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书籍 > 《心灵鸡汤》在线阅读 > 正文 第7章 站在生存境界的另一极 (6)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心灵鸡汤》 作者:李亦纲

第7章 站在生存境界的另一极 (6)

  远远地,他看见战场的另一头几个自己的士兵退却了。假如别人看见他们这样,也会后退的,因此,查理策马扬鞭冲向那个缺口,召唤士兵调头战斗。哪晓得他还没走到一半,一个马掌掉了,战马跌翻在地,查理也被摔倒在地上,还没等他再抓住缰绳,惊恐的马儿就跳起来逃走了。查理环顾四周,他的士兵们纷纷转身撤退,敌人的军队包围了上来。

  他在空中挥舞宝剑。“马!”他喊道,“一匹马,我的国家倾覆就因为这一匹马。”

  他没有马骑了,他的军队已经分崩离析,士兵们自顾不暇。不一会儿,敌军俘获了查理,战争就这么结束了。

  一个小小的马掌葬送了国王的性命以及整个国家。细节在人们的生活中确实有着如此重要的作用,谁忽略了它,谁就要受到它的惩罚。

  细节往往容易为人所忽视,而这也往往最能映射出一个人的思想状态,因此,也最能表现一个人的性格修养。正因为如此,透过小事看人日渐成为衡量、评价一个人最主要的方式之一。

  土豆是德国人喜爱的食品。在德国农村,土豆是最主要的农作物,一到收获的季节,农民就进入最繁忙的状态,他们不仅要把土豆从地里收回来,而且还要把它运送到附近的城里去卖。原先,农民都有一个习惯,就是把收获的土豆,按个头分为大、中、小三类,这样再到城里去卖就能卖个好价钱,比混在一起卖能多赚很多钱。但是要把堆成小山一样的土豆分捡开来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花费大量劳动力,也影响土豆及时上市。

  后来人们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汉斯一家从来没有人分捡土豆,他们总是把土豆直接装进麻袋,运到城里去卖,而且价钱卖得也不错。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汉斯在向城里送土豆时,没让汽车走平坦的公路,而是选择了一条颠簸不平的山路。这样经过10英里的颠簸,小的土豆就自然落到麻袋的最底部,大的留在了上面。卖时仍然大小分开,一样卖得好价钱。聪明的汉斯不仅节省了劳力,还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他的土豆总能比别人早一些上市,自然他的钱是越赚越多了。

  大自然中有许多类似的现象。平时不留意根本意识不到的,但如果注意现察,用心分析,巧以利用,就能给生活带来许多便利。

  细节是一种长期的准备,从而获得的一种成功的机遇。注重细节是一种个性习惯,是一种积累,也是一种眼光,同样也是一种智慧。只有保持这种处事的个性去做事,才能注意到问题的关键细节所在,才能做到为使事情达到预期的目标而思考细节,才不会为了成事而忽略细节。适合自身的才是最好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只有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事业,才能将这个事业做得最好。

  为了和人类一样聪明,森林里的动物们开办了一所学校。开学第一天,来了许多动物,学校为它们开设了5门课程,唱歌、跳舞、跑步、爬山和游泳。当老师宣布,今天上跑步课时,小兔子高兴地一下在体育场地跑了一个来回,并自豪地说:我能做好我天生就善于做的事。而再看其他小动物,有撅着嘴的,有搭着脸的。第二天一大早,老师宣布,今天上游泳课,小鸭也兴奋地一下跳进了水里,天生恐水,祖上从来没人会游泳,小兔傻了眼,其他小动物更没了招。接下来,第三天是唱歌课,第四天是爬山课……以后发生的情况,便可以猜到了,学校里的每一天课程,小动物们总有喜欢和不喜欢的。

  这个寓言全释了一个通俗的哲理,那就是:不能让猪去唱歌,兔子学游泳。要成功,小兔子就应跑步,小鸭子就该游泳,小松鼠就得爬树。因此,判断一个人是不是成功,最主要的是看他是否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自己的优势。

  明熹宗朱由校是一个很有天赋的皇帝,可惜他的天赋不是做皇帝而是做木匠。

  他心灵手巧,对制造木器有极浓厚的兴趣,也有极高的天分。明代天启年间,匠人所造的床,极其笨重,十几个人才能移动,用料多,样式也极普通。熹宗便自己琢磨,设计图样,亲自锯木钉板,一年多工夫便造出一张床来,床板可以折叠,携带移动都很方便,床架上还雕镂有各种花纹,美观大方,为当时的工匠所叹服。明熹宗还善用木材做小玩具,他做的小木人,男女老少,俱有神态,五官四肢,无不备具,动作惟妙惟肖。

  熹宗还派内监暗中拿到市面上去出售,市人都以重价购买,熹宗更加高兴,往往做到半夜也不休息。熹宗的漆工活也很在行,从配料到上漆,他都自己动手。他做的木像男女不一,约高二尺,有双臂但无腿足,均涂上五色油漆,彩画如生,活泼动人,看过的人都叫好。

  熹宗还喜欢盖房屋,喜欢弄些机关,常常是房屋造成后,高兴得手舞足蹈,反复欣赏,等高兴劲过后,又立即毁掉,重新造新样制作,从不感到厌倦,兴致高时,往往脱掉外衣裸作,把治国平天下的事,早就抛到脑后,无暇过问。

  奸臣魏忠贤当然不会错过这个良机,他常趁熹宗引绳削墨,兴趣最浓时,拿上公文请熹宗批示,熹宗觉着影响了自己的兴致,便随口说道:“我已经知道了,你尽心照章办理就是了。”明朝旧例,凡廷臣奏本,必由皇帝御笔亲批;若是例行文书,由司礼监代拟批文,也必须写上遵阁票字样,或奉旨更改,用朱笔批,号为批红。

  熹宗潜心于制作木器房屋,便把上述公务一概交给了魏忠贤,魏忠贤借机排斥异己,专权误国,而熹宗却耳无所闻,目无所见,可叹他是一名出色的工匠,却使大明王朝在他的这双手上摇摇欲坠,我们只好感叹熹宗生错了人家。

  很显然,明熹宗适合做的就是一位木匠而非皇帝,所以才会被人们称为一个胡闹的皇帝。不难想象,倘若他不是皇帝,而是一位木匠,那么他必将成为一位史上有名的木匠,而受人尊敬的。

  生活中,或许我们常常羡慕那些大老板的豪宅与轿车,感叹自己没有那个命。其实不然,那些大老板们之所以有所成就,一方面是因为基础好,而另外一方面则是找到了适合他们自身的行业,就像比尔盖茨找到电脑一样,他们正是因为找到了自己适合的职业才逐步走向成功的,你也一样,要记住:最好的职业未必是适合你的,适合你的职业才是最好的职业。未来取决于选定的方向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

  一个英国的探险家发现在一个沙漠中有一个小村庄。它紧靠一片绿洲,从这里走出沙漠只要三天时间,可是奇怪的是,这里却没有一个人走出过沙漠。探险家问那里的人:为什么不出去?得到的回答是:走不出去。原来他们尝试过多次,无论向哪个方向走,每次都是回到原地来。

  探险家当然不信,他雇了一个当地人,让他带路,走了十天,果然又回到了原地。他由此弄清了他们走不出去的原因:原来他们不认识北斗星,在茫茫大漠里没法准确地判断方向,所以他们走的路线实际上不是直线而是一条弧线。探险家告诉向导,你白天休息,晚上朝着那颗星星的方向一直走,就能走出去了。后来,向导就成了那里第一个走出沙漠的人。

  如今那里成了旅游胜地,那里竖着一座向导的铜像,铜像的底座上刻着这样一行文字:新生活是从选定方向开始的。

  人生的旅途其实就像沙漠,本来就没有方向。很多人在这个沙漠中迷了路,因为他们找不到方向,今天往东明天往西,走来走去尽是绕路,花的都是冤枉功夫。而另一些人,则一开始就树立了坚定的志向,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并且坚持不懈地沿着这个方向一直走下去,很快他们就走出了人生的荒漠,步入丰美的绿洲。

  唐代的鉴真和尚,俗家姓淳于,他出身于佛教徒家庭,21岁时在长安实际寺受戒,出家当了和尚。

  5年以后,一直到他东渡日本之前的40年中,他讲经、建寺、造像,由他受戒的僧侣先后达四万多人,其中有不少是以后成名的高僧。他被誉为江淮一带的受戒大师,在佛徒中的地位很高,成为一方的宗首。

  盛唐时代的中国非常强盛,人民生活安定,经济繁荣,文化和技术各方面都有很大成就,因此周围国家都派遣使节、留学生到中国来学习。日本当时处于奴隶社会,封建制的萌芽已逐渐增长。以后随着和中国交往的增加,他们直接向中国派遣使团和留学生,学习中国的经验。荣睿、普照就是日本专门派遣来中国邀高僧去日本传法受戒的学问僧。他们经过十年的访察,才找到了鉴真。

  第一次东渡日本,鉴真和弟子祥彦等21人从扬州出发,却因受到官厅干涉而失败。第二次东渡,船出长江口,就受风击破损,不得不返航修理。

  第三次出海,航行到舟山海面又因触礁而告失败。

  第四次东渡,前往温州途中被官厅追及,强制回扬州。

  五次东渡,在海上漂流了14天后,到了海南岛南端的崖县,鉴真本人也因长途跋涉,暑热染病,双目失明。

  直到第六次他离开扬州龙兴寺,乘第二艘遣唐使船从沙洲的黄泗浦出发,直驶日本。这位夙志不变、决心东渡弘法的盲僧,终于踏上了日本的土地,在鹿儿岛县川边郡坊津町的秋目浦上陆,随行的有普照、法进和思托等人。

  成功东渡四十多天后,鉴真一行到达当时的京都奈良,受到天皇为首的举国上下的盛大欢迎,轰动日本全国。他在日本生活了10年,最终在日本圆寂,终年76岁。

  鉴真去日本,前后一共六次乘船东渡,其中前五次都因各种原因而失败,并且还坏了自己的一双眼睛。以他60多岁的高龄,这样不避艰险,不图名利,不计成败,只为了弘扬佛法,广传佛道,进行时刻面临危险的东渡行为,最终能够成功,正是靠着他内心坚定不移的志向。

  一支军队可以没有统帅,因为没有统帅再派一个来就是了。但是一个“匹夫”,一个普通人,我们中的任何一个,都不能没有志向。没有志向的人生是没有方向的,只能随波逐流,无法成就事业。

  给自己一个破釜沉舟的机会

  如果决定去做一件事情,即便灾难我们都不要放弃,唯有不放弃的希望才能给我们带来累累硕果。

  约在一个半世纪以前,一艘英国商船沉没于马六甲海域。这艘从广州驶出的船上载满了中国的丝绸、瓷器及珍宝。

  10年前一位名叫鲍尔的人偶然从资料上获此信息,便下决心打捞这艘沉船。他在海底摸索了漫长的8年,探寻了70多平方公里的海域,终于找到了海底的宝物。

  这项搜寻工作的耗资是巨大的。工作刚进行了30天,就用去几万元,可珍宝却杳无踪影,两位最初的合伙人认定无望而离去。之后,没有一个合伙人能坚持得更久,其中有一位鲍尔的好友,几次加入又几次离去,并一次次劝说鲍尔放弃这“疯子”般的念头。

  事后鲍尔说他其实一直有放弃的念头,每次精疲力竭地从海底潜回时他都想永远不再干下去了,他甚至怀疑早年的记录有误,而且8年来他已耗尽巨资,债台高筑,但他终于坚持到了成功的这一天。

  坚信一种理念,始终为之奋斗,总有靠近理念甚至成功的一天。有时候这个过程往往需要我们酷似“疯子”一般的痴迷,这就是破釜沉舟式的智慧。

  破釜沉舟式的智慧,能够给予理想无限的动力,能够赋予人生更重要的意义,它超越了坚持本身,是一种坚持的升华,或许生活将我们剥夺的一无所有,只要我们拥有这种智慧,我们一定能够拥有最灿烂的明天。

  安东尼·罗宾提出这样的忠告:“把苦恼、不幸、痛苦等看成人生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当你遇到不幸时,你抬起头来,向前看。其后,你得不断地向自己重复使人愉快高兴地话:‘这一切都会过去。’”

  英国史学家卡莱尔经过多年的艰辛耕耘,终于完成了《法国大革命史》的全部文稿。他将这本巨著的底稿全部托付给自己最信赖的朋友米尔,请米尔提出宝贵的意见,以求文稿的进一步完善。

  隔了几天,米尔脸色苍白、上气不接下气地跑来,万般无奈地向卡莱尔说出一个悲惨的消息:《法国大革命史》的底稿,除了少数几张散页外,已经全被他家里的女佣当作废纸,丢进火炉里烧为灰烬了。

  卡莱尔在突如其来的打击面前异常沮丧。当初他每写完一章,便随手把原来的笔记、草稿撕得粉碎。他呕心沥血撰写的这部《法国大革命史》,竟没有留下任何可以挽回的记录。

  但是,卡莱尔还是重新振作起来。他平静地说:“这一切就像我把笔记簿拿给小学老师批改时,老师对我说:‘不行!孩子,你一定要写得更好些!’”他又买了一大沓稿纸,从头开始了又一次呕心沥血的写作。我们现在读到的《法国大革命史》,便是卡莱尔第二次写作的成果。

  作家最为珍视的莫过于自己的作品,而且那是经过多年的艰辛所完成的,里面凝结着卡莱尔的心血。当得知如此的付出被毁于一旦,而自己又没有留下任何的底稿时,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

  你一定会感到异常沮丧与绝望,卡莱尔也不例外。但当你明白过来事已至此没有退路,事实无法改变时你会怎么办?是意志消沉,从此一蹶不振;还是振作起精神,从头再来?卡莱尔选择了后者。坚强不息,与命运抗争的人都会选择后者。于是他又一次开始了他的创作历程,于是便有了“新”的《法国大革命史》。

  当人感到没有丝毫的退路时,他的潜能也会被激发到最大,那时他也是最为不可被战胜的。我们要用成功的心态来面对自己的决定,不留退路,也许就是另一种成功。理智展现人性的光环

  超越了理性的控制,人将失去自身最美丽的人性光环。

ww 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李亦纲作品集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