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青春校园 > 《孤独要趁好时光》在线阅读 > 正文 第29章 布拉格(一)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孤独要趁好时光》 作者:张朴

第29章 布拉格(一)

  关于布拉格的记忆:大学的外国文学课上,老师讲米兰·昆德拉,布拉格是米兰·昆德拉的出生地,而布拉格对于我只是一个地理名词而已。到了电影分析课,观摩《布拉格之恋》,得知是根据《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改编的,但彼时的观感诚如把米兰·昆德拉和《布拉格之恋》分离开来。自然,我是喜欢那种电影里的诗意和一种残破的近乎执拗的情绪的,这种情绪被年轻的轻狂心态牵扯着。在我看来,《布拉格之恋》中,布拉格是一个衬托,是一个内涵,这个内涵被两个女人和一个男人演绎出一种外延。这一切的演绎都和布拉格无关。我甚至单纯地觉得由丹尼尔·戴·刘易斯(Daniel_Day_Lewis)扮演的这个托马斯绝非投射了米兰·昆德拉这个布拉格人的影子!

  在这部电影里,情窦初开的人是在当年刚刚步入影坛的朱丽叶·比诺什(Juliette_Binoche),她有种小鹿乱撞般的情态,她和托马斯的性爱总是被明显的粗重的呼吸声填满,似乎是火山在喷涌。托马斯生命里的两个女人,一个叫萨宾那,一个叫特雷莎。萨宾那代表了一种破坏力及强大的行动力,以及一种渴望被掌控的命运;至于特雷莎,在米兰·昆德拉看来,这是生命中有关理想和理性的层面,只要这个层面强大起来,生命不可避免地会显得沉重和步履维艰。托马斯的生性轻浮,是一个生命之轻。如果轻浮只是和肉体结合,一切似乎平凡庸俗,托马斯的挣扎在于,灵与肉,轻浮只是一个掩饰,掩饰了内心巨大的孤独。

  在我游历了整个布拉格后,时隔10年,再看《布拉格之恋》,我被丹尼尔·戴·刘易斯当年那张风流倜傥又满腹情CAO的脸深深吸引。这个美国演员怎么会长一张这么欧洲的脸庞?而他亦出演了不同背景的欧洲人:爱尔兰人、英国后裔、意大利导演,不胜枚举。丹尼尔·刘易斯有一种优美而性感的胴体美,那些在和不同的女人做爱时从身体上爆发出的肌肉纹理、凸胀的筋脉,都渗透着一种雕塑的凝聚力度。这种力度似乎就是雕塑本身,可以在时光荏苒的风景中永存,在尘封的岁月里弥新。在《布拉格之恋》中,丹尼尔·刘易斯扮演的托马斯那种看似80年代的头型,在一个白种人身上显然不会被认为是过时的,不过时的还有“布拉格”这个名字所代表的文艺外延。

  我在电影里赞叹和欣赏着这种男性美。当他和萨宾那在镜子面前热情结合,我看到了一种无可替代的性感。我喜欢他的胸部线条、细长的腿,甚至是带胡茬的脸庞。我几乎能闻到他身上的气味,触摸到他手脚的一种冰凉。他戴着经典的雷朋玳瑁色太阳镜,开着车,蜿蜒在捷克、瑞士。虽然这些关乎造型、情态的外在装饰和整个米兰·昆德拉被放逐时的布拉格搭不上界,却是如磁石一般吸引我来到布拉格的美好因由。在由米兰·昆德拉语句锻造的电影语言里,我想起一场大雪后,我走在布拉格灰色且雾蒙蒙的街头,这座有着恢宏建筑的城市给予我的暗调和冰冷。

  真情实感,按字索骥

  飞机飞临布拉格上空,一场冬季大雪下过,白茫茫一片,不见人影,不具备生灵缭绕姿态。布拉格飞机场的冷清、捷克人的怀疑目光,让我瞬间从北欧童话里醒过来。我走出布拉格机场,这里没有欧洲大城市的忙碌气息,机场大巴是老式的如同北京20世纪80年代的公交车样式,两节车体,很有20世纪80年代“国营”味道。巴士穿过机场到市区公路,由于下雪,加上有雾,布拉格被一种奇怪的神秘笼罩,让我觉得瞬间被拉回上一个世纪。走进布拉格的地铁,有着老式苏俄风格的地铁站,装置和气场都带着一种上世纪的味道,确乎可以在当年的电影《布拉格之恋》里找到线索。除此之外,布拉格给我的第一印象还包括在任何场合都能遇到的韩国学生和游客。据说,韩国的旅行社,因韩剧《布拉格之恋》大热,将布拉格旅行作为重点推荐项目。我认为电视剧《布拉格之恋》在韩国人心中铸造的一种童话般剔透的诱人味道,太过超越现实的藩篱和历史的枷锁,我的“布拉格之恋”意不在此。

  文字之中已做了那么多否定,真情实感又在何方?我放好行李,兴致所至,随即站在布拉格的伏尔塔瓦河边,远眺布拉格城堡,一种被时光凝固了的美丽确实打动人心。有那么一刻,我被这种欧洲中世纪的美丽震颤。我的旅行往往和我看过的电影、读过的小说相关,对于一座名城的爱恋,抛开功利的跟风,有着个人的印记,心路点滴,有一些影子,再回味,会生出情意缱绻。

  在开始按字索骥前,我的布拉格之行的总体感觉是,布拉格在历史的厚重间,筑造起层层的围墙。这些围墙,让人觉得疏离、冷傲、悲怆。而我的按字索骥的“字”,指的是和这座城市相关的两个人的文字:他们一个是卡夫卡——把自己毕生大部分时间都耗尽在这座小城的作家;另一位是文章开始就说到的米兰·昆德拉。在我写下这两个作家名字的时候,我开始怀疑:这个数字时代的创作空间里,还有谁在记忆卡夫卡和米兰·昆德拉?这种抒写似乎很俗气,酸得很?但于我,那却是对布拉格的一种真情实感……

  卡夫卡的布拉格太忧郁

  “我喜欢作坊里的工作。刨花的气味,锯子的吟唱,锤子的敲打声,这一切都让我着迷……表面看来,办公室里的人要高贵一些,幸运一些,但这只是假象。实际上,他们更孤独,更不幸。相反,手工艺把人引向人群。可惜我不能到木匠铺或花圃里干活了。”

  ——卡夫卡《城堡》

  我不是能很清晰地记忆卡夫卡的字,关于卡夫卡,我记忆深刻的却是1991年史蒂文·索德伯格拍摄的那一部《卡夫卡》。这部电影,在惊悚的程度上有点希区柯克的意味,在科幻的层面上又是很库布里克的,它的复杂和现代性让人看到卡夫卡小说里的那种离奇和无处遁逃的悲怆。杰瑞米·艾恩斯(Jeremy_Irons)扮演的卡夫卡有着孱弱的身体,在黑白的布拉格影像里展露了一个病态凄迷的世界。我从看《蝴蝶君》的时代开始喜欢杰瑞米·艾恩斯,一直到《偷香》。2011年他在完成了新片后,在最近的一次采访中谈到自己的英国性格,那是一种有点隐性的性格。想到一句Damien_Rice乐团的歌词,“我的身体被冰冷的水包围”,这大概可以用来形容电影《卡夫卡》。和《布拉格之恋》中丹尼尔·戴·刘易斯饰演的捷克人相比,杰瑞米·艾恩斯在《卡夫卡》里扮演的卡夫卡真像是一个真实的布拉格版的卡夫卡。

  我不知道卡夫卡的《城堡》有多少灵感来自布拉格著名的景点布拉格城堡,但从我引用的这段话里,我读到一种劳作的快乐感觉,这是在灰黑色的卡夫卡小说里难得见到的愉快——带着人生的芬芳,似乎是春天刚刚到来的那种甜蜜和绵远。布拉格城堡位于伏尔塔瓦河畔的小山上,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9世纪,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布拉格城堡长570米,平均宽约130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古城堡。这座城堡包括波希米亚国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王宫,后来的捷克斯洛伐克和捷克共和国的历届总统也都在此办公。城堡内保存着波希米亚王国的王冠,还收藏有16世纪到18世纪意大利、德国、荷兰等国的绘画作品4000余幅。而在整个城堡建筑里,最为打动我的当属圣维特主教堂。这座全哥特式的教堂兴建于14世纪查理四世时代,直到1929年才完全建成,它不仅是布拉格总教区的主教座堂,也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加冕教堂。查理四世将它建成全城最为显赫的一座建筑,这也是中欧地区的第一座哥特式大教堂,以其金色大门、飞扶壁和独特的波希米亚风格室内装饰而著称,两座尖塔高达97米。

  如果你想实地缅怀卡夫卡,分享他幼年时的记忆,在城堡区有一条著名的“黄金小巷”千万不能错过。狭窄的“黄金小巷”两侧均为小巧房舍,昔日曾是为国王炼金的术士们的聚居之处,现在则改为出产手工艺品的店铺。卡夫卡故居位于该巷22号。22号卡夫卡,蓝色的小屋,小屋略微“变形”的外观涤荡出卡夫卡儿时那种被限制的快乐,这种被压抑的快乐经常矛盾般地出现在卡夫卡的小说中。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张朴作品集
孤独要趁好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