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书籍 > 《谋略:曾国藩的人生经营课》在线阅读 > 正文 第27章 缩减物欲——不为物累,物贫心富(2)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谋略:曾国藩的人生经营课》 作者:张笑恒

第27章 缩减物欲——不为物累,物贫心富(2)

  曾国藩一生也没有从官场中解脱出来,他在不断的反省中结束了自己的一生。曾国藩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常怀济世救民之心,通过学习,走向官场,光宗耀祖。他一生是科举应试,步入仕途;创建湘军,名满天下,完成自己的人生理想。在这个过程中,他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长年的奔波劳碌,繁重的军务、政务给他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导致他身体一直不好。所以,在追逐名利的过程中,曾国藩又不得不时刻提醒自己减轻功名利禄之心,以古人为榜样,淡泊名利之心。

  如果一个人毫无功名利禄之心,则缺少动力,难以有所作为;如果一个人将全部精力都用在追求功名上,则会心为形役,人生就失去了意义。因此,功名利禄之心可以有,然而不能重。只有时常提醒自己减轻功名利禄之心,才可以悠然自得,拥有一个完整的人生。

  3.一生清廉,留千古美名

  中国儒家思想中对为官者的道德标准有很重要的一条,那就是“廉”。后人更是将“廉”作为“国之四维”之一。细想一下,古代官吏中,被人们津津乐道的,哪一个不是具备“廉”的品德。曾国藩作为晚清一位大儒,在道德上坚持为官清廉这一原则。曾国藩位极人臣,如果想要银钱,简直就不费吹灰之力。但是曾国藩坚守自己的道德修养,一生清廉,留下了千古美名。

  曾国藩在30多岁的时候就已经官至二品,后来更是位极人臣,但他却不以升官发财为人生目的。他曾经发誓说做官不为财:予自三十岁以来,即以做官发财为可耻,以官事囊积金遗子孙为可羞可恨。故私心立誓,总不靠做官发财以遗后人。神明鉴临,予不食言。将来若做外官,禄人较丰,自誓除廉俸之外,不用一钱。廉俸若日多,则周济亲戚族党者日广,断不蓄囊,亦能自觅衣饭;儿子若不肖,则多积一钱,渠将多造一孽,后来淫佚作恶,必且大玷家声。故立定此志,决不肯以做官发财,决不肯留银钱与后人。

  曾国藩这种不以做官求发财的思想来源于祖父的教诲。道光十八年,曾国藩考中进士,入翰林院。当年曾国藩回家省亲,当时贺客盈门,络绎不绝。他的祖父对他的父亲说:“宽一虽点翰林,我家仍靠作田为业,不可靠他吃饭。”同治五年六月,曾国藩与弟弟曾国荃两人因为战功都已经封爵开府,曾国藩想起了祖父的话,于是对曾国荃说:“这一句话最有道理,从今当以此话为一生的教导。”

  曾国藩在初办团练的时候既没有钱,也没有人,他打出的口号就是“不要钱,不怕死”。曾国藩说:自己没有才能,不足以筹划大事,唯有以“不要钱,不怕死”四字时时提醒自己,无愧于君父,并以此来召集豪杰之士。

  “不贪财、不苟取”是曾国藩的信条。曾国藩说:“不贪财、不失信、不自是,有此三者,自然鬼伏神钦,到处受人敬重。”他还说:人都有贪欲,我不能禁止别人贪财,只要求自己不贪,并且凭此为下属作示范。

  赵烈文在日记中记载了与曾国藩的一次对话,足以见得曾国藩的清正廉明。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官持一纸示师(曾国藩)。师颌之,顾余日:‘此何物?足下猜之。’余说不敏。师日:‘此吾之食单也。每餐二肴,一大碗,一小碗,三簌,凡五品,不为丰,然必定之隔宿。’余称佩佑德,因日:‘在师署中久,未见常馔中有观鹜,亦食火腿否?’师日:‘无之。往时人送皆不受,今成风气,久不见人馈送矣。即绍兴酒方每斤零沽。’余日:‘大清二百年,不可夫此总督衙门。’师曰:‘君他日撰吾墓铭,皆作料也。’相笑而罢。”

  曾国藩所处的那个年代,官场已经腐败不堪,贿赂公行、贪污泛滥。曾国藩作为一个封疆大吏,出淤泥而不染,是何等的不容易。曾国藩反对官员们那些已经习以为常的购置田产、修建祖屋和宗庙祠堂的活动。当时的人说曾国藩:“未尝置屋一廛,增田一区,疏食菲衣,自甘淡薄,每食不得过四簋,男女婚嫁不得过二百金,垂为家训。”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非常贪财,曾国藩曾经这样评价他:“挥金如土,杀人如麻。”曾国藩屡屡告诫他“将劳、谦、廉三字时时用以自惕,且即以自概耳”,希望他能改掉这个毛病。

  自古清正廉洁的官员都能名垂古今,其原因就在于廉洁者能分辨是非,明察秋毫,做到公正处事,真正为百姓做事,成为百姓心目中的楷模。海瑞曾经说:“公生明,廉生威。士不畏吾严而畏吾公,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廉。”曾国藩在晚清时期仍然能够坚守此节,清廉为官,实可以说是晚清时期官场的一大亮点。清廉为官也是曾国藩能够享有盛誉的重要原因之一。

  4.不积银钱留与儿孙

  任何人都希望自己的子孙能够生活得好,因此很多人总是想尽办法尽可能多地给子孙留下财产。曾国藩则不这样认为,他一直强调不要留银钱给子孙,他认为这是保持家道持续兴旺的最好办法。曾国藩认为,子孙拥有自立自强的精神和能力最重要。他说:“仕宦之家不蓄积银钱,使子弟自觉一日不勤则将有饥寒之患,则子弟渐渐勤劳,知谋所以自立。”

  道光二十九年,曾国藩在写给各位弟弟的信中说:“如果儿子若贤,则不靠做官发财的收入或先人的遗产也能自觅衣饭;如果儿子若不肖,则多积一钱,他将多造一孽,后来淫逸作恶,必将大大地玷污家族的名声。故立定此志,决不肯以做官发财,决不肯留银钱与后人。若俸禄收人较多,除了父母的衣食之需外,则要尽量地周济亲戚族党之中穷困者,此我之素志也。”

  事实上,曾氏家族一直秉承着这个思想。曾国藩的祖父就是一个这样的人,他经常讥笑那些喜欢积攒财富的人,他认为这种行为是败家之兆。曾国藩对于祖父的看法很是认同。他认为,与其给子孙后代多留银钱,不如教他们走正途,学好本领。因此,曾国藩不像其他官宦人家那样买房置地,多置家业,他极力反对家人置办这些。

  曾国藩一直非常推崇萧何。当年萧何位居宰相,却在一个穷乡僻壤建宅子,连墙院也不修。他说:“子孙如果贤德,会学我的俭朴;如果不贤,也会被人夺去田产。”曾国藩效仿他的做法,他说:“身居京官,总以钱少产薄为妙。”

  曾氏向来是以耕读为家风,曾国藩认为读书才是最重要的。他在家书中经常告诫子弟们:“银钱田产,最易长骄气逸气,我家中断不可积钱,断不可买田,你们兄弟只要努力读书,决不怕没饭吃。”曾国藩没有大量购置田产留给后人,却留下了大量的书籍。据计算,曾国藩故居“富厚堂”内藏书曾达30余万卷。

  湘军集团里的另外一个重要首领左宗棠也是这样一个人,他教育子孙以德行为本。他说:“尔曹能谨慎齐家,不至困饿。若任意花销,以豪华为体面,恣情流荡,以沉溺为欢娱,则吾多积金,尔曹但多积过,所损不已大哉!”

  曾国藩对于子孙的生活没有一般人的焦虑,他总是能够平和地看待。他说:“子孙之贫富,各有命定。命果应富,虽无私家田产亦必自有饭吃;命果应贫,虽有田产千万亩,亦仍归于无饭可吃。”

  曾纪泽和曾纪鸿是曾国藩的两个儿子,他俩可说是高干子弟,虽然出身于富贵之家,但是丝毫没有染上官宦子弟流里流气的毛病,两人都严谨治学,各有所长,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留下了很大的名声。大儿子曾纪泽是一个才子,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并且修习英语,是晚清时期著名的外交家。曾纪泽为中国作了很大的贡献,他在与沙皇俄国的谈判中舌战群敌,从沙皇手中夺回伊犁城。次子曾纪鸿也是一个难得的人才,他酷爱自然科学,尤其在数学方面造诣很深,他“锐思勇进,创立新法”,并有《对数详解》等著作存世。曾国藩的孙子辈的人中,曾广钧是诗人,曾广铨是外交官。曾氏一门人才鼎盛。

  曾国藩不给孩子留银钱,留给孩子们的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一生在官场上打拼,深悟人生之道,他传授给自己子女的是生存之道,而不是那些固定的财产。曾国藩明白,财产再多,没有生存之道,也难以保持长久。只要有生存之道,即使没有财产也可以生存下去。他的这种思想使曾氏一门成为晚清一个大家族。

  作为当时的达官显要,曾国藩完全有能力给子孙锦衣玉食的生活,但是他没有那样做。他懂得,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给自己的子孙留下大量的财产,反而消磨他们的意志,让他们失去自立的能力,到头来万贯家财也会化为乌有,整个家族也会败落。只有授予他们自立自强之道,让他们拥有生活的能力,才能够将家族继续发扬光大。这远比给他们留下财产有意义得多。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 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张笑恒作品集
马云的经商哲学会说话的女人最出色毕福剑的说话之道南怀瑾大师的24堂国学课别太单纯,也别太精明李嘉诚的24堂财富课玩转职场你缺什么如何及时处理你的坏心情咖啡奶茶经济学让你的心灵温馨过冬李嘉诚的人生幸福课真希望这些事20几岁就知道30岁前跟对人,30岁后做对事30岁后,你拿什么养活自己?别太单纯,也别太不单纯窦文涛的说话之道哈佛逆商课——最有效的高AQ养成法则厚灰学大智慧全集俞敏洪的说话之道话要这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