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书籍 > 《欢喜》在线阅读 > 正文 心理的留级生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欢喜》 作者:吴伯凡

心理的留级生

心理的留级生

有人说90后的确是新新人类,不仅外国人不了解,连中国人也不了解,现在的70后、80后都觉得他们难以理解。他们当中有些人可以很宅,然后很平和、干干净净地上街去行乞,但是心里面没有任何压力。当然还有很多90后在积极地学习,准备为祖国的未来事业奋斗。

其实,以地域或年龄来划分人群、对一些人“贴标签”是不恰当的。80后、90后当中都有很多非常优秀的人。一位优秀的80后留学生曾经有过这样的观察,他说去海外的那些孩子,如果原先在家里没有教育好,一下子到了一个比较自由宽松的环境之后,会有两种表现:一种是被迫开始学会自律,因为他们知道如果随波逐流,最后会一事无成。还有一种是没有了管束之后,他们就像放羊了。有的人到了欧洲还跟中国的作息时间同步,不是时差的原因,而是因为他们要跟中国的朋友们联机打魔兽。

所以,他认为孩子最重要的教育是自律教育。一定要懂得先付出后享受,把该做的事情做完,把困难的事情放在前面做,而不是把简单、容易做、能够很快享乐的事情放在前头,把那些重要、难以解决的事情留在后头,然后一直拖延。如果形成这种行为模式,就会对孩子贻害无穷,还不如在国内读书。所以,自律非常重要。

有一本非常经典的书叫《少有人走的路》,说一个人最重要的品德是自律。自律有四个原则,第一个原则就是推迟满足感。这其实就是农民生产的方式。秋天农民收获粮食的时间是很短暂的,而在此之前,春天播种、夏天捉虫和浇水都是很漫长、很艰苦的劳作。一个人从小就要养成习惯,要推迟自己的舒适感和满足感。

吃蛋糕的时候,是先吃蛋糕,还是先吃奶油,就有讲究。话说有个人有严重的拖延症,什么事情都必须拖到下班以后,而加班的时候也没有什么效率。他内心当中是很不愿意拖延的,但是一旦进入工作场合,他就总是在拖延,总是在最后一刻没有办法了才被迫把事情做完,已经形成了一种心理障碍。而据说他在吃蛋糕的时候,总是先吃奶油,后吃蛋糕。问题的症结就在这里。

过去中国没有蛋糕,甘蔗倒是经常吃。同样是吃甘蔗,有人喜欢从根也就是从比较甜的那一头开始吃,有的人就喜欢从尖也就是从不那么甜的那一头开始吃。很多父母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这其实折射了一种价值观。在幼儿园里,小朋友们玩玩具也是这样的。如果一个玩具很受欢迎,小朋友会去抢着玩,但聪明的小朋友在别人抢的时候不抢,因为他知道小孩子往往玩一会儿就不玩了,他后来来玩的时候就可以玩很长时间。

患拖延症的人往往先把能做的、喜欢做的事情做了,不喜欢、不好做的事儿就放着,似乎事情放在那里就会自动解决。但实际上,他一直在那儿犹豫、害怕或发愁,磨磨蹭蹭的,既没有做成事情,自己也一直处于焦虑之中。做事情的先易后难跟考试还不一样,考试的时候老师经常说把会做的先做了,不会做的放在最后。考试是时间有限情形下的一种策略,这种策略如果成了一种生活习惯,就会变成一种糟糕的心理病。

那些不爱拖延的人,吃甘蔗喜欢从尖的那一头吃起,吃蛋糕会先吃没奶油的那部分,遇到事情的时候,会有一种亮剑一样的激情。遇到困难他会产生兴奋感,就绝对不会再拖延了。如果把遇到问题比做挑战,他就像喜欢挑战的人,没挑战他觉得难受。他的神经逐渐会对做困难的事情、接受挑战产生一种自然而然的兴奋反应。而有的人遇事先从容易事做起,一旦形成这种习惯,他就会对挑战性的问题产生畏惧感、恐慌感、焦虑感和逃避感。这些问题久未解决,在旁人看来就是拖延。

有些公司就会专门进行这方面的训练,要求销售人员每天必须打10到15个冷电话,就是给那些素不相识的陌生人打电话,只知道对方的电话号码,而完全不知道对方姓什么、叫什么。面对这个任务,有的人会很兴奋,噼里啪啦一会儿就打完了;有些人做这件事,却比扛一袋50公斤的大米上10楼还难,会不断纠结,想无数个理由逃避打电话,一直拖到要下班没办法了,才很不情愿地拿起电话来打。有的时候,人需要一种受虐的心态,越是困难的事情,就越要先去做。

第二个原则是承担责任。不愿意承担责任不是一个道德问题,而是一个心理问题。跟不愿意承担责任相关的有两种心理疾病,一种叫神经官能症,一种叫双重人格,就是人格分裂。什么叫神经官能症?就是一遇到问题就非常自责,把所有的问题都揽到自己身上,怪自己不好,是自己拖累了别人,连累了大家,这有点像鲁迅笔下的祥林嫂。表面上看来他是在承担责任,其实他是想推卸责任。他的话里面隐含的意思是,我生来就是这个样子,不是我的问题,而是我基因的问题,或者别的什么原因。他已经习惯于把问题推向一个看起来比较客观的我,而不是主观的那个现在正在说话的我。一切问题都是因为我这个人本来就是这个样子,所以你们就别怪我了。他这么一说之后,的确好像是在承担责任,但是因为他把所有问题都揽在自己身上了,反而是在推卸责任,这是以退为进。

第二种就是人格分裂,这类人跟上面所说的情况相反,把所有的问题都推到别人身上。这件事做不好是制度的原因、环境的原因、社会的原因、父母的原因、朋友的原因、同事的原因或老婆的原因。这类人会形成一种习惯性的反应,出了任何事情,他都有无数个理由在那儿等着,他的主要工作就是寻找自己没有做成某事的原因,刚开始是寻找,后来不用寻找了,都是现成的了。这两种人格归根结底都是不负责任的,甚至还有人把两种综合起来逃避责任的,一方面说这是我的基因、我没有受过多少教育,推到自己客观的一面,另一方面又把原因归结到别人身上。

如何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承担责任呢?《少有人走的路》的作者派克提出了第三个原则——尊重事实。他讲了一个案例。他曾经到冲绳岛为美国军事基地的军人进行心理咨询,碰到一个军官非常爱喝酒,达到了酗酒的程度。他问那个军官为什么会酗酒,军官回答说:“冲绳这个地方这么偏僻,又找不到人沟通,不喝酒还能干什么?”派克说:“你可以去看书啊。”军官回答:“图书馆离我们这儿太远了。”派克说:“据我所知,图书馆不比酒吧远。”最后,军官承认说:“其实我也不怎么爱读书。”派克又问:“那你到底喜欢干什么呢?”军官回答说:“我觉得这个地方也只有喝喝酒了。”

这个军官一直在推卸责任。从本质上讲,他推卸责任的目的是什么呢?是想捍卫他原有的立场,证明自己的正确性。所以,其他理由都是无关紧要的。说来说去,他要坚守现在这个习惯,或者说他不愿意尊重这个事实。这个事实是什么呢?就是图书馆比酒吧还要近,读书比喝酒要好。所以,第三个原则“尊重事实”是跟承担责任连在一起的。事实是明摆着的,但他不愿意承认。

比如说,一般人不会承认自己不如别人,还会用各种方式来消解、抹杀这个事实。最典型的心理习惯是恨人有、笑人无。“恨人有”就是看到别人有了,别人比自己强,他会想出各种理由,说别人得到的东西都是不正当的,不知使用了什么非法手段、害了多少人。“笑人无”就是看到别人没有,他不会去想,别人现在之所以不成功,也许是有某些原因,或者只是时机未到,反而在心里沾沾自喜。

只有尊重事实,人们才能准确描述自己在世界上、在社会当中的真实境况。只有认清了客观事实,才知道自己到底是什么样子,以及为改变现在的处境,应该做哪些事情。这个原则听起来非常简单,但是很多人难以做到。

最后一个原则叫保持平衡。说起来比较抽象,其实就是要保持一种柔性。世界上总会有你看起来不公平的事情,遇到这类事情,你该如何去面对呢?足球比赛中有裁判员,有电视机前亿万双眼睛盯着,如果发现场上裁判员偏袒某一方,或者裁判员的执法水平有问题,就会有制度来纠正,但是难免会出现误判的情况。所以在比赛过程当中,运动员总会遭遇那些在他们看来是不公平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该如何反应,这是很重要的。

就是说,如何面对一个让自己感觉明显不公平的境遇,很能反映出自己的心智水平,考验自己有没有平衡力。有的球队本来水平很高,但是由于一次不公正的执法或者对方一次偶然的进球,运动员便产生了情绪上的巨大波动。于是,他们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情绪全都变了,全都乱套了,这就失去了平衡。

派克认为,只有做到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尊重事实和保持平衡这四点,才是一个自律的人、一个心智成熟的人。不过能做到这些,还不能叫优秀,只能叫心智成熟了,不再犯那些小孩子爱犯的错误了。

关于心智的成熟,派克打了一个比方。他说,很多人喜欢涂涂画画,但拿起来一看,很少有画得很好的,可能还是小学水平,长大以后画画水平并没有提高。在心智上也是这样,虽然人们的年龄在增长、工作职位在升高、社会角色在变化,但心智模式并没有同步前进。如果不能有意识地对自己的心智进行磨砺,很可能我们的心智到了一个阶段之后就停下来了,实际上就成了一个心理上的留级生,永远的留级生。

从某种意义上说,大部分人都是心理的留级生,很少有人能够保持不断精进。所以这个世界上优秀的人是如此之少,成功的人是少之又少。对于年轻人来说,保持精进之心非常重要。有一位听众分享自己的心得,他受到动画片《没头脑和不高兴》的启发,按“有头脑”和“没头脑”把人分为两类,按“高兴”和“不高兴”也把人分为两类。这样交叉组合,就形成了四类人:有头脑不高兴、没头脑不高兴、有头脑且高兴以及没头脑且高兴。

最好的是有头脑且高兴的人,不论是遇到困难的事情、挑战性的事情还是不好的事情,他们都能保持乐观的心态。而最糟糕的是既没头脑又容易不高兴的人,他们往往悲观处世。

平安保险公司的老总马明哲曾经说过,现在的年轻员工都胸怀大志,渴望施展拳脚。一旦踏上工作岗位,需要从基层做起的时候,很多人就会觉得自己大材小用,对前景充满困惑、感到失落,慢慢就不思进取了。所以,他每次跟新员工交流的时候,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最后,他给年轻人总结出了八个字:高处着眼,低处着手。要求员工做到“眼高手低”,眼界可以很高,但是一定要从低处着手。

马明哲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发现现在的年轻人确实有这个问题,眼界很高,下手好像也很高,最后往往高不成低不就,他们不乐意去做最基本的事情,不愿意回到基本面——这个基本面就是前面说到的那四个原则。他们不能有意识地让自己在心智上逐渐从一个孩子变成一个成熟的人,一步一步地精进。不妨坚持一种田间精进,就是每天面朝黄土背朝天地耕耘,一天两天看不到效果,但是在这种不间断的田间精进过程中,年轻人可以逐渐地从一个孩子或者说从有孩子气的大人变成真正在心智、人格上成熟的人。


WwW/xiaoshuotxt.N 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吴伯凡作品集
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