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评论 > 《中华上下五千年妙诗妙词趣话》在线阅读 > 正文 第35章 千姿百态的中国诗词(5)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中华上下五千年妙诗妙词趣话》 作者:蒋焱兰

第35章 千姿百态的中国诗词(5)

  皎然的《春诗》就是一首写得不错的同头诗。皎然是唐代著名的诗僧,姓谢,名清昼,是南朝著名诗人谢灵运的十世孙,其诗风也一承其祖,情致闲适,语言简淡。

  春日绣衣轻,春台别有情。

  春烟问草色,春鸟隔花声。

  春树乱无次,春山遥得名。

  春风正飘荡,春瓮莫须倾。

  吴承恩在《西游记》中就作了“福”“禄”“寿”三首同头诗。

  《福诗》福星光耀世尊前,福纳弥深远更绵。

  福德无疆同地久,福缘有庆与天连。

  福田广种年年盛,福海洪深岁岁坚。

  福满乾坤多福荫,福增无量永周全。

  《禄诗》禄重如山彩凤鸣,禄随时泰祝长庚。

  禄添万斛身健康,禄享千钟世太平。

  禄俸齐天还永固,禄名似海更澄清。

  禄思远继多瞻仰,禄爵无边万国荣。

  《寿诗》寿星献彩对如来,寿域光华自此开。

  寿果满盘生瑞霭,寿花新采插莲台。

  寿诗清雅多奇妙,寿曲调音按美才。

  寿命延长同日月,寿如山海更悠哉。

  《春诗》无名氏春水春池满,春时春草生。

  春人饮春酒,春鸟弄春声。

  1991年,在湖南长沙郊区的望城县,发掘了一座唐代的瓷窑,出土了一批唐代的瓷器。其中,有许多酒壶上题有诗,《春诗》是其一。

  《奉和湘东王(春日诗》》南朝梁·鲍泉新莺始春归,新蝶复新飞。

  新花满新树,新月丽新辉。

  新光新气早,新望新盈抱。

  新水新绿浮,新禽新听好。

  新景自新还,新叶复新攀。

  新枝虽可结,新愁讵解颜?新思独氛氲,新知不可闻。

  新扇如新月,新盖学新云。

  新落连珠泪,新点石榴裙。

  此诗是对萧绎(即梁湘东王)《春日诗》的和唱之作,描写明媚的春光和无限的春思。

  还有一个关于纪晓岚写同头诗的传说。某年春日,乾隆皇帝在一帮大臣的簇拥下到郊外游春时,看着眼前一派春光明媚、万紫千红的春日美景,听着大臣们“圣天子仁明有道,故而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赞颂之辞,乾隆不禁诗兴大发,当即转身对身旁的纪晓岚说:“如此良辰美景,虚度了实在可惜。朕命卿作一首咏春诗,每句至少嵌上两个‘春’字,卿以为如何?”纪晓岚欣然从命,略加思索,脱口吟道:

  春光春风春景和,春人路上唱春歌。

  春日临窗写春字,春闺女子绣春罗。

  纪晓岚吟咏刚罢,大臣们都不禁为他的才思敏捷而齐声喝彩:“好!

  好!”乾隆皇帝也点头称赞。

  在山西等地民间也广泛流传着一首同头诗《春字歌》:

  春日春风动,春江春水流。

  春人饮春酒,春官鞭春牛。

  这首同头咏春诗在每句都用了同一个字:“春”,而且镶嵌自然,明晓流畅。其中,前两句描写了春天到来后春日春风动、春江春水流的春景,后两句描写了古代立春时的两大习俗——春人饮春酒和春官鞭春牛。

  绕头诗

  绕头诗诗体为宋代大文豪苏轼所创。其形式为:一、三两句为三字,二、四两句为七字;一、二句押一韵,三、四句另押一韵。其中第三句的一、三字为第一句三、一字,好比将尾绕到头,故称“绕头诗”。

  相传苏东坡有一次宴请宾客,席上高朋满座,王安石、秦观、佛印和尚等名人都在其列。酒喝到兴头,苏轼道:“我来行一酒令:上两句用两字颠倒说,下面用两句诗押韵,分别阐述上两句意思。做不出的罚酒三杯。”

  说完,即随口吟出上面的第一首,王安石等三人自然不甘心被罚酒,各自吟出了后面三首。

  闲似忙,蝴蝶双双过粉墙;忙似闲,白鹭饥时立小滩。

  (苏轼)来似去,潮翻巨浪还西注,去似来,跃马翻身射箭回。

  (王安石)动似静,万倾碧潭澄宝镜;静似动,长桥影逐酒旗送。

  (秦观)悲似乐,送葬之家喧鼓乐;乐似悲,送女之家日日啼。

  (佛印和尚)藏头诗看《水浒传》的人都知道,梁山为了拉卢俊义入伙,“智多星”吴用和宋江便生出一段“吴用智赚玉麒麟”的故事来,利用卢俊义正为躲避“血光之灾”的惶恐心理,由吴用口占四句卦歌,卢俊义写在墙壁上:

  卢花滩上一扁舟,俊杰黄错独自游。

  义到尽头原是命,反躬逃难必无忧。

  乍一看这首诗并无特别之处,但诗的真意即暗藏于诗句之首为:“卢俊义反”四个字,结果,成了官府治罪的证据,终于把卢俊义“逼”上了梁山。

  这种诗就叫“藏头诗”,又称“藏头格”,它是杂体诗的一种,一般讲究韵律、对仗,但字句不拘。这种诗的特点是:按照修辞“镶嵌”手法把特定的字,将不便明言的本义逐字分藏于诗句之首,这样使每句句首的字能合成另具意义的短句的一种诗体。

  宋代文学家苏轼(苏东坡)有一首《减字木兰花》,其诗云:

  郑庄好客,容我尊前先堕帻。

  落笔生风,籍籍声名不负公。

  高山白老,莹骨冰肌那堪老,从此南徐,良夜清风月满湖。

  [本诗注:’郑庄:西汉郑当时,字庄,以好客闻名。尊前:宴席上。

  堕帻:即落帽,潇洒不拘礼仪貌。籍籍:声名显赫。高山:喻德高者容易年老。莹骨:虽是年老,但莹骨玉肌,实非年老。用《庄子》语意。

  这首词,每句句首藏一个字,合起来便是“郑容落籍,高莹从良”八个字。据说苏轼自杭州召回朝廷,过京口、润州太守林子中设宴款待,座中营妓郑容、高莹出牒,林子中命呈牒于苏轼,苏轼见牒上是二妓女求落籍、从良,即不当妓女而嫁人。那时有规定,营妓要求从良,须得本郡府长官批准。苏轼此时在作客,不便作主,便索笔题了这首词于牒后,批准她俩落籍从良。

  相传苏轼的妹妹苏小妹,她曾三难新郎秦观,开始她写了四句诗要秦观猜,诗云:

  钢铁投洪冶,蝼蚁上粉墙。

  阴阳无二义,天地我中央。

  秦观一看,这四句诗正是嘲笑他的,因为他曾假扮云游道人,在岳庙化缘,去相苏小妹。于是他便写了一首诗云:

  化工何意把春催?缘到名园花自开。

  道是东风原有主,人人不敢上花台。

  苏小妹一看,原来是一首藏头诗,每句顶头一字,合之乃“化缘道人”

  四字,正合她的诗谜。

  明朝大学问家徐渭(字文长)游西湖,面对“平湖秋月”胜景,即席写下了七绝一首:

  平湖一色万顷秋,湖光渺渺水长流。

  秋月圆圆世间少,月好四时最宜秋。

  其中就藏头“平湖秋月”四字。

  清朝乾隆年间,李调元上京赴试。

  在书院遇见一批文人在谈论诗文,大家问他姓名,李调元即作诗一首:

  李白诗名传千古,调奇律雅格尤高。

  元明多少风骚客。

  也为斯人尽折腰。

  他作的是一首藏头诗,将每字连起来,便是“李调元也”四字,恰是答了众人所问。形式特别,与众不同,颇显才华。

  《沽酒》清·伦文叙有心披星戴月来,柴门紧闭未曾开。

  出声高叫惊邻里,卖酒人家快出来。

  这首诗的来历是这样的:伦文叙半夜三更去敲一家酒店的门,说要沽酒。店家颇为不悦,有意刁难,就指着对面柴店的招牌,要马上以“有柴出卖”为字首,做一首嵌字诗,不然别想买酒。伦文叙当然是不假思索,张口就来,吟出了上面这首诗。

  清朝大文学家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借薛宝琴之口作了怀古诗十首。其中的《交趾怀古》这样写道:

  铜铸金镛振纪纲,声传海外播戎羌。

  马援自是功劳大,铁笛无烦说子房。

  本诗是交趾怀古,事迹只与马援有关,张良从来没有到过交趾,怎么会涉及到张良“铁笛无烦说子房”呢?原来这首诗也是一首藏头诗,将该诗每句的第一字提出,得到“铜声马铁”。“铜”与“同”同音,“马”

  与“骂”谐音,再保留“铁”字的金字旁,得到“同声骂金”这一反清的诗谜!因为“金”指的就是满清,满清以前称“后金”。

  该藏头诗藏得如此之深,如此之巧妙,不仅躲过了清朝文字狱的迫害,竟然两百多年无人破解,真是一个奇迹。

  倒字诗

  倒字诗是在句尾将通常用的词语颠倒过来,使之每句押韵,所以也称“翻韵诗”。内容多寓讽谕之意,诙谐有趣,令人发笑。

  据说唐人黎灌是位狂士,他游历到福建漳州,常常在酒席上耍酒疯,当地举行乡饮那天,招待人唯独不请他,他就写了一首翻韵诗,递交崔刺史,同座的人看了都大笑,崔史君马上派人将他招来。这首翻韵诗每句句尾就应倒过来理解:

  《赠漳州崔使君乡饮》唐—黎灌惯向溪边折柳杨,因循行客到州漳。

  无端触忤王衙押,不得今朝看饮乡。

  翁仲,原来指秦代猛将翁仲,传说他身长一丈三尺,非同一般常人。

  秦始皇命他出征匈奴,死后铸铜像立于咸阳官司马门外。后就称铜像、石像为“翁仲”。

  清朝的乾隆皇帝,曾经到江南一带巡游,随从的人很多。有一天,他来到一座规模很大的坟墓前,那里不但有不少石碑,而且有石人、石马。

  乾隆皇帝指着一个石人问身边的一个翰林:“它叫什么名字?”这位翰林一时记错回答:“仲翁”。

  据说乾隆回北京之后,把这位翰林降为通判了。乾隆给其降职的旨令是四句诗:

  翁仲为何作仲翁,只因窗下少夫功。

  从今不许为林翰,贬出朝房作判通。

  诗中的“仲翁”“功夫”“翰林”

  “通判”等词,乾隆都故意颠倒了,实是对这位翰林的辛辣嘲讽。此诗就是翻韵诗。

  后来怎么样呢?那个被降职的翰林到了苏州做苏州监郡,也就是通判,地位仅次于州府长官,可还是不思悔改,作威作福,也时常闹笑话。

  当地人就借用乾隆的翻韵诗,改了两句,做成一首别有用心的剥皮诗,讽刺他胸无点墨,鱼肉百姓。

  翁仲将来作仲翁,也缘书读少夫功。

  马金堂玉如何人,只好州苏作判通。

  此诗除句尾翻韵外,第二句的“书读”、第三句的“马金堂玉”、第四句中的“州苏”分别是倒字。也是尾字翻韵。

  朗朗上口的数谜诗

  数谜诗顾名思义就是数字猜谜诗,它似数字谜语,又似趣味数学题,所以又被称为数学诗。

  数学诗融文、史、数、谜于一体,是古代一种常见的算题形式,它与现代的数学题相比,读起来更有意思,朗朗上口。

  数学很抽象,又令人感到枯燥无味,怎样使数学易于理解,为人们所喜爱,在这方面,中国古代数学家做了许多尝试,歌谣和口诀就是其中一种,采用古典诗可歌可诵的形式表现出来,形式活泼生动。从南宋杨辉开始,元代的朱世杰、丁巨、贾亨、明代的刘仕隆、程大位等都采用歌诀形式提出各种算法或用诗歌形式提出各种数学问题。

  譬如歌剧《刘三姐》中,刘三姐与三位秀才(陶、李、罗)对唱,罗秀才:

  小小麻雀莫逞能,三百条狗四下分。

  一少三多要单数,看你怎样分得清。

  刘三姐:

  九十九条打猎去,九十九条看羊来。

  九十九条守门口,还剩三条奇奴才。

  朱世杰的《四元玉鉴》《或问歌录》共有12个数学问题,都采用诗歌形式提出。如第一题:

  今有方池一所,每面丈四方停。

  葭生两岸长其形,出水三十寸整。

  东岸蒲生一种,水上一尺无零。

  葭蒲稍接水齐平,借问三般(水深、蒲长、葭长)怎定?第四题:

  我有一壶酒,携着游春走。

  遇店添一倍,逢友饮一斗。

  店友经三处,没了壶中酒。

  借问此壶中,当原多少酒?明代程大位《算法统宗》是一本通俗实用的数学书,也是数字入诗代表作。《算法统宗》全书17卷,广泛流传于明末清朝,对于民间数学知识的普及贡献卓著。这本书由程大位花了近20年完成,他原本是一位商人,经商之便汇集各地算书和文字方面的书籍,编纂成一首首的歌谣口诀,将枯燥的数学问题化成美妙的诗歌,让人朗朗上口,加强了数学普及的亲和力。

  著名《孙子算经》中有一道“物不知其数”问题(孙子剩余定理)。

  这个算题原文为:

  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答日二十三。

  这个问题流传到后世,有过不少有趣的名称,如“鬼谷算”“韩信点兵”等。程大位在《算法统宗》中用诗歌形式,写出了数学解法:

  三人同行七十稀,五树梅花廿一枝,七子团圆月正半,除百零五便得知。

  这首诗包含着著名的“剩余定理”。也就说,拿3除的余数乘70,加上5除的余数乘21,再加上7除的余数乘15,结果如比105多,则减105的倍数。上述问题的结果就是:

  (2×70)+(3×21)+(2×15)一(2×105)=23这个问题在宋代一本笔记书里也有一个诗歌解法:

  三岁孩儿七十稀,五留廿一事尤奇。

  七度上元重相会,寒食清明便可知。

  古代称正月十五为上元,所以上元指15,又称冬至百六是清明,寒食是清明节前一日,所以寒食清明指。105。这二首诗解法都一样,答案是23。程大位作数学诗:

  远望巍巍塔七层,红光点点加倍增,共灯三百八十一,请问尖头几盏灯?三百六十一只缸,任君分作几船装。

  不许一船多一只,不容一船少一缸。

  三百七十八里关,初行健步不为难。

  脚痛每日减一半,六天才能到其关。

  要问每天行里数,请君仔细算周详。

  程大位还有一首类似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饮酒数学诗:

  肆中饮客乱纷纷,薄酒名醨离厚酒醇。

  好酒一瓶醉三客,薄酒三瓶醉一人。

  共同饮了一十九,三十三客醉颜生。

  试问高明能算士,几多酶酒几多醇?这道诗题大意是说:好酒一瓶,可以醉倒3位客人;薄酒三瓶,可以醉倒一位客人。如果33位客人醉倒了,他们总共饮下19瓶酒。试问:其中好酒、薄酒分别是多少瓶?在元代有一部算经《详明算法》内有关于丈量田亩求法:

  古者量田较润长,全凭绳尺以牵量。

  一形虽有一般法,惟有方田法易详。

  若见涡斜并凹曲,直须裨补取为方。

  却将黍实为田积,二四除之亩法强。

  清人徐子云著《算法大成》,中有这样一首数谜诗:

  巍巍古寺在山林,不知寺内几多僧。

  三百六十四只碗。

  看看周遭不差争。

  三人供食一碗饭,四人同吃一碗羹。

  请问先生明算者,算来寺内几多僧。

  诗句的意思是:寺内有364只碗,如果3个和尚共吃一碗饭,4个和尚共吃一碗羹,就每个和尚都有得吃,寺内共有和尚多少个?“周遭不差争”意即很准确,碗数就这样,一点也不差。如果用现在的代数方程式来解答,设寺僧为x,列出如下算式:

  x\/3+x\/4=364,可得出x=624即寺里624个和尚。

  另一首数谜诗是:

  小小寞湖有新莲,婷婷五寸出水面。

  孰知狂风荷身轻,忍看素色没波涟。

  渔翁偶遇立春早,残卉离根二尺全。

  借问英才贤学子,荷深几许在当年?设湖深(垂直边)为x,则斜边(没波涟)为x+5,即:

  x+20。=(x+5),解得x=37.5(寸)。故荷深是四尺二寸五分。

  另有人据此写了一首数学诗:

  平平湖水清可鉴,石上半尺生红莲;出泥不染亭亭立,忽被吹到清水面。

  渔人观看忙向前,花离原位二尺远;能算诸君请解题,湖水如何知深浅?这是一个多么富有诗情画意的代数题!你看,长在湖里的红莲,露出湖面的长度是半尺,它被风吹向一边,红莲顶上的花离原水面的距离为2尺,问湖水有多深?根据勾股定理列式算得,湖深为3.75尺。

  民间也流传着不少数学诗:

  三百七十八里关。

  初行健步不为难。

  脚痛每日减一半,六天才能到其关。

  要问每天行里数,请君仔细算周详。

  再如《李白醉酒》:

  李白街上走,提壶去买酒。

  遇店加一倍,见花喝一斗。

  三遇店和花,喝光壶中酒。

  试问壶中原有酒几斗?还有一则数学诗的故事由明代广东才子伦文叙担当主角特别有情趣。

  有一天,小文叙为了孝敬胡员外。

  特地在西禅寺摘了几斤鲜嫩的花椰菜,并乘上街之便送给胡员外。胡员外一见小文叙忙拉住他,想请他帮个忙。

  小文叙乐哈哈地说:“你有什么事需要我去做的,你尽管说。”胡员外说: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蒋焱兰作品集
中华上下五千年妙诗妙词趣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