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书籍 > 《百度创业内幕》在线阅读 > 正文 第21章 百度搜索引擎链(1)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百度创业内幕》 作者:周艳国

第21章 百度搜索引擎链(1)

  搜索引擎具有先天优势,在互联网界可谓无孔不入,业界人士均称这是百度成功的重要原因。百度人深知其理,并最大限度地开发它的潜力。百度人形象地把它比作一根藤,而他们要做的就是让这根藤上结满各式各样的饱满果实。

  1.“贴吧”开启社区之门

  百度在纳斯达克创造了奇迹,虽然很多人看到了李彦宏胜利的泪水,却并不知道泪水里面的味道。对他而言,这辉煌的背后何尝不是危机四伏,可能差之毫厘,便会导致谬以千里的失误。正是他洞彻先机,才把百度存在的危机化于无形。

  在百度占领中国大半搜索引擎市场后,李彦宏敏锐地发现,中国互联网的赢利模式有些像“鸡肋”。因为在中国互联网企业中,盈利最多的是网络游戏运营商和做移动增值业务的IT公司,这在互联网成熟的美国市场是很不正常的现象。他认为这不是中国特色问题,而是中国互联网的真正价值还未被开发出来的原因。

  如前所述,很多资深IT人士均称搜索引擎在互联网界是无孔不入的,李彦宏也深知这是搜索引擎所具备的先天特性。于是他经过深思熟虑后,“百度”这位拥有先天优势的“技术英雄”开始在中国这看似无限的用武之地上施展拳脚。而真正让百度施展开拳脚的就是被李彦宏称为“为搜索引擎而生的人”——俞军——他也被称为“搜索狂人”。

  俞军加入百度,并非是由一些资深人士的推荐,而是毛遂自荐,并且是通过传统的简历方式。当李彦宏看到他的简历时,可以说俞军就已经成为百度人了。在他的简历中有这样一段话:“本人热爱搜索成痴,只要是做搜索,不计较地域(无论天南海北,刀山火海),不计较职位(无论高低贵贱、一线二线,与搜索相关即可),不计较薪水(可维持个人当地衣食住行即是底线),不计较工作强度(反正已习惯了每日14小时工作制)。”

  如此简历,李彦宏怎能不选他?而他入职后在百度的表现,更是不愧李彦宏对他的评价——“为搜索而生的人”。百度的老员工对他印象颇深。一般情况下,当大家在10点钟吃早餐时,他却还在睡梦中。这当然不是在偷懒,而是通宵工作留下的“后遗症”。俞军历任百度产品市场高级经理、产品市场总监、首席产品架构师、产品副总裁等,是百度产品设计的核心人物。

  2003年7月,百度推出图片、新闻两大专业搜索引擎之后,流量再度提升,百度中文第一搜索引擎的地位更加牢固。在此之后的一次内部会议上,时任百度产品经理的俞军从一位同事的“有很多用户搜索的关键词是相同或者相近的,那么这些人之间会不会有某种关系?”的提问中确定了自己的想法,并由此找到了百度产品发展的新方向。

  俞军想到,搜索引擎搜索到的都是网上已经存在的信息,而实际上很多知识和信息都是存在于人的大脑里的,如果能给有共同兴趣的网民提供一个交流的场所,那么这些潜在的知识和信息便会展现出来,如此搜索引擎便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并能帮助和解决一些网民的切身问题。同时,百度势必会吸引大量的用户,因为这种“粘性”绝对是空前的。

  想到此处的俞军便找到了李彦宏,表述了自己的想法。李彦宏对此交口称赞,二人可谓是“英雄所见略同”。于是,2003年12月3日,百度贴吧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后正式上线。从功能上说,百度贴吧与BBS(电子布告栏系统即论坛)很类似,只是更加方便,因为贴吧不需要注册和身份认证,只要是网民都可以进入其中畅所欲言。当然,没有门槛限制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导致贴吧的局面有些混乱。而俞军又太忙,本就没有论坛、社区经营管理经验的他很难抽出时间去“救急”。

  所以,想让贴吧发挥出它的真正魅力,消灭混乱状况,就必须找一个在这方面有成熟经验的管理者。实际上,贴吧本就是为网民服务的一个产品,所以单纯的管理者想做好它并不容易,这也导致该职位一直空缺。

  半年后,2004年8月,中国社会科学院举办了一个中国互联网社区发展论坛,俞军在这次论坛上终于发现了合适的人——中国传媒大学编导专业大三学生李明远。重要的是,他还有另一个身份,他是每天几乎都能吸引几万人同时在线却只面向北大校友和在校生的“一塌糊涂”BBS论坛的站长。

  在会议上,李明远做了一个关于《“一塌糊涂”和中国网络社区发展趋势》的报告。在报告中,他谈到了自己对中国互联网社区发展趋势的认识,他认为传播媒介的发展趋势与论坛的发展趋势非常相似,并总结出他的观点:论坛应该首先考虑建立什么样的氛围,便于给不同的人传递什么东西,更好地让不同的人根据特点和需求聚集到一起。

  俞军觉得听到了自己想听到的,找到了想要找到的人。于是,李明远从台上刚一下来俞军便走过去。后来,李明远回忆起当时的情形时还有些唏嘘。

  “你好,我是俞军,我是百度的。”不待李明远反应过来,俞军继续说:“你知不知道百度的贴吧?”李明远肯定地点了点头。“你有没有兴趣来做贴吧?如果有兴趣,回头我们聊一下。”然后他收到了俞军的名片,抬起头看到的却是俞军的背影。

  一周后,李明远加盟百度,三个月后(2004年12月),李明远决定放弃自己曾经想好的考研之路选择留在百度。因为在这段时间里,他真正了解到搜索引擎与社区之间的关系,也明白了社区在百度搜索引擎支撑下的发展空间,同时百度优秀的高端技术人才和舒适的工作环境已经让他难以割舍。

  后来《环球企业家》杂志这样评价:“俞军之所以看中李明远,是因为李明远并不像其他人那样把自己当做社区的管理者,强调怎么规范社区,而是把自己当做社区的服务者,重点放在如何营造社区氛围上。据此,俞军判断,李明远懂社区。”

  加盟百度后,李明远便接到了任务——贴吧目录。贴吧最初没有目录,是俞军加上去的,源于贴吧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满足用户。当把热点、热门的东西以目录体系呈现出来后,用户对社区整体和局部关系的把握就会变得很清晰。如此,便更大地方便了用户。方向定下后,俞军便把贴吧交给了李明远,希望他能发挥长处,彻底让百度贴吧“活”起来。

  于是,百度贴吧摒弃了原有的死板固定的贴吧目录,采取了根据受欢迎程度而自动排序的新目录体系。值得一提的是,时至今日,这已经成为一种机制。与此同时,李明远还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贴吧管理体系,使得社区内秩序井然。百度贴吧因此走上了快速、系统的发展道路。

  李明远来到百度掌管贴吧后,百度贴吧的流量从500万猛增到3000万,其所占百度流量的份额也从之前的不到1%增长到11%,并逐渐具备了两大功能:一是形成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圈,在此平台上,任何用户几乎都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并以各种方式进行交流,甚至自行安排社区的形态;二是贴吧逐渐成为来自五湖四海的志同道合的人们的交友平台。

  正像百度贴吧刚上线时,俞军写在其首页上的一句话一样:“与人脑中的信息相比,互联网上的信息只是沧海一粟,我们希望把人脑中的隐性信息变为显性信息,让更多的人可以从交流中收益。”

  李彦宏曾在采访中表示,在百度发展历史上,百度贴吧与百度“闪电计划”是在同一个重量级上的。由此可见李彦宏对百度贴吧的看重,而这种重视程度从后来贴吧的一次改革中体现得更为明显。

  2009年3月26日下午4点左右,百度贴吧新版上线,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百度贴吧的新颖不但没有得到众多“吧友”的追捧,反而让一些贴吧老用户很反感,甚至有人发起“万人签名”力求百度恢复贴吧老版。2009年3月27日下午2点左右,李彦宏在博客和个人贴吧里有这样一句话:“看了很多大家对新版贴吧的评论和意见,我们会认真对待,坚决改正!”于是,百度贴吧新版上线不到一天的时间,便悄然身退。

  这件事情发生时,百度贴吧的流量已经占到百度总流量的19.6%,仅次于百度网页搜索的流量。

  百度贴吧短期内的成功使得百度坚定并加快进军社区化的步伐,这也标志着百度社区化“文明”的开始。自此之后,百度搜索引擎社区化的大幕徐徐拉开。

  2.“三驾马车”

  百度贴吧成功推出后,在李明远加盟后发展势头良好,其也为百度向社区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贴吧发展进程中,百度人逐渐发现百度贴吧并不是万能的,虽说在贴吧上探讨问题可以集思广益并诚邀天下朋友为自己答疑解惑,但是遇到争议性大或者众多“吧友”都无法给出确切答案时,贴吧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了。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如何挖掘人的大脑中潜在的大量知识达到与众人分享的目的?俞军再次陷入沉思。冥思苦想后,他终于推出了“一人提问——众人回答”的社区新产品“百度知道”。

  很快,俞军领军,由李明远、边奖、孙云丰、李石以及实习生田晓萌(后任百度知道产品部门经理)、王建平等各个产品部门的精英组建了队伍,开始了百度知道的研发。出人意料,过程是相当顺利的,值得一提的是,孙云丰用一个晚上就完成了让项目组成员一致给予好评的“百度知道”前台框架设计。当时,他们几乎每天下班后都要加班到晚上10点钟,众人的辛苦只为一个目标——把“百度知道”打造成一个对用户来说最简单、最方便、最容易使用的产品。

  然而,就在百度知道测试版发布前夜,2005年6月20日,俞军接到了田晓萌的电话——百度知道的设计方案提前泄露了。因为已经有大型门户网站推出了相似的产品,无论是设计界面还是操作模式都与未推出的百度知道颇为相似。

  俞军深知这种表面上的模仿是无法实现百度核心技术的效果的。重要的是,早有相似功能的产品出现在互联网上。2004年7月13日,三大门户网站之一的新浪便推出了“爱问”并正式开始测试(“爱问”于2005年6月30日正式推出),相较之下,百度整整晚了一年的时间。在互联网界一年的差距很可能造成两家公司永久的距离,但是百度依托的是搜索引擎。可以说,百度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所以,百度面对“爱问”尚且如此,何况其他?于是,俞军并没有作出调整。2005年6月21日,百度知道测试版正式发布。

  在有可能被网民指责抄袭的情况下,在新浪“爱问”的压力下,百度知道完美亮相。很快,百度知道的流量和用户数便翻倍增长。之前,几乎没人相信百度知道可以超越新浪“爱问”,而事实却让众人大跌眼镜,他们甚至相信:百度是一个天生创造奇迹的公司。

  2005年7月2日,“百度知道”正在测试中,李彦宏饶有兴致地亲身体验了一次“百度知道”的魅力,他在里面提了一个问题:“中国有多少家中小型企业?”很快,有网友便给出了答案:4000多万家。随着问题的解答,其也被百度纳入互联网的知识库,即如果下次再有人有类似问题时,便不用再发问了。

  2005年11月8日,“百度知道”正式上线。据百度官方消息,百度知道正式上线次日,百度已经成为流量第一的中文问答产品。可以说,“百度知道”超越新浪“爱问”仅用了一天的时间!戏剧性的是,那家大型门户网站半年后已经悄然改回了原有的版本。

  2006年12月4日晚,经过一年的发展,百度知道第一千万个问题终于“姗姗而来”。百度产品市场总监边江对此表示:“百度知道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中文互动问答平台,1000万个百度知道问答相当于100部《十万个为什么》。其实,百度知道很早便开始为第1000万个问题的到来做准备,只是网友的热情超出了我们的想象,这个时间比预期早了两天。”

  截至2007年6月,《中国人知识搜索行为研究报告》显示:中国用户通过“百度知道”累计解决了超过1700万个问题,其中50.7%为知识类问题,平均每天产生71308个问题和223907个回答,即每一个问题的提出,都会有3.14个用户对其进行解答。

  百度知道的成功有着重要的意义,其不但极大程度地满足了百度用户的需求,提高了百度的流量,而且其形成的互联网知识库,为整个中国互联网都作出了贡献。俞军对百度知道获得的巨大成功表示:“百度作为一个搜索引擎平台,已经拥有了非常庞大的用户搜索量,百度搜索和百度知道紧密结合,相得益彰,这是百度产品的先天优势。同时,百度的产品团队、研发团队、UE设计团队和相关团队均能深刻地认识并理解用户们的需求,并重视这份需求,因此用户在搜索时都会感到很舒服。”用户用得舒服,用户数量就会越来越多,而百度知道也会更加完善自身,让用户用得越来越舒服。

  可以这样说,百度知道是对百度搜索引擎功能的一种补充。通过这种模式,用户成为搜索引擎的真正使用者,甚至是创造者。

  广大网民的智慧是不容忽视的,是万分巨大的,百度正是意识到这一点,并有效地利用起来,在服务千万网民的同时也使得高科技的搜索引擎技术摒弃了它神秘莫测、古板不化的学术性面孔,让更多人了解了它人性化的一面,并把“有问题,百度知道”彻底融入数千万网民的工作、生活中。

  随着百度知道的蓬勃发展,其也慢慢演变成一种集数千万网民智慧的“百科全书”,但是,这种形式的百科全书却并不能满足很多用户对于知识的渴求。百度搜索引擎的产品部门员工也在工作中发现,大量的网民都习惯以“什么是什么”来提问,在他们的心中,很渴求一种对某一事物一个完整、规范、确凿的定义和解释。就当时的互联网本身和搜索引擎所链接的网页来看,其所提供的知识性材料均无法满足用户的这种需求。虽然当时“维基百科全书中文版”已经出现,但是这种风格并不适合中国网民使用,而且其服务器运行的缓慢大大降低了客户的使用热情。

  于是,为了满足用户对最标准搜索结果的需要,百度百科应运而生了。2006年4月20日,百度成功推出了继“百度贴吧”、“百度知道”等产品后的又一重量级产品——“百度百科”。百度百科与之前的百度产品一样,秉承百度一贯的风格,力图达到网民在使用时用最短的时间学会应用,正像一条广告词所说一样:“简约而不简单。”

  在百度百科,每个网民都可以自行访问并参与撰写和编辑,如此众多追求真知的网民们的积极参与,使得百度百科的编辑过程异常火爆。自2006年4月百度开始创建百度百科,20天的时间里,网友编写的词条已经超过10万条,注册用户超过30万。

www/xiaoshuotxt/n e 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周艳国作品集
百度创业内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