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书籍 > 《幸福正能量》在线阅读 > 正文 第7章 幸福絮语——一个人的时候抱紧自己(1)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幸福正能量》 作者:罗素

第7章 幸福絮语——一个人的时候抱紧自己(1)

  花一些时间和自己相处

  人类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就是人类会思考、有感情。在人类特有的情绪中,厌烦就是其中之一。而厌烦一个很重要的表现就是不开心,提不起兴致。当然,如果把动物关在笼子里,它们也不快乐,会变得狂躁、上蹿下跳。但这种情绪并不是厌烦,很大程度上它们是在寻找食物、警惕对手或者是求偶、示爱。那么到底什么才是厌烦呢?接下来我们就深入理解一下厌烦的本质。

  厌烦是人类行为的构成要素之一,在人类历史上起过重大的推动作用。厌烦的本质包括两个层次,其一:把自己当前的处境和人们想象中的理想状况作对比,从而产生的心理落差;其二,人在忙碌状态之外的一种情绪,因为人不能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

  兴奋和厌烦是生活中两个必不可少的要素,两者相互对立,却又不可分割。

  每个人内心都有追求兴奋的强烈愿望,这在男士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狩猎时代和其他各时代相比,都更容易让人感到兴奋。狩猎、战争、求爱都成了兴奋的来源。比如,一个粗莽大汉和一个有夫之妇私通,尽管他清楚,如果他们的苟且行为被妇女的丈夫知道可能会让自己断送性命,可那种“偷情”的兴奋还是让他无法克制自己。

  人们进入农业时代以后,生活似乎单调了很多。很多人开始抱怨机械劳动枯燥乏味。但是我却不这样想,我认为机械耕作和旧时期的耕作方法比起来要有趣得多。

  机器时代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人们的厌烦。白天,劳动者在工厂工作,晚上可以参加各种娱乐活动。而旧式的乡村的劳动模式是根本不可能实现这些的。以中下层阶级的生活为例,以前,当全家人吃过晚饭以后,妻子、女儿收拾好一切家务,大家就围坐在一起,开始“大团圆”时光。女孩要接受父亲的训话,不能看书,不能离开屋子。她们要么盼着早死、要么盼着早点进入梦乡,否则就永远无法摆脱这种枯燥的生活。最后,如果她们有幸结婚,她们还会继续把这种折磨转嫁在孩子身上;如果她们不幸孤独终老,那么她们的命运会像俘虏一样悲惨。

  还有中世纪农村的冬天,人们目不识丁,黑暗的房间也只有蜡烛照明,屋内寒彻无比,充斥整个房间的不是温暖的空气,而是柴火的烟雾;屋外,行人寥寥无几,路上空荡荡的。人们就是因为实在不能忍受这种单调、枯燥、厌烦的生活,才创造了搜捕巫师的风俗,这可能是人们晚上唯一能感受到的、可怜的快乐。

  和祖先比起来,我们的厌烦更少,但是对厌烦的恐惧更深。厌烦是正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人们可以通过强烈地追求兴奋来避免厌烦。

  现在,很多女孩已经在深闺禁足的生活中得到解放。她们走出家门,自力更生。这也为她们享受丰富的夜生活创造了条件。她们不用再经历祖母辈遭受的“折磨”,也不用忍受“大团圆”的枯燥时光。

  在美国,人人都能住在城里,家家都有收音机。每家至少都有一辆摩托车,可以骑着摩托车去看电影。就连家庭女佣们都有享受聚会的权利。人们的社会地位越高、物质条件越充足,追求兴奋的欲望也就越强烈。富有的人为了追求刺激不停地变换地点,企图从新地方得到更多的快乐,并且把摆脱厌烦当作自己的理想。无疑,这种理想很高尚,但是也很难实现。贫穷的人则必须在工作中度日,忍受工作中的厌烦,以维持可怜的生活。

  生活中需要一定量的厌烦,人们想要摆脱厌烦的愿望也是可以理解的。醉酒、争吵、战争、屠杀、迫害都是摆脱厌烦的方式,如果不是政府的干涉,这些方式极可能超越道德、法律的底线,人类一半以上的恶行都是由于惧怕厌烦、迫不及待地想要摆脱厌烦引起的,所以厌烦一直被道德家视为极具重要性的问题。

  然而,厌烦并不邪恶。它包括两种类型:挫折型和呆滞型。比如,一个靠吸毒过活的人,一旦离开毒品,就会引起挫折型厌烦,而时间是治愈这种厌烦的最好办法;一个喜好参加各种活动的人,一旦被禁足,就会引起呆滞性厌烦。

  任何事物都要受到“量”的限制,还是以毒品为例,毒品虽有害,但如果运用得当,使用有度,它同样可以产生对人类有益的作用。不少明智的医生开的药方里就有适量的鸦片,因为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减轻病人的痛苦。相反,如果过于沉迷毒品,以致最后失去本性、失去生命,这是决不应该的。

  追求兴奋和沉迷毒品是一样的道理。过分地追求兴奋反而会让人身心俱疲。因为,习惯了兴奋的人,只有让自己每天接受更大强度的兴奋才能激发起自己的热情,才能让自己有狂喜的感觉,结果却使自己越来越累。适度兴奋有益身心,过度兴奋不仅会损害人的身心健康,还会降低人的智力和审美能力。所以,适量的厌烦是避免过度兴奋的有效方法。一定量的厌烦在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要想在生活中得到幸福,就必须具备忍受厌烦的能力,这是年轻人从小就该知道的。

  任何名著都不是千篇一律地优秀,任何伟人的生活也都不是一如既往地精彩。再伟大的作品也有让人厌烦的内容,再了不起的人也有厌烦的时刻。

  如果让一个现代的美国出版商去翻阅《旧约全书》,过不了多久,他可能就会说:“天哪!通篇都是人名,太没有内容,太缺乏深度了。开头读起来还不错,可越往后读越烦琐,简直让人头疼。这样冗长、枯燥的作品,读者怎么会喜欢!赶快把没用的内容删掉,留下要点,去掉水分,说点有用的东西,改好了再来见我!”出版商知道现代的读者太害怕厌烦,所以才会这样说。

  一部成功的小说并不是章章精彩,页页动人;伟人的生活,也不是天天光鲜,时时艳丽。苏格拉底的大部分时间还是和妻子克姗西比默默无闻地生活;康德从来没有到过柯尼斯堡十英里以外的地方;达尔文纵然周游世界,但最终还是在家里度过余生;马克思也是在不列颠博物馆里消磨生命的最后时光。

  伟人也在过平静的生活,他们得到的快乐远远超过了普通人追求的那种兴奋。他们的成就、幸福都是通过坚持不懈的劳动换来的,这种劳动使他们倾注全部精力,以至于他们无暇去关注那些让人紧张、刺激的活动,他们参加娱乐活动(如攀登阿尔卑斯山)仅是为了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以便更好地投入工作。他们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挤掉了生活中不必要的水分。

  人在童年时期就应该培养忍受单调的生活的能力。现代的父母对孩子过于宠爱,往往忽视了单调的生活对孩子的重要意义。他们为孩子提供了太多的消极性的活动,如电影、美食等。这就很容易使孩子形成一种错觉--快乐可以不劳而获。

  其实,孩子在儿童时期就该明白,快乐要从自己的生活环境中通过努力获得。像那种不付出努力就可以获得的兴奋,应该尽量避免,比如看戏、看电视等。因为这种兴奋和毒品一样,得到的越多,渴望的就越强烈。但是这种快乐在本质上会让身体处于一种消极被动的状态,而这种状态会违反人的本性。

  孩子如果在童年时期就受到外界干扰,被各种形形色色的东西沾染,那是不利于他们成长的。很多伟大的创造、发明都是在寂寞的环境下衍生的,因为唯有寂寞才能独立、冷静地思考。而孩子一旦适应了过于丰富的生活,也意味着他们失去了忍受寂寞的能力,失去了成为伟人的机遇。

  我在这里并不是宣扬寂寞的好处,而是强调要获得美好的生活、美好的东西,一定要耐得住寂寞。任何有志之士都明白,忍受厌烦是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对于一个贪图奢华、享受安逸的孩子而言,他的大脑中不可能产生忍受寂寞、实现宏伟目标的想法。因为兴奋已经侵占了他的全部思想,他根本就不在意人生或事业上的成功,或许他根本就不知道成功是怎样一回事。所以,忍受厌烦是成就伟人的必要条件,一个无法承受厌烦的人最终也会脱离自然的发展,被社会淘汰。

  人类和动植物一样,都是大地的一部分,因为大地的哺育,我们才得以生存、发展。生命的节奏也该和大地保持一致,以一种缓慢、平稳的韵律进行。

  对于大地来说,秋冬和春夏一样重要;对于人类来说,休息和运动一样重要。经过漫长历史的发展,人的身体已经适应了大地的节奏,而儿童和成人比起来,更需要和大地保持紧密的联系。

  我的脑海中始终深刻着一个孩子亲吻大地的画面。那是一个两岁的孩子,他原来一直生活在伦敦,从来没有见过绿意葱茏的乡村。当他第一次到那儿,他的神情是那样欢快!那还是冬天,路上湿漉漉的,可这个孩子竟然跪了下去,把脸埋在青草里,情不自禁地亲吻地面,嘴里还不时地发出欢快的叫声。这种快乐是原始的、朴素的,成人不以为然,可在一个孩子眼里却是那样不可多得。孩子之所以快乐,是因为他的机体需要得到了满足,很多快乐都和大地紧密相关,这种快乐很简单却很重要,如果没有这种快乐,人就会失去健全的精神。

  还有很多快乐,它们本身和大地并没有联系,比如赌博。人们在赌博中(尤其是在赢的时候)会体会那种疯狂的兴奋,可这种兴奋一旦停止,人们就会无聊、厌烦,极力地想要抓住什么,却又不知道究竟要什么。这种快乐是不会带给我们幸福的。

  和大地紧密相关的快乐,会带给人真正的幸福。就像那个两岁的孩子一样,他的生命和大地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即使从那片葱绿的土地上离开,但是大地带给他的幸福会永远留在他心里。莎翁(莎士比亚)的诗中也体现了同样的快乐,“听、听,云雀”、“来到金黄的沙滩上”,等等。那两岁的孩子说不出的快乐都在诗歌的字里行间流露出来了。这种快乐虽然和缓,比不上放荡、胡闹的兴奋,却是恒久、绵长的。

  以爱情和纯粹的性爱为例。真正的爱情可以让人充满活力,光彩照人,就像久旱的植物获得甘霖的滋养一样。但是纯粹的性爱,却无法带给人真正幸福的感觉,没有爱情的性交可能会让人暂时获得身体上的满足,但随后只会让人疲倦、厌恶。爱情是大地生命的一部分,但是没有爱情的性爱却不是。

  现代城市居民之所以更容易感到厌烦,就是因为他们和大地的关系越来越疏远,如此一来便减少了人们生活的热情,生命如同遭受炙烤一般,变得肮脏又饥渴。富人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资本,但是他们无可避免地要饱受挫折型厌烦的折磨,他们恐惧这种厌烦,想尽办法逃避它,结果却让自己陷入更为严重的厌烦之中,生活也变得更加荒谬。

  其实,幸福的生活很简单,只要内心平静、安逸,每个人都能收获幸福。快乐只有在平静的环境里,才能真正存在。

  善待不完美的自己

  虐待狂在医学上是精神病的代名词。但在这里我们要探讨的是一些温和的形式,因为它们是让人感到不快乐的常见原因。尽管这样说,但是它们并没有发展到精神病的程度。要想及时摆脱这个因素的困扰,人们就必须从自身着手--正确认识自己,不要总是假想别人对自己充满敌意。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见到这样一类人,他总在叙述别人冷酷无情,别人对不起他,别人不守信用,别人如何如何……这种人往往很受欢迎,还会得到他人的同情。如果只听他的描述,那确实没有什么让人怀疑的地方,他可能确实遭受过那种境遇。但是听了太多次,人们就会怀疑,为什么他的运气总是这么坏?为什么所有恶人都让他碰上?生活中有那么多人,按照概率学,每个人遭受厄运的几率应该是大体相等的。

  如果一个人总受到周围不公正的待遇,那就要从自身找原因。就像我们常说的:“一个人认为你不好,你不一定不好,但如果一群人认为你不好,那么可能你就真的不好。”或许他无意识的言行冒犯了别人,又或许实际上他并没有受到那些不公正的待遇,很多是他臆想的。

  而听他抱怨太多遍的人,就会逐渐怀疑他的说法。他们不再同情他,可这又坚定了他认为人人都在反对自己的想法。他更会把人们这种“冷漠的态度”当作自己被恶意对待的佐证。所以这个问题很难解决,因为无论人们是否同情他,都会让他认为自己在遭受冷酷的际遇。如果有人相信他的说辞,他更会得寸进尺,添油加醋地大肆渲染,直到人们都不相信他。

  在这里,我们提出一些自省的方法,通过一一对应,找出自己身上存在的虐待狂因素,并加以消除。要想获得幸福,我们必须这样做,如果认为人人都在针对自己,是不会幸福的。

  非理性是导致虐待狂的因素之一。关于流言蜚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态度。几乎人人都会讲别人的闲话,但是当听到别人讲自己的闲话时,我们就会无法接受,怒气横生。这样的人往往忽视了一点,别人讲自己的闲话就像我们在背后讲别人的闲话是一样的。这是比较轻微的非理性形式,但如果任其发展,就会导致虐待狂。

  我们需要注意到的是,我们不能期望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能比我们对自己、对别人的评价更高。我们总是认为自己非常优秀,以自己对待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别人对待自己的态度,希望他人爱戴自己、尊重自己。但我们需要自问,我们对别人能做到这样的程度吗?其实如出一辙。

www/xiaoshuotxt/n e tTxt=小_说[_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罗素作品集
性爱与婚姻哲学问题宗教与科学罗素说快乐生活我的哲学的发展婚姻与道德幸福正能量西方哲学史幸福之路罗素谈人的理性逻辑与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