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评论 > 《聊将锦瑟记流年: 黄仲则诗传》在线阅读 > 正文 第35章 歧路亡羊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聊将锦瑟记流年: 黄仲则诗传》 作者:安意如

第35章 歧路亡羊

  [壹]

  似仲则这样的痴人,要么喜欢他,要么讨厌他,很难有折中的观感。

  初至朱筠幕中,虽然深受器重,又有洪亮吉、邵晋涵等人朝夕共语,但仲则总摆不脱“人生尽如寄,不如沙上禽”的感觉;如果离去,为生计所拘,他又心中矛盾。去留两难,早在乾隆三十七年的一首《春暮》里已经曲尽其意了——江南三月雨,零此千花色。

  啼鹃劝人归,啼莺复留客。

  归既不得归,留亦安可留?

  闲云及江水,浩荡相与愁。

  春风吹百草,草深没行落。

  草青客南州,草枯在何处?

  人生尽如寄,不如沙上禽。

  更听隔溪管,能伤日暮心。

  如果说,在《春暮》里他还算掩藏了情绪态度,只是曲尽其意的话,乾隆三十八年春所作的《悲来行》就真的是狂态毕现,直言不讳了——我闻墨子泣练丝,为其可黄可以黑。

  又闻杨朱泣歧路,为其可南可以北。

  嗟哉古人真用心,此意不复传于今。

  今人七情失所托,哀且未真何论乐。

  穷途日暮皆倒行,更达漏尽钟鸣声。

  浮云上天雨堕地,一升一沉何足计。

  周环六梦罗预间,有我无非可悲事。

  悲来举目皆行尸,安得古人相抱持。

  天空海阔数行泪,洒向人间总不知。

  《悲来行》其实更像一篇态度鲜明、言辞激烈的檄文,是一个愤怒青年对现实的征讨。它不同于古人那些托物言志、兴寄深微的“感遇”之作,违背传统诗学所提倡“哀而不伤”的含蓄美感。

  当中有两个典故的运用值得重视,“我闻墨子泣练丝,为其可黄可以黑。又闻杨朱泣歧路,为其可南可以北。”典出《墨子·所染》:“见染丝而叹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及《淮南子·说林训》:“杨子见逵路而哭之,为其可以南可以北。”

  墨子看到质本洁白的丝被染得五颜六色,悲从心起;杨朱看到歧路太多,感伤人生难以抉择而落泪。这两个典故都意在感慨环境和现状对人造成的影响。当然是不好的环境,不然何用悲戚?

  这四句是说,人在时事中彷徨,面前歧路交错,可以往南,可以往北,稍有不慎就会误入歧途;本色的素丝,可以染黄,可以染黑,很快就失却了本来面貌。

  至这四句而下,悲怨再不遮掩,一泻到底。

  “嗟哉古人真用心,此意不复传于今。今人七情失所托,哀且未真何论乐。穷途日暮皆倒行……悲来举目皆行尸……”这种种愤世之语,读来触目惊心,且不说清代诗坛,就我所见诗文中愤世嫉俗、灰心厌世,未有过于此者。

  阮籍的《咏怀诗》也不过借“杨朱泣歧路,墨子悲染丝”开笔,定下悲慨的基调,往下就转为“揖让长离别,飘飖难与期”——这转折虽显生硬,却也符合魏晋时人看似张狂大胆,实则谨慎避祸的作风。

  虽都是借古喻今,对现实有极深刻的认知和体味,然,相比于阮籍顾左右而言他、有意为之的隐晦迷离,仲则直斥时弊,用词要犀利精准得多。连“倒行逆施”、“行尸走肉”这样的词都奉上了,十足的愤青范儿。

  如陈子昂所言:“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天地悠悠,我心纠纠。这时代叫人癫狂,颠倒梦想令人绝望。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这时代奉行利己、实用主义,所有与之背道而驰的理念,都显得不合时宜。

  游走在世面上着意表现忠诚的人,往往所图不纯;有操守的人,内心清醒却只能冷眼旁观,既不能改变现状,有时还不得不屈己从人,充当尴尬的角色。一念及此,自然是既悲且泣了。

  我是从检点仲则一生经历的角度去看待他的,在意的,不仅仅是他诗作的艺术水准、思想和照见现实的深度。私人感情上,我更在意理解他的幸与不幸,剖析其一生潦倒的内在成因。

  在结党营私、尔虞我诈、追权逐势的世风面前,洁身自好的人必然格格不入,备感压抑失落。似这样不平则鸣,作为诗作自然叫人击节赞叹,如以《汉书》下酒,当浮一大白,可对他个人处境而言,实在是弊大于利——他既感到无限的绝望,又忍不住心存希望,求之不得,弃之不舍。是以,终是进退失据。

  因个人的不如意而否定整个时代,我始终觉得是欠妥的。人不能脱离自己所生存的时代,就像不能揪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地面,所以我更喜欢狄更斯在《双城记》里说的:“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有着各样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在通往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简而言之,那时跟现在非常相像,某些最喧嚣的权威坚持要用形容词的最高级来形容它。说它好,是最高级的;说它不好,也是最高级的。”

  时代有光明的一面,就必然有黑暗的一面,生活在其间的我们,注定无法逃离。任何脱离自身所处时代的对比和考量都是无意义的。好坏的标准也常常莫衷一是,因人而异。

  面对纷乱世态,批判、对峙、抗争必须有,但需要在客观冷静的尺度之内,内心保持距离和判断。若说康乾盛世已叫人不疯魔不成活,那康乾之后直至清末呢?现在乃至以后呢?

  我跟清代那些和仲则同时代的文人态度类似——赏其才,惜其志,可以理解,却不能全然认同仲则的愤世嫉俗。他在诗中极言古时之好,赞古人之真璞,须知古人也是这样想和看的,一代代人朝前看,往后想,总觉得“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但日子还是不动声色地过去了。

  厚古薄今,“过去的总是好的”和“得不到的总是好的”,是一体同源的消极,于事无补。

  [贰]

  我不知仲则在朱筠幕府中,目睹了怎样的黑暗和龌龊,令他激愤于心,如鲠在喉,不吐不快——不过这也不重要了。

  因为这年的春天,朱筠得到了乾隆皇帝谕旨:“朱筠学问尚优,着仍以编修用,在四库全书处行走。”他奉召赶赴京师,仲则因母亲年事已高不能同去。但想来朱公是深知仲则性格的,所以也不作强求。

  仲则太单纯,单纯到只适合做诗人。倘若在地方上,如此用心回护,他尚且不能适应,那么,身在京城那样的大官场,更容易招惹是非,因言获罪。

  朱筠不能再给予仲则庇护。这两年的相处,彼此眷恋也罢,解脱也罢,宾主一场,到此时,缘分尽了,各奔前程。

  告别了朱筠之后,仲则在杭州和徽州浪游了半年。虽然在诗中写尽空闲,但他其实不是闲人。多年来四处奔忙,杭州是他来往各地的必经之路。武林如故里,西湖如旧友,他前后写下不少诗。这些诗都很美,害我念念不忘,每到西湖边,就会想起。

  昔慕林和靖,平生亦爱梅。

  绕庐三百树,一一手亲栽。

  霜冷月孤落,山空我独来。

  耳边犹鹤唳,残梦已飘回。

  ——《梦孤山》

  渔舠歌舫寂无踪,梦醒湖山第几重。

  卷幔水风能破醉,钩帘斜月正窥侬。

  暗中草气兼秋气,烟外湖山似病容。

  若为幽人伴遥夜,一僧楼上自鸣钟。

  ——《湖楼夜起》

  远山如梦雾如痴,湖面风来酒面吹。

  不见故人闻旧曲,水西楼下立多时。

  ——《湖上杂感》(其一)

  水寒成阵怯衣单,落拓愁怀遣倍难。

  薄负才情合憔悴,可怜闲煞好栏杆。

  ——《湖上杂感》(其二)

  寂寞楼台锁冻云,闲踪惟我最殷勤。

  西湖与尔坚相约,一过钱塘一访君。

  ——《冬日过西湖》(其一)

  湖上群山对酒尊,无人无我旧吟魂。

  不须剪纸招魂去,留伴梅花夜月痕。

  ——《冬日过西湖》(其二)

  彼时仲则写于杭州的诗,几乎可以单列一个章节出来,远远不止我上面所引的这几首。这些诗,和他十九岁初至杭州时所写的《吴山写望》、《雨后湖泛》相比,已是两种境界。此时少了许多泛泛之思,多了许多不能言说的沉静。也许这就是岁月沧桑加诸他心上的,磨砺的力量。

  在仲则笔下,到来和离开从来都不是轻率的事情。不会像我这样,早上还在北京,中午就已经到了杭州。来去过于自如,反而不容易写出情深义重的文字了。

  在古老的时代,文人笔下的城市,是寄托了梦想、情怀,值得托付和信任的所在。长安、洛阳、广陵、武林,每一个流光溢彩的城市有着根系不同、属性各异的基因密码。人们世世代代在其间繁衍生息,留下的,就是历史,演绎的,就是传奇,不会像如今这样标榜日新月异。日新月异,多么乏味、无韵的词。

  有时坐在湖边看书喝茶,日暮湖山,极目望去,西湖颇有烟水迷蒙之美。水声拍岸清幽,落叶簌簌而下,随波而去,咫尺之遥,便染繁华。时见画舫溢波而来,虽耳无管弦之声,亦叫人心有曲意。

  蓦然想起仲则的“不见故人闻旧曲,水西楼下立多时”,没有因由地,它像一簇烟花在记忆中猝然绽放,还没回过神来,已留下伤感的余烬。

  有些诗句的好处,是可以用语言去形容的,而更多的好诗,无法用语言去品评,只能凭心境去体味,要人同此心才可意会。就像我此刻无法准确地告诉你,他在思念什么,为谁而惆怅。

  这种情绪慢慢游走,它似一条河流,变化多端,又似一颗种子蛰伏在心底,等到时机成熟才肯宛转相见。

  仲则写诗,遣词造境有其极为独到之处。“立”字是他用得极为传神的一个字。无论是“为谁风露立中宵”,还是“水西楼下立多时”,似写尽了不可言说的孤独之感、隐忍之情。寥寥数语,即能勾起无尽惆怅之思,叫人心意低回。

  “立”字又很陡峭,仿佛是立于悬崖之上,背后是万丈深渊,全无退路——是他孤寒心意的写照。

  他曾写过一首《寄蒋耘庄》:“踪迹吟场半载同,水西楼下别匆匆。清狂好占溪颜月,寥落应怜泽畔鸿。屐齿青余三迳草,泪珠红入半江枫。酒痕检点春衫在,聚散浑疑一醉中。”中有“水西楼下”之语——“不见故人闻旧曲,水西楼下立多时”应与此呼应。

  “酒痕检点春衫在,聚散浑疑一醉中。”想起他的诗,我总是忍不住悲,触目生泪。

  他总是默默地难过着,像很多说不出为什么难过的人。有些痛无法与人诉,连自己都无法准确捕捉。

  如梦在侧,形影不离,他的万种愁心,也许并不为谁,不为具体的事,只是不能遏制地,久远的悲伤再度袭来。

  别人在赏丽景繁华,他眼中湖山犹带病容。我多希望他能快乐一点,可惜不能。

  他总是借酒浇愁,身内,焚心如火,身外,万仞寒绝。护持着先天破碎的希望,举步维艰。将来,终是不敢预设的。

  遥望孤山,我忍不住会想,如果他像林和靖那样梅妻鹤子、孤独丰腴地过完一生,其实都算得偿所愿,不枉此生。他,却是浮生不堪醒,残梦已飘回。

  百年后,吟魂犹啼血,只剩,这心血词章,像烟花一样掠过红尘。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安意如作品集
惜春纪聊将锦瑟记流年: 黄仲则诗传人生若只如初见当时只道是寻常日月观音陌上花开缓缓归陌上花开诗三百:思无邪要定你,言承旭看张:爱玲画语世有桃花再见故宫美人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