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青春校园 > 《致我们挥霍在路上的青春》在线阅读 > 正文 第16章 瑞士(2)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致我们挥霍在路上的青春》 作者:梁小萌

第16章 瑞士(2)

  “野心勃勃”地想要到处跑的我们,像孩子一样急于挣脱它的怀抱,可最后发现这里才是最让人安心又怀念的地方。

  在瑞士的几天,因为舍不得在吃上花费,所以Migros和Coop这两家超市就成了我每天都要报到的地方,不管走到哪里,只要见到它们就觉得安心。虽然我可能只是半路进去买一个可颂,或者一杯酸奶,但即使这样,也足够补充我继续前进的元气。瑞士有做得很漂亮又很好吃的面包,因为平时吃得少,所以总会体会到那久违的饥饿感。即使平实无华的面包也有了让人回味的味道。而且瑞士盛产奶制品,虽然没有狠心去尝各种奶酪,但酸奶倒是没怎么落下。记得终于要离开瑞士时,我从超市里买了一包各种各样的酸奶留在路上吃,咖啡酸奶、香蕉酸奶、坚果酸奶麦片,浓厚的核桃蜂蜜味希腊酸奶……在赶往维也纳的长途火车上,省去了午饭,直接把酸奶吃到撑……

  一个德国姑娘给了我在瑞士的家

  对于一个城市的感觉,从最初对市风市貌的印象,转而对那里所遇到的人的怀念,便是我这次旅行中最深刻的感受。没有人、没有情的风景,再美丽也似乎少了点长存于心的内容。

  我依然记得自己对伯尔尼的老城和蜿蜒流过的阿勒河是多么的着迷,也清晰地念着苏黎世那斑斓小镇的别致、琉森漂亮的壁画和黄金列车上看不够的高山湖水、绿草如茵。但关于瑞士让我最难忘的,还是在那里遇到的人——安格拉,还有她待我的如姐姐一般的体贴、照顾。

  我是一直对德国人比较有好感的,他们认真严谨值得信赖,但我也知道他们虽外表和善友好,但内心淡漠疏离。我很想更多地去了解这个民族,但总是心有余悸。但安格拉这个德国姑娘却不是这样。当她一口答应接待我时,当读到她那字里行间流露着的热情又明朗的信息时,当见到她总要在句尾写上一句“很期待见到你”时,我就觉得她真是一个让人尚未谋面便已心生温暖的、有点不那么传统的德国姑娘了。而她传达出的这份热忱,无疑是对孤身在外的我最好的温暖。生性害羞的我似乎不用为了自己要去打扰他人的生活而略感不安,只要大方地去见她就好。

  在瑞士上研究生的安格拉,平时在博物馆工作。那时她正在做中国当代艺术的一些论文,并决定几个月后去中国呆上一阵。所以,按照她的话来说,正在学习中文并对中国感兴趣的她和喜欢德国的我正好“perfect match”。还记得初遇她的那天早上,我先去她家放下了行李,然后一路上很high地聊了很多,走到钟楼下时,要赶去学校的她跟我约着晚上家里见。明明才认识不到半个小时,但却有种老朋友一般的感觉,让我在下一秒去看待周围的风景时,眼里仿佛都多了一层温暖的光芒。

  春夏季节的天黑得总是很晚,而被伯尔尼老城俘获了芳心的我只是玩到傍晚6点,尚不算尽兴,但安格拉与我约定了晚餐,这才是更有意义的事。于是,在阳光正当头的时候,我却匆匆返回住处,然后和她一起去了附近的超市买食材。

  瑞士对我来说实在是个很贵的地方。别说蔬菜水果了,就连他们盛产的奶酪也都不便宜。看着价格牌上那些数字,想着对于没有在此安顿下来的外乡人来说,生活应该不容易吧。而我平时在用沙发旅行时,除了给沙发主带礼物,一般去超市买东西时我都会平摊上一半甚至全额。因为想到人家接待我就已经帮我省了很多了,所以,哪怕买的东西全由我付,也最多相当于住一晚青旅而已,何况还交朋友呢。但这次结账时,我刚要付钱,安格拉就赶紧抢着把钱全付掉了,“没关系,没关系,让我请你!”这个让蹭吃蹭住的我已经觉得格外不好意思的姑娘,真的是骨子里有着些冷漠淡然,事事喜欢的划分清楚的德国人么?

  买好食材回家后,我们就张罗着自己烤披萨。安格拉负责揉面和制作,我在一边切菜打下手,而那晚一起吃饭的另一位瑞士男生戴卫则带来了好喝的葡萄酒。饭后又有用草莓、酸奶、黑巧克力碎、薄荷叶做了一份清爽可口的甜品。一手捏着亲手烤制的披萨,另一手再擎着一杯小酒,眼前有可以解腻的甜点,身边开着的窗户送来伯尔尼并不冰冷的晚风,三人围着桌边开开心心地畅谈到午夜过后。到最后,我良好的生物钟已经让我困得睁不开眼了,但旁边热心又健谈的安格拉和戴卫还在帮我出谋划策,提供各种瑞士游建议,甚至帮我查起车票来。

  早上,我们一起喝着新鲜滴滤出的咖啡,吃着瑞士奶酪、酸奶和面包。而到了晚上,当我从外面玩了一天回家后,却发现她不声不响地已经准备了一份配着荷兰酱(Hollandaise sause)的时令白芦笋留给我,而之后一晚,即使我9点才到家,也能看到她一边在锅里用番茄和橄榄焖煮着装在彩椒中的米饭,一边笑盈盈地跟我说“等等一起来吃晚餐吧”。

  她主动要求帮我清洗我身上那穿了快1个月的外套,然后又把她的外套借给我保暖。多亏这个,让我在之后抵挡住了从琉森的四州湖畔吹来的温度不高的潮风,也挨住了巴塞尔那场突如其来的降雨。有时,我会帮她看她论文所需要的一些中文资料,她则给我讲德国和瑞士的文化。她特别喜欢笑,也总有很爽朗的笑声,是那种可以打破一切隔阂的温暖力量。我们来自不同的国家不同的背景,但对待事物的看法却可以极为相近,在滔滔不绝的聊天中,突然觉得,明明才相识没几天,却有种宛如老朋友一般的感觉,很棒很奇妙。

  本来,我只计划在瑞士逗留3天,而最初安格拉也因为自己的安排而答应接待我3天。但见面后不久,她就跟我说“把这里当成你的家,想住多久就住多久。”除了师父外,她是旅途中第二个跟我这么说的人。短短的语句中对我的信任和肯定,对于一个刚踏出校门准备去看看世界的我来说,便是最宝贵的一份收获了。所以,不知不觉地,一次次更改自己的行程,最后竟叨扰了她6天之久。

  我一直说我在瑞士最喜欢的城市是伯尔尼。在瑞士的时光中,每天从外地玩回来,在超市里买点东西,坐上电车,便有一个温暖得像家一样的地方在前方等着我。大概也是因为这种归依感,让我感到伯尔尼是这么让人安心。

  安格拉说,经过几天的相处,她觉得我就像她的亲人一样。而我,何尝不是早就把她看作是远在他乡的姐姐去惦记和想念了。

  在茫茫的人海中能够相遇,真是太好了……

  巴塞尔:莱茵河畔突如其来的一场雨

  决定来巴塞尔是仓促又临时的。

  这天早上10点,我只是惯例地赶到了火车站,但站在候车大厅中央时,我还不确定这一日的行程是什么。是去琉森看湖,还是去少女峰?外面绵密的细雨让我不太想继续任何一个计划。于是,抬头看了下时刻表,之前安格拉和戴卫曾推荐过的“Basel”正好出现在了不久便要出发的显眼处。

  那就去Basel看看吧。

  彼时,我连这个地方的中文名叫什么还不知道。但这种一时兴起就跳上火车去一个地方的感觉真好!

  从旅行的角度来看,巴塞尔似乎不会第一时间跳到旅人眼前,毕竟苏黎世、琉森、洛桑、日内瓦等城市以及少女峰、策马特这样的山川湖泊,总能让这个论面积能排第三的大城市显然有点窘迫。

  巴塞尔属于瑞士德语区的范围,但它不仅在东北处与德国的黑森林相交,又在西北边与法国接壤,所以众多的国际会议也少不了在这里举行。于是,开放又融合的文化,让这里不仅在化工、医药工业上成绩卓然,文化上也独树一帜。它有瑞士最古老的大学,而这个17万人口的小城竟然有30多间大大小小的博物馆、美术馆,所以,当听到“瑞士的大学之城”“瑞士的文化之都”的名号也就让人不那么意外了。而另一方面,它也是瑞士最重要的工业城市。按照固定思维去想,这里都应该是极其无聊的地方。烟囱如林,吊车鹤立,天空是常见的阴霾。不过,给我印象最深的却是它那苍翠清幽的绿色。

  从绿顶的古典火车站出来,便是老城区,眼前绿色的、黄色的有轨电车往来不歇,而这里也就是以漫步休闲和商业经济为主轴的莱茵河南岸大巴赛尔区。莱茵河以北是以清新的花店、画室、工艺坊、咖啡馆这类文艺生活情调展开的。只是,太随性的出行弊端便是对这个城市的毫无所知而带来的手足无措。

  我在火车站的游客中心索要了地图和小册子。当初捧着厚厚的Lonely Planet砖头书做计划的热情早就不见了,也不乐意紧张地去一个个“必到”之地,而是更愿意散漫地在城市内游荡。所以,对于一些临时起意的地方,我经常是死猪不怕开水烫地在到达之后,找个麦当劳小坐一下,临时看地图定路线。

  绿色的巴塞尔有着良好的绿化,从火车站走向莱茵河边时,仿佛从一个公园穿梭到另一片绿地。哗啦啦淌过的流水,层层叠叠在视野中伸展开的绿叶,一株株白色、紫色的清雅小花,宁静无人的小路和形单影只的路灯,是我在这个城市中最享受的。

  藏在绿色中的,还有它土黄色的古旧。圣奥尔本门(St. Alban-Tor),巴塞尔古代城墙上的一个城门,斑驳的墙壁略显荒凉,让人不忍想起以前那些战火纷飞的动荡年代。而西边的斯巴伦门(Spalentor)是如今保存下来的最雄伟的城门,也是从法国阿尔萨斯地区运输货物的必经之地。加上西北部圣约翰门(St. Johanns-Tor),便成了如今可在城内寻得的属于巴塞尔的古老印记。

  再走几步就是莱茵河边,湖绿的色彩虽然在灰蒙蒙的天空下缺少了些饱和度,但依然那么洁净透彻。在岸边能看到远处的红色双顶大教堂,能看到摆渡人忙不停地一趟一趟地接送着河两岸的客人。

  只是,幽绿的色彩并没有在青草和树尖停留多久,远方天边的云就灰得诡异起来。这个被誉为中欧“天气最好”的城市的巴塞尔,却在我到来的那天迎来一场它的灰色。遇上阴天是让人不太愉快的事,何况我的雨伞在我兴冲冲地跳下火车后才发现它已经跟着列车远去。所以,当我刚坐在莱茵河岸边,一边吹着海风,一边吃着自带的披萨,喝着水壶里的清茶时,眼前满布的阴云让我变得不安起来。之后不久,突如其来的降雨把我逼到了一旁的桥洞底下躲避。

  想起自己向河边走的这一路上,虽然从地图上看位置并不偏僻,但却觉得越走越荒凉。而本就空荡荡的岸边,因为这场雨,更不见有人的踪影。看着眼前的雨帘,听着桥洞中不断被放大的回声,我开始想,在这个只有我一个人的灰色世界中该如何自处。

  阴天和雨水能让人变得低沉又软弱。我想起旅行这将近一个月来伴着的明媚阳光,让我似乎得瑟到忘了生活中有晴也有雨,任何自以为一帆风顺的境况都要事先做好迎接风雨的准备。其实我还是没有什么了不起,还是这么任性,还是有着未知、让人迷茫又不确定的前路要走,还是弱小到无法独力撑起自己的世界,就像我躲在这里,看着眼前必然要面对的阴雨,却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办才好。即使身在异国,即使终于远行,但待解决的问题依然只能依靠一个坚定又清醒的自己去独自面对。

  胡思乱想了半天,我决定冒着雨逃离这个孤身一人的荒凉地。跑到临近关门的博物馆前,等了半天,雨势不减反而下得更放肆起来。一气之下,我决定不在这个城市多逗留,于是一边左躲右藏地避着雨,一边跑回了火车站。

  只是可惜了,之前规划好的路线被这突如其来的雨水打湿,蔓延在心里的潮湿和仓皇让我没有了心情去完成接下来的内容。我没有看到它红砂岩的双塔大教堂和市政厅,没机会去逛博物馆,没有听到它音乐喷泉中传出的叮咚声,没有看到它的街头巷尾和民宅小铺,没有贴近它古典美丽的一面……

  而这场门外汉的狼狈旅行,只有当我一身湿漉漉地逃回伯尔尼的家中,滴了杯新鲜的咖啡,推开窗户坐在桌边,呼吸到雨后青草的鲜嫩味道后,才平和了心情。

  只是没想到,这种措手不及又在之后几天的日内瓦重复上演……

  苏黎世:周日的小镇静悄悄

  从火车站出来不远,我就开始沿着Niederdorf街漫步古城区。沿路两旁的小房子五颜六色、错落有致又装饰精美,这家栽上几盆花,那家画上几幅画,让人看得舍不得眨眼。到达苏黎世的那天虽然有着微凉的清早,但随着太阳的慢慢出现,周围也渐渐暖了起来。我就在这样一片安静又有着精致房屋坐落左右的小镇中漫步,内心也被感染得一片宁静。

  只是,看着周围的店铺都关着门,偶有几家餐厅的侍应在布置餐桌,而且行人稀少,让我多少有些疑惑。本以为瑞士的开店时间会晚一些,但逛到了近中午,店铺们依旧安静,没有丝毫要营业的迹象,这才后知后觉的打开手机……

  原来是个星期天啊!

  难怪街上总是没什么人,四处静悄悄的。我差点以为苏黎世这个瑞士第一大城本就是这么安静呢。

  一个人旅行久了就是这样,经常忘记了时间的流逝,忘记了查看日历上的日期,也忘了自己是身在一个星期中的哪一天。计划去苏黎世时我只是知道我想去看看那里的风景,便一早踏上火车奔向了那里。

  因为欧洲这边的作息习惯,所以平素我是不太喜欢挑着周日出行的,因为触目可及的冷清让人觉得实在没什么可逛的。虽然难得来到苏黎世的美丽古城区,却不能看到人们日复一日地生活在这个城市中的样子,实在可惜。但之后才发现,这个偶然的相遇对我来说变成了额外的奖赏。走在小巷中,明明上午10点多的太阳已经暖得足以让你无法赖床,但四周却静悄悄的,仿佛依然沉浸在梦乡中没有睡醒一般。

  于是,我可以不用在意橱窗里那些时尚亮丽的衣物,不理会擦身而过的是哪家精品店。它们没有了灯光的照射,自然也不会第一时间跳进人们的视线,变得如一小块方方正正的黑色一样成为眼中的一个个盲点,然后被忽视。它们终于不必喧宾夺主,而是让这个小镇呈现出它本真的面貌。这时,反倒是那些精巧可爱,又色彩斑斓、装饰别致的小屋们显得更加亮丽,而太阳光线穿过树叶莎啦啦的声音和周围鸟儿的啁啾也变得如此清晰。我可以专心地看,认真地听,细细地揣摩这里的脉搏,陶醉在每一个转角时不经意的邂逅中。甚至抛弃了地图,生怕沿着推荐的路线会错失了在古城区中迷路的乐趣。

  印象中的瑞士本就有着宁静不喧闹的特点。而无意中碰上一个星期天,我也不必苦于在人群中移动脚步,可以悠哉悠哉地好好品味这个城镇本来的味道了。

WwW/xiaoshuotxt.N etT-x-t_小_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梁小萌作品集
致我们挥霍在路上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