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书籍 > 《百度创业内幕》在线阅读 > 正文 第4章 百度诞生记(1)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百度创业内幕》 作者:周艳国

第4章 百度诞生记(1)

  李彦宏说:“百度的创立源于我作为一个技术人员的梦想,这个梦想就是用技术来改变世界,来改变普通人的生活。”诸多经历之后,李彦宏彻底明白了这个道理——自己的梦想要靠自己的双手去实现。于是,他毅然辞职归国创业,百度就此应运而生。

  1.华尔街的“怀才不遇”

  “用技术改变人们的生活”,无疑是技术的真正价值所在,作为一名技术工程师的李彦宏怀揣着这种梦想,踏上投身工业界的征途。

  1994年,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暑假前夕,李彦宏拿着计算机硕士文凭开始了他工业界的职业生涯。简历发出不久,李彦宏就收到了应聘邀请,而且同时来了两家。这两家公司一家在硅谷,一家在华尔街,他们看中李彦宏或许都是源于一个原因:他在信息检索方面的雄厚技术背景。经过考虑,李彦宏选择了后者,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这家公司的老板。

  李彦宏虽然身处美国,不过却常与国内的父母沟通,得到很多国家发展的信息。当时,国内的大环境是市场经济,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也就直接出现了一个流行的词“脑体倒挂”,很多国人的观念已经变成:“造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李彦宏心里十分反对这个观点。

  于是,当他了解到华尔街那家公司的老板是耶鲁大学的博士,而且一度进过美国西屋奖的决赛圈,并且这家公司就是他在“贝尔实验室”经过多年研究后创办的时,李彦宏在内心已经认可了这位当时在美国学术上颇受美国工业界尊重的老板。因为他的经历证实了李彦宏一个他一直坚信的事实:拥有知识和技术可以非常成功。

  初次见面,同为“技术出身”的两人都有相见恨晚之感,李彦宏也拿出了“士为知己者死”的态度,当机立断,接受这家道·琼斯旗下公司的邀请,担任这家公司的高级顾问职位。

  当时,全球的互联网行业开始向商业化转变,各种金融机构均发现互联网的巨大价值,争先恐后地建设自己的网络系统,各种互联网新技术顺应潮流地被应用在互联网的各个体系中,全球刮起了互联网风暴。而这在发达的美国体现得尤为明显,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计算机工程师出身的李彦宏如鱼得水,一时间,他在华尔街“混”得风生水起。

  值得一提的是,李彦宏不但事业顺风顺水,而且也在此期间得到了“爱情女神”的眷顾。1995年,李彦宏在一次中国留学生的聚会上碰到一个女孩,并且对她一见钟情。她就是李彦宏后来的妻子,当时在美国新泽西州大学生物系攻读博士学位的马东敏。半年后,两人喜结连理。在后来百度的创业和发展中,马东敏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996年4月,李彦宏应邀参加在赌城拉斯维加斯举办的一个有关信息检索方面的学术会议。有人说,“技术的灵感往往来源于枯燥乏味的技术内容。”在“无聊”的学术会议中,他突发灵感:能否把科学引文搜索的机制与互联网上的超级链接联系起来?

  曾经有这样一句话:“伟大的发明都是源于一些人曾经的‘异想天开’。”李彦宏在学术会议上的突发奇想正是后来在互联网界“家喻户晓”的超链分析雏形。

  回到公司后,李彦宏开始尝试把想法变成现实。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一个搜索引擎的演示版(Demo System)便“新鲜出炉”了。它达到了基于网页质量的排序和基于相关性排序的完美结合,这便是超链分析。按照李彦宏的人气质量定律所述,搜索结果的相关性排序不是完全依赖词频统计,更多的应该依赖于超链分析,也就是说,网站质量应该通过分析链接网站的多少来衡量,受用户欢迎越多的内容排名就应该越靠前。由此可见,超链分析解决了文件与搜索关键词的相关性,这是搜索技术上革命性的科研成果。

  1996年6月,李彦宏向美国专利和商标局递交了专利申请。值得一提的是,时至今日,这种高科技的搜索引擎技术已经被世界各大搜索引擎公司普遍采用。

  李彦宏的发明一时间夺得众人的眼球,美国诸多的专业报纸、杂志,如美国第一大报《今日美国报》等都对其进行了专门报道。李彦宏非常高兴,他想把自己的科研成果在自己所在的公司中发扬光大。但是由于他所在的公司已经被道·琼斯收购,所以他只好兴冲冲地找到道·琼斯的老板们,给他们讲解自己科研成果的价值。

  然而,由于体制和业务上的差异,道·琼斯的老板们对其价值并不认可,他们更在乎的是他们的编辑、记者,而李彦宏的这项发明在他们看来并没有什么“含金量”,李彦宏一时间意兴阑珊。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给李彦宏的打击虽然影响了他的心情,却并没有减弱他对“超链分析”美好前景的信心。1997年,在加拿大举办的一次普通学术会议上,李彦宏再次闪亮登场了。他拿着自己的演示系统,面对台下受此次学术会议应邀而来的,来自微软、Infoseek等公司的互联网专家,稍作讲解后便开始进行演示。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超链分析”的神奇立即引起了在场诸位硅谷专家的兴趣。在场的专家们被李彦宏的发明震撼了,作为互联网专家的他们立即意识到“超链分析”的价值。这个发明不但对网站有着极强的指向性,而且自动摒弃了垃圾网页,提高了用户搜索网页的速度和准确率。于是眼前的“小伙子”便成了抢手的“香饽饽”,许多公司纷纷向李彦宏发出邀请。

  技术出身的Infoseek公司的CEO威廉·张不像其他公司拿优厚的待遇作为邀请李彦宏的筹码,也许只有他更懂得李彦宏的心思。当时,威廉·张走到李彦宏身边对他说:“我知道你是技术工程师,对于工程师来说,除了技术创新,最有成就感的是能够让千百万人使用它。但你所在的公司是没有能力实现它的,如果你到Infoseek的话,你做的东西很快会有近千万人使用。”

  自己的研究成果终于得到了“同行”的尊重,李彦宏心情激荡,不过对他而言更重要的是,他始终怀揣着的技术工程师的梦想。他想要的是让自己的科研成果更多地服务于人,这也是在证明他的技术的“含金量”。想到自己在道·琼斯旗下公司的“怀才不遇”,以及互联网界掀起的商业革命,尤其是当时纳斯达克已经有四五家互联网公司上市了,种种事实已经在向他极力暗示着,想达成所愿必须另找门户。于是,李彦宏答应了威廉·张的邀请。

  当然在诸多的因素中,似乎最重要的就是威廉·张对李彦宏发自内心的尊重。正像李彦宏当初选择华尔街那家小公司很大原因是因为公司的老板一样,与其说他此时选择Infoseek公司,不如说他选择的是威廉·张。正是威廉·张真诚的邀请打动了他。

  1997年夏天,李彦宏告别了工作3年半的那家华尔街小公司,离开了新泽西州前往硅谷。李彦宏走了,不过在道·琼斯公司任职期间,他为公司设计的实时金融系统却保留了下来。时至今日,这个系统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华尔街各大公司的网站,《华尔街日报》的网络版就是其中之一。

  虽然在华尔街李彦宏取得的成绩是辉煌的,实时金融系统的设计和“超级链接”的问世都是在此期间诞生,但是,后来他谈到在华尔街的职业生涯时,却出人意料地给予了全盘否定,他认为在华尔街工作的三年时间都被他荒废了。

  或许李彦宏如此说正是后来他发现在华尔街三年的经历违背了他曾经“弃博从业”的初衷,若按照他的想法划分他的历程,那么应该说正是他离开华尔街的“弃暗投明”之举,才真正开始了他作为一名技术工程师的梦想之路。

  2.为梦而来,为梦而去

  选择是正确的,道路却是曲折的。李彦宏终于告别了令他伤心的“华尔街”,来到了让他心驰神往的硅谷。

  第一天到Infoseek公司上班,李彦宏远远地就看见威廉·张站在大门前迎接他。这位在互联网界身经百战的Infoseek的CEO对他的重视和尊重,不由得令李彦宏热血沸腾。后来李彦宏回忆当时自己的想法说:“我甚至下定决心,自己在Infoseek一天,就要保持它搜索引擎技术世界第一的位置。”

  威廉·张确实十分看重李彦宏的技术,上班前的两个星期他把李彦宏关在屋里亲自给他讲解在工作中应该注意的关键问题,可以应用的一些小技巧,并把负责公司各个模块的优秀工程师请来为李彦宏答疑解惑。或许在他看来,李彦宏能听懂所有模块的知识,而李彦宏也确实不负所望。

  如此,在李彦宏进入Infoseek公司不久,他的技术功底便慢慢显现出来,在公司的开发团队里已经没有人再怀疑他的技术,李彦宏也因此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尊重。付出总有回报,与此同时,别墅、豪车和一份不容小窥的Infoseek公司股票期权也被他收入囊中。然而,1998年4月,Infoseek公司“变天”了。

  其实,在李彦宏初来公司时,Infoseek公司就是幸福与痛苦并存着。Infoseek是一家创业型公司,很早的时候就已经上市。当时,Infoseek公司在各个投资商的“市场占有率要大,现金流要健康,赢利能力要强”等压力下与excite公司进行着激烈竞争。Infoseek公司当时的总裁约翰逊试图通过缩紧开支的方式拖垮对手,结果事与愿违,Infoseek公司陷入了危机。

  公司随即迎来新任总裁哈瑞·马超。1997年底,Infoseek公司发布第四季度报表,收入达到1250万美元,同比增长了105%。这无疑是Infoseek公司上市来最风光的季度。渡过难关的Infoseek公司开始关注周围成功的企业。没有技术却一样取得巨大成功的雅虎很自然地走进了他们的视野。于是,Infoseek公司也决定走雅虎的路,找一家大媒体公司进行合作。

  1998年4月,美国迪士尼公司公开宣布已购买Infoseek公司40%的股份,于是美国迪士尼成为Infoseek公司的第一大股东。这无疑给Infoseek公司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同样让华尔街的风险投资者们异常兴奋。

  李彦宏因为公司的壮大自然也是兴奋无比,不过他和技术工程师们更关心和期望的是公司能因此加大对搜索引擎的开发投入。于是他们把能找到的网页数量提交上去,然而,公司却认为可以搜索6000万个网页的搜索引擎足以满足公司的需要,并不想在搜索引擎技术上扩大投资。

  如此,一家硅谷创业型公司与一家传统强势媒体公司合作的不相容性已经显而易见。或许双方的合作需要一个磨合的过程,而这个过程中受伤害最深的莫过于Infoseek公司的技术人员。迪士尼公司传统的强势管理已经束缚了技术人员的创造性,表面上,Infoseek公司前景一片大好,可是对于李彦宏等技术人员来说,却是“悲惨”命运的开始。

  1998年夏天,李彦宏应清华大学的邀请,在清华作了一次技术讲座。当时,搜狐公司的一些员工也欣然前往。讲座中,李彦宏提到自己的超链分析,这同样引得搜狐技术员工的浓厚兴趣,其中有人便向他提议:“你有这么好的技术,还不回国自己创业!我们搜狐买你的技术。”这看似平淡而正常的邀请,却让李彦宏的内心泛起一丝波澜。

  1998年,有件颇让李彦宏得意的事。他通过漫长的业余时间的积累,终于把他在报纸、杂志上看到的金融信息资料与各个公司之间的明争暗斗等信息,加上自身工作的亲身经历,剥茧抽丝地分析进而提炼出《硅谷商战》一书并出版发行。或许是“旁观者清”,在书中李彦宏多处举用实例,甚至很多都是当时对战双方的实名实姓,这与媒体发表的资料相比绝对是“新闻背后的新闻”。不久之后,这本由一位技术工程师创作、书写硅谷商家生存法则的作品就被许多在互联网浪潮前观望和投身其中的创业者争相传阅。

  在《硅谷商战》的自序中,李彦宏写道:“硅谷虽说是靠高科技吃饭的,但真正决定股票升降的‘遥控器’还是各家的商战策略……最近微软又耗巨资在我所住的山景城购买了一大片土地,准备在它的两个宿敌——太阳微系统公司总部和网景公司总部之间建立一个微软工作园,届时,硅谷商战必然又会好戏连台。”

  由此可见,李彦宏在书中已经吐露了他心中对于商战的看法。不仅如此,在某种意义上,这也是他技术理念向商业理念升华的真实写照,标志着他正从一名技术专家向一名创业商人转变。

  值得一提的是,在《硅谷商战》一书发表后,李彦宏与通过妻子马东敏介绍而结识的生物学博士后徐勇接触得频繁起来。虽然徐勇和李彦宏的妻子一样学的是生物学,但是他对互联网一直非常感兴趣,对硅谷的整个商业机制也是颇有研究。于是,本就相住不远的两人开始聊硅谷、聊互联网,大侃“硅谷商战”。

  当时,徐勇正在组织拍摄大型专题纪录片《走进硅谷》,片子力求客观、全面地反映硅谷的发展历程,深度剖析硅谷成功背后的各种因素。因此,作为《硅谷商战》作者的李彦宏偶尔就会客串记者跟在徐勇身边。这也让李彦宏有了一次让他兴奋不已的经历。

  一次,徐勇采访的对象是在硅谷有“雅虎酋长”之称的杨致远,李彦宏作为互联网的技术专家自然不会错过这个难得的机会。如果用什么来形容李彦宏当时的心情,那么除了最初的兴奋外,更多的就是因受到震撼而萌生了创业念头。

  至此,李彦宏那股不服输的劲头又涌上心头,在他的心里,那已经萌生的创业念头开始实质化。他不知道的是,在几年之后,他真的有了与杨致远“平起平坐”的资格,他更不知道的是,正是这位带着他假冒记者采访杨致远的徐勇,成了他日后创建百度最大的伏笔。

  1998年底,Infoseek公司股票突破100美元,李彦宏刚来的时候,这个公司的股票仅是5美元。此时,身为Infoseek公司技术总监的李彦宏拥有的Infoseek股权市值已经超过了50多万美元。

  公司股票的升值给李彦宏带来的欣慰,并不能阻止他改变自己未来选择的道路。按照他后来的说法就是:“当时,我已经吃穿不愁了,再多几十万股票期权也不能让我更高兴,让我再‘撞’一家公司靠别人的领导和判断决定我的明天更不是我希望的。既然我对很多事情能看得比较清楚,能判断下一个方向是什么,为什么不自己做呢?”

  李彦宏的心开始蠢蠢欲动了,Infoseek的工作环境已经发生了改变,如今的状况正是他在华尔街就业经历的翻版。他的技术专家的梦想没有改变,整天朝思暮想的还是用自己的技术改变更多人的生活。然而,事实让他逐渐明白了,想实现这个梦想就必须亲力亲为、自力更生,创办自己的公司。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周艳国作品集
百度创业内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