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书籍 > 《青少年应知的100个历史故事》在线阅读 > 正文 第61章 (六十) 王安石变法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青少年应知的100个历史故事》 作者:宿春礼

第61章 (六十) 王安石变法

  (六十)王安石变法

  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建立了北宋王朝。宋王朝通过军事征服或施加政治压力,基

  本结束了十国分割局面。但这时,它面临一系列内部和外部矛盾。

  两次攻辽失败,亦即从赵光义统治后期开始,北宋王朝在军事上对辽采取守势,战与和的主

  动权完全落入契丹贵族手中。北宋政权经常处在契丹军事威胁之下。

  1004年,北宋与契丹订立了“澶渊之盟”,使辽仅凭虚声恐吓而每年得银10万两、绢20万匹

  的所谓岁币。对党项贵族也采取每年给予银万两、绢万匹、钱20万贯的办法,以求其不进行

  军事侵扰,并即松弛了西北边防力量,以换取西北边陲的暂时苟安之局。

  正是宋廷的那种屈辱处境,才使宋神宗赵顼下定决心而图强变法的。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王安石22岁时,赴京应试礼部,名列进士第四,不久被派往扬州

  任签书淮南节度判官厅公事,即在知扬州韩琦幕下当幕职官。任官期满,放弃大夫求之不得

  的机会去鄞县(浙江宁波市一带)任知县。

  王安石38岁时,被朝廷任命为中央三司度支判官(中央最高财政机构官员)。那时,改革呼声

  并没有

  完全沉寂下去,在社会需要面前,王安石又站了出来,向神宗提出了极陈改革的“万言书”

  《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在万言书中王安石打出效法先王(尧舜禹)的旗号,目的在于改革法度时,不至于使天下人惊

  骇,掀起甚嚣尘上的反对声浪。在“法先王之意”的掩饰下,蕴含着王安石为适应现实“治

  乱盛衰”局面而制定法度的意图。

  王安石主张整顿吏治,培养人才。他指出目前的官僚队伍太冗太滥太贪,依靠这支队伍是不

  能进行改革的。至于人才的培养,他认为要做到“教之、养之、取之、任之”。提倡教学朝

  廷礼乐、行政、理财等于治国有用的学问。

  “万言书”显示了王安石的全部改革路线:依靠皇帝的权力,整顿现有的官僚机构,制定一

  些能够适应和应付当前局势的政策,从而缓和各方面的矛盾,以巩固封建统治。一句话,利

  用上层建筑的力量,进行从上到下的改革。

  治平四年(1067年),英宗病死,20岁的神宗赵顼继位。他自幼痛于宋朝于辽、夏的国

  耻,早有强国雪耻的愿望,急于物色理国的英才。他的目光转向士大夫中享有盛名的王安石

  。

  神宗临政之初,立命王安石知江宁府,过不数日,又以安石为翰林学士,接着又打破常规不

  顾官阶次序,特召入殿,讨论国家大事。元老重臣们对王安石参政怀有深深的恐惧感。

  但神宗排除了大臣们的反对和阻挠,大胆地把王安石从翰林学士提升为参知政事,后又被任

  为宰相,在任宰相期间,他辅佐神宗厉行变法,掀起了前后持续16年之久的熙丰改革运动。

  宋神宗自始至终是变法的领导者,王安石是变法的主要谋士和实际支持者。

  自古变法多险阻。熙丰变法涉及面广,对大官僚地主、富商既得利益触犯又深,因此它遭到

  了激烈反对。守旧派矛头又不敢指向神宗皇帝,而王安石则成为合力攻击的靶子。在与气势

  汹汹的反对派的斗争中,王安石显示了一个伟大改革家所具有的过人的胆识、智慧、辩才、

  能力和勇气。鲜明地提出了“三不足”的口号:“人言不足恤,天变不足畏,祖宗之法不足

  守。”

  守旧派反对改革,首先是制造谣言,阻挠王安石上台参预大政。王安石以身许国,义无反顾

  ,面对流言蜚语,毫无畏缩,依然敢作敢为。

  保守派以“天变降罚”作为舆论武器,破坏变法;而王安石则以“天变不足畏”的战斗唯物

  论加以反击。神宗虽有清醒的政治头脑,但他是不可能公开违抗“天”的意志的。熙宁八年

  (1075年)十月,彗星出现。彗星在古代被视为“妖星”。反对派便趁机又掀起一次反对变法

  声浪。神宗对王安石的“天变不足畏”终未允同,这不能不说是神宗变法立场有时不如王安

  石坚定的一个原因。

  宋代帝王有恪守祖宗家法的传统。守旧人便以“祖宗之法不可变”的口号,妄图以此恫吓和

  镇压神宗和王安石。王安石是大政治家,也是大学问家。他精通历史,发现没有一朝王法是

  永恒不变的,说“祖宗成法不可变”,不是对历史的无知,便是别有用心。王安石“三不

  足”的响亮战斗口号,成为王安石变法革新强有力的思想武器。

  熙丰改革的目的,是富国强兵。为这个目的,陆续推行了理财类、强兵类、培养人才类等一

  系列新法:

  理财类:

  青苗法,规定在青黄不接时,由政府借粮给农民,收获后交20%的利息。这一措施限制了兼

  并之家对农民的高利盘剥,“使农民有以赴时趋”,政府的财政收入也增加了。

  农田水利法,规定各地兴修水利工程,工料由当地居民照户等按高下分派。不足部分,可依

  青苗法向政府贷款,取息一份就够了。农田水利法的推行,有力地推动了农业的发展,朝

  廷由此也获薄利。

  均输法,规定朝廷向东南六路征调财物的征调权统归发运使,由其掌管六路、京师生产和府

  库的储备等状况,然后根据实际需要和各地方产品情况征收,由国家调剂有无,权衡贵贱,

  统一运输。此法打击了商人操纵奇赢、牟取暴利的行为,给农民减轻了一些负担。可惜的是

  ,由于反对派反对,此法推行不久就被废除了。

  募役法,规定改差役为募役(用钱雇役)。具体做法是:原有差役负担的人,按田亩多少分等

  交“免役钱”;原来没有差役的人户(享有免役特权)一律按田产数交“免役钱”之半,官户

  后来又减少到了1\/4,但按家产纳钱的规定不变。这样朝廷的收入增加了,对兼并及官户也

  起了抑制作用。

  市易法。在京师开封设立提举市易司,又在全国19个较大都市设立市易务。由国家出资,市

  议司(务)平议价格,收购因富商大贾操纵物价商旅不能脱销的货物,再以地产、金帛为抵押

  ,让普通商贩赊购进行经营。

  方田均税法,规定重新丈量土地,均定田税。此法受到豪强地主的强烈阻挠,进展迟缓,只

  在部分地区实行,最后被迫停止。

  强兵类:

  置将法,针对军队“兵不知将,将不知兵”指挥不灵的局面,置将法划定禁军防守区,不再

  将军队调来调去,并规定由固定的将官对禁军就地加以训练,使“兵知其将,将练其士”。

  保甲法,把农村民户加以编制,10家为一保,50家为一大保。凡家有两丁以上,出一人作保

  丁.农闲时集保丁练武;平时,每一大保规定5人轮流值夜防盗,以此改革冗兵之弊病,为

  国家节省巨额经费。

  培养人才类

  王安石把以诗赋为主录取的科举制度,改变为专以经义、策论取进士,同时废除了明经诸科

  。学校也进行了整顿。首先是改组大学(最高学府),把反对变法的学生统统罢退,委派陆佃

  等变法派支持太学,扩大太学生名额,增至1 000人。

  为了统一思想,以推动变法的发展,王安石亲自编定各级学校统一教材。

  新的贡举法和学校改革,抑制了反对派的舆论,有利于培养矢志改革的人才。

  王安石于熙宁二年(1069年)二月入政府,为参知政事,辅佐神宗开始变法。至七年(1074年)

  四月,一人独相,主持中书政务,专心致志于改革弊政,颁行新法。熙宁七年四月,因两宫

  与外朝保守势力相呼应,就市易法、方田均税法的颁布,又一次掀起反对王安石的浪潮。王

  安石感动不安,这不安主要是考虑到神宗的压力太大。为此,他主动提出辞职。这是王安石

  第一次罢相。

  后来郑侠与参加政事冯京串通攻击王安石事发,神宗有所觉察,后复王安石中书门下平章事

  之职。

  安石复相后,不但未能补变法派内部的裂缝,连曾经是王安石得力助手,被称为“护法善”

  的吕惠卿,因有人在惠卿与安石间挑拨离间,亦不再如先前那样协力办事了。神宗的精神状

  态也

  起了一些变化,考虑到改革已初具规模,只要神宗主改革于上、航向不变,新法不会废,改

  革还能继续下去。王安石再次提出辞职。王安石罢相后,神宗选用的执政大臣,都是和安石

  事多年或共同制订并推行新法的人,基本上遵循王安石的改革道路。但由于变法触犯了大官

  僚大地主阶级的利益,触犯了大商人利益,包括王公贵族的利益,终至失败。

  这次改革,总的说来,在富国强兵方面,收到了一定效果,尤以“富国”收效最著,如政府

  政开支,至元丰(1078~1085年)时“中外府库无不充衍(盈)”,“可以支二十年”。在加强

  边防方面,熙宁五年(1027年),即在变法高潮中,经略安抚使王韶曾取得了打败西夏,收复

  熙河等五州、幅员两千里土地的胜利,使唐中叶以后久陷200年的旧疆重归,这在北宋历史

  上是仅有的。由此可见,变法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贫积弱”的局势。

HTTP://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宿春礼作品集
杰出人士常用的成功方法青少年应知的100个历史故事销售口才的锤炼每天一个推理故事卡耐基给青少年的11条准则大学生必读的100本书开启中学生智慧的100个哲理故事随机应变的口才艺术千古谚语大观销售人脉的累积每天一个惊悚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