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青春校园 > 《再不远行,就老了》在线阅读 > 正文 第3章 山海关外:好女孩的猜想(2)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再不远行,就老了》 作者:王泓人

第3章 山海关外:好女孩的猜想(2)

  向旗内行走两公里,就到了人口密集处,找了间单间住下。旅馆老板是军人出身的年轻小伙,有种与军人一贯严肃的刻板印象截然不同的幽默感,总开着玩笑。

  记得临出门前,一位闺蜜跑来问我,你每天都住旅馆吗,如果旅馆的价钱很贵怎么办?我觉得这个问题问得真可爱,旅馆很贵我就不住吗,我不会砍价啊!

  走了这么多地儿,我都觉得自己快成精了,你知道吗,我硬是把这个价砍到全城最低价,一晚15元,也就是在北京吃碗面的钱。

  就比如眼前这家,一晚15元,也就是在老北京吃碗面的钱。

  这会儿没人来啦,你要是七月来,我铁定给不了你这个价儿。老板说。

  换作冬天的话,估计没有游客了?我问。冬天,嘿,雪能积一两米,门都给淹了。那还能出的了门吗?能啊,游出去嘛。老板张开双臂摆出游泳的姿势。

  说真的,我很想看看冬天在雪地里游泳的样子,估计跟河南的名菜泥鳅炖豆腐差不多,只不过泥鳅是热死的,你可能是冷死。

  拎来一瓶热水,找来脸盆儿,是时候收拾我那一地鸡毛式的头发了。廉价小旅馆有时候不提供热水淋浴,所以,只好用 “小时候在家洗澡的方式”了。

  女孩子出门在外,最怕的就是收拾头发,想想那一头乌黑烫着离子的亮发,停了两只苍蝇,一只蚊子尸体,你还能心安理得,那真算是本事。

  从我的经验可以得出,最好像阿拉伯妇女那样盖着头巾,这样既遮晒又耐脏。至于那种女孩子“小时候洗澡的方式”究竟是什么方式,这里不便说,请各位看官自个儿去想了。

  两个人的冒险

  从西旗到乌兰诺尔是一段金黄色的草原,只是有乌云笼罩,所以弱化了。三小时后,天气转晴,接近正午时便晴空万里了。此时车窗外的景色也发生了变化,出现了成片的山林。蓝天白云加上大片绿林,让人舒心。

  当车从罕达盖驶向阿尔山时,令人吃惊的一刻出现了:漫山遍野的五彩森林,金、黄、橙、青、红、赤,以橙色为主,多种色彩交织在一起,仿佛油画一般。若非亲眼所见,还以为只有欧洲才有这般美丽的森林,没想到在自家土地上就能看到这样的景色。此时的地形也不再平坦,高低起伏十分明显,车在山里上下穿梭,有点盘山公路的味道。地势和森林的色彩不断变化着,牢牢吸引住我的眼球,一秒钟都不愿意转移视线。只可惜坐在车里颠簸太厉害加之逆光,无法用相机拍下眼前层次丰富的景色。索性放弃,用大脑记录眼睛所看到的一切。

  秋天正是阿尔山最美的季节。我没赶上草原最美的时节,却看到了最美的阿尔山。驶过阿尔山约半小时后,窗外景色逐渐趋于平凡,荒山,农田,树林。这样的状态一直保持到乌兰浩特。

  这时去乌兰浩特,为的是坐火车去下一站——大连。到了大连时,已经是晚上,和旅馆大妈谈好价格,正准备登记入住,大妈一个劲地盯着我的脸看,小声地问了句:你是男娃儿还是女娃儿?

  听了这句话,顿时我心里一万个不乐意,特想耍流氓。我就纳闷,你从脸上看不出来,难道从胸围上也看不出来吗?再说了,刚刚淋了些雨,身板更是一板是一板的,你竟然把眼前的波涛履成平地,你也太有能耐了。

  记得上大学时,有一位大学男同学特流氓地对我说,看你丫长的,腰围以上跟水蛇似的,前面翻滚得厉害,越看越耐看。听了这句话我当时极度亢奋,恨不得亲他一下,要知道,都20年过去了,我亲妈都没这么夸过我,你丫算是说了句人话。可仔细一琢磨,有点不对劲,后一个立体动态实物这哥们儿是怎么看出来的,想到这我立马恢复平静,你丫性暗示也迂回得太深了吧。

  不管怎么说,我心里是高兴的,反正吧,这种状态亢奋了好几年,就连照镜子都非常痛快。看着镜子里的自己,我也觉得越看越耐看。

  可是现实中的大妈却问我是男是女,你要我怎么回答你呢,我向上帝起誓,绝对不是我一姑娘长了张汉子脸,而是拜阿拉伯式头巾所赐。可是你没分清楚就下结论,就把人当男儿看待,你叫人家情何以堪,情何以堪啊!

  不吭声,默默递上身份证,大妈像发现了宝贝似的乐呵呵嚷了起来,还拉来老伴一起看西洋景。看到他们这样热情,我挺难受的,我都成淋湿成这样了,你们还幸灾乐祸啊!

  躺在床上,心里有点酸溜溜,极度想入眠,耳边却传来一阵清晰的甜言蜜语——隔壁情侣的悄悄话。他们大概没有意识到,廉价小旅馆是没有隔音的。他们的声音由小极大,再大,再大。这让我很纠结,想做个正人君子好好睡觉都难,可墙那边的声音止不住地飘进我的耳朵里,灌满整个空间,真陷我于不仁不义之地。

  睡梦中听到二人越聊越火热,接下来的故事发展,那就变成小提琴曲响起,星光月光洒一地了。

  黑暗之中,我流了一身汗。

  人的潜力是无穷的

  在草原上行走得太久,人就会变得很顺从,但有想法的人就不会屈从,他们会想念外面的大山,于是我从内蒙古翻过几座大山,穿过辽宁,直奔北京。我想去那里看看“大山”。

  原以为在北京旅行支出会很高,后来发现只要会找吃,支出是可以控制在正常范围内的。在北京乘坐公交很方便,票价也很公道,公交大多一元,有的按里程加费,刷卡打四折;地铁两元。北京的景区门票在全国范围来说是合理票价,着名景点多,门票一累计还是占据了每日开销的最大比重。在这里,我大多跟着旅行团走,各地的旅行团风格迥异,很有意思。我还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如果你早上去颐和园买门票的话,会发现买票的老外比中国人还多。

  在这样一个大城市,我不能免俗地当了观光客:长城、故宫、天坛、前门、后海、天安门、颐和园、王府井、北大、清华、中戏、北影、琉璃厂、明十三陵、烟袋斜街、南锣鼓巷、798艺术区、奥林匹克公园、中国电影博物馆……一个都没落下,八天时间几乎被塞得满满的。我心里并不喜欢这种赶场子般的行走方式,与其说是充实,不如说是完成任务式的旅行。在我的长途旅行中,这样的形式也仅限于北京。北京是一个没有意外的旅行地。

  北京的地铁标志是个大大的G里面包含一个D状白色图形,我初来乍到时总习惯性以为那是指D出口的意思。因为南京的地铁标志是朵红色梅花,是个不会被误解为字母的符号。每天从劲松站前向马路对面的住处方向看去,地铁站上一个D,我就误认为回去需走D出口。结果两次走D都不对,第三次走A又错。后来终于明白从B口进去,应该从C出。为此走了许多冤枉路。如果考英语四六级,蒙对的概率是25%,这跟把A、B、C、D作为标签,抽中任何一个字母的概率一样大。我的神啊!

  以前读过某位高人的文章,说日本人乘坐地铁电梯时都自觉站在同一侧,空出另一侧给急行的人。我觉得仅乘坐地铁这点,我们与日本的差距就太遥远了。突然有一天早上出门乘坐地铁时,发现这里的人已经是这样做的了——自觉站在电梯右侧,空出左侧留给急行的人,心里觉得很欣慰。

  北京或许是中国最有方位感的城市之一,在这里每天听到、看到的关于东西南北的方位词实在太多。就连问路对方也是用东西南北给我解释,我很快就理解了。换作别处,即便知道了要向某方位走也不易实现,因为大多城市不像北京城这样坐南朝北而建。平时分不清东西南北的我到了京城后竟也变得有强烈的方位感了,躺在腰包上的小指南针也多次派上了用场。

  每天穿梭于京城的大街小巷,却发现没有网吧这样的事物。在北京八天只在火车站对面看到过网吧的招牌,其余地方均未见到。北京的朋友说网吧藏在很深的小胡同小巷里,大道上几乎是看不到的。依我的理解,仅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大城市与小城市之间的区别。

  周日,我在清华大学门前被保安拦住,说是周一到周五都不能进,明天再来。我看了看周围并没有这样的明文提示,心里有底,开始跟保安大侃特侃。侃了五分钟,成功把保安侃晕。

  从这件事上,我总结出一个道理,任何时候,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要保持头脑清醒,说话要有逻辑,若能加上丰富的肢体语言,就更有效果了。

  某日在二环内游荡,想起朋友说的笑话。朋友刚到北京来时处处觉得新鲜,在中心区域散步,见一风景不错的公园,一边问门口的站岗者这是什么公园,一边准备掏腰包买门票。站岗者低头看看她,淡定地说:中——南——海。

  在北京数日,深觉北京人十分有意思。平时问路大多与老年人沟通,老北京人热心,有趣,一口京片子,说起话来特逗,日子过得悠然自得,总给人特别容易满足的感觉。刚到京时老同学打趣说北京人比上海人“懒”多了,现在确实有所体会。

  这使我想起住处门口卖水果的老大爷。每晚返回时都要买些水果,问完价,拿了俩苹果,放上秤。老大爷看着秤上少得可怜的水果,保持手悬空状定格三秒钟,用浓重的京片子说道:就俩?我不好意思地解释道:就我一人,吃不了那么多。次日,再买,一个大桃。老大爷再次保持手悬空状定格三秒钟,说:就一?我再次不好意思地解释说:我明儿再买。老大爷边收钞票边说:嘿哟,你可真行儿。语气逗极了。老大爷继续说:嘿,看五毛钱能补个苹果不!(看秤)哎哟,不能够,这得一块五!画面和语气再次极具动画感。

  北京人有点儿较真,这种较真有时候真的很可爱,比如问路。老北京人总是特把人当事儿,路指得可细了,还加上各种建议:地铁站呐,南边向西转,您上哪儿去啊,哦,那儿啊,坐地铁不如公交呐,您就在这前头向东转,向北过那天桥儿,走那坐X路,到Y站下来往西走走就到啦!您要赶地铁怎么着还得转趟车,多麻烦,您说是不。

  老同学请吃涮火锅,我习惯性地用漏勺装肉放进火锅里涮,在南京土生土长的老同学说,你涮得真讲究啊。我不解,老同学解释说,她刚到北京时,也用在南京惯用的方法一勺一勺地涮肉,却发现这样做根本“抢”不到肉,因为北京人涮肉很奔放,他们直接把肉倒进锅里,然后海吃。我向她男友锅前看去,发现果然一盘肉已经全进了锅,遂笑感慨之:南方到底是婉约派啊!

  北京,有味儿,但我在北京时总感觉有些压抑。大概是习惯了生活在二线城市,在一线大城市里总觉得拥挤,没有存在感,过去在上海旅行时亦有同感。一望无际的人潮、密密麻麻的写字楼、拥挤的道路,让我头皮发麻。

  和北京无数的上班族一样,我每日早出晚归,早上和白领们一起挤地铁出行,开始一天的行走;晚上再与下班的人们一起挤着地铁回家,跟着密集的人流进进出出,被活活推进地铁,挤压到没有丝毫缝隙,不扶栏杆也完全倒不下去。朋友提醒我说,南京地铁到了上下班高峰期也是一样的状况,让我不由得庆幸自己过去上班只需乘坐非主干道的公交车。晚上八九点路过国贸时,附近的写字楼仍是灯火通明,不知有多少人下班后还在办公桌前奋战。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某日乘公车返回住处,见一公交站台前下班的白领们排着长队候车,一眼望去看不到尾。我无意中瞥了一眼,心想,队伍可真长。随着汽车前行,心里开始咯噔,勾起脑袋注视着长队,没到尾……还没到尾,怎么还没看到尾……我的身子不自觉地半站起身,努力向队尾处望去。终于,汽车行驶到了队伍的尾端,仍有刚下班的白领不断加入行列。我猜测或许是前往郊区的公车吧,但以排队人数来看,站在队尾的人几时才能搭上回家的车呢?

  我并非为了逃避什么才出门旅行,单纯是因为对世界充满好奇,想停下来,走出来看一看。但在北京的八天里,让我开始理解那些身在一线城市却总梦想着逃离大都市去远方旅行的上班族们。每天看着那密集的不留缝隙的人群、车辆、写字楼,我恨不得立刻插上翅膀远走高飞。

  人生,不是只有办公室;工作,不是只有写字楼;世界,不是只有北上广,然而,青春和激情却在这三者之间消逝殆尽,你真的能如此淡定吗?

  我怀念起在呼伦贝尔的日子,怀念那里纯净的蓝天白云和淳朴的生活,怀念起恩和的旅馆老板一家——木屋宽敞明亮,生活悠然,静谧,健康。

  大城市里的生活,该是羡慕还是嫉妒,我不知道。

  跟北京说再见

  记得有一次和大学室友聊天,室友说,我觉得我们当初选择了心理学专业真是碰了好运,让我们提前看清了许多东西,然后去做自己最想做的事。我说,是啊,人生如此短暂,去做自己最想做的事,这样才不会遗憾。

  以前,我以为读完心理学和哲学,就可以成为哲学家,我也做好了成为哲学家的准备。现在想来那时真傻,我一个女生过得好好的,为啥突然脑子进水想要往几千年才能出那么几个哲学家的圈子里钻呢?不过说句实话,读了心理学,人的境界和想法确实不一样。

  我的这位室友,选择了一条不太主流的道路。大学毕业后,她与许多刚毕业的学生一样,去了一家大企业做白领。但工作一段时间后,觉得这种生活方式并不适合自己,便辞掉工作,与男友合开了一家甜品店。现在每天在店里研究各式甜品,忙里忙外张罗着小铺子,日子过得甜蜜而充实。

  室友说,人的潜力真是无穷,从没想到自己能做出这么多美味的甜品,但是我做到了;也从没想到你能做一个背包客,但是你做到了,人生充满期待,充满色彩。

  不论是怎样的路,选择自己最想走的路,并能从中获得真正的快乐,就足够了。就算这不是主流社会大力鼓吹的一条道路,那又如何呢。

  两个月前,高中姐妹聚会,大多携带男友而来。我是极少数单身赴会的人之一。大家笑着调侃,你也快找一个吧。老同学说,有了男友起码像这种场合就会好过多了,要不然别人都有,自己没有,多突兀。

  我说,像同学聚会这样的场合只占生活很小很小的一部分,如果只是为了在很小空间里找到面子,使得大部分时光过得不愉快,不是本末倒置了吗?

  生活,像一双鞋,别人只能看到鞋的外表,至于舒不舒服,只有自己知道。

  我的一位同事,曾经非常心动地想和我一起长途背包旅行,在我离职前夕,我们讨论了许多关于旅行的事情,最后,她终归没能踏出这一步。

  前几日见面,聊了些旅行之事,她翻看着我的相机感叹道,真后悔没和你一起去,以后恐怕再没这机会了。

  有很多事,曾几何时离你只有一步之遥,但你放它走了,却发现此后的轨迹,越来越远。任何事情只要你鼓起勇气去做,就会得到你想要的结果,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概率。

  在北京旅行时与朋友聚会,朋友说,人生的每个阶段都能做着那个阶段最想做的事情,是最好的。人的记忆是有侧重性的。比如,比起做过的事情,大脑更在意那些想做而没有做的事情。如果当初这么做了就好了——随着年岁的增长,这样的想法会逐渐变得多起来。

  若不希望老去之后被过多来自于“未尝试”的后悔所掩埋,就趁着现在,做自己最想做的事情吧!

www.xiaOShuOtxT.NetTxt。小_说_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王泓人作品集
再不远行,就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