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书籍 > 《李嘉诚的24堂财富课》在线阅读 > 正文 第22章 居安思危,在最危险之处博取利润(1)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李嘉诚的24堂财富课》 作者:张笑恒

第22章 居安思危,在最危险之处博取利润(1)

  风险与利润永远是并存的,不敢向新的领域投资,不敢担当风险的人永远不会取得很大的成功。同样,不能洞察潜在的危险的人,也难以在商场中立足。一个成功的商人必须具备洞察危险的能力,防患未然,同时还必须敢于投资危险之处,在危险中博取利润。李嘉诚敢于打破常规,向别人一致认为危险重重的领域大胆投资,结果赚得盆满钵盈;在生意一帆风顺的时候,他又预知到危险的存在,想办法将危险消除或者降低。

  身处瞬息万变的社会,要居安思危

  处在不利的环境里,人们总是会想办法摆脱这个环境,从而赢得生机;处在安逸的环境里,人们往往耽于享乐,忘记了潜在的危险,从而死于非命。做生意也是一样,最初创业的时候,总是雄心勃勃,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能想办法克服;等到创业成功了,有了安逸的环境,就会失去进取之心,神经逐渐麻木,只知享受成功带来的甘甜,忘记了提防做生意会遇到的危险。一旦危机到来,就一发不可收拾,兵败如山倒。

  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下,我们都不应该忘记潜在的危险,要时时刻刻保持警惕,尤其是在生意一帆风顺的时候,更不能得意忘形。要知道危机往往会在你不注意的时候,打你一个措手不及。所以,李嘉诚强调:“身处在瞬息万变的社会中,应该求创新,加强能力,居安思危,无论你发展得多好,时刻都要做好准备。”

  李嘉诚深知时代在不断发展,社会瞬息万变,很多东西都会被新鲜的事物所替代,不可能永久是朝阳产业。所以,不论到了什么时候,李嘉诚都不会沉浸在成功之中,他总是把时间花在思考公司未来的出路问题上,因为他总是能够在生意红红火火的时候,预见到未来将会发生的危机。

  李嘉诚的塑胶厂,在经历第一次危机复苏后,生意蒸蒸日上。订单如雪片飞来,工厂通宵达旦生产,营业额呈几何级数增长。李嘉诚的信誉有口皆碑,银行不断放宽对他的贷款限额;原料商许可他赊购原料;客户乐意接受他的产品,派送大笔订单给他。

  春风得意的李嘉诚,却开始思考另外一个问题。香港的塑胶玩具厂已经有300多家,而且所生产的产品大同小异,照这样下去,塑胶玩具厂早晚要倒闭,必须寻求新的出路。

  在塑胶产业已经折腾了7年的李嘉诚,已经开始有了忧患意识。表面的安逸不能带来长久的发展。于是,李嘉诚开始将眼光转向国际市场,他发现塑胶花是塑胶产业里一个新的门类,在香港没有生产,在这一产业里投资一定能够获得发展。于是,他不辞辛苦,到意大利去学习塑胶花生产的工艺。

  学成归来的李嘉诚成为香港第一个生产塑胶花的人,初尝成功滋味的李嘉诚没有沉浸在喜悦中,他知道,香港很快就会出现更多的塑胶花生产企业,要想稳坐塑胶花产业的“龙头”位置,必须扩大长江塑胶厂的规模。于是,李嘉诚开始募集资金,扩大厂房,增加生产规模。通过一系列措施,长江生产的塑胶花不仅在香港销售,东南亚,乃至欧美地区都有了长江生产的塑胶花。

  随着李嘉诚的业务不断拓展,他在塑胶产业龙头老大的地位得到巩固,被人称为“塑胶花大王”。

  在塑胶产业走向巅峰的李嘉诚又一次意识到危机的到来。塑胶花虽然有很大的优点,毕竟不能替代真花,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亲近自然的心态逐渐浓重,塑胶花终将被淘汰出局,要想不被打垮,必须另想出路。

  这一次,李嘉诚将眼光瞄向房地产行业,他慢慢地淡出塑胶产业,将资金回笼,然后投入房地产行业。他的预见性再次为他带来了生机,投资房地产业的李嘉诚再次赚得盆满钵盈。

  在以后的经商岁月里,李嘉诚总是能够在平和的环境下预知潜在的风险,提前做好准备,在别人受到重创的时候,李嘉诚总是能够安稳度过危险期,并且能够在大危机中谋得更大的发展。

  这种居安思危的思想让李嘉诚的事业稳步上升,从未出现过大的风浪。即使再大规模的经济危机中,李嘉诚依然能够实现平稳过渡。在这种思想的帮助下,李嘉诚的事业越做越大,涉及的门类越来越广,终于成就了现在的商业帝国。

  著名地产商冯仑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想到的不是企业怎么活,而是怎么死。”这句话就是提醒商人居安思危,时时刻刻想着如何规避潜在的风险。生意场上瞬息万变,作为商人,必须根据客观环境的变化,适时调整发展策略,才能保证在经济大潮中不被打倒。

  将资金和风险一起分散

  投资理论里有一个金科玉律,那就是“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意思很明显,就是要把资金进行适当的分配,投到不同的行业里,达到分散投资风险的目的。做生意也是一样,最好不要把所有的资金投放到一个地方,否则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全军覆没。

  做生意是有风险的。为了保证生意的顺利进行,我们应该尽量地规避风险。分散资金就是一个最好的办法。只要我们的资金没有投放到一个地方,就算其中的一个或者两个产业垮掉了,我们依然有其他地方的资金作为支撑,东山再起就不是什么难事。李嘉诚做生意就坚守这个信条。当年他意识到塑胶产业在不久的将来将不再是朝阳产业而转向房地产的时候,并没有直接退出塑胶产业,将所有的资金都放到房地产行业,而是依然保留塑胶厂,只是将生意的重心转到房地产业而已。

  俗话说,“东方不亮,西方亮。”资金分散之后,不可能全部赚钱,但是总是会有赚钱的。李嘉诚的投资一直都是坚持这一原则。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李嘉诚把视野放在全球,在加拿大、英国、新加坡、日本都有他投资的足迹。

  80年代中后期,加拿大经济局势严峻。但加拿大最大的收获就是“逮住”了世界华人首富李嘉诚,仅他一人,就为经济面临衰退的加拿大带来100多亿港币巨资。香港众多华商,又追逐李嘉诚的脚步,他的好友同样是世界级华人富豪郑裕彤、李兆基等竞相向加拿大进军。

  兼任加拿大赫斯基公司主席的马世民充当了李嘉诚的“西域”大使。他是主张海外扩张的强硬派。李嘉诚早就萌生了缔造跨国大集团的雄心壮志,现在和黄、港灯相继到手,现金储备充裕,时机已经成熟,他自然想大显身手。

  李嘉诚、马世民以及长江副主席麦理思,开始频繁穿梭于太平洋上空。1986年12月,在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的撮合下,李氏家族及和黄透过合营公司UnionFaith投资32亿港币,购入加拿大赫斯基石油公司52%的股权。时值世界石油价格低潮,石油股票低迷,李嘉诚看好石油工业,做了一笔很合算的交易。这是当时最大一笔流入加拿大的港资,不但轰动加拿大,亦引起香港工商界的骚动。

  1988年马世民会见美国《财富》杂志记者时说:“若说香港对我们而言太小,这的确有点狂。但困境正在日渐逼近,我们没有多少选择余地”。

  有做大雄心的李嘉诚投资英国,几乎与加拿大同步进行。1986年,他斥资6亿港币购入英国皮尔逊公司近5%股权。该公司有世界著名的《金融时报》等产业,在伦敦、巴黎、纽约的拉扎德投资银行拥有权益。该公司股东担心李嘉诚进一步控得皮尔逊,不甘让华人做他们的大班,组织反收购。李嘉诚随即退却,半年后抛出股票,赢利1.2亿港币。

  1987年,李嘉诚与马世民协商后,以闪电般的速度投资3.72亿美元,买进英国电报无线电公司5%股权。李嘉诚成为这家公众公司的大股东,却进不了董事局。原因是掌握大权的管理层,提防这位在香港打败英国巨富世家凯瑟克家族的华人大亨。1990年,李嘉诚趁高抛股,净赚近1亿美元。

  李嘉诚进军美国的一次浩大行动是1990年,试图购买“哥伦比亚储蓄与贷款银行”的30亿美元有价证券的50%,涉及资金近100亿港币。因为这家银行是加州遇到麻烦的问题银行,卷入了一系列复杂的法律程序中,结果李嘉诚的投资计划搁浅。

  李嘉诚在美国最“着数”(合算)的一笔交易,是他与北美地产大王李察明建立友谊。李察明陷入财务危机,急需一位“叠水”(粤语水即钱,意为很富有)的人为他解危,并结为长期合作伙伴。为表诚意,李察明将纽约曼哈顿一座大厦的49%股权,以4亿多港币的“缩水”价,拱手让给李嘉诚。

  在新加坡方面,万邦航运主席曹文锦邀请香港巨富李嘉诚、邵逸夫、李兆基、周文轩等赴新加坡发展地产,成立新达城市公司,李嘉诚占10%股权。

  1992年3月,李嘉诚、郭鹤年两位香港商界巨头,通过香港八佰伴超市集团主席和田一夫,携60亿港币巨资,赴日本札幌发展地产。

w w w. xiaos huotxt .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张笑恒作品集
80后,你为30岁准备好了吗如何及时处理你的坏心情马云的经商哲学左手李彦宏右手马化腾毕福剑的说话之道厚灰学大智慧全集别太单纯,也别太精明谋略:曾国藩的人生经营课窦文涛的说话之道会说话的女人最出色话要这样说俞敏洪的说话之道真希望这些事20几岁就知道让你的心灵温馨过冬30岁后,你拿什么养活自己?会说一口漂亮话为什么总是别人吃肉我喝汤能说会做决定你的一生30岁前跟对人,30岁后做对事会说能做决定你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