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书籍 > 《正能量》在线阅读 > 正文 第23章 运用正能量,打造全新的自己(1)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正能量》 作者:理查德·怀斯曼

第23章 运用正能量,打造全新的自己(1)

  1.行为能改变性格吗想象一下,你要去参加一场面试,面试官让你总结一下自己的性格特点,将其用三个词表示。你会说什么呢?比如说,你会将自己形容为外向还是内向、有创造力还是脚踏实地、有进取心还是闲适悠哉?如果面试官问你是什么造就了现在的你,你会怎么回答?比方说,你拥有现在的性格,是因为基因遗传、儿时经历,还是成年后发生的事件?

  世界上许多伟大的思想家都在试着解答这些问题。维多利亚时代的科学家弗朗西斯·高尔登爵士相信,通过仔细研究颅骨的凸起以及鼻子的形状,我们就能确定别人的性格。西格蒙得·弗洛伊德则认为高尔登的方法很奇怪;相反,他提出,人的性格由其童年时获得乐趣的身体孔洞决定(因此有了“口型人”以及“肛型人”之说)。心理学家卡尔·荣格则相信,高尔登和弗洛伊德都说错了,身份其实是由人出生时的天体星位决定(荣格是狮子座的人,因此天生容易想出馊主意)。

  毫不奇怪,大部分的当代心理学家不会将人的性格按照颅骨的凸起、身体的孔洞、星座分类。相反,他们会考察你的主要性格特质。

  几千年前,杰出的希腊哲学家希波克拉底有两个有趣的想法。首先,他建议所有的医生都许下所谓的“希波克拉底誓言”,发誓自己会一直从患者的利益出发,服务患者(除非钱很多)。其次,他推测,人体内血液、黏液、黑胆汁、黄胆汁含量的不同会促使人们形成以下四个性格之一:“忧郁质”(焦虑的内向者)、“冷静质”(放松的内向者)、“乐天质”

  (放松的外向者)、“暴躁质”(焦虑的外向者)。尽管希波克拉底关于体液的思想很快就失宠了,但是这种试着将看似复杂的性格以简单的方式归类的方法却经住了时间的考验。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哈佛心理学家戈登·奥尔波特看到了希波克拉底的作品,想要知道是否能够用科学的方法揭开性格结构之谜。

  奥尔波特不辞辛劳地查遍字典,记下其中所有可以用来形容性格的词语。

  记下了差不多四千个词后,奥尔波特实在受不了了,将这个工作交给了他的同事雷蒙德·卡特尔。卡特尔仔细研究了奥尔波特记下的所有词语,排除掉了所有表示同一种性格的词汇。最后,卡特尔列出了一张含有170 个核心词的性格词汇单。

  几个研究团队让成千上万的人用以上这些词来衡量自己的性格,然后使用复杂的统计方法“因素分析法”分析答案的数据结构。结果显示,希波克拉底将人们的性格归为四类的方法是错误的。其实,人的性格有几个不同的方面,每个人都有几种不同的性格。比方说,人们不仅仅是“外向”或“内向”的;其实,在一个极端“太好了,有派对!”和另一个极端“天啊,我宁愿待在家里看看书”之间,存在着一个递进的序列。

  每种基本的性格方面都被称做性格“特点”。

  此后五十多年,心理学家们一直进行争论,探讨到底我们需要多少性格“特点”才能充分描述一个人的性格。比方说,卡特尔相信有十六种核心性格特征,而英国心理学家汉斯·艾森克则认为只有三种性格特点。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大部分实验人员同意采取折中的方法,认为有以下几种基本性格方面:“开放性”(渴望新的不同的体验)、“责任感”

  (组织能力和自律性)、“外向性”(需要来自外部世界以及其他人的刺激)、“宜人性”(关怀他人)、“神经质”(情绪不稳定)、“数学盲”(在最基本的数学问题上遇到困难)。

  许多研究人员相信你在以上几种性格方面的得分部分归因于你的基因构成。就让我们以内向- 外向这个性格方面来说,根据传统的性格理论,就像电视机首次打开后会有一些预置的电视台,DNA 决定人的大脑中含有一定量预置的激素。如果你是内向的人,那么你的大脑本身就很兴奋,所以你要避免那些能使其更加兴奋的场合。因此,不管你处于怎样的情况下,你都会尽力避免明亮的光线以及拥挤喧闹的人群,并特别容易被阅读和安静聊天等安静的活动吸引。如果你是个外向的人,那么你的大脑中预置的激素水平就比较低,因此你需要不断有东西刺激你自己。因此,不论你处在什么样的条件下,你都会被参与人数众多的刺激性活动或者冒险活动、冲动行为吸引。

  这一观点认为,人的性格是人脑中预置的,会让你在许多不同的情况下作出同样的行为,此生不会改变。尽管这听起来挺合理的,但事实却并非如此。

  心理学家们研究,在性格的作用下,人们在不同的情况下是否会表现出相同的行为模式。比如说,在一项研究中,实验人员请夏令营的辅导员偷偷记录下男孩子们外向表现(如吃饭时说话、寻求关注、发起谈话等)的不同程度。研究人员仔细研究了这些数据,比较了男孩们在奇数天和偶数天的外向表现。根据“性格决定行为”理论,男孩子们的行为一致度应该很高:外向的人一直谈笑风生,内向的人一直躲在角落。

  然而,事实上,实验结果并没有证明这种一致性的存在。男孩子们可能在某一天精力充沛、说个不停,而在另一天却非常安静、孤独内向。

  在另一个实验中,心理学家们参观了几所学校,创造了几种非常真实的情境,以测验在校学生的诚实度。研究小组给了孩子们一个机会,偷“落”在桌子上的钱、撒谎,甚至让他们篡改考试成绩。每一次,他们都偷偷记录孩子们的表现,并将其与其他情境下的表现进行比较。根据“性格决定行为”理论,不诚实的孩子可能会偷钱、撒谎、作弊。但是实验结果却并非如此。孩子可能在一种情境下表现得不诚实,但是在另一种情境下却表现得很好。可见,不同的环境,决定着会激发什么样的能量。

  一些实验人员对“性格决定行为”这一理念不再抱有希望,开始探索一种完全不同的理论。

  在前面几章,我介绍了大量的实验,证明了行为如何导致情绪、思想、意志力的产生。微笑一下,你就会感到更快乐;握起手来,你会发现对方更具吸引力;绷紧肌肉,你会更有自制力。受到这些实验的启发,一些研究人员想要探索是否可以用同样的模式解释人类行为和性格的关系。也许,并非性格以某种特定方式决定行为,而是行为导致产生某种特定的性格?

  根据常识,因果关系如下:

  外向的性格 → 外向的行为根据“表现”原理。实际情况如下:

  外向的行为 → 外向的性格如果这个颠覆性的性格理论是正确的,那么你就有可能随心所欲改变你的性格。比方说,你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迅速变得不那么具有攻击性,变得更加亲切、自信,散发出正向的能量。

  过去四十年间,研究人员验证了是否“表现”原理真的能够使你感觉自己是一个新的自我。我们的现实版“皮格马利翁”之旅开始于一个不同寻常的实验,这个实验需要用到一套砝码以及几只蚯蚓。

  2.如何变得更自信你相信自己的判断吗?当别人质疑你的决定时,你还相信自己的判断吗?你能忘掉自己犯的错误,并且不长时间担心未来吗?你是否认为自己在大部分情况下都会做得不错?如果对所有的问题你的回答都是“是”,那么你就是一个非常有自信心自尊心的人。如果你的答案里有几个“不”,那么你可能就有点儿缺乏信心了。

  根据传统的“性格决定行为”理论,自尊心不强有几个弊端,包括鼓励人们忍受蒙羞丢脸、有辱人格的行为。然而,“表现”原理却颠覆了这一理念。根据“表现”原理,不是低自尊导致人们忍受有辱人格的经历,而是参与有辱人格的活动打击了人的自尊心。心理学家詹姆斯·莱尔德对此进行了研究,以证明这一观点是否属实。

  第一章中,我介绍过,莱尔德进行了第一个验证“表现”原理的实验,发现微笑使人感到快乐。受到这个实验结果的激发,莱尔德将其学术生涯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对于“表现”原理的探索中来。

  想象一下,你签订协议,要参加莱尔德的一项实验。你来到实验室,填写了一份关于自尊心的调查问卷。然后实验人员把你带到另一间屋子中,让你坐在一张小桌子边。在桌子上有些厨房秤砝码、一把刀子、一把叉子,以及一只活的蚯蚓。实验人员跟你说,你要在以下两项任务中完成一项:一、举起每个厨房秤砝码;二、切开虫子并吃掉它。

  然后,实验人员掷硬币,告诉你很不幸你的任务是吃虫子。你看着眼前蠕动的虫子,愣了一会儿。这时,实验人员在你吃掉虫子之前,让你完成了第二份关于自尊心的调查问卷。

  这个实验设计巧妙,旨在发现是否可以将“表现”原理应用于自尊心方面。莱尔德认为,如果人们发现自己要做一件降低身份、有辱自尊的事情时(也就是说,表现得不自尊时),他们很可能会认为他们自己确实自尊心不强。正如他预期的一样,那些吃虫子的人自尊心崩溃了。正如微笑使人感到快乐一样,作出有辱人格的行为打击了他们的自尊心。

  但是,实验并没有就此结束。想象一下,当你填完第二份问卷,马上就要举起刀叉开始吃虫时,实验人员急忙走过来,告诉你他搞错了,你应该有权利自己选择要完成哪一样任务。这时,你是否会选择继续吃虫呢?还是会转而完成另一项任务?

  莱尔德知道自尊心不强的人经常认为他们理应碰到不好的遭遇。因此,他想要验证,是否实验室里激发的低自尊心会改变人们的行为。实验参与者中,之前分配到举砝码任务的人中,没有人将自己的任务换为吃虫子。然而,那些之前分配到吃虫子任务的人中,竟然只有20% 的人将自己的任务换为举砝码。尽管这些人现在有机会换成更轻松愉快的任务,实验激发的低自尊使其中的大部分人选择继续吃虫(不过,就在他们准备吃虫时,实验人员冲过来停止了这项实验)。

  莱尔德的研究结果发表以后,许多心理学家对这一实验方法提出了质疑,认为也许这些实验参与者深知实验人员不会让他们真的吃虫,因此只是在进行角色扮演。结果,其他实验人员也再次进行了这一实验,但是这一次使用了大型可食用毛虫作为道具。在这一实验中,实验参与者真的吃掉了虫子,实验结果验证了莱尔德之前的发现。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许多惨遭不幸的人在事后经常会自尊心受挫,甚至会责怪自己;偶然遭遇暴力袭击的受害者经常会觉得是他们自己招来了别人的袭击;身患绝症的病人往往认为是他们之前做了什么错事招致这样的命运。正如“表现”原理所示,他们的自我认同感受到了之前遭遇的不幸事件的直接影响。

  不幸的是,一旦这一模式开启,它就会继续发展下去。自尊心不强的人遭遇到更加不幸的事件,而这反过来又更加打击了他们的自尊心。

  不过,好消息是,根据这一原理,我们也可以迅速提高自尊心和自信。

  强有力的姿势现在有许多帮助人们提高自尊心的课程,它们都基于以下理念设计而来:人们之所以不自尊不自信,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看法有问题。因此,这些课程往往鼓励参与者将注意力集中在过去生活中他们取得的成功上,或者让他们想象自己变得更加果断、自信。相反,“表现”原理认为,让人们改变自己的行为,这种方法会更加快捷有效。

  在一个早期研究中,实验人员召集了一批实验参与者,表面上让他们帮忙研究一种新发明的塑料眼镜对人感知能力的影响。实验参与者分为两组,他们要做一套一模一样的智商、性格测试。其中一半的人像往常一样完成测试,而另一半人则要戴上配有镜片的眼镜。由于我们经常把眼镜和智慧联系在一起,因此实验人员推测,只要让人戴上眼镜,他们就会突然感觉自己更加聪明自信了。事实上,他们想得没错:两组实验参与者的智力测试成绩没什么不同,但是那些戴着眼镜的实验参与者认为他们自己性格更稳定、更有能力,并且更具学术气质。

  接下来,是姿势问题。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人员戴娜·卡尼知道,自信的人倾向于自我感觉良好、愿意冒险,他们体内睾丸激素(与人的控制力相关)含量高、皮质醇(与人的压力相关)含量低。卡尼因此想知道,如果要求一些人表现得更具控制力,会发生什么。为了找到问题的答案,卡尼及其同事组织了一批实验参与者,跟他们说要让他们帮忙评估一个新的心脏监控系统,然后把所有人分成两组。

  其中一组的实验参与者要摆出强有力的姿势。其中,一些人坐在桌前,双脚翘起放在桌面上,挺胸抬头,双臂交错放在脑后;另一些人则在桌子后面站着,身体前倾,双手撑在桌子上。

  另一组人则摆出两个与控制力毫无联系的姿势。其中,一些实验参与者坐着,双脚放在地面上,双手紧握放在膝盖上,眼睛看着地面;而另一些则双臂、双腿交叉着站着。

  实验参与者摆出以上姿势一分钟后,实验人员让他们评价一下自己的“强大”“负责”指数。事实证明,姿势对人的自尊心有非常大的影响:

  做出强有力的姿势的人打分明显更高。这也再一次证明,我们的行为,能够引发不同的能量模式。但这其实只是冰山一角。

  实验参与者接着作了一个快速的冒险测试。实验人员给了他们每人两美元,跟他们说他们可以自己留着这钱,或者用这钱作为猜硬币游戏的赌资。如果他们赢了,他们能够得到现有钱数的两倍,即四美元;但是如果他们输了,就得空手而归了。正符合“强有力的姿势使人更愿意冒险”这一假设,80% 摆出有力姿势的人参加了猜硬币游戏;另一组实验参与者中,只有60% 参与了这个游戏。

  实验的最后,研究人员将注意力转移到了实验参与者血管中流动的化学物质上。在实验参与者摆出实验姿势之前以及之后,研究人员让他们嚼口香糖几分钟,以分泌更多的唾液。然后,研究人员让他们往试管里边吐唾沫。根据对试管中唾液的分析,研究人员发现,相比于双手放在膝上坐着的实验参与者,实验后,那些摆出强有力的姿势的人血液中睾丸激素水平明显更高、皮质醇水平明显较低。简单说来,实验参与者仅仅花了一分钟表现得仿佛自己更有控制力,这就改变了他们身体中的化学成分,刺激了正能量的生成。

  最后,如果你没有时间摆出一个强有力的姿势,那么你就握紧拳头吧。心理学家托马斯·舒伯特让一组人评价自己的自信度,然后让他们握紧拳头几秒钟(假装在玩“剪刀石头布”),之后让他们再一次评价自己的自信程度。实验参与者的身体行为影响了他们的大脑:仅仅双手握拳几秒钟就让人自信心倍增。

  提高自信心实验要参与这个练习,你需要准备一支笔、一张纸,以及你的双手。

  首先,从1(一点都不自信)到7(非常自信)为自己的自信指数打分。

  然后,看看以下罗列的形容词,选择三个能反映你最好性格的词、三个能反映你最差性格的词。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理查德·怀斯曼作品集
正能量怪诞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