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书籍 > 《苏宁管理模式》在线阅读 > 正文 第32章 企业价值观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2)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苏宁管理模式》 作者:李帅达

第32章 企业价值观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2)

  《华为基本法》在《华为人》报上刊登不久,社会上就刮起了一股“华为热”的旋风。代表华为文化的《华为基本法》也随着热衷的人群与媒体不断向外传播,华为也在国内外声名鹊起,这大大增加了华为的社会知名度和客户对华为品牌的认同感。有专家估计,《华为基本法》至少为华为带来了10亿元人民币的品牌价值。

  《华为基本法》最大的作用是将高层的思维真正转化为员工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使员工之间能够达成共识。这是一个权力智慧化的过程,是中国民营企业首次对自身未来成长和发展的基本命题所进行的系统思考,对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华为也对《华为基本法》做出了修改,但无论怎样修改,《华为基本法》最初体现出来的作用都不能泯灭。

  3.员工、企业、国家利益共享

  企业价值观是企业全体员工一致的价值取向,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影响着员工的行为取向,并为员工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柱,更给员工以神圣感和使命感,鼓舞着员工为实现崇高的信念而努力。

  苏宁的企业价值观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个人利益定位,为了个人和家庭;第二阶段,群体利益定位,为了员工和朋友;第三阶段,社会责任定位,为了社会投资者和国家;第四阶段,志向定位,为了成就一番事业。

  正因为苏宁的价值观经历了四阶段,张近东认为:苏宁企业价值观在于做百年苏宁,国家、企业、员工,利益共享;树家庭氛围,沟通、指导、协助,责任共当。

  模式解读

  张近东在创业初期希望通过自身努力改善自己的经济状况,让家人生活得更好一点,这是民营企业创业者朴素而实际的创业理想。但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张近东对每一个为企业兢兢业业工作的员工,不论职位高低,都怀有一种感激之情。

  对员工,张近东向来该奖就奖。那时苏宁的员工月收入几百到上千元甚至数千元,远远高于一些国有企业员工的固定工资。据一位老员工回忆:“那时苏宁激励手段很多,主要是根据销售,销售多了,张总一高兴,哈哈,就有奖励……”

  其实在苏宁成立的第一年,打了大胜仗后,张近东给员工集体放假,还亲自率领员工到北京旅游。后来,这种优秀员工度假旅游就形成了一种惯例,每年8月份空调冷冻年度结束后,苏宁都会安排旅游活动。

  张近东曾表示,员工是苏宁最大的财富,苏宁的员工创造着苏宁的财富和价值,苏宁的财富是属于所有员工的,苏宁要与员工利益共享。

  张近东也一直强调,只要你对苏宁有付出,苏宁就会给你回报。苏宁成功上市后,张近东将自己的股权稀释到40%左右,以“股权大派送”形式实现老板与员工的“团队致富”。张近东希望每个员工都有股份。

  在张近东眼里,财富只是天下的一部分,对于商业连锁企业而言,更重要的是人脉。20年来,张近东凭借个人魅力搭建的雄厚人脉资源是苏宁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苏宁的回报不只是金钱上的,还包括职位上的晋升,让员工感受到苏宁是非常积极向上的,在这种环境中,员工不会斤斤计较,只会拼命工作。

  苏宁不仅对内部员工一掷千金,对股东、投资人也很大方。2007年3月9日,苏宁向投资者公布10送10的优惠分配方案,这已经是苏宁第三次推出这种方案了。这种大度、乐意分享的态度为苏宁赢得了尊重,更赢得了口碑。

  张近东说:“当你赚1000万元的时候,那是你自己的;当赚更多钱的时候,就是属于社会的。苏宁是社会的,不是我个人的。”因此,当苏宁发展到不是哪一个人的时候,就要回馈社会。

  张近东表示,社会的繁荣与稳定直接关系到像苏宁这些大型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苏宁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健发展,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所有苏宁人都意识到作为家电连锁行业,对全社会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1998年二次创业时,苏宁提出打造社会化企业。做企业不能过度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需要融合社会利益,否则一定会有问题。在苏宁电器财务报告中,每年都会有最基本的社会责任资金的预算大约为600万元,当然这是常态情况,面对灾难或各种危机,苏宁电器的参与频率、直接的捐助金额要多得多。

  2000年,苏宁出资30万元建立了3所希望小学;2001年,苏宁与江苏省教育厅等单位联合发起“苏宁希望之星”资助贫困大学生活动,出资30万元,帮助全省140名品学兼优、家境困难的应届高考学生,为圆他们的大学之梦雪中送炭。

  2003年4月29日,苏宁向北京市人民政府捐助300万元,用于北京地区的“非典”防治工作。紧接着,5月6日、7日、9日,苏宁又分别向南京市鼓楼区人民政府、南京市人民政府和江苏省红十字会捐款。短短10天时间,苏宁累计捐资560万元。

  2004年春节前夕,苏宁再次向南京市政府捐赠260万元,捐助对象是全市13个区、县的1.3万名“三无”对象和“五保”老人。

  2005年12月,苏宁在15周年庆典之际,在全国捐出1000万元推行爱心慈善公益活动。在春节前夕,苏宁又向南京市2000户贫困家庭捐赠了300万元。

  2006年,苏宁创立“1+1阳光行——苏宁社工志愿者行动”,号召全体员工每人每年捐出一天工资用于慈善捐赠,每人每年奉献一天时间参加社工服务,成为中国第一家将社会公益长期化、制度化推进的企业。

  2007年末,苏宁在17周年庆典之际,并没有采取其他企业所采取的庆祝方式,而是在全国举行了“1+1阳光行”爱心行动。在此次行动之前,苏宁总部向全国员工发布的倡议书中写道:“如何让这幸福的喜悦永恒?快乐因分享而放大,因放大而传承,因传承而永恒。所以,省却生日的宴请,我们每人捐出一天的工资,来帮扶那些需要帮扶的人;省却聚会的喧哗,我们走上街头、走进社区,力所能及地做一些有益于社会的事情。行善事,也许是举手之劳,贵在有热情助人之心。募善款,也许是微不足道,贵在有扶危济困之德。真诚的、不计回报的付出,是世间最善的心、最美的德。”

  在“1+1阳光行”爱心行动中,不但苏宁普通员工,就连苏宁董事长张近东也率先捐出一天的工资纳入“苏宁阳光爱心账户”。张近东捐款后,苏宁高层也先后按照一天工资的额度进行了爱心捐款。各体系的苏宁员工也积极响应,苏宁总部此次的爱心捐款近20万元。此类捐款行动也于同一时间在苏宁全国上演。一天下来,全国参与“1+1阳光行”捐款行动的员工用自己一天的工资累积起了上百万元的捐赠额。除了全员捐款活动,苏宁2万多名员工还组成1000多支苏宁社工志愿者分队,进入社区、学校、福利院、孤儿所进行社工服务。

  苏宁以这种独特的方式庆祝17岁的生日,不仅让员工意识到了自己身上的社会责任,更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苏宁也成为了用积极行动诠释企业责任的榜样。

  2007年4月26日,苏宁入选“2007中国慈善排行榜”,成为中国零售业唯一获此殊荣的企业。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级地震,灾区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蒙受巨大损失。一方有难,八方援助!12日当晚,苏宁紧急启动1+1阳光行赈灾预案,宣布向灾区捐助500万元现金,用于抗震和救灾工作,同时呼吁社会各界全部动员起来,参与到抗灾中来。

  2009年7月20日,苏宁正式向社会发布《阳光使命——苏宁电器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这是中国零售行业首份社会责任报告。该报告的发布,标志着苏宁社会责任工作更加系统化和规范化,社会责任更加深入地融入公司发展战略及日常运营工作中。

  继2010年4月3日,苏宁捐赠1000万元现金,支持西南抗旱救灾工作,以及后期帮助灾民恢复生活生产后,2010年4月14日,在青海省玉树发生7.1级地震的当天下午,苏宁又率先启动重大灾害救助响应程序,紧急向青海省民政厅捐赠500万元,并重点要求西宁苏宁电器公司密切关注灾情,积极参与各项救灾活动,帮助灾区人民尽快重建家园。随后,在4月20日的赈灾晚会上,苏宁又追加了1000万元救灾基金。

  苏宁本着“打造社会化的苏宁,做社会化的企业”的发展理念,一直孜孜不倦为做有责任的企业公民而不懈努力。相信这样的企业定位将创造出更大的社会价值,向着打造中国乃至全球最优秀的连锁服务品牌而迈进。

  模式活用

  娃哈哈的家文化与苏宁的员工、企业、国家利益共享的企业文化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娃哈哈家文化的宗旨在于凝聚小家,发展大家,报效国家。小家即每一个员工个人,大家即企业,国家即国家和社会两者的总称。小家、大家、国家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娃哈哈家文化的逻辑起点。

  娃哈哈认为企业只有想方设法把员工这个小家凝聚起来、团结起来,才会有整体战斗力。当然,围绕着凝聚和团结有大量的文章可做,但娃哈哈在这方面的工作都是围绕着员工进行的,也就是围绕着单个的人进行的。娃哈哈对有困难的退休工人、病弱职工以及长期驻外员工,在体检、探亲、子女上学等方面给予多方照顾。为了满足员工成才需求,娃哈哈每年拿出数百万元作为培训经费,通过请专家进来、送员工出国等方式对员工进行培训,满足员工成长成才需要。

  娃哈哈发展小家的根本目的是发展大家,即发展企业。在娃哈哈人看来,企业发展是硬道理,不发展就没有生路,所以无论如何,企业发展总是应该摆在第一位的。事实上,企业的良好发展是对社会的最大负责。

  大家发展了之后,娃哈哈就开始报效国家。

  娃哈哈就是通过照顾好员工这个小家,依靠员工的全体努力发展企业这个大家,同时也让广大员工共享到企业发展的成果,使小家安居乐业;在发展小家和大家基础上,竭尽全力履行社会责任,报效国家。

  2008年汶川地震和2010年玉树地震发生后,娃哈哈与关切灾区的许多企业一样,第一时间伸出援手,捐款捐物。2010年西南五省大旱,娃哈哈慈善基金会急调“及时雨”,将价值1700多万元的纯净水陆续送到灾民手中。据统计,娃哈哈成立20多年来,累计支援教育事业1.77亿元,资助其他社会公益事业1.05亿元,在社会公益慈善方面的总投入超过2.83亿元。

  实践证明,通过家文化的熏陶和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娃哈哈造就了一支拉得出、打得响、过得硬且对企业高度忠诚的员工队伍,而且队伍非常稳定,流动率低,精神风貌好,成为娃哈哈事业腾飞的重要保证和依靠。

  4.执著拼搏,永不言败

  “执著拼搏,永不言败”的企业精神是张近东亲自提出来的,张近东说:“执著拼搏,永不言败,可以承认挫折,可以承认问题,但绝不承认失败,绝不容许放弃!这是我的个性,也是我最想给予苏宁全体员工的东西。”

  在张近东看来,在国内竞争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的今天,中国企业与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相比,在很多方面无疑是落后弱小的,正因为如此,国内企业必须加倍努力,以超越别人的付出才有可能实现竞争中的超越。

  相对于现阶段高速发展甚至过度膨胀的家电连锁业来说,苏宁的企业精神无疑是以一种崭新的姿态出现的。

  模式解读

  苏宁“执著拼搏,永不言败”的企业精神倡导员工在工作时要有进取心、责任心和永不服输的精神。在这一企业精神的感染下,苏宁的每位员工身上都彰显着一种孜孜以求、坚忍不拔的精神。无论从工作强度还是工作时间上来看,苏宁员工都在不断地自加压力,不断地赶超对手。

  苏宁“执著拼搏,永不言败”的企业精神还体现在平凡的工作中,苏宁员工认为“将许多平凡的事情做好,本身就是不平凡的”。

  2004年6月,有位顾客到苏宁店想买背投彩电,当该顾客已经与促销员谈好价格后,却提出想到其他商场再看看。这时,苏宁的两位促销员重新为顾客提供产品咨询,当选购参谋。最终,在同等价格条件下,该顾客没有到其他商场再看看,而是直接在苏宁店购买了,而且该顾客不只买了电视机,还买了电冰箱和洗衣机,购物总金额达2万元以上。

  这就是苏宁人“执著拼搏,永不言败”的精神在工作中的体现。为了促成一个订单,为了解决一个投诉,为了送货及时准确,为了安装质量高、速度快,苏宁要求每一个员工面对每一个目标,都要锲而不舍、持之以恒。

  苏宁“执著拼搏,永不言败”的企业精神既鞭策了员工,又推动了企业不断向前发展。可以说,如果没有“执著拼搏,永不言败”的企业精神,就不会有苏宁今天的骄人成绩。

  模式活用

  如今,阿里巴巴公司服务的商人达到240万,马云即使在睡梦中,阿里巴巴公司每天也有100万元的收入。但在创业生涯中,马云遇到过很多挫折,凭着执著拼搏、永不言败的精神,马云最终成功了。

  1991年,马云和朋友成立了一家翻译社,结果第一个月收入是700元,房租却是2000元。于是好心的同事、朋友劝马云别瞎折腾了,但马云没有想过放弃,为了维持翻译社的生存,马云开始贩卖内衣、礼品、医药等小商品,和业务员一样四处推销,受尽了屈辱,受尽了白眼。整整三年,翻译社就靠马云推销这些杂货来维持生存。1995年,翻译社开始实现赢利。

  如果没有当年马云执著拼搏、永不言败的精神,就不会有今天杭州最大的专业翻译机构海博翻译社。海博翻译社的创业经历给马云最大的启示就是:只要永不放弃,就可以取得成功。

  1995年初,马云参观了西雅图一个朋友的网络公司,亲眼见识了互联网的神奇,他意识到互联网在未来会有巨大的发展前景。于是,马云决定回国做互联网。第二次创业开始,马云变卖家当,加上两个朋友的投资,一共10万元。对于一家网络公司来说,10万元实在是太寒酸了。由于开支大,业务又少,最凄惨的时候,公司银行账户上只有200元现金,但马云以他执著拼搏的精神,克服了种种困难,把营业额做到了几百万元。

  1999年,中国的互联网已经进入了白热化状态,马云决定回杭州创办阿里巴巴网站。临行前,他对他的伙伴们说:“我要回杭州创办一家自己的公司,从零开始。愿意同去的,只有500元工资;愿意留在北京的,我可以介绍去收入很高的雅虎和新浪。”马云说给大家3天时间考虑,但不到5分钟,伙伴们一致决定:回杭州去。

  阿里巴巴也曾因为资金问题,到了举步维艰的地步。2002年,阿里巴巴拥有的现金只够维持18个月,但马云和他的团队依然是凭着执著拼搏、永不言败的精神,硬是把阿里巴巴做强做大了。

  2007年11月6日,阿里巴巴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市值200亿美元,成为中国市值最大的互联网公司。马云和他的创业团队由此缔造了中国互联网史上最大的奇迹,把别人认为的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是执著拼搏、永不言败的精神,铸就了马云个人的辉煌,也铸就了阿里巴巴成为中国人的骄傲。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李帅达作品集
苏宁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