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书籍 > 《舍与得的人生智慧课》在线阅读 > 正文 第4章 处世课:知足常乐,取舍间把握处世艺术(3)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舍与得的人生智慧课》 作者:李治欣

第4章 处世课:知足常乐,取舍间把握处世艺术(3)

  这年秋天,黥布谋反,高祖御驾亲征,此间派遣使者数次打听萧何的情况。回报说:“正如上次那样,相国正鼓励百姓拿出家产资助军队征战呢。”这时有个门客对萧何说:“您不久就会被灭族了!您身居高位,功劳第一,便不可再得到皇上的恩宠。可是自您进入关中,一直得到百姓拥护,如今已有十多年了,皇上数次派人问及您的原因,是害怕您受到关中百姓的拥戴。现在您何不多买田地,少抚恤百姓,来自损名声呢?皇上必定会因此而心安的。”

  萧何认为有理,又依此计行事。

  高祖得胜回朝,有百姓拦路控诉相国。高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高兴异常,也没对萧何进行任何处分。

  比起萧何来,王翦更胜一筹。

  战国末期,秦国老将王翦率领六十万秦军讨伐楚国,秦始皇亲自到灞上为王翦大军送行,王翦向秦始皇提出了一个要求,请求秦始皇赏赐给他大量土地、宅院和园林。

  秦始皇很不明白王翦的意思,不以为然地说:“老将军只管领兵打仗吧,哪里用得着为贫穷担忧呢?”

  王翦回答说:“当国王的大将,往往立下了赫赫战功,却得不到封侯。因此,趁着大王还宠信我的时候,请大王赏给我良田美宅,好作为我的子孙的家产。”

  秦始皇听后觉得这点要求微不足道,便一笑了之。

  王翦带领军队进入函谷关,又接连几次派人向秦始皇提出赏赐地产的要求。

  王翦手下的将领们见他率兵打仗还恋恋不忘田宅,觉得不可思议,便问他说:“将军如此三番五次地恳请田宅,不是做得太过分了吗?”

  王翦答道:“不过分。秦王这个人生性好猜疑,不信任人,现在他把秦国的军队全部让我统领,我不借此机会多要求些田宅,为子孙们今后做些打算,难道还要眼看他怀疑我有二心吗?”

  笫二年,王翦率领的军队攻下了楚国,俘获楚王负刍。秦始皇十分高兴,满足了王翦的请求,赏给他不少良田美宅、园林湖池,将他封为武成侯。

  树大招风的道理大家都是知晓的,在大功重赏面前,或身居高位之后,更要善于“藏巧”,切莫锋芒太露,妄自尊大,以免功高震主,引火烧身。

  一个人拥有高智商、强能力,固然是件好事,可以说,这是上天赐予的良好天赋。有了它,便可以在竞争社会中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因此,在大多数的情况下,才不可露尽,力不可使尽。即若有知识,也应适当保留,这样,你会加倍地完善。永远保存一些应变的能力,适时救助比全力以赴更值得珍贵。深谋远虑的人总能稳妥地驾驭航向。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亦可以相信这一辛辣的谬误:一半多于全部。

  人生有所得,必有所失

  人生有所得,必有所失,世间的事大多都是这样。任何人都不是上帝的唯一骄子,不付出努力就必然没有收获。你要想在事业上有所建树,就应该舍弃众多游戏时间;你要买房子,就必须要舍弃金钱;要想得到别人的尊敬,就要放下你的架子,忘记自己的名声地位;要获得别人的友谊,就要先将自己的手伸出去。

  生活中,人们总是希望得到一些东西,不希望失去自己现有的东西,或者是多得而少失去。其实,人生有所得,就必有所失。得与失是人们在生活中两种完全不同的对立面,由于各自产生的原因不同,所处的地位不同,表现形式也就不尽相同。

  史玉柱曾说:“一个人一生的所得与他一生的所失相加等于零。”意思就是说,从最终结果来看,我们失去了多少,也就得到了多少;同样,我们得到了多少,也就失去了多少。

  在一次战争中,一群希腊军突然扬帆离去,只在海滩上留下一匹巨大的木马。特洛伊人听说这是献神的宝物,于是就在木马上面装上轮子,将木马往城里拉。由于木马太大,城门口进不去,他们只好推倒了一段城墙,恭恭敬敬地把木马安放在雅典神庙的附近。随后,他们欢天喜地地庆祝这一切。到了晚上,从木马肚子里钻出一群全副武装的希腊士兵,士兵们悄悄打开特洛伊城门。就这样,十年之久未攻下的特洛伊城,轻而易举地被希腊军队占领了。后来,一些国家就流行了这样一句口头语:当心希腊人的礼物。

  故事虽是在说希腊人的谋略睿智,但同时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在获得中,可能会有更大的损失。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有得就必有失,事物总是在患得患失中徘徊。

  一个人要懂得舍弃,善于舍弃。如果不愿意失去一些东西,便也不可能得到另外一些东西。

  有个登山者一直都想要登上世界第一峰,经过多年准备后,他准备实现这个梦想,由于他希望自己能够获得全部的荣誉,所以他决定独自出发。就这样,他开始了攀爬,时间也开始变得有些晚了,但他却没有停下来,而是继续向上攀爬。等到周围变得漆黑一片,他什么都看不见了,他依然没有停下,就在离山顶还剩下几尺的地方,他突然滑倒了,并且迅速跌了下去。他不断地往下坠着,在这个恐怖的时刻,他的一生,不管好坏,也都一幕幕地浮现在他的脑海中。就在这时,他忽然感觉到束在腰间的绳子重重拉住了他,于是,他被吊在了半空中。那一刻的他很无奈,只好大声喊道:“上帝啊,快救救我!”话音刚落,就听到天上传来一个低沉的声音:“你要我做什么?”他仿佛看到了希望,连忙说:“上帝,请救救我!”那个声音回答道:“你真的相信我可以救你吗?”他说:“我当然相信。”那个声音又说:“那你就割断束在你腰间的绳子。”

  他听后,沉默了一阵,最后决定继续奋力抓住手中那根救命的绳子。

  第二天,搜救队员发现了他那冻得僵硬的尸体,他的尸体挂在绳子上,手里依然紧紧抓着那根绳子。让人惊讶的是,绳子距离地面只有十尺。

  这个故事发人深思,如果登山者割断了那条束在腰间的绳子,那么他就能够死里逃生,但他却偏偏没有这么做,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我们常说“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可当我们真正遇到要取舍的尴尬处境时,又有多少人能够真正看开,舍得握在手中已有的“幸福”呢?

  人活于世,无非就是一舍一得的重复。舍得既是一种生活的哲学,又是一种为人处世的艺术;既是一种精神,又是一种领悟;既是一种智慧,又是一种人生的境界。

  人们在得到一些东西的时候,也必然会失去一些东西。人们要得到皎洁纯净的月亮,就必然会失去光彩夺目的太阳;要得到名牌服装,就必然要失去金钱。得到一些,就必定也会失去一些。在人类社会中,没有永远的得到而不失去,也没有永远的失去而不得到。得到与失去是相对的,得到的只是暂时的拥有,它会随着客观事物的发展变化而失去。

  孟子曾说:“鱼与熊掌,二者不可兼得。”这句话告诫我们:在两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要么舍鱼而取熊掌,要么舍熊掌而取鱼,只要得到有价值的,就不必在意那一点失去。

  换个角度看得失

  人生在世,有太多、太多的无可奈何,然而我们能做的只有微笑面对它,适应它。当生活遭遇挫折时,当幸福的阳光被乌云遮挡时,不要哭泣,不要伤心,要勇敢地去面对它。

  在古希腊有个人问著名的哲人苏格拉底:“请你告诉我,为什么我从来没有见过你愁眉不展的样子?你的心情总是那么好吗?”苏格拉底回答说:“因为在生活中,没有那种失去能让我感到遗憾的东西。”的确,苏格拉底的好心情与他的得失观是密切相连的。

  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不管是得到的还是失去的,都要换个角度看待。因为,得失本是自然界亘古如一的规律。得是一种通过艰苦奋斗的获得,是一种苦心孤诣的赢得;而失是一种粗枝大叶的放弃,是一种马马虎虎的放纵,是一种应付了事的放逐,是一种袖手旁观的放逐,是一种自以为是的放肆。所以,春夏秋冬,循环不已,周而复始,无穷无尽,它孕育了世间纷繁万物,蓄养了千万生灵。正因为失去了春天的姹紫嫣红、妖娆多姿,才迎来了夏天的激情洋溢和活力四射;告别了秋天的硕果累累,才拥有了冬天的静谧祥和。就这样在得与失之间使得到的让人愉悦,而丢失的却让人醒悟,所以,换个角度看得失是一件奇妙的事。

  得是你付出后的惊喜,但你必须要用心去珍惜;失是你疏忽后的惊讶,但你还必须用情去珍视。得了,请你不要招摇过市、沾沾自喜地飘然起来;失了,也请你不要灰心丧气、放任自流地默默地消沉下去。得与失,都是要你知道如何把持自己的一种荣辱不惊、从容不迫的态度。

  有这样一则耐人寻味的故事:

  有个人向三位修行人请教如何才能得道。第一位修行人说:“在葡萄园里,我看到枝叶茂盛的葡萄藤上挂着晶莹剔透的葡萄是那么地美丽,到了中午人们摘取后,留下的却是一片破败狼藉的景象,我因此而得道。”第二位修行人说:“我坐在池塘边,看到圣洁的莲花在清晨时分开得非常美丽,到了中午有一群人跳进莲池洗澡,一会儿工夫就把莲花蹂躏殆尽,我因此而得道。”第三位修行人说:“夏季的每天清晨我在水边静坐,看到小溪里的鱼儿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然而,到了中午,渔民们拿了网子,用诱饵把这些可爱的鱼儿全捕到了网中,我因此而得道。”

  这个人在回家的途中仔细品味着这三位修行人的话,当他路过海边时,发现沙滩上堆了许多沙堡。没多久,一浪又一浪的潮水涌上岸来,当潮水退走时,先前的那些沙堡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这时他恍然大悟:“原来世上的许多事物,不论费尽多大的心机,花了多大的力气,即使能够拥有,也都是暂时的。”所以,在生活中,有舍就有得,舍就是失去,就意味着放弃;得就是“退一步海阔天空”的超越。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经济社会里,大多数人都乐于得而痛于失。如果得了就心满意足,沾沾自喜,喜形于色;如果失了,就沮丧不已,自我消沉。其实,失去是一种痛苦,也是一种幸福,因为失去的同时也在得到。

  世上万事万物是从来没有绝对的利,也没有绝对的害,得失也是如此。有些人,在获得成功后,就拥有了高级别墅或者豪华住宅,但他们的内心却陷入了空虚、落寂和无聊,以致精神崩溃。所以,失去并不一定是件坏事,因为在失去中始终蕴藏着生机,需要你去细心观察发现;失误中储藏着正确,需要你虚心地弥补。这些都会让我们明白得到是一种幸福,失去是另一种幸福。让我们把握今天,不乞求也不放弃,做任何事情都随遇而安。

  所以,正确地看待得与失,则是一种聚精会神的认得,是一种乘风破浪的取得,是一种专心致志的自得,是一种脚踏实地的忍得,是一种集思广益的博得。

  每个人都要面对来自红尘中的种种诱惑,人们也往往在这些诱惑中迷失自己,从而跌入欲望的深渊,把自己装入一个所谓“功名利禄”的金丝笼里,这是人类的悲哀。然而更为悲哀的是,人类置身于功名利禄的包围中,竟还扬扬得意,唯我独尊,这可以说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悲哀。因此,我们要学会舍弃,只有毫不犹豫地舍弃,才能够重新投入新生活,才会有新的发现和转机。

  当断则断,免受其乱

  人的一辈子不可能顺风顺水,总要有失利的时候。人生过程也就是得到与失去的过程,如果没有失也就无所谓得的。因此,在生活当中,更应当正视得与失,不必为一时的得到而欣喜若狂,也不必为短暂的失去而黯然心碎。

  人的一生,经常会遇到让人举棋不定、犹豫不决的事情。在处理事情时,适当地考虑,以免出错是有必要的,但如果太过于犹豫不决、优柔寡断,那对于成功来说就是最大的障碍。当今世界,充满着各种机会,但机会来时要当机立断,及时把握。犹豫者错失机会,观望者丧失机会,等待者永无机会,强者抓住机会,智者创造机会。做事果断,是一个人能否更快成功的关键。看到机会,要果断决策,不犹豫不决,要勇敢地去行动,这样你就成功了一半。

  所有成功的人都是敢想敢做的,具有当机立断的能力,凡是自己认定的事情不会受他人的左右。但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这一点,他们总是瞻前顾后,患得患失,当断不断,以致经常错失良机。西楚霸王项羽,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的“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豪情被世人所仰慕,但也正是因为他性格上的优柔寡断,当断不断才反受其乱,最后败给了刘邦,改变了他的命运。

  在破秦入关时,项羽的谋士范增曾建议他趁此机会攻打刘邦,但项羽却踌躇不决。在得知刘邦想要称王,掠夺了大量财富后,项羽才下决心消灭刘邦,但他却不能果断地下决定,不能坚持自己的主张,被人一番花言巧语就改变了自己的想法,白白丢失了大好机会。

  在鸿门宴上,项羽完全有机会杀掉刘邦,但他总是下不了决心,拿不定主意。在项庄刺杀刘邦时,他的部下竟暗中保护刘邦,面对这样的情景,他还是不下决心杀掉刘邦,最后在自己的优柔寡断下让刘邦安然离开,逃之夭夭,最终让自己成为一个失败者。

  人这一生,几乎每时每刻都要做决定,当我们面对一些难以取舍的问题时,思考是必然的,但事实说明,如果优柔寡断,就是在浪费成大事的机会,优柔寡断者注定要吃大亏。因为当你在再三考虑时,当你真的准备好时,机会可能已经不属于你了,成功很可能会与你擦肩而过。

  世间最可怜的人就是那些举棋不定、犹豫不决的人。他们遇到一点小事,都需要去和他人商量,往往自己的决定会因他人的意见而改变,不能坚持自己的想法。曾听人说:犹豫不决的人,常常找不到最好的答案,注定是个失败者。这就告诉我们,在人有限的生命和有限的精力、才智下,我们在想事、做事时必须要当机立断,不可犹豫不决。如果做什么事总是瞻前顾后,畏首畏尾,前怕狼后怕虎,患得患失,该断不断,该做不做,其结果往往会浪费掉本来属于自己的机遇。或许有人会说,决策果断、雷厉风行的处事不保险,很可能会犯方向性错误,但这总比只说不做,做事处处犹豫、时时小心的人有更多的成功机会。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一旦看到机会就要毫不犹豫地抢先出手,丝毫的犹豫都有可能使你处于下风,自己的机遇就会被他人抢走。要想事业成功,在社会有立脚之地,就必须具有果断决策处理问题的能力,有当断则断的魄力,对自己认定的事要敢想、敢做、敢当。

  人生要经历很多事情,有好的也有坏的,但在你无法选择的时候,要果断地放弃,万不可拖泥带水,害了自己才后悔。

  在大海里有一种棘皮动物叫海参,它的外表如一根圆圆的香肠,身体上端的开口是嘴,下端的开口是肛门,体内有一些有消化及吸收作用的血管。当海参遇到危险时,就会果断地把体内又黏又湿的血管和内脏器官排出来,缠在敌人的身上,自己“无脏一身轻”便乘机溜走,经过十几天,它就会重新再长出新的内脏器官。如果海参在那一刻没有果断干脆地下决心,而是犹豫不决,那它很可能就会为此而丢掉性命。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李治欣作品集
舍与得的人生智慧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