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书籍 > 《发掘你的创造力》在线阅读 > 正文 第7章 莫与机遇擦肩而过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发掘你的创造力》 作者:张贤亮

第7章 莫与机遇擦肩而过

  真理的大海,

  让未发现的一切事物

  躺卧在我的眼前,

  任我去指导。

  1

  从偶然中发现必然

  一百个博学的智者的计谋也比不上一位命运女神。

  (摘自古罗马作家普劳图斯的《撒谎者》)

  机遇,是汉语的一种“倒装”结构,也就是“遇机”,即“遇到的机会”。然而,机遇又像爱玩捉迷藏的小孩儿,常常隐藏在偶然之中,不被人轻易发现。

  王麻子剪刀是我国著名老品牌之一。王麻子的原名叫王犟,是清朝顺治年间的北京人。

  王犟年轻时在北京南城的菜市口的一家剪刀作坊里当学徒。那时王犟长得眉清目秀,仪表堂堂,脸上并没有麻子。

  有一天他师娘为他师傅炖了一只鸡,鸡炖好了端出来放在他和师傅打造剪刀的桌子上晾着。桌子下面是盛着鸡血的盆。王犟在摆放剪刀时一不留神,失手将剪刀掉进了鸡血盆里。他慌里慌张地弯腰去捡。慌乱中又碰翻了桌上的鸡汤,滚烫的鸡汤四处飞溅,烫得王犟满脸的大水泡。就这样,王犟成了后来人们说的王麻子。

  当王犟从鸡血里捞出剪刀擦干后发现,这把剪刀格外明亮锋利,几近吹毛立断。平日里就聪明伶俐好动脑子的他没有轻易放过这一偶然现象,他反复琢磨,从鸡血里捞出的剪刀为什么会如此光亮、锋利?后来他终于从中总结出一个秘方:把打好的剪刀放在动物血里会使其更加锋利无比。

  从此以后,他打造的剪刀越来越畅销,名气也越来越大。人们送给他的绰号“王麻子剪刀”也就越来越响了。

  王犟抓住机遇使“王麻子剪刀”成了优质品,使它出了大名。如果他对此不是个有心人,错失了这一重大发现的大好时机,恐怕也会和许多人一样,要买后悔药吃了。

  随着科技研究在宏观上不断扩大和它在微观上的不断深入发展,的机遇直接或间接导致的重大发明创造的机会相应减少了,人们要想在偶然中发现必然,即提示事物的某种奥秘,就必须更加深一些对事物表面现象(偶然性)的思索,以免错过从中获取重大发现的机会。

  时时、事事做个有心人,勤于动脑多问几个为什么,多展开一些想象和联想,使我们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和把握及利用的水平,再提升一个档次。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抓住机遇都是非常重要的认识手段和方法。

  2

  最主要的是抓住机遇

  一个平庸之辈能抓住机缘使自己平步青云,这是很难得的。

  (摘自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的《滑铁卢一分钟》)

  在社会各种实践活动中,人人都会碰到机遇,就连在垃圾堆里拾破烂的人,有时也能从贪官污吏丢弃的发了霉的香烟中发现大量的现金呢。说到人人都能“碰到”机遇,并不代表着人人抓住了机遇。抓不住机遇,就等于没有机遇。所以关键还靠我们自己,一旦机遇来了,我们准备好了吗?

  自从X射线被发现以后,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的广泛注意。他们同时又往深处想:既然X射线是以放电管受到阴极射线轰击的电弧发出的,那么,有没有可能找一种不用阴极射线轰击就能自己发出辐射的物质呢?

  法国著名物理学家柏克勒尔从1895年起就对磷光现象做过大量研究。从1896年2月开始,他又对荧光和X射线展开一系列的实验。

  他知道法国著名物理学家彭加勒曾做过一个非常大胆的假设:发出强磷光的物质可能含有射线。

  这时,他通过实验已经了解,荧光物质中的射线是由光线引起的,他用阳光照射荧光晶体,从而在照相底片上留下黑影的实验,已非常清楚地表明阳光照射能使铀盐发出X射线。但柏克勒尔是一位非常严肃、谨慎的科学家。他认为需要多次重复的实验才能最后证实它。

  有一次他在实验室做实验,但天公不作美,突然阴沉了脸,没有一丝光线的昏暗中,他只得将铀盐、照相底片等实验品用黑纸包好收藏起来。可能是天公真的生了很大的气,一连好几天都没有放晴,他实在等得不耐烦了,迫不及待地将原先封好的黑纸包打开,结果使他大感惊异,没有一丝阳光照射的底片上同样有了阴影,而且更黑。顿时,他感到难以理解和相信这是真的。是不是药品变质了?是不是底片出了毛病?后来经过几个月的连续实验后,才最终确信,是铀盐自身产生了射线!

  柏克勒尔因发现了铀的这种自发放射性现象,1903年和著名的居里夫人一起走上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领奖台。

  铀的放射性的发现显然是天总是阴着这一机遇起了重要的作用,但我们同样应该指出,柏克勒尔首先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从兴趣、知识、经验到反复的思考与实验等等,这些充分必要的准备工作,为机遇的被发现和利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说到底,机遇是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共同起作用的产物。

  从哲学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来看,必然性是事物发展的趋势,偶然性是必然性的一种表现形式,二者相互依存,密不可分。对于机遇的出现,我们应该有充分的心理准备,适时地抓住它十分重要,机不可失嘛。

  3

  莫与机遇失之交臂

  命运对有些人是生母,而对另一些人却是继母。

  (摘自英国著名作家乔·赫伯特的《外国谚语名句选》)

  对于机遇,人们往往把它看成是幸运。可这种幸运,决不同于中奖,谁都可以拿着奖券去兑奖金或奖品,更不同于从地上拾东西,俯拾皆是,唾手可得。

  原苏联科学院无机研究所的夏尔布里津教授,早在1978年便合成了镧铜氯化物,同时还发现了这种物质具有温度下降时,它的电阻趋于减少的特性。1980和1981两年时间,他又继续这方面的实验,当他把温度降低到绝对温度40度时,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摄氏零下233度时,电阻突然消失了。这在当时是一个相当惊人的发现!一个百年不遇的机遇和夏尔布里津教授邂逅相遇了!可当他把这一重大发现向另一位物理学家述说时,并没引起任何重视,而漫不经心地把它解释为一种“表面异常”,仅此而已,不足为奇。这影响和动摇了他从事这一研究的热情和信心,致使他半途而废,匆匆了结。

  几年以后,瑞士苏黎世研究所的缪勒和柏诺兹两人合作,于1986年在绝对温度30度左右也发现了物质无电阻现象,即超导现象,并因此获得了198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先后发现超导的苏联夏尔布里津教授和瑞士的缪勒与柏诺兹,由于他们对待事物的看法和态度不同,导致了两种截然相反的后果。这说明,机遇的发现,既依赖于机遇是否出现,也依赖于人们对机遇的认识和体会。对于同一现象的“意外出现”,是否把它视作机遇,怎样估价机遇价值的大小,看法往往会因人而异。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适时地抓住机遇呢?

  1.要有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摆在桌上。只有如此,思考解决问题时,才会有产生捕捉机遇的需要。所谓抓住机遇,就是借助机遇来更好地解决现有问题,创造更好的成绩,若没有问题需要解决,那再好的机遇也毫无作用。

  2.深信不疑地相信,每个人都会碰上机遇,这样有助于我们主动地积极地去关心和注意机遇的来临,从心里面对它有一种渴求感。

  3.要有捕捉机遇的强烈欲望,这是一种不可缺少的精神动力,它会激发我们在纷纭复杂的众多现象中随时随地地留意机遇的出现,并保持高度的警觉和敏感。

  4.要做好抓住机遇的精神和物质的双重准备。不同的工作与活动,所需的准备是不同的。对于那些白驹过隙转瞬即逝的机遇,只有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不与它失之交臂、徒唤奈何。

  法国著名生物学家巴斯德曾说过这样一句名言:“机遇只偏爱那种有准备的头脑。”

  抓住机遇,除了需要“有准备的头脑”外,目光敏锐,善于观察和勤于思考也非常重要。

  机遇常常是在人们意料之外的时间和场合突然出现,同时混杂和隐藏于众多的寻常现象之间。不具有一定的“火眼金睛,”就很难发现它,更谈不到抓住它了。

  在对事物观察上,众多的科学家都遵循这样一个规则:把熟悉的事物看成是陌生的,用新的观点去解释它;另一方面把陌生的事物看成是熟悉的,要有自己的尺度去衡量它。

  机遇有的明显,有的隐蔽;有的长久,有的昙花一现;有的似是而非,有的似非而是。如果不认真细致地逐一审视,检查和筛选,是很难及时发现和抓住的。

  但我们千万不要忘记的是,脑海中经常闪现的是:机遇是获得某种成功的重要线索,是事业腾飞的重要契机!

  4

  捕捉解决问题的切入点

  真理的大海,让未发现的一切事物躺卧在我的眼前,任我去探寻。

  (牛顿,摘自张南主编的《名人名言》)

  足球场上,不时地出现这样的情况:本来甲队高手云集,又在主场作战,按理该胜券在握;但乙队偏偏在没有“国脚”等大牌明星压阵的情况下,竟出人意料地在客场打败对方。

  这就是人们常常津津乐道的“冷门”。

  冷门的造成,是对方在防守上出现失误造成的。因这种失误使自己的球门大开,被别人抢占先机,乘虚而入。

  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人们所忽略的某个冷门,瞄准知识链条上的某个薄弱环节,抓住前人因种种原因放弃或疏漏的项目,以此为进攻的突破口,乘虚而入,巧做文章,终于取得重要成果的事例很多。

  20世纪30年代初,在美国马洛利公司任职的卡尔森,是加利福尼亚大学物理系的毕业生。因他常见到公司的同事在复印文件的过程中,时间占用过多,劳动强度很大,本该轻松完成的工作,成了令人头痛的麻烦事,便想改进一下复印方法。他做了很多的实验,但却没有成功。

  后来,他改变了做法,暂时停止了实验,而用大部分的业余时间钻进纽约的图书馆,专门查阅有关复印方面的发明专利文献资料。经过一段时间的仔细查找,他意外地发现,以往进行的复印,都是利用化学效应来完成的,还没有人涉足到光电领域。利用光电效应,比利用化学效应,从理论上讲,效率要高得多。显然,这是复印研究开发中的一大缺陷。

  他瞄准这一缺陷开始进行大量的实验,将光的导电性和静电原理相结合,终于取得了成功。

  世界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在一次听演讲后,知道非线性方程有一种叫孤子的解。他为了彻底弄清这个问题,找来了几乎所有关于孤子理论的资料,然后这位大名鼎鼎的物理学家关起门来,专心致志地研究了一个多星期,寻找别人在这方面研究中存在的缺陷和弱点。

  后来他发现,所有的文献都只是研究一维空间中的孤子,而在他所熟知的物理学中,意义更广泛的是三维空间。这是一个不小的缺陷和漏洞。

  对此,他经过几个月的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孤子理论,并用这套理论处理三维空间的某些亚原子过程,终于取得了许多丰硕的成果。

  李政道教授深有感触地说:“你们想在研究工作中赶上、超过人家吗?你一定要摸清在别人的工作里,哪些地方是他们的缺陷。看准了这一点,钻下去,一旦有所突破,你就能超过人家,跑到前头去了。”

  敏锐地发现人们没有注意到或未予重视的某个领域中的空白、冷门或薄弱环节,需要有“慧眼”,需要后来者站得更高,看得更远,需要的是对已知的不满足和对未知的强烈好奇。

  因此,“乘虚而入”不是拾人牙慧,嚼人家吃过的馍,而是站在巨人的肩上,找准了解决问题的切入点有所发明和创造。矮子站在巨人的肩上,也会比巨人看得远,更何况聪慧过人的你呢?

  5

  顺藤摸瓜的启示

  生活是一阕交响乐,生活的每一时刻,都是几重唱的结合。

  (摘自法国著名文学家罗曼·曼兰的《白马王子》)

  对于“顺藤摸瓜”这句成语,恐怕连小学生都知道是什么意思,这里就不再多讲。

  可是把它当做一种思考问题的方法,却是值得很多人学习和借鉴的。

  英国摄影师迈布里奇是一个赛马迷。

  1872年的一天,他同一个很好的朋友因一个问题在赛马场上争得面红耳赤,不可开交。两人争论的原因是:马在全速奔跑时,四蹄是否完全离开地面?两人各执一词,谁也说服不了谁,后来他们商量决定,用照相机将马奔跑一段路程的情景如实地拍摄下来,然后再根据照片分析看到底谁对谁错。

  于是,他们在赛马场的四周架设了24台照相机,每台照相机的快门都用一条线连着,当马将线绊断时,照相机的快门自动按开。照片拍出来后,他们按先后顺序——列好,经过仔细观察,最后两人一致认定,马在全速奔跑时,四蹄完全离开了地面。

  虽然两人的争论有了一致的结果,但他们并没有满足,他们意识到就此顺藤摸瓜,可能还会有一些新发现。后来他们将拍下的照片等距离地镶嵌在一个圆盘上,同时用一个圆圈作反向转动,这时两人惊奇地发现,相片中的马竟然真的“奔跑”了起来。

  不久以后,著名的大发明家爱迪生得知了此事,经他进一步研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电影放映机问世了!

  所谓的“顺藤摸瓜”,就是抓住已知的线索不放,打破砂锅就要问到底,如果迈布里奇两人至争论有了结果就浅尝辄止,不在顺藤摸下去,也许电影放映机不会那么顺利地诞生。

  在新产品的开发上,抓住一项具有广泛应用领域和发展前景的产品,就其某部分或某环节,沿着顺藤摸瓜的思路想下去,也会开发研制出许多新产品来。

  洗衣机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自从市场上出现了洗衣机后,科技人员沿着洗衣机这根“藤”,开发出了“甩干机”,“烘干机”,“洗衣、甩干二合一自动洗衣机”,“洗衣——甩干——烘干三合一自动洗衣机”,以及不用水的“干洗机”等一系列新产品。沿着洗衣机的这个“藤”的“枝蔓”——洗衣用品进行开发,又生产出“增白洗衣粉”,“高级低泡洗衣粉”,“超浓缩洗衣粉”等等。

  因此,沿着“某一链条”乘势前进,扩大战绩,以求获得一系列相关的成果,是“顺藤摸瓜”的主要目的。

  6

  从错误中寻求机遇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决不能让命运使我屈服。

  (摘自德国著名作曲家贝多芬的《致韦该勒书》)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对于科学技术的研究,或者是对前所未有的开拓性工作来说,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是在所难免的,关键在于我们怎样理解它。犯了错误而沮丧、颓废和垂头丧气,都是一种消极的态度,一错再错执迷不悟更是害人害己,必须予以抛弃,而积极地“将错就错”,化被动为主动,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才是我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失败是成功之母”,对于最后的成功者而言,错误是向成功攀登的阶梯,它能增长正反两方面的知识,也许正因为错误,才使人们发现了某些自然的奥秘。

  电影问世后不久,有一天法国巴黎正放映一部叫《拆墙》的电影短片,片中有一堵危墙被众人推倒的镜头。由于放映员普洛米奥的粗心大意,放映的是还没有“洗”的片子,即片子放映完后,应把它再倒转回来。这样一来在银幕上出现了情景相反的图像:一堵被推倒的墙,又从残墙断壁的废墟中慢慢重新竖了起来。

  此事立即引起观众的哄堂大笑和口哨声,普洛米奥羞红着脸马上关掉放映机……

  这一失误引起了普洛米奥的思考:这种现象能不能成为拍电影的新技术呢?也许它能给人们带来一种全新的视觉效果呢。

  后来,在一部叫《迪安娜在米兰的沐浴》的电影中,他有意识地运用了这种他发明的倒摄方法,观众在银幕上看到,跳水女郎的一双脚先从水里钻出来,然后整个身子倒翻180度,最后轻飘飘柳絮般落在高高的跳板上。

  这种奇异的倒摄方法,引起全场观众的热烈掌声,从此,它成了电影拍摄中常用的一种技术。

  无独有偶,在德国也发生了一件类似的事情。

  某造纸厂的一位工程师,由于一时的疏忽大意,在造纸的某道工序中少放进去一种原料,结果生产出一大批根本不能书写的“废纸”,这对于一向以严谨著称的德国人来说,面临着被炒鱿鱼的厄运。在德国的公司中,是绝不允许有这样的失误的。

  一位朋友向他建议:“事情已经出了,赶快想一下这样的纸有别的用途吗?”

  于是这位工程师和他的朋友一起,反复观察琢磨,终于发现这种纸的吸水性能很强,洒在这种纸上的水很快被它吸掉,他们根据这一特点,对这种纸加以剪裁装订,作为“吸墨水纸”出售,上市后竟然大受欢迎。后来,这位工程师将这种“吸墨水纸”的制造方法申请了专利。

  任何事情都是一分为二的,好事能变成坏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既不要在错误面前灰心丧气,像只斗败的公鸡,也不轻易地放过它们,通过深入的发掘和不懈的努力,将错误转化成一定的成果是非常有可能的。

  7

  神来之笔:因祸得福

  在失败的染色体上,往往蕴含着成功的基因。

  (科尔顿,摘自姚晓静的《名人名言录》)

  我国古代名著《淮南子》中记述的塞翁失马的故事,想来应该众所周知。福与祸的相互转化,相互依存是事物对立统一的基本属性。福在一定条件下转为祸,祸在一定条件下转为福,正所谓物极必反。

  下面的例子也许会带给我们有益的启示。

  从前的法国有一个很穷的画家,叫吉麦。有一天他在院子里支起画架,画湛蓝的天空和几朵绵羊般悠然的白云。他的妻子在一旁的水池边搓洗衣服。

  吉麦画了一会儿,习惯性地随手甩了甩画笔,不料却闯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祸:画笔上蓝色的颜料刚好溅到妻子已洗好的白衬衣上。他的妻子一边没好气地抱怨他,一边开始重新洗这件被他弄蓝了一块的白衫衣。可不管她怎样洗,衬衣上总有一点蓝色洗不掉,无奈之下,只好就那样把它晒起来。衣服晒干了,往里收拾时却发现,那件白衬衣却比原来更白更艳了!

  吉麦为了弄清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第二天又故意将蓝色颜料甩在白衬衣上,结果同前一天的一样。第三天……第四天……屡试不爽。作为一个从事视觉艺术的画家来讲,吉麦很快分析出结论,这是人的视错觉造成的现象:在白色里掺入少许的蓝色,人的眼睛看起来觉得它更白。

  吉麦将它命名为“使衣服洁白的药”,并附上一份使用说明书拿到市场上去出售。由于他出色的广告宣传,很快在市场上打开了销路。人们通过使用这种新产品,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种淡蓝色颜料和水的混合液,为吉麦带来了滚滚的财源,使贫穷的他一跃而成为富翁。

  吉麦发明的“能使衣服洁白的药”,完全来自他偶然闯下的“祸”,它的出人意料的畅销,其实他事先并没有什么创新意识,纯粹是一种因祸得福的机缘巧合。但这种“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也必须有人张着嘴去接,去抓住这种机遇才行。在这一点上,吉麦做到了。

  下面讲的是一个在科学技术研究上因祸得福的故事。

  过去的橡胶制品,一遇寒冷就变得非常坚硬,遇热又变得又软又粘,使用起来非常不方便。

  美国人查尔斯·古德伊尔一直试图对它加以改良,使其能够具有坚韧而不黏,且富有弹性的特点。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长时间的多次试验都失败了。时间飞逝,转眼到了1939年。一天他在做实验的过程中,不小心闯了一个祸,将一块橡胶掉进了熊熊燃烧的火炉中,手忙脚乱中将手中的一块硫黄也掉了进去,橡胶和硫黄混合在一起燃烧所产生的刺鼻气味,真是难闻到了极点,古德伊尔连忙拿起一把夹子,把橡胶和硫黄的混合燃烧物放进一个水盆里。冷却后的橡胶碎片,既可以自由弯曲,又一点都不粘,即使再重新加热,也依然如此。古德伊尔立时欣喜若狂,这一偶然的失误,竟使大自然又一次显露出事物的奥秘。

  古德伊尔认真细致地思考这一现象,经过反复研究实验,终于从中彻底掌握了橡胶的热加硫方法,明显地改变了它的物理性质,增强了它的性能,它的用途更加广泛了,从而使全世界的橡胶工业有了质的飞跃。

  从上面两个小故事中我们不难得知,逆境是不以人们的意志来安排的,它的突然造访,总会给人们带来或轻微或深重的危害。但在它的面前束手待毙,破罐破摔,将比灾祸本身更可怕。在它面前的另一种做法,认真地冷静地观察、思考它,把它当成大自然赋予人们的一个特殊机遇对待,往往能开辟出一番新的天地。

  将“祸”转为“福”,堪称神来之笔。也是想做大事的你,应该具备的一项素质。

  8

  种豆得瓜

  记住,死就是一个伟大的搬家日

  (摘自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迁居的日子》)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种豆本该得豆,却偏偏抱回一个大西瓜,真是让人惊喜万分。

  德国人波兰特文化水平不高,却对提炼黄金非常感兴趣,吃饭时想着炼黄金,睡觉时想着炼黄金。由于对黄金的痴迷,他对一切称得上是黄色的东西都产生了敏感。

  有一天,他去厕所撒尿,见尿的颜色是黄的,便忙着收住舍不得尿,怕黄澄澄的金子从那小小的下水道里溜走。紧跑回家,把尿撒在罐里,宝贝似的小心谨慎地放在火炉上冶炼了起来。

  蓝艳艳的火苗舔着罐底,尿的难闻气味扑鼻而来。波兰特不管不顾,眼前晃动的都是闪闪的金子。

  当他累得满头是汗,呛得满眼是泪终于把尿蒸干后,朝罐里一看,哪来的灿灿的金粉呀,而是一种又白又软像蜡一样的怪东西。

  波兰特大失所望,一生气把它扔在一边,见鬼去吧!

  到了夜里,波兰特想黄金睡不着,到院子里溜达,猛地发现罐子里直往外闪亮光,他感到非常惊奇,这种怪怪的光被他称为“冷光”。

  后来一位化学家听到了此事,便花二百块银币的天价买下了它,经化学分析才弄清,它原来是一种组成包括人在内的动物骨骼的重要物质,人们给它起了个名字叫磷,也就是化学元素周期表中排在第15位的那个元素。

  波兰特从尿里没有提炼出使他发财的黄金,却误打误撞发现了磷,真是造化弄人,由不得人算。

  1934年,意大利物理学家费米,为了研究原子的结构,决定用中子去轰击原子“铀”,按他自己的说法,他意外地得到了另一种铀元素——“超铀元素”。

  1939年,法国两位科学家对此表示怀疑,用化学方法检验费米的“超铀元素”。结果发现,用中子轰击原子“铀”,并没有得到什么“超铀元素”,而是只能得到早已被发现的“钡”。也就是说,只不过把“铀”原子分裂成大致相等的两半罢了。但从费米的实验中却意外地得出一个惊人的结果:“钡”的重量只有“铀”的一半。

  这一结果,为物理学上的新的学说核裂变奠定了基础。

  费米听到这个消息后,先是感到非常难堪,经过一番思考,灵光闪现,继而惊喜,马上回到哥伦比亚大学实验室,通过实验再次证实了那两位法国科学家的核裂变见解,并提出了一整套“链式反应”的基础理论。

  后来,震惊世界的原子弹,就是在费米的基础理论上研制成功的!

  目的是想得到甲,结果甲不知跑到哪去了,却偏偏得到了乙。这就提示我们,在致力于思考解决某个问题的过程中,在未得到预期的结果时,需要注意是否出现了其他的什么成果,不要眼睛只盯在一点上,审视的目光应该是灵活机动的。柴草没砍着,拎只兔子回来当然也是一种收获。

  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不要“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没有炼出“黄金”固然发不了财,可得到了磷,不也是一种惊喜吗?

  9

  顺手牵羊锦上添花

  在瞄准遥远目标的同时,不要轻视近处的东西。

  (希腊著名悲剧作家欧里庇求斯,摘自张南主编的《名人名言》)

  用顺手牵羊这句成语来形容事物,多含贬义。而我们探讨的是如何挖掘我们的思路,发现更多更好的解决问题的创新方法,与一般意义的顺手牵羊不同,它是指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又发现了新的方法,或者在科研领域,由一个成果的发现到另一个成果被顺便发现,这种顺手牵羊,是锦上添花的意思。

  天寒地冻飞雪漫天的大街上,一个男孩摔了一跤,眼镜嗑在坚冰上,顿时摔得粉碎,镜子的碎片扎进了他的眼睛,刺伤了他的眼角膜。

  原苏联莫斯科眼外科研究所的弗奥多洛夫博士给他做了手术,取出了他眼中的碎镜片,治愈了他的眼角膜伤。

  手术之后,令人惊异的事情出现在男孩身上,他的视力比受伤前有了明显的提高,原先戴着眼镜都很难看清视力表上中间的“E”,现在不戴眼镜都能将视力表上最小的“E”看得清清楚楚。

  惊奇之余,医学家们分析,这是因为在取出碎镜片的手术中,意外地改变了这个男孩眼角膜的弯曲度,从而使他的视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弗奥多洛夫博士不但达到了治愈男孩眼角膜这一目的,还发明了改变眼角膜弯曲度来治疗近视眼这一新技术,这种抓住机遇顺手牵了只肥羊的做法,可谓一举两得。

  法国葡萄酒饮誉全世界,这当然和它们出产优质葡萄是分不开的。可到了1978年,在法国著名的葡萄产地梅杜克地区,这些葡萄都得了一种罕见的霉病,造成了大幅度减产。可是在波尔多城公路边上种植的一片葡萄却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这引起了波尔多大学教授米勒德特的注意。他访问了这里的葡萄园主后得知,原来园主为了吓唬小偷,故意在葡萄园架上洒了石灰和硫酸铜的混合液,并警示:小心中毒。园主冲米勒德特教授不好意思地一笑:“本来是想吓唬小偷的,没想到不但没染上霉病,还长得这么好!”

  米勒德特教授敏锐地抓住这一机遇,经过深入研究,最后制成了石灰和硫酸铜配制而成的波尔多混合液,这种液体对防治多种病虫害起了很大作用。

  顺手牵羊应注意两种情况。一是事先留意,用敏感警觉的目光注视事物的发展变化,不忽略和放过任何细枝末节。二是事后寻找,即完成新的课题后,再往回“搜索”一遍,看还有没有羊躲在“草丛”深处。

  在专心致志干好一件事的同时,留意一下,其他方面往往又多了一份意外的收获。顺手牵羊,何乐而不为?

  10

  另类机遇——歪打正着

  命运像水车的轮子一样旋转着。

  (摘自西班牙著名作家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

  说起藜芦成为一味治疗羊痫风的重要中药,还有一段十分有趣故事呢。

  从前,有兄弟三人,因父母早亡,三人相依为命,在万般艰苦下逐渐长大成人。老大老二相继成了亲,老三不幸得了羊痫风。

  老三的病一发作,就会直眉瞪眼晕倒在地,手脚抽搐,口吐白沫,有时还会神经错乱,见到邻居的小孩动手就是一顿乱打。为这他的兄嫂们没少向邻居赔礼道歉。老三的病情一天天加重,惹的祸也一天比一天大,万般无奈之下,兄嫂四人商量,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反正老三的病已经没治,不如让他吃点毒药死了算了。

  他们听说藜芦是一种剧毒的东西,人吃了必死无疑,就从山上采些回来熬成汤,然后把老三按倒在炕上,撬开他的嘴巴,一连灌下三大碗,灌得老三都翻白眼了才松手。老三喝了藜芦汤后,不停地呕吐,哥嫂一想老三这下完了,哪想到,吐过之后,老三的大脑突然清醒起来,羊痫风也从此治好。

  兄嫂四人大为惊异:这是怎么档子事呀?难道说这藜芦是羊痫风的克星?

  不久,有一位邻居也得这种病,便向老大老二询问如何治好老三的。老大老二把经过一介绍,这位邻居也如法炮制,病也果真治好了。

  这事逐渐传开,歪打正着,藜芦就成了治疗羊痫风的一味重要中药。

  世界跳高名将,英国的理查德·福斯伯也有过歪打正着的经历。

  11岁的理查德·福斯伯在上体育课时,光顾的和同学嬉闹了,没注意听老师讲跳高的方法和动作要领,也没有看老师的示范动作,同学们一个接一个地跳完,轮到他时才如梦初醒,便慌慌张张朝横杆跑去,一下子冲到横杆的近前,身体紧贴着横杆的他已不可能往上跳了,他只得转过身来,背靠横杆站在那里。

  “哗——”他这一滑稽表演引起全场同学哈哈大笑,笑得他满脸通红,浑身紧张。可又不能老这么站着呀!于是他背着横杆,心一横,脚用力一蹬,顺势就往上一纵。这下可把同学们给逗坏了,一个个笑得前仰后合,直捂肚子。

  然而这情急之下的一拼,福斯伯竟创造了奇迹,跳过了1.15米。

  站在一旁的老师可算得是慧眼识英雄,不但没有责备他跳得荒唐,而且敏锐地意识到:这小伙子可能创造出一种新的跳高法——背越式跳法。

  后来在这位体育老师的指导帮助下,福斯伯终于在1968年墨西哥奥运会上用这种自创的“背越式”跳过了2.24米的高度,打破了奥运会的纪录。

  福斯伯的“滑稽表演”,成了背越式跳高的第一人,使跳高运动有了长足发展。他是由错误的做法偶然导致了意外的好结果。这也是碰上和利用了一种机遇,这种机遇的关键是,始于“歪打”而终于“正着”。

  歪打正着是一种机遇,但所有的“歪打”并不一定都“正着”,无论什么都希望“歪打正着”,那就是一种误解,也就可笑了。

  11

  “愤怒出诗人”

  心灵是一个特别的地方,在那里可以把天堂变成地狱,把地狱变成天堂。

  (摘自英国著名作家弥尔顿的《失乐园》)

  人们常说“愤怒出诗人”。

  为什么愤怒就出诗人?很可能就是由于外界某些事物的强烈刺激,造成人的情绪强烈波动,抓住这一机遇,思路大开,便文思泉涌,妙笔生花而成为了诗人。其实愤怒倒未必真的能成诗人。不过一时的情绪异常而给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带来一些“线索”和“动力”,当是不差的。

  对此我们可以找到许多佐证。

  1880年的一天,美国人沃特曼作为一家保险公司的营业员,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才谈妥一宗大的保险业务。当他面带微笑递上一瓶墨水和一支当时人们普遍使用的羽毛笔,请客户在合同上签字时,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可能是因为买卖谈成有些激动紧张,从笔尖滴落几大滴墨水,将已拟好的合同书弄脏了一大片,许多条款都已模糊不清,无法辨认。

  沃特曼连声表示歉意:“对不起,对不起,我马上回去取一份新的合同来,真不好意思。”

  就在他离开的那会儿,另一家保险公司的营业员乘机以更优惠的条件抢走了这笔很大的生意。

  煮熟的鸭子飞了!沃特曼气得七窍生烟,却又无可奈何。沃特曼知道,这次的惨败,都是那羽毛笔惹的祸。愤怒的心情化成了巨大的力量,他发誓一定要发明一种不需要蘸水的笔。于是,他潜心研究,从植物通过内部的毛细管吸收水分受到启发,耗时四载,终于用橡皮细管制成了世界上第一支自来水笔,虽然它远不如现在的笔美观精致,但它再也不像羽毛笔那样容易滴出墨水了。

  由于愤怒,促使沃特曼终于研制成了自来水笔,所以有人称之为“盛怒之后的文明。”

  英国人吉利是一家公司的业务员,1895年的一天早晨,公司因急事派他马上出差,因为急着赶时间,他只得匆匆忙忙地刮胡子。忙中出错,他把自己的脸和下巴刮伤了好几处。望着镜子里自己满脸的伤痕和血渍,吉利憋了一肚子的火。

  愤怒使他下决心一定要发明一种安全的刮须刀。

  吉利首先想到用两块铁板把刀片夹在中间,这样不就安全多了吗?但却刮不着胡子。后来,他又在刀片的边儿上刻成像梳子一样的沟,使胡子能够钻进去。可是这样刀片又接触不到脸部……几经周折,沿着这一思路,他终于制成了征服全世界男士的“吉利保险剃须刀”。这种剃须刀至今还受到男士们的广泛青睐。

  沃特曼的愤怒也好,吉利的“憋一肚子火”也罢,都只不过提供了发现问题的线索而成为解决问题的动力,通过脚踏实地,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获得了某种成功。

  愤怒可以使人产生偏激的行为,也可以成就一番事业,到底走哪条路,我们不言自喻。

txT小说天-堂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张贤亮作品集
灵与肉习惯死亡小说编余初吻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绿化树一切从人的解放开始小说中国及其他一亿六河的子孙浪漫的黑炮发掘你的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