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评论 > 《红楼梦的人生智慧》在线阅读 > 正文 第14章 金陵十二钗中的闺阁精英(6)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红楼梦的人生智慧》 作者:周锡山

第14章 金陵十二钗中的闺阁精英(6)

  护花主人对此评论说:“探春有才,宝钗有识,中间夹叙学问一段,是作者指示经济必须(从)根底学问中来,方能兴利除弊,不失大体。”这个评论非常精彩,讲到了根子上了。当代著名作家刘心武具体分析和发挥宝钗的学问切合实际,善于运用到实践中来,他说:薛宝钗协助李纨、探春理家,先说了一句“天下没有不可用的东西”,可谓至理名言。她们从赖大家那里获得启发,原来一个破荷叶、一根枯草根子,都是值钱的,赖家的花园子比贾府大观园小许多,但就靠着把一切东西皆转化为金钱的经营方式,除了自家戴花、吃笋等不用外买节约出许多开销,还可将多余东西外卖出二百两银子来。天下东西皆可用,宝钗接着说“既可用,便值钱。”探春算起账来,越算越兴奋,于是三人就计议了一番,在大观园实行兴利剔弊的新政,实施承包责任制,以提升大观园的收入。承包的前提,是将个人责任与个人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说破了,也就是首先承认人皆有私心,人性中皆有恶,因此顺其心性,加以驾驭,“使之以权,动之以利”,因为所承包的事项关系到自身收益,所以会尽心尽力,一定会努力地降低成本、减少浪费、提升技术、珍惜收益,一个一个的承包者皆是如此,则大局一定繁荣。用宝钗的话说,光一年下来的总收入,就“善哉,三年之内无饥馑矣!”

  曹雪芹的厉害,就在于他不仅写出了敏探春、时宝钗她们的“新政”之合理一面与繁荣的效果,也用了很多笔墨,写出了因为没有真正建立起公平分配机制,所形成的大大小小的风波。仅从看角门的留杩子盖头的小么儿与柳家的口角,就可以知道承包制使大观园底层仆役的人际关系比以往更紧张了,一个个两眼像那黧鸡似的,眼里除了金钱利益,哪里还有半点温情礼让?

  薛宝钗是个头脑极清醒的人,所谓“时宝钗”,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摩登宝钗”,就是既能游泳于新潮,又能体谅现实的因循力量,总是设法在发展与传统之间寻求良性的平衡。她一方面肯定岗位责任制,一方面又提出了“均富”的构想,这构想细化为三:一,大观园里的项目承包者,既享受税收方面的优惠,不用往府里的账房交钱;但他们也就不能再从账房那里领取相关的银子或用品。比如原来他们服侍园里的主子及大丫头们,要领的头油、胭粉、香、纸,或者是笤帚、撮簸、掸子,还有喂各处禽鸟、鹿、兔的粮食等等,此后都由他们从承包收益里置办。二,承包者置办供应品外的剩余,归他们“粘补自家”。三,除“粘补自家”外,还须拿出若干贯钱来,大家凑齐,散与那些未承包项目的婆子们。薛宝钗在阐释这一构想时,一再强调“虽是兴利节用为纲,然……失了大体统也不像个样子”,“凡有些余利的,一概入了官中,那时里外怨声载道,岂不失了你们这样人家的大体?”她特别展开说明,为什么要分利与那些并没有参与承包的最下层的仆役:“他们虽不料理这些,却日夜也是在园中照看当差之人,关门闭户,起早睡晚,大雨大雪,姑娘们出人,抬轿子,撑船,拉冰床,一应粗糙活计,都是他们的差使,一年在园里辛苦到头,这园内既有出息,也是分内该粘带些的。”(刘心武《大观园里的承包与均富》,《光明日报》2005年9月16日)

  ●深爱宝玉却能深藏心中

  宝钗对待爱情的极其理智冷静的思路和态度也令人肃然起敬。

  薛宝钗的慧眼,当然也看到宝玉的诸种优点,她在心中对宝玉很有好感,甚至深爱宝玉。但她心地广阔,城府很深,从不暴露。只有一次,她情不自禁地露出了“狐狸的尾巴”。那是宝玉因金钏和蒋玉菡之事挨毒打后,宝钗来探伤,在安慰他时说:“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自悔说的话急了,心疼情急之下流露了暗藏的心声,不觉的就红了脸,低下头来。宝玉听得这话如此亲切稠密,大有深意,忽见他又咽住不往下说,红了脸,低下头只管弄衣带,那一种娇羞怯怯,非可形容得出者,不觉心中大畅,将疼痛早丢在九霄云外。

  宝钗劝慰之后,临走时又拿了药来交给袭人。袭人赶着送出院外,说:“姑娘倒费心了。改日宝二爷好了,亲自来谢。”宝钗回头笑道:“有什么谢处。你只劝他好生静养,别胡思乱想的就好了。”并特地嘱咐“不必惊动老太太、太太、众人”。宝钗做事不肯张扬,这是她一贯的做派。

  焙茗猜测宝玉因蒋玉菡出逃而挨打,这是薛蟠挑唆了人来告宝玉才暴露的,袭人和宝钗都觉得可信,于是都怀疑起薛蟠来。宝钗就找薛蟠查问和规劝。虽然这次薛蟠的确是冤枉的,薛姨妈和宝钗也相信了他,但宝钗依旧给予合情合理的指点和批评。薛蟠无法辩解,就讽刺宝钗看中宝玉,什么都护着他。宝钗非常委屈气愤,但怕母亲不安,克制自己,回来后哭了一夜。(第三十四回)

  薛蟠情急之下,说她看中宝玉,她哭了一夜,并非是女孩被说中心事的害羞,而是她心中明白这是没有希望的事,她心中也的确喜欢宝玉,除了宝玉,周围也没有什么可以中意的人,她心中也是焦急的,只是面上不露而已。现在薛蟠还以此来讽刺她,好比黄狗踏痛脚,岂非雪上加霜,这才是她痛哭一夜的真正原因。

  以宝钗的聪慧和灵敏,她深知宝玉与黛玉深深相爱,宝钗在对待宝玉与黛玉的爱情问题上,也是大度的。她尽管对宝玉非常有好感,喜欢他,可是她从不丝毫流露出来,不做竞争者。她对宝黛相恋,不管他们如何露骨,她在任何场合任何时候没有讽刺和作梗。有一次宝钗来寻黛玉,看到宝玉正好走进潇湘馆,宝钗便站住低头想了想;宝玉和林黛玉是从小儿一处长大,他兄妹间多有不避嫌疑之处,嘲笑喜怒无常,况且林黛玉素习猜忌,好弄小性儿的。此刻自己也跟了进去,一则宝玉不便,二则黛玉嫌疑。罢了,倒是回来的妙。想毕抽身回来。(第二十七回)

  宝钗知道贾母深爱黛玉,贾府也流传宝玉和黛玉的配婚的前景。她对他们两人都依旧深怀关怀,以姐姐的身份真心地爱护和帮助、劝导和指点他们。

  对于宝玉,她坚决支持袭人对宝玉的规劝,她本人只要有机会发言,总要劝导宝玉一番。她在起诗社时公开批评宝玉是“富贵闲人”、“无事忙”。语言幽默而传神。

  宝钗劝导宝玉要认真学习儒家经典,着力于仕途经济,结果被宝玉恶声恶气地抢白,说是“禄蠢”。袭人事后因史湘云劝导宝玉也受抢白时,回忆说:“上回也是宝姑娘也说过一回,他也不管人脸上过得去过不去,他就咳了一声,拿起脚来走了。这里宝姑娘的话也没说完,见他走了,登时羞的脸通红,说又不是,不说又不是。幸而是宝姑娘,那要是林姑娘,不知又闹到怎么样,哭的怎么样呢。提起这个话来,真真的宝姑娘叫人敬重,自己讪了一会子去了。我倒过不去,只当她恼了。谁知过后还是照旧一样,真真有涵养。心地宽大,谁知这一个反倒同她生分了。”(第三十二回)她好意相劝,宝玉反而和她生分(疏远)了。

  尽管如此,她还是坚持原则,一有机会就相劝,杨罗生《漫说薛宝钗的“冷”》认为她对宝玉“深知其不可劝而劝之,体现了儒家‘铁肩担道义’的孜孜汲汲精神,更体现了视宝玉为‘真人’、为亲人才恨铁不成钢的深挚之情。”这个观点是对宝钗劝导宝玉的心理的准确把握。

  宝钗起先是深爱宝玉的,但后来因为宝玉不听宝钗和袭人的劝诫,坚决拒绝认真读书,所以宝玉并不是宝钗心目中的如意郎君,她后来对宝玉不仅没有热心追求,实际上是彻底放弃了。后来嫁给宝玉也是被动的不积极的。宝钗并不像众多评论家所认为的那样,为了将宝玉抢到手而费尽心机,不择手段。根据宝钗本人的品性和素养,可以看出,宝钗理想的夫君是学问深广、品德高尚、性格坚韧、有负责精神的英雄人物,是治国能手、爱民好官。宝玉则胆小、无能,不懂世事,遇到人生难题就束手无策。他连身边的女子也一个保护不住,他需要的是别人的保护。这样的人物,怎能真正获得宝钗的芳心?曹雪芹在《红楼梦》的一开首也指责宝玉一类的人物在“赖天恩祖德,锦衣纨绔之时,饫甘魇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谈之德,以至今日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这就是代宝钗对他的谴责,也是宝钗后来放弃宝玉的主要原因之一。

  以薛宝钗的善良和智慧,她对林黛玉也是真心关心和爱护的,尽管黛玉因为宝钗和宝玉各有“金玉”的巧合,曾一度怀疑宝钗会与她争夺宝玉,曾经不止一次地刻薄过她(如三十四回末、三十五回开首)。

  宝钗对黛玉的疾病也非常关心。黛玉每岁至春分秋分之后,必犯嗽疾,这年秋季又遇贾母高兴,多游玩了两次,未免过劳了神,近日又复嗽起来,觉得比往常又重,所以总不出门,只在自己房中将养,有时闷了,又盼个姊妹来说些闲话排遣,及至宝钗等来望候她,说不得三五句话又厌烦了。众人都体谅她病中,且素日形体娇弱,禁不得一些委屈,所以她接待不周,礼数粗忽,也都不苛责。而宝钗依旧经常去看望她。

  这日宝钗来望他,因说起这病症来。宝钗道:“这里走的几个太医虽都还好,只是你吃他们的药总不见效,不如再请一个高明的人来瞧一瞧,治好了岂不好?每年间闹一春一夏,又不老又不小,成什么?不是个常法。”黛玉叹道:“‘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也不是人力可强的。今年比往年反觉又重了些似的。”说话之间,已咳嗽了两三次。宝钗道:“昨儿我看你那药方上,人参肉桂觉得太多了。虽说益气补神,也不宜太热。依我说,先以平肝健胃为要,肝火一平,不能克土,胃气无病,饮食就可以养人了。每日早起拿上等燕窝一两,冰糖五钱,用银铫子熬出粥来,若吃惯了,比药还强,最是滋阴补气的。”宝钗精通药理和医术,已经使黛玉佩服,宝钗真切的关心,更使黛玉感动。

  黛玉叹道:“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从前日你说看杂书不好,又劝我那些好话,竟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细细算来,我母亲去世的早,又无姊妹兄弟,我长了今年十五岁,竟没一个人像你前日的话教导我。怨不得云丫头说你好,我往日见他赞你,我还不受用,昨儿我亲自经过,才知道了。比如若是你说了那个,我再不轻放过你的,你竟不介意,反劝我那些话,可知我竟自误了。若不是从前日看出来,今日这话,再不对你说,你方才说叫我吃燕窝粥的话,虽然燕窝易得,但只我因身上不好了,每年犯这个病,也没什么要紧的去处。请大夫,熬药,人参肉桂,已经闹了个天翻地覆,这会子我又兴出新文来熬什么燕窝粥,老太太,太太,凤姐姐这三个人便没话说,那些底下的婆子丫头们,未免不嫌我太多事了。你看这里这些人,因见老太太多疼了宝玉和凤丫头两个,他们尚虎视耽眈,背地里言三语四的,何况于我?况我又不是他们这里正经主子,原是无依无靠投奔了来的,他们已经多嫌着我了。如今我还不知进退,何苦叫他们咒我?”宝钗道:“这样说,我也是和你一样。”

  黛玉道:“你如何比我?你又有母亲,又有哥哥,这里又有买卖地土,家里又仍旧有房有地。你不过是亲戚的情分,白住了这里,一应大小事情,又不沾他们一文半个,要走就走了。我是一无所有,吃穿用度,一草一纸,皆是和他们家的姑娘一样,那起小人岂有不多嫌的。”宝钗笑道:“将来也不过多费得一副嫁妆罢了,如今也愁不到这里。”

  黛玉讲得轻快,“看人挑担不吃力”,她不知一家有一家的难处。宝钗经常要为这个不成器的哥哥烦恼,他使母亲生气担忧,宝钗还要费心劝慰。薛蟠的妻妾,这两个母夜叉捣蛋起来,黛玉碰到是要被活活气死的。宝钗为她分析今后形势,是十分实际的,叫她不要愁,心怀好意。

  所以当黛玉听了,不觉红了脸,笑道:“人家才拿你当个正经人,把心里的烦难告诉你听,你反拿我取笑儿。”宝钗依旧笑道:“虽是取笑儿,却也是真话。你放心,我在这里一日,我与你消遣一日。你有什么委屈烦难,只管告诉我,我能解的,自然替你解一日。我虽有个哥哥,你也是知道的,只有个母亲比你略强些。咱们也算同病相怜。”宝钗真心解释,她就多了一个母亲,这点比黛玉强,实际上大家都是孤苦伶仃的,所以说“同病相怜”。如果加上薛蟠这个哥哥,不仅没有帮助,还有极大拖累,有了他,宝钗有母亲的优越性也已经可以说抵消了。

  宝钗又说:“你才说的也是,多一事不如省一事。我明日家去和妈妈说,只怕我们家里还有,与你送几两,每日叫丫头们就熬了,又便宜,又不惊师动众的。”黛玉忙笑道:“东西是小,难得你多情如此。”宝钗道:“这有什么放在口里的!只愁我人人跟前失于应候罢了。只怕你烦了,我且去了。”黛玉道:“晚上再来和我说句话儿。”宝钗答应着便去了。(第四十五回)她们两人这是“金兰契互剖金兰语”,犹如结义姐妹的情谊。黛玉感谢她多情如此,宝钗谦虚地说:“这有什么放在口头的。只愁我人人跟前失于应候罢了。”意思是我还不能为每个人这样做,我对你是像每个遇到的人一样的,并不是待你一个人特别好的意思。(第四十五回)

  后来,薛蟠到南边去做生意,回来时买了一些南方的土产。宝钗给众人分送土仪,特特将黛玉的“加厚一倍”,宝玉同着黛玉道宝钗处来相谢。宝玉见了宝钗,便说道:“大哥哥辛辛苦苦的带了东西来,姐姐留着使罢,又送我们。”宝钗笑道:“原不是什么好东西,不过是远路带来的土物儿,大家看着新鲜些就是了。”黛玉道:“这些东西我们小时候倒不理会,如今看见,真是新鲜物儿了。”宝钗因笑道:“妹妹知道,这就是俗语说‘物离乡贵’,其实可算什么呢。”(第六十七回)这话将得轻巧,是实足的客气话。这些土产千里迢迢带到北京来是不容易的,平时根本享受不到的。物以稀为贵,宝钗大方地送给众人,尤其是让从南方来的黛玉享受家乡的物品,以解思乡之渴。

  后来她打发婆子送荔枝蜜饯壹瓶给黛玉,袭人也正好来看望黛玉。那婆子将一个瓶儿递给雪雁,又回头看看黛玉,因笑着向袭人道:“怨不得我们太太说这林姑娘和你们宝二爷是一对儿,原来真是天仙似的。”袭人见他说话造次,连忙岔道:“妈妈,你乏了,坐坐吃茶罢。”那婆子笑嘻嘻地道:“我们那里忙呢,都张罗琴姑娘的事呢,姑娘还有两瓶荔枝,叫给宝二爷送去。”(第八十二回)

  ●对自己和家庭都能尽心负责

  宝钗对自己是非常负责的。她有胎里毛病,就仔细地用冷香丸控制。平时十分注意健康,所以熟知不少医药知识和饮食知识。

  她对自己的娘家也尽心负责。宝钗因父亲已经亡故,哥哥薛蟠不学好,常常在外面惹事,家里又有夏金桂和宝蟾这两个泼妇、淫妇,闹得很不太平。薛蟠还两次若出人命官司,最后家办的商务因此彻底垮掉,家里为相救他倾家荡产。薛姨妈缺乏主见,每次都是宝钗冷静理智地劝慰母亲,给母亲出主意。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周锡山作品集
红楼梦的人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