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书籍 > 《低调做人的哲学》在线阅读 > 正文 第26章 大智若愚才能成功:交往中不妨低调一点(2)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低调做人的哲学》 作者:段欣宸

第26章 大智若愚才能成功:交往中不妨低调一点(2)

  天宝年间,李泌看到天下的危机形势,赴朝廷论当世时务,但为杨国忠所忌,于是他又潜遁名山。后安史之乱发生,太子唐肃宗即位于灵武,特地召见李泌。李泌陈述天下成败之事,甚称肃宗之意。但李泌还是不愿做官。李泌说:“陛下屈尊待臣,视如宾友,比宰相显贵多了。”最后被授以散官银青光禄大夫,使掌枢务,凡四方表奏,将相迁除,皆得参与。李泌虽不是宰相但权逾宰相,李泌劝唐肃宗俭约示人,不念宿怨,选贤任能,收揽天下人心,终于收复长安、洛阳。李泌见唐廷转危为安立即要辞归山林。唐肃宗坚决不同意,说:“朕与先生同忧,应与先生同乐,奈何思去?”李泌说:“臣有四不可留:臣遇陛下太早,陛下任臣太重,宠臣太深,臣功太高,所以不可复留。”后来李泌终于说服唐肃宗,归隐衡山。

  唐代宗时,时局艰难,藩镇割据,又特召李泌出山,命他为相,李泌一再推辞。代宗只好在宫中另筑一书院,使李泌居住,军国重事无不咨商,李泌又成了实际上的宰相。后来当时局好转,李泌又辞归山林。

  李泌一生,好似神仙,颇尚诡诞,实际上是个幌子,他危时出山辅佐朝政,不争权位,安则归山养性,与世无争。

  可以说,历史上那些既得善始又得善终的英雄俊杰,大都是在行为姿态上规避风头的大师,他们都是才大不气粗,居功不自傲的楷模。

  相反,过分的张扬自己,就会经受更多的风吹雨打,暴露在外的椽子自然要先腐烂。一个人在社会上,如果不合时宜地过分张扬、卖弄,那么不管多么优秀,都难免会遭到明枪暗箭的打击和攻击。时常有人稍有名气就到处洋洋得意地自夸,喜欢被别人奉承,这些人迟早会吃亏的。所以在处于被动境地时一定要学会藏锋敛迹、装憨卖乖,千万不要把自己变成对方射击的靶子。

  才大而不气粗,居功而不自傲,才是做人的根本。林黛玉如果懂得隐藏自己的锋芒,为人低调,处事圆滑,也不会落得香消玉损的结果。低调做人,不耍小聪明,让自己始终处于冷静的状态,才能做成大事业。低调做人,便可峰回路转,在待人处世中要低调,当自己处于不利地位,或者危险之时,不妨先退让一步,这样做,不但能避其锋芒,脱离困境,而且还可以另辟蹊径,重新占据主动。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古语云: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又俗语有:人怕出名猪怕壮。猪养壮了,必定是一刀的结局;人出名了,必会招人侧目而视,是惹祸的根由。那么,欲名而又好喜,岂非自揽世人的怨恚吗?所以,善于处世的人应该懂得在名利两字上瞻前而顾后,适可而止,有所节制。

  无数事实告诉我们,胆大妄为、肆无忌惮是一切灾祸的根源,那些自以为聪明便目空一切的人,终将引火烧身,自取灭亡。

  随着秦统一战争的不断胜利,吕不韦的权势也一天比一天大,甚至盖过了秦国的君主秦始皇。秦始皇亲政后,说吕不韦私通叛党,免除了吕不韦的相国之职,让他去河南就职。

  吕不韦到了河南之后,河南就变成了政治、经济、外交,甚至是文化中心。各国使节或是来访大臣到咸阳之前,都会先到吕不韦那里停留议事,到达咸阳见秦始皇时,所提出的往往是在吕不韦那里得到的结论。在咸阳的大臣遇有重大问题和疑难事件,也会和吕不韦书信往来商议,甚至亲自跑到河南求教。秦始皇闻知,心中越发担心了。谁知吕不韦一点没有收敛的迹象,他召集门客吟诗著作,议论时事,俨然成了首脑。

  这下秦王终于忍不住了,他不能坐视吕不韦的风头盖过自己,也无法容忍吕不韦对他的权威提出挑战。秦始皇送给吕不韦一封信,信上写道:“你对秦国有什么功劳,秦国要封你河南十万户?你与秦是什么亲属关系,可以称为‘仲父’?你和你的家属还是滚回蜀地去吧。”

  此时,吕不韦已经年迈,怎么能够走到四川呢?吕不韦知道事情已不可挽回,便饮鸩而亡。

  吕不韦的悲剧就在于他超越了做人的界限,他声势显赫,“傲”字当头,对秦皇构成了巨大的威胁。从这个层面来说,吕不韦的悲剧不可避免。

  一棵树高出于树林,大风必然把它吹折,一个人鹤立鸡群,祸患也必然降到他身上,这是从古至今不能改变的道理。

  解缙是明初著名才子,洪武二十一年进士。明太祖朱元璋特别喜爱他的才能,让他每天在自己身边,朝夕谈论不倦,宠遇一时无比。

  解缙受宠日深,便想到“食君之禄,忠君之事”的古训,又自负高才,敢言人所不敢言。他给朱元璋上了一封万言书,指出朱元璋“御下严苛”,滥诛大臣,以喜怒为赏罚等诸多毛病,又首次提出分封亲王的权力过大,恐后世会危及朝廷。

  解缙所言无不切中朱元璋的弊病,所言分封弊端当时虽未显现,后来成祖朱棣起兵燕京,夺去侄儿建文帝的皇位,解缙可谓有先见之明。然而这些都是朱元璋的大忌,前前后后群臣应对奏章中哪怕有暗示隐喻这些弊病的意思,都会被严刑处死,甚至灭族,解缙尽言无隐,言辞也犀利无比,朱元璋却体察他的忠心,虽然并不采用,也不怪罪,对左右侍臣连声夸赞解缙“高才”。

  解缙受此鼓励,越发敢言,明初宰相李善长因受胡惟庸谋反一案牵连,被朱元璋借“星变”之名杀死,举朝无人敢言其冤。解缙却想为李善长鸣不平,恰好工部侍郎王国缙也有此意,两人一拍即合,以王国缙的名义,由解缙草疏,上章为李善长鸣冤。

  朱元璋看罢奏章后大怒,本想重惩王国缙,后来知道奏章出自解缙之手,只好置之不理。却也怕解缙再闹下去,令他无法收拾,便让解缙的父亲把他领回家,再读书十年,然后再回朝做官。朱元璋对群臣从不姑息,稍有过错便严刑立至,独独对解缙爱护备至,解缙屡触忌讳,还能保全首级,也算是例外中的例外了。

  解缙回家乡读书只有八年,朱元璋病逝,建文帝即位。不过建文帝欣赏重用的是方孝孺、齐泰、黄子澄这些人,并不起用解缙,解缙在建文帝时期只能默默度日。

  明成祖朱棣起兵燕京,经四年血战,攻取南京,大臣不是逃去,便是自杀殉国,降附朱棣的人很少,解缙却率先到宫中朝拜朱棣。朱棣早闻解缙的才名,又知他是父亲最喜欢的人,况且他又最早归附自己,可为群臣表率,于是马上重用。

  解缙深得朱棣赏识,但他又犯了在朱元璋手下的老毛病,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毫无隐讳。应该说朱棣对臣下的宽容比他父亲要强得多,朱元璋把手下功臣杀得一干二净,朱棣对手下功臣却是一个不杀,个个富贵天年。解缙在相对宽松的环境下,越发放言无忌,无事不敢为,却为自己种下了杀身的祸根。

  一次朱棣在一张纸上写了几位朝廷大臣的名字,让解缙品评其短长,解缙直言无所隐,把这些人的毛病揭示得淋漓尽致。朱棣也认为他说得很对,这些大臣知道后,却恨解缙入骨,一有机会便在朱棣面前指摘解缙的过失,大进谗言。众口铄金,久而久之,朱棣也不能无动于衷,况且解缙才高气傲,不拘小节,本就是容易犯小错误的人,积累到一起,就成了大毛病了。

  解缙又在随后朱棣要更换太子的“易储”风波中死保太子,联络群臣,大造声势,维护太子的地位。朱棣虽迫于群臣的压力,最终没有更换太子,但一想到要让自己厌恶的儿子承继江山,心里就堵得慌,罪魁祸首自然非解缙莫属。朱棣的二儿子朱高煦因没当上太子,更是恨不得吃解缙的肉,天天寻找机会欲置解缙于死地,先是诬陷解缙向外泄露宫廷中的秘密,朱棣也不管是否属实,便把解缙贬官为广西布政司参议。

  永乐八年,解缙从广西回京述职,朱棣正领兵出塞,解缙没见到朱棣,便向当时监国留守京师的太子禀报事情,然后就回广西了。朱高煦知道后,便诬陷解缙趁皇上不在时,私自朝见太子,图谋不轨。朱棣蓄怒于心很久了,再加上朱高煦的诬陷,身边大臣的挑拨,勃然大怒,派锦衣卫把解缙捉回京师,投入诏狱,严刑拷问,所牵连的人无不下狱。五年后便命锦衣卫指挥纪纲在狱中把解缙处死,解缙时年仅四十七岁。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聪明人首先要学会保全自己。一个人,即使你很优秀,但你必须学会适应环境,审时度势,不可清高自傲,一意孤行;而应虚怀若谷,努力团结你周围的人。这样,你才能在社会上有一席之地。

  欲成大事,忍耐到底

  做人就应该像弹簧,能拉长也能缩短,能忍辱也能负重。人要是缺少这种弹性,就会变得很脆弱,不堪一击。

  忍耐并不是懦弱,而是一种积蓄、一种毅力、一种精神。该忍则忍,该让则让,这是人生的一种境界,是成功的一个前提。

  俗话说:“心不慌,神不乱。”凡事只有稳住内心、不慌乱、不显露出来,才不会给对手可乘之机。而要做到沉得住气,首先就要有宽阔的胸怀和忍耐的智慧,其次要有一颗自信的心。当时机不成熟时,绝不贸然出手,而是静待时机来临再一举破敌,这样才能成就大事。

  做生意的时机不是你想要就有的,相反,更多的机会是在你准备尚不充分,或者条件不太成熟的时候到来。这时候是耐着性子观察分析还是贸然出手,可反映出决策者的能力和气度。

  李嘉诚说:“局势如何,应以大势而定,如自身实力强弱、市场低潮或景气等,而不能被一时困难所迷惑。在大势有利于我时,如果实力稍弱,也可一拼;在大势不利于我时,唯有忍耐才是上策。”

  先前,和黄洋行总裁祈德尊已开始在腾出的黄埔船坞旧址的地皮上发展地产,按条例如果要将工业用地改为住宅和商业办公楼用地,就必须补地价。此时正处于香港地产高潮时期,按当时地价计,该用地需要补地价28亿港元。

  李嘉诚觉得,如果补地价,成本有些高了,所以暂缓黄埔花园计划。他认为以后地价成本可能会降低,而现在时机不够成熟,他决定伺其成熟再动手。1983年,等了两年的李嘉诚发现地产出现了低潮,于是正式进行谈判,结果李嘉诚以3.9亿港元的地价费用获得该地段商业住宅开发权。李嘉诚选择的时机可谓恰到好处,一下子就节省了补地价费达24亿港元之多。这也就是说,屋村工程尚未开工,他已大大赚了一笔。

  购得建筑用地后,李嘉诚并未立即开始兴建黄埔花园屋村。他打算等地产市场转旺时再着手,以便卖个好价钱。一年后,中英两国政府签署了《中英联合声明》,香港前景骤然明朗,恒生指数回升,地产市道开始繁荣起来。到1984年底,李嘉诚正式投资40亿港元,开始兴建黄埔花园屋村。整个黄埔花园共占地19公顷,由94幢住宅楼组成,总面积约760万平方英尺,共11224个住宅单位,另外还有一座面积170万平方英尺的大型商厦。这是香港有史以来规模最宏大的屋村工程,也是当年世界上最大的住宅屋村。据专家估计,整个项目,可获利60亿港元。如此高的回报,实属少见,这让地产界同行们称羡不已。

  地产低潮时补地价,地产转旺时又大兴土木,地产高潮时再出售楼宇,一步一步,环环相扣,足见李嘉诚有着高超的驾驭时势的本领。

  可见,在局势明显不利或形势不明时,要保持谨慎,克制住内心的冲动,静候时机成熟再出手,可获成功。

  生活中,大部分人的性情都是比较急躁的,在遇到突发事件时,往往沉不住气而心浮气躁,以至于使事情越来越糟,使自己损失惨重。因此,做人要想成就大事,就要学会忍耐、学会稳重,凡事都要先沉住气,再相机而动。

  不争一时短长,不计眼前得失

  做大事的人一定要有宽广的胸襟,要有远大的眼光与志向,不要争一时之短长、计较眼前的得失。正如一位智者所言,老鹰有时比鸡飞的还低,但是人们从来未因此而认为鸡比老鹰要矫健。

  所以,在有些情况下,我们想要达到一种目的,但却面对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这时候如果我们过于彰显这种欲望,就会更加引起竞争对手的注意和提防,从而增加我们精力和资财的投入。如果我们显示出无所谓和很坦然的姿态,那么在竞争中所出现的情景就会不同。

  人的一生无论从横向看,还是纵向看,都是十分丰富多彩的。它可以有各种各样的机会,也会面临着种种的选择。而冲突、竞争,也时时伴随着我们的每一次机会与选择。对此,我们不可能事事争、处处上,而不得不放弃一些无关宏旨的东西,也必须要对一些自己颇为喜欢、但出于某些原因而不得不忍痛割爱。在一些唾手可得的得利益上,以及在一些自己本身完全具有竞争力和理由的机会中,我们也可能会由于某些因素而主动地让予他人。一句话,我们不可能全部获得我们想要的、而且也应该获得的所有利益,尽管它们本来是属于我们的,而必须放弃,让出自己的一部分权力和利益。

  在人生的历程中,吃亏和受益是一种互为存在、互为结果的东西。一个人不能事事只想着受益,有些事情当时即使真的受益了,最终导致的结果仍有可能是吃亏;我们更不能时时怕吃亏,有些事情当时可能是吃亏了,但事后仍有可能会出现一个受益的结果。天地轮回,平衡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无论哪一个人,无论哪一件事,都不可能有永远的受益,也不可能有永远的吃亏。

  近代名将蔡锷对付袁世凯采取的就是这种办法。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夺得了大总统的宝座后仍然贪心不足,还想复辟帝制当皇帝。为了笼络人心,扫除异己,他把蔡锷诓骗到北京软禁起来。蔡锷心里明白,不能争一时之长短,索性处处假装顺着袁世凯,还装作胸无大志的样子,纵情声色犬马之中,袁世凯便真地对蔡锷放心了。就这样,蔡锷稳住了袁世凯,最后瞅准机会脱身回到了云南,领导了护法运动,推倒了袁世凯的反动统治。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段欣宸作品集
低调做人的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