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名著 > 《沈从文-我的人生哲学》在线阅读 > 正文 第24章 一点精神(7)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沈从文-我的人生哲学》 作者:沈从文

第24章 一点精神(7)

  事恰相反,真的明白应当激起你一种否定精神。明知的判断和无比的勇气,都由“明白”而来。凡事有所蔽方浑沌不清。能否定现实的,必不会再以为“理想”只不过是堕落和荒谬结合物。战争不能用战争解决,正如一个勇士陷于淤泥中时,无从自己揪住头发掷出泥淖以外。否定这个人类弱点的,是信仰理性和愿望所具有的长处,对弱点不再存任何丝毫依赖心,方能有个真正的新的明天。否则将永远在“适应”上辗转!在这一点上,我们也就看得出近三十年知识分子悲剧何在。又如何分担了民族堕落的一环!政客重适应,事不足奇。可是一个思想家,实在应当看重真理所寄托的原则。这原则尽管空洞而无救于当前一部分人的衣禄,又有损于另一部分社会地位,然而惟有它具有永远否定这个××腐败遗毒的蔓延,理想的世界是天下一家,去掉民族偏见与自大,自私与贪得在某种情形下,每一国家每一民族都能享受其最大自由,各有所呈献而各得所需,相互不同而能调合并驰。这种理想距离我们远了一点暂时可不谈。但是一个比较合理的国家,统一而和平,如这时节许多国家一样,应当是作得到的!盼望那么一个国家实现应当不犯忌讳的!在这一点上我们试稍作检讨,我可见出一种对痛苦丑恶现实之培养,知识分子的绥靖主义如打盹现象,如何有其必然。而一种新的人生观的形成,却必需如何远离这个气氛方能生长。抹杀现实不能算否定现实。真的否定还奠基于认识。更重要处即在认识“理性”之存在与寄托,应当在知识分子身上发现,可不容易发现因为真的理性所表的热忱和信心,都并不曾见于新的文学艺术以及时人政论中。在用笔的一群里,我们只能发现一些聪明小巧的计谋,具新闻性的政见,反复抄袭的学问,有社交作用的活动,可见不出思想。见不出具有充分顽强防腐性而又组织完整的新的历史观,哲学观或文学观。都只想以“多数”代真理,强权代公理。见不出性格,见不出密度和深度。共通只能给人一种印象,即全民族的情感枯窘,世故与疲乏!

  正由于这种枯窘,世故,与疲乏,失去了调节中和作用,才会让另一种本能抬头到如今的种种,以及明日可能的种种……适之先生在北大国文会上给毕业同学三根救命毫毛,是思索问题,你倘若真能够头脑解放而独立来思索你所思索的是什么,你就会发现“敢思索”已成为当前人一种高贵的品德。你问我国家转机何在,转机即在此!

  §§§第12节读书人的赌博

  (读书人对于自己的问题就不大思索。)

  “关于知识阶级,最好少说话。察渊鱼者不祥。”

  “是的,老师。不过这是我两年前记在一个小本子上的玩意儿,从没对人提起过!现在读书人变了。”

  “你意思是他们进步了,还是更加堕落?”

  “老师,我从不觉得他们堕落,因此也不希望他们进步。我只觉得他们是有头脑的人,以为不妨时常想一想。只要肯时常想一想,国家就会不同得多了!”

  当我翻到《关于知识阶级》一段小文预备摘抄时,仿佛和骑青牛懂世故的老子,为有趣那么一个短短的对话。……作新烛虚一。

  我想起战争,和别人想的稍有不同。我想起战争四年还未结束,各个战区都凝固在原有地面,像有所等待的神气。在这种情形中,前方后方五百万兵卒将士,或可即用战地作教场,学习作本篇战并学习做人,得到不少进步。国家负责方面若像我一样思索到这个问题,想到这五百万壮丁将来回转他们那村里的茅屋中时,即以爱清洁有条理的生活习惯而言,对于国家重造所能发生的影响,可能有多大,就一定会想出许多办法,来教育他们,训练他们,决不至轻轻放过这个好机会了。这自然是我这个书呆子的妄想!

  规规矩矩的读书人,不会那么胡思乱想的。

  以“教育”两字而言,目前即似乎还是学有专长读书人的专利。读书人常说“学术救国”,可不相信壮丁复员后,除了耕田,有别的用处更能救国。这事情也极平常,因为许多读书人对于自己的问题就不大思索,譬如说吃教育饭的读书人,在目前战争情形中,是不是在教书以外,还想到如何教育自己?打了四年仗,世界地图都变了颜色,文化经济都有了变化,读书人有了多少进步?应不应当进步?我们且试为注意注意,有些现象就不免使人吃一惊。因为许多人表现到生活上,反映到文字上,都俨然别无希望与幻想,只是“在承认现实”的现状下,等待一件事情,即“胜利和平”。好像天下乱“用不着文人”,必待天下太平,那时一切照常,再来好好努力做人做事也不迟!战事结束既还早,个人生活日益逼紧,在一种新的不习惯的生活下,忍受不了战争带来的种种试验时,于是自然都不免有点神经衰弱,既神经衰弱,便带点自暴自弃的态度。因之“集团自杀”方式的娱乐,竟成为到处可见的情形。这类人耗费生命的态度和习惯,幽默点说来,简直都相当天真,有点返老还童的意味!正像是对国家负责表示:

  “你不管我们生活,不尊重学术,好,我也不管!”所以照习惯风气,读书人不自重的行为,还好像含有不合作反抗现实的精神,看不惯社会的不公正,才如此如彼。负军事责任的,常说只要有飞机大炮,即可望有把握打个大胜仗,料不到一部分知识阶级的行为,恰恰就表示在民族精神上业已打了一个不大不小的败仗。

  然而对于这个问题,却似乎和目前许多别的问题一样,不许人开口。触事多忌讳,不能说。用沉默阿谀事实,竟是必要的。

  或有人看不过意,要提出讨论讨论,或想法改善,结果终亦等于捕风,近于好事。好事过分或热心过分,说不定转而会被这些读书人指为有“神经病”。以为不看大处看小处,而且把小事放大,挑剔自家人何苦来。“小子何知,吾人以此自溷耳。”因此一切照常。

  这种知识分子,事实上对生命既无一较高的理想或目的,必用刚正牺牲精神去求实现,生活越困难,自然越来越不济事。消极消极,竟如命里注定,他人好事热心,都是多余了。不过我们若想起二十年前,王四前辈痛骂遗老官僚为何事,真不能不为这种“神经衰弱”的知识阶级悲悯!

  我于是妄想从病理学上去治疗这种人,由卫生署派出大批医生给这些读书人打打针,从心理学方面对付这种人,即简简单单,当顽童办理,用戒尺打手心。两个办法中也许后面一法还直截简单而有效果,为的是活了三四十岁的读书人,不知尊重自己,耗费生命的方法,还一如顽童。不当顽童处治,是不会有作用的!

  细想知识阶级的过去,意忽有所悟。这类人大多中产家庭出身,或袭先人之余荫,或因缘时会,不大费力即得到当前地位。

  这些人环境背景,便等于业已注定为“守常”,适宜于在常态社会中过日子。才智聪明,且可望在一有秩序上轨道的国家中作一有用公民,长处是维持现状,并在优良环境中好好发展。

  不凑巧就是他们活在当前的中国,战前即显得有点不易适应。

  他们梦想“民治主义”,可是却更适宜生活在一个“专制制度”中,只要这专制者不限制他们的言论,并不断绝他们的供给,他们赞同改变一切不良现状的计划,可是到实行时,却又常常为新的事实而厌恶,因此这些计划即使可逐渐达到真正的民主政治,他们还会用否定加以反对与怀疑。可是反对与怀疑尽管存在,一面又照例承认事实。在事实上任何形式的政治制度,只要不饿死他们,总可望安于现状活下去。虽活得有点屈辱,要他们领导革命,可办不到。所以过去稍有头脑的军阀,当前的有手腕的政客,都明白不必担心知识阶级不合作。这些人目前也有好处,即私人公民道德无可疵议,研究学问也能循序渐进慢慢见出成绩,虽间或有点自私,所梦想的好社会,好政治,都是不必自己出力即可实现,而且不能将生活标准降到某种程度。可是更大的好处,也许还是他们的可塑性,无所谓性,即以自我中心出发,发展自己稳定自己的人生观。因此聪明的政治家,易于运用他们的知识和社会地位,从事政治上的一切建设。不必真正如何重视他们,但不妨作成事事请教的神气,一半客气用在津贴研究费上,即可使他们感觉当事者的贤明。如运用得法,这些人至某一时无形中且会成为专制的“拥护者”,甚至于“阿谀”。正因为这些人在某一点上,常常是真正“个人主义者”,对国家“关心”相当抽象,对个人生命“照常”却极其具体。书本知识虽多,人生知识实不多。至于牺牲地位,完成理想,或为实证理想,自然是不可能的。话说回来,这些人又还可爱,可爱处也就是在他那种坦白而明朗的唯实哲学,得过且过的人生观,老实性格,单纯生命在温室长大而又加以修理过的礼貌仪范。读的书虽常常是世界第一等脑子作的,过日子却是英美普通公民的生活打算。……我好像重新明白一个问题,即前面所说,遇到这种人不自爱与不自重时,就打手心的办法了。因为这么一种人活到当前变动社会中实在是一种悲剧。他们的工作和生活的幻想,已完全毁了,完全给战争毁了,读书由于分工习惯,除了本行别的书又无多大兴味,他们从“集团自杀”方式上找娱乐,还能做什么?我幻想廿年后国家会有个新的制度,每个中国人不必花钱,都有机会由小学读到大学毕业。到那时,所谓“知识阶级”和“政客”,同样已成为一个无多意义的名词。国家一切设计全由专门家负责,新的淘汰制度,却把一切真正优秀分子,从低微社会中提出来,成为专门家的准备人材,到那时,对于知识阶级,将不是少说话,却是无话可说,那就太好了。

  我们实需要一种美和爱的新的宗教,来煽起更年青一辈做人的热诚,激发其生命的抽象搜寻,对人类明日未来向上合理的一切设计,都能产生一种崇高庄严感情。国家民族的重造问题,方不至于成为具文,为空话!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沈从文作品集
一个女剧员的生活雪晴小砦及其他沈从文小说湘西边城主妇集沈从文集-小说卷1夫妇从文自传沈从文散文采蕨小说集心与物游篁君日记新与旧长河阿丽思中国游记如蕤集沈从文-我的人生哲学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