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书籍 > 《发掘你的创造力》在线阅读 > 正文 第14章 从前面走出来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发掘你的创造力》 作者:张贤亮

第14章 从前面走出来

  关于创新思维,前面已讲了12章了,至此想停笔的时候,又忽然觉得意犹未尽,似还有些话要对读者朋友说一说。

  写作本书的目的,是为了给读者在创新时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使读者能够比较轻松地打破一些条条框框的束缚,自由自在地伸展一下拳脚,使您在陷入某些误区而一筹莫展时,能看到一束摇曳的烛光。

  可是,当您于百忙之中看完了前面的文字,刚有所悟、有所感时,不又恰恰走进了我给您设的12个误区之中了吗?假如前面12章如12根牛皮筋将您的思维捆住,我将惶惶不安,不知该如何面对读者朋友。

  创新,说到底是相对于旧事物而言的,新与旧是矛盾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没有天的高,就显不出地的低;没有白天的亮,就显不出黑夜的暗;没有冰的冷,就不知火的热;没有旧的禁锢,就没有新的自由。它们是难以割舍的,舍其一而不会存其二。

  所以,我希望读者在阅读完前面本书以后,不要受其牵制,而是在此基础上去发挥,去创新,我只在抛砖引玉而已。

  对于创新的话题,我以为以下几个方面也比较重要,现整理如下,供读者参考。

  一、创新是在对旧事物充分理解和把握的基础上诞生的

  这里存在一个误区,在一些人的意识里,认为凡是旧的东西都不好,都是糟粕。其实并不尽然,把旧东西统统当做垃圾一股脑地清除掉也是不对的。比如古董、字画等,倒是越“老”越值钱呢。不全面地熟知和掌握旧的知识,而空谈创新,那么创新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那么,怎样在旧事物的基础上创新呢?

  首先,对旧事物的方方面面掌握得越多越好。掌握具体了,全面了,也就是显意识对旧事物有了充分的认知,潜意识便于对它做出理性的判断,这样就很容易找准创新的突破口。

  比如,语文老师批改学生的作文,首先要对学生的作文通篇看完,有个熟知的过程,然后才能发现哪里描绘多了,哪里描绘少了;哪个标点错了,哪个词语用得不当,哪句话不通顺,等等。没看学生的作文,就不会发现其中的错误,就不能进行恰当的评改。

  第二,对旧事物掌握得越多,越能知道旧事物的症结何在,就更容易发现新事物。

  我们通过看《半夜鸡叫》,知道了地主对农民的剥削;通过看《骆驼祥子》,知道了小市民的凄凉悲惨;通过看《南征北战》,知道了战争的惨烈无情……把这些画面综合在一起,我们就比较全面地认识了旧社会的黑暗,也就知道了新中国的来之不易和新社会的光明。

  第三,对旧事物之间的关系掌握得越多,越能创造出新事物来。这在前面已经讲过很多,因为它非常重要,在这里再一次提醒读者。

  二、创新的内容包罗万象,多如星辰

  创新,既针对一些大的事物,也针对一些小的事;既针对一些复杂事物,也针对一些简单事物。

  有些人认为,创新吗,当然就是对一些重大的科研项目而言的,它是指一些惊天动地的发明创造。这种观点是不全面、不准确的。它当然是一种创新,而对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做一些改动,使其更有利于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同样属于创新的范畴。例如:

  1.改变大小

  原先的手机是大而笨拙的‘大板砖’,改成了现在的小巧玲珑的袖珍型;原先只能放置在桌上的大而沉的电脑,改成了便携式的手提电脑,这都是创新。

  2.改变颜色

  前些年男式服装的颜色以灰、蓝等为主打,而现在却以五颜六色的服装为主打。

  3.改变质地

  原先的建筑物里安装的下水管道,一般都是采用是铸铁管件,不美观不说,还经常发现渗漏现象。而现在改用PUC系列,则有效地克服了这些缺点。

  4.改换包装

  涪陵,我国榨菜的主要产区。涪陵榨菜,非常有名。很久以来,他们一直用大坛子盛装腌制好的榨菜,因坛子极易破碎,给中间的流通环节带来极大不便,而且不方便小户购买。所以他们的经济效益一直不好。而外国某企业,从涪陵大批进口榨菜运回国后,切成细丝,装入锡铂小袋内,一大部分产品又涌入中国市场,竟大受青睐。后为,国内厂家才效仿人家。

  5.改变用途

  原先的三轮摩托车,主要是为残疾人和老年人出行难而设计生产的,市场空间非常狭窄。由于我国人口众多,闲散人员不少,加之下岗职工增多,于是有些人开始试用它来搞短途客运,生意异常红火,一时间,“摩的”成了一些中小城市的风景线。

  总之,创新的内容很多,就看你是不是一位“有心的人”。

  三、影响创新的几大通病

  创新,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多少年来,许多人都拿它当做一个追求的目标,苦苦寻觅,“为伊消得人憔悴”。可为什么许多人都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呢?以下是几种影响人们创新的通病。

  1.认为创新是专家学者们的事,与普通百姓无关

  由于有这种潜意识在起作用,本应该有的发明机会,却如夏天的暴雨,白白付之东流。发明创造,对于专家学者而言,是相对多一些,但它并非是他们的专利,一些“凡夫俗子”也照样可以有所作为。本书中已不乏这样的实例。显意识的慵懒无为,造成潜意识的麻木,便与成功失之交臂了。

  2.好高骛远,志大才疏

  一些人与前面所述情形正好相反,自以为能成就一番大事业,而对身边的琐事不屑一顾。据《北京晚报》2002年1月26日报道,有一广东男青年,八年磨一剑,完成了“哥达巴赫猜想”的论证。然而经过记者的调查采访发现,原来这是“冒牌货”。有关专家对之忠告:“业余选手”还是先打好基础吧。

  3.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

  创新之路是漫长而曲折的,不可能一挥而就。一些人开始还满腔热情,一副“舍我其谁也”的派头,但经过几次碰壁之后,便心灰意冷,从此“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冬夏与春秋”。

  4.满足现状,不思进取

  “现在这样不是很好吗?还创什么新?”持这种思想观念的人,很难想象,能把时间和精力用在创新上。小富即安,早已悠然自得,创新早就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四、创新之路,任重道远

  我国是一个非常注重创新的国家,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从“火药、造纸、印刷术、指南针”四大发明,到成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无不证明这点。

  然而,曾几何时,国人们慵懒地躺在床上,吸着鸦片,沾沾自喜,自鸣得意……

  又曾几何时,外国人用我们发明的指南针,渡海而来,用我们发明的火药,枪杀了无数的中华儿女……

  往事如烟,不堪回首。

  现在,面对“入世”,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对无情的优胜劣汰。面对风起云涌惊涛拍岸的现实,国人再也不敢一张报纸一杯茶的“优哉”了。学外语、考研、考MBA热,一下子成了大中城市的时尚。

  国家从兴旺走向更大的辉煌,固然需要诸多的条件,如政策、体制、市场机制等因素,但创新人才的拥有更是至关重要的。近来国内几十家知名企业到香港招揽人才,就把创新精神当做一条重要的用人标准,便足以证明创新的重要了。

  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打破旧的陈规陋习,有所创新,有所发展,这才是一条金光大道。

  好了,祝朋友们骑上创新的这辆助力车,一路顺风,马到成功!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返回列表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张贤亮作品集
小说编余习惯死亡小说中国及其他初吻一切从人的解放开始男人的一半是女人河的子孙灵与肉绿化树发掘你的创造力一亿六浪漫的黑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