了不小的地方,也诛杀了不少江东豪杰。他之所以做到这一点,是因为他暂时笼络住几个为他拼死效力的人。但是孙策为人张狂,处事轻率,甚少戒心,这是他致命的弱点。因此,目前他虽然拥有数十万之众,由于这种性格的支配,他仍然像一个奔走在旷野之上的独行者。他在江东攻城略地,兼并群雄,肯定结下了不少仇家,假如身边骤然兴起刺客,他不过是一人之敌罢了。因此,孙策不足忧虑,我料定他必将死于匹夫之手!”

  果不其然,孙策在引兵北上的前夕被吴郡太守许贡的门客刺死。

  谦卑并不是对人低声下气,也不是对人卑躬屈膝,而是对人尊重,这是为人处世的一种智慧。当对方感受到来自我们的尊重的时候,就会以同等的姿态对待我们。我们的谦卑有礼换来的是有利于自己的局面。一个身在高位的人谦卑有礼能够赢得众人的拥护,同样,一个不如别人的人守住“谦”字则是保护自己的最好方式。

  在形势不利于自己的时候,切记不能硬碰硬,一个弱者是没有资格硬冲强者的。谦虚,向别人示弱,放弃一些东西,往往能够换来较好的局面,保住大局不失。这样才能保住自己,才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晚清名臣曾国藩在攻下南京之后,声望一度达到极盛的地步,凡是曾国藩所奏请的事宜,朝廷无有不准。但是深谙为官之道的曾国藩也明白,越是这个时候,潜伏的祸患就越多。果不其然,针对曾国藩的流言蜚语越来越多,功高震主的帽子眼看就要盖到曾国藩的头上。

  老谋深算的曾国藩不会就此倒下。他首先将攻下南京的功劳归功到湘军其他将领身上,同时自请裁军,自己将军费的来源——厘金断掉,这就等于是向朝廷交出了军权;再后来,他又以弟弟曾国荃有病为由,奏请曾国荃回家养病。这样一来,曾国藩在朝中的势力几乎是一干二净,朝廷自然欢喜,也就没有穷追猛打。

  做人不可气太盛,事事都要占尽便宜,时时都想拔尖,早晚是会吃大亏的。祸患往往就来源于狂妄。对上狂妄,会给自己招来猜忌;对下狂妄则会招来嫉恨。把自己的姿态放低些,低着头走路才能看清路上的坎坷,才能走得稳走得远。“谦谦君子,温润如玉。”一个恬淡平和的人才能称得上是君子,这也是人的一种修养。

  自我评价越高,实际能力可能越低

  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辨也。

  ——《庄子·逍遥游》

  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鹏,它的脊背像泰山,展开双翅就像天边的云。鹏鸟奋起而飞,翅膀拍击急速旋转向上的气流直冲九万里高空,穿过云气,背负青天,这才向南飞去,打算飞到南方的大海。斥讥笑它说:“它打算飞到哪儿去?我奋力跳起来往上飞,不过几丈高就落了下来,盘旋于蓬蒿丛中,这也是我飞翔的极限了。而它打算飞到什么地方去呢?”这就是小与大的不同了。

  南怀瑾先生认为这里讲到了人的一个弱点,那就是自视过高。人们往往会放大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因而总是会认为自己比别人强。自己之所以不能成功是因为社会没有给自己机会。有这种心态的人往往都没有什么太大的能力。道理很简单,只因为他自视过高,不屑于去做小事,因而从来没有培养过自己的动手能力,实际做起事情来肯定是不行的。

  相传南宋时江西有一名士傲慢之极,不理凡人。一次他提出要与大诗人杨万里会一会。杨万里谦和地表示欢迎,并提出希望他带一点江西的名产配盐幽寂来。名士一听就傻了眼,他实在搞不懂杨万里要他带的是什么东西,只好说:“请先生原谅,我读书人实在不知配盐幽寂是什么乡间之物,无法带来。”

  杨万里则不慌不忙从书架上拿下一本《韵略》,翻开当中一页递给名士,只见书上写着:“豉,配盐幽寂也。”原来杨万里让他带的就是家庭日常食用的豆豉啊!此时名士面红耳赤,方恨自己读书太少,始觉为人不该傲慢。

  “一瓶不响,半瓶晃荡”,那些总是夸夸其谈,认为自己能力很强的人,一般都是没有经过实践检验的,他们的“能力”只是自己的主观评价。一个真正有能力的人,不会依靠一张嘴来说自己的能力,而是会靠事实来证明自己的能力。

  即使一个人很有能力,如果总是自视过高,也难以避免“一世英名一朝丧”的结局。自视过高的人总是会夸大自己的能力,而轻视对方的能力,在这样的前提下,如果遇到一个实力相当的对手,必然是会吃大亏的。

  三国时的关羽一生高傲,藐视天下英雄。早年在刘备封五虎上将的时候,关羽就不服黄忠一起被封为五虎上将之一,后来诸葛亮给他去了一封夸奖他的信,他才平息怒气。这种傲慢的性格,导致了他后来的败亡。

  关羽镇守荆州,与曹操大军对抗。而东吴的孙权早就有意要收回荆州,因此与曹操联合在一起。东吴大都督吕蒙是一个用兵奇才,而关羽一直都没有把他放在眼里。吕蒙为了麻痹关羽,骗他将荆州军队开往樊城,诈病换陆逊担任大都督。关羽更没有把书生陆逊放在眼里,他把大军都开往樊城与曹操交战,只留下少数人镇守荆州,结果被乘虚而入,拿下荆州。处在樊城的关羽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有人建议他到上庸暂避,可是他坚持要往麦城,以伺机夺回荆州,结果被吕蒙杀死于麦城。

  曾国藩说:“傲为凶德,慢为衰气,二者皆败家之道。”傲慢是无知的表现,一个人无论在什么时候都应该保持谦虚的精神,这样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只有谦虚的人,在与人对敌的时候,才会保持高度警惕,小心谨慎从事。这样才不会因为一时的大意而导致失败。

  谦虚是美好的品德,是重要的品质。一个谦虚的人会时时感到自己的不足,因而能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能力;一个谦虚的人会时刻放低自己的姿态,充分考虑对方的实力,因而能正确把握敌我双方的实力对比,采取正确的应对方案。因此拥有谦虚品质的人,可以在保证不败的前提下不断进步,终能成就人生。

  你觉得自己行了,你离失败也就不远了

  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庄子·养生主》

  虽说是这样,每当遇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我看到他难以处理,因此小心翼翼地警惕起来,目光集中到一点,动作也放慢了。

  南怀瑾先生认为庖丁杀牛的技术之高明,眼睛里面没有看到牛了,刀随意挥动,一条牛很快就解决了,那已经不是技术了,已经到了神话的境界。但是,学问到了最高的境界,就是以最平凡、最肤浅的人做自己的老师,做自己的榜样,那么就大成功了。如果你技术、学问到了最高处,认为老子天下第一,你注定失败。没有天下第一!只有小心加小心,谨慎更谨慎。

  这里仍然是在讲谦虚的问题。做学问也好,成就事业也罢,总之,世上的事情没有极限,也就是只有更好,没有最好。若是我们不能谦虚,取得一点成就之后就洋洋得意,骄傲自满,那么失败也就离我们不远了。

  人生是没有顶点的,骄傲自满的人往往认为自己已经达到了人生的顶峰,因而停滞不前。在停滞的过程中,往往会听不进别人的意见。这种自满的精神会让他们盲目自大,做事专横,从而招来失败。要知道万事万物都不会随着一个人的停步而停步。在自己停滞不前的时候,事情在别人的推动下仍然在发展,相对于别人的前进,自己就是在逐渐落后。当别人的实力超越自己的时候,整个事件就会发生逆转,失败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

  闯王李自成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农民起义首领,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他就攻入了北京,建立了大顺政权。然而李自成进入北京之后,就开始骄傲自满。他没有兑现自己的承诺,反而纵容自己的士兵在北京城里烧杀抢掠,而他的手下大将则抢了吴三桂的小妾陈圆圆。他的部下李岩劝阻他说,吴三桂镇守山海关,拥兵十万,此时他已经投降,还是把他的小妾送回府里保护起来。但是狂妄自大的李自成根本就听不进去,他认为自己已经是天下无敌,吴三桂要是敢反,就发兵把他灭了。

  李自成忽略了一个重量级的对手,那就是关外的清军。吴三桂听说陈圆圆被抢之后,立刻投降清军,将山海关献了出去。李自成率领军队去山海关与吴三桂作战,正在鏖战的时候,清军杀来,李自成大败而回,并不断撤退。清军轻而易举地进入了北京城。

  想要赢得最后的成功并不是那么容易的,成功是一点点积累来的,一时的成功只能代表一时,不能代表未来。然而很多人在取得一时的成功之后就会得意忘形,骄傲自满,目空一切,结果失败就紧随成功而来。试看当年朱元璋的做法,我们就知道朱元璋成功的原因了。朱元璋采用朱升的建议“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结果收拾了一个又一个对手,等到举世再无敌手的时候才称帝,建立了大明王朝。我们想一想,若是朱元璋过早地称王,只怕他就会成为众矢之的,同时称王后的朱元璋过上安逸的生活之后,还会不会有进取之心也很难说。因此朱元璋的成功就在于他没有让自己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绩,没有享受成功的果实,而是在成功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这就是朱元璋这个农民起义首领和李自成的不同之处。

  孔子带着学生到鲁桓公的祠庙里参观的时候,看到了一个可用来装水的器皿,形体倾斜地放在祠庙里。在那时候把这种倾斜的器皿叫欹器。

  孔子便向守庙的人问道:“请告诉我,这是什么器皿呢?”守庙的人告诉他:“这是欹器,是放在座位右边,用来警戒自己,如‘座右铭’一般用来伴坐的器皿。”孔子说:“我听说这种用来装水的伴坐的器皿,在没有装水或装水少时就会歪倒;水装得适中,不多不少的时候就会是端正的。里面的水装得过多或装满了,它也会翻倒。”说着,孔子回过头来对他的学生们说:“你们往里面倒水试试看吧!”学生们听后舀来了水,一个个慢慢地向这个可用来装水的器皿里灌水。果然,当水装得适中的时候,这个器皿就端端正正地立在那里。不一会,水灌满了,它就翻倒了,里面的水流了出来。再过了一会儿,器皿里的水流尽了,就又像原来一样歪斜在那里。

  这时候,孔子便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说道:“唉!世界上哪里会有太满而不倾覆翻倒的事物啊!”

  人的心思是决定事情成败的关键因素,若是我们的心满了,再也不能装下任何东西,就失去了进取之心,那么我们就会躺在功劳簿上,啃食成功的果实,当成功的果实被我们啃食殆尽的时候,也就是我们失败的时候。因此自满是要不得的,无论在什么时候,我们都不能给我们的成就打满分,给自己留下前进的余地,才能不断取得成功。

www.7wenxue.com/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张笑恒作品集
你可以不生气30岁后,你拿什么养活自己?会说能做决定你的一生话要这样说毕福剑的说话之道咖啡奶茶经济学30岁前跟对人,30岁后做对事南怀瑾大师的24堂国学课让你的心灵温馨过冬为什么总是别人吃肉我喝汤马云的经商哲学谋略:曾国藩的人生经营课如何及时处理你的坏心情别太单纯,也别太精明真希望这些事20几岁就知道俞敏洪的说话之道会说话的女人最出色李嘉诚的24堂财富课别太单纯,也别太不单纯做一个有品味的好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