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维摩诘的花雨满天》 作者:南怀瑾

88

「何谓有方便慧解?谓不以爱见心庄严佛土,成就众生,于空无相无作法中,以自调伏而不疲厌,是名有方便慧解。」念佛就是念佛,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我经常提醒同学,注意佛国禅师写的一首非当好的《华严经》五十三参的偈子:「有时且念十方佛,无事闲观一片心。」这是真正的净土法门。如果用这两句解释《维摩诘经》,第一句话就是「庄严佛土」,第二句话就是「方便慧解脱」。真的念佛,真的学佛就是这样。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并不是逃避的意思,而是去求深造,深造之后还是起大悲心,回到六道轮回中,广度众生,这是真正的有方便慧。

《维摩诘经》这一段,是我们修净土、修密宗、修有相法门最重要的参考,否则我们虽然学的是佛法,走的却是邪魔外道之路,不能得正解脱。

学佛主要在求解脱,但是解脱好像并非究竟。解脱以后是为什么?是为了证到不生不灭的法身。普通佛经中提到不生不灭的法身,可是并没有提到不生不灭以后我们是常在的,没有这个观念。只是我们自己有这个观念,认为只要证到不生不灭,就不生不死永远常在了,这是很自然会加上的观念。佛法只说不生不灭。怎么样不死呢?本来无生,就当然地无死,生与死是两边相对的话。可是去掉两边就又有一个中间的观念,认为是永远存在的,那又变成落边了,落在长生的边见。中国道家有长生不死的观念,可是长生是没有的事,也没有长死的事。生与死,生与灭,都是两头的观念。一切凡夫众生从无始以来,落入我见的爱见里,想要抓住一切,所以会认为不生不灭就是永远存在。如果你说解脱之后就是空,他又会加一个观念,可以躲在空里面不来了。好像厌恶万事,想找个空间躲起来,一个人清净。不要忘记,你躲到一个空里去,那个空仍然是个境界,还是有,不是真的空。只不过暂时偶然落在空上,比较上会觉得,空比一切的有舒服一点,但是还落在边见上,被自己爱见的习气所束缚而不知道。

学佛不管是修哪个法门,一沾到一点爱见的心理,这个佛法就不究竟了。我们前面一再提到「以爱见心庄严佛土」,比如念佛法门,我们研究了《维摩诘经》,就明白那是个方便法门。佛的国土有没有呢?的确有,像西方极乐世界,东方药师佛琉璃光世界,从我们的观点看来,几乎是一样的,琉璃为地,有种种的庄严。如果把佛经当哲学或科学的研究,就会觉得很好玩,说了半天还是没有逃过这个世界的范围,什么莲花、七重栏楯,但是没有说七重哈不栏楯,因为没有这个东西。各种经典形容,都是用人的意识习气中觉得最美的东西、最清净、最好的东西。为什么呢?这是佛的方便法门,引导教化众生。因为你不晓得如何解脱这个世界上的烦恼痛苦,佛拿个东西教化你,用无量的方便,善说一切庄严佛土法门。

凡夫众生,因为自己无始以来的爱见心作祟,就牢牢抓住了佛土境界的东西。我们真要反省,这个是解脱吗?它是方便而已,并非究竟的。换句话说,我们往生那一个国土不过是留学深造而已,你往生佛土算是成佛了吗?不算的,成佛在于了心,心解脱。往生以后,受到佛法僧的教化,拿到真实的学位而成就,我这么讲是个比方。菩萨「以爱见心庄严佛土」,是为了「成就众生」,「于空无相无作法中,而自调伏」,要你自己调伏一切爱见心的习气烦恼而成佛。但是因为我们的爱见心作祟,就执着了他方佛国,如果是这样,就是无方便慧缚。

「何谓无慧方便缚?谓菩萨住贪欲嗔恚邪见等诸烦恼,而殖众德本,是名无慧方便缚。」学佛有戒、定、慧三个阶段,我常说,学佛的最后目的是慧解脱,智慧的成就,证得不生不灭的法身。这一点千万要注意。学佛不是迷信,不是宗教情绪的成就,那些只是学佛的方法而已。但是智慧的本身也有毛病,一执着就变成毛病。「无慧方便缚」,是自己学佛因为没有智慧而进入了病态,这是讲哪些呢?就是「菩萨住贪欲嗔恚邪见等诸烦恼,而殖众德本,是名无慧方便缚」。一切凡夫众生都可以称为菩萨,甚至也可以称诸位是佛,不过是因地上的菩萨、因地上的佛。像法律规定,国民具有被选举为国家元首的资格,至于谁可以当选,要看他平生的努力,看他的学问、道德、行为够不够。他虽然当选为元首,他还是国家的国民。这是用来说明一切众生,生来个个具备作菩萨的资格,即使他是外道乃至魔,他的善根被烦恼习气所掩盖,有一天他把黑幕拉开了,恢复他的自性光明,他也能成佛。这是佛教真正的精神。所以佛眼看一切众生最究竟处,对魔外道没有差别,绝对的慈悲,绝对的平等。佛法要我们这些菩萨,去除贪、嗔、痴、邪见来修,我们反而是以贪欲嗔恚邪见来修菩萨道。简单的例子,我们在佛堂念佛,如果有人的衣着在我们看起来不如法的话,就会一面念佛一面瞪他一眼,嗔恚心就来了,因为我们认为这样才对,他那样就不对。纵然在弘法在利生,心中贪嗔痴等烦恼一点没有动摇。大的例子也有,有些人发菩萨心发得过头,看到朋友或家人不信佛,气得睡不得觉,讲人家会下地狱,那个态度就是嗔恚心。如果拿宗教情绪来看,会觉得他是好的佛教徒,但是在我看来,他很可怜。你学你的佛,别人作他的人,各有各的路,你学佛究竟对了没有,别人作人究竟错了没有,都是问题,不要用一个尺码来看全世界所有的人。老实说,朋友或家人,可能就是看了你这神神经经的样子才不信佛的。这就叫作无慧方便,所以把自己束缚起来了。虽然也是行菩萨道,因为自己没有智慧方便,因为以贪欲嗔恚邪见等(包括心理各种状态,包括百法明门论各种心所而起的烦恼),来殖众德本,虽然是作好事,但还是有所挟带。应该以无所求、无所愿、无所得的心情来做好事,才是真正的菩萨在殖众德本。

我常说最怕年轻人找我学两样东西,一个是《易经》,一个是学佛。要学佛的人我都劝他们中年以后再来,该结婚生子的就赶快。而且真要学佛就要放下一切,至少有个短时期要放下。有的人不肯放下,还以功利心来求佛法,希望对他的事业有帮助。这我就不懂了,我学佛一辈子了,对我的事业没有帮助,我也不求帮助,要这样的心情才可以学佛。没有这个认识,不但学佛,学任何宗教我都反对。我为什么反对年轻人学《易经》呢?钻进来爬不出去,就很麻烦。我开玩笑说,这两样东西最好都不要学通,学佛没有悟道之前,可以想象悟了道以后的美妙境界。《易经》没有学通前,可以沈醉在学通之后,上知天文下通地理的境界,但是真到了这个境界,日子过得多没意思,就像是晓得出门会被人打,门都不敢出了。

「何谓有慧方便解?谓离诸贪欲嗔恚邪见等诸烦恼,而殖众德本,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名有慧方便解。」怎么样是有智慧方便而得解脱?要离诸贪欲嗔恚邪见等诸烦恼,你要注意这个「诸」字。贪欲不只一种,贪男女、功名、富贵、睡、吃等都是,多得很。比如我喜欢看书又喜欢买书,对书比对什么都爱惜,经过几回战乱,丢了好多书,所以曾经发愿不再买书,这真是好大的愿,唉!不到三个月又开始买书。觉得自己真可笑,这是习气,也是贪欲。真学道这些都应该要丢下。「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什么是学问?是妄想之所生,也都要丢掉。不过你们年轻人可不要抓住这句话,就不看书了。我甚至有时到了无书可读的地步,手边那么多书全读过了,这个时候,读书的欲望来了也很痛苦。我对字画也很喜欢,但是一件不留,因为我老太爷从小就教我,聪明人喜欢古董字画,笨人才收藏古董字画。我们学佛一定要检查自己的诸种贪欲,如果这种地方检查不出来,你尽管在学佛,也统统是病态。

再下来是要离诸嗔恚,嗔恚也是很多样的,不要认为自己的小脾气不算什么,大小是一样的,都是习气,转不了就解脱不了。

再来是离诸邪见,最后加重语气「等诸烦恼」,这些都是烦恼根本。这些文字都容易懂,但你深入研究一下,这里头解释多了。你研究出来,成了《维摩诘经》专家,就著书了,贪欲包括了哪些,列个名单,嗔恚有哪些,这个名单同那个名单划一条线,作成个图表……人家一看,学问好,佛学通,可是又落入贪欲。贪这个东西就丢不掉,脑子钻进去了,夜里都在想那个图表,在那个名词上,永远不得解脱。

这有慧方便解要如何得呢?要回向。我们解释佛经的名词,最困难的是「回向」,禅宗的祖师爷说回互。大家念完佛经以后念两句回向,那是口头回向。比如我们为父母亲念经,最后也要念一个回向的句子。有同学问我究竟什么是回向,这同学的学问很好的,难道他连这文字都不懂吗?绝对懂的,可是他还要问,是真问题。其实回向还真难懂。你说做了功德之后,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不是还是做生意的心理?还是有所求心,不过所求的目的不同而已。

佛法这个回向的名词,翻译真是好。回向就是轮回,轮回就是回旋,回互,也就是无始无终,总而复始。你懂了物理的道理,我们的心本来就有回向的功能。换句话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个报就是回向。我经常要你们留意科学,科学越通,佛法越昌明,佛法是真正的科学。回向是本位不动,旋转的道理,有向心力也有离心力。我们念经为父母作功德,你只要这个念头一起就已经回向了,不是在回向之外更加回向。

我们行一切佛法,修一切佛法,不要被法所缚,要有这个智慧,才能够真得到佛法的利益,求得解脱。

接着,维摩居士另起一个题目。

有病菩萨该如何

「文殊师利,彼有疾菩萨,应如是观诸法。」他对文殊师利菩萨说,一切有病的学佛的人,应该像上面所讲的,观一切的法。为什么来问病会牵扯到这么多佛法来?这个我们都讨论过了。因为生病,身体的病怎么来的?由念而来。念又怎么来?念由心造。因为心理不正常,慢慢形成身体的病。所以依佛法的医理,一切的病都是心理来的。像我们现在,都有「老」病,生老病死的老,这就是个病态,这个病态的过程是由业力来,业力怎么来?从心来。病由业生,业由心造。了心以后,就没有病,也没有生老病死,所以都要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维摩居士对有疾菩萨说,应当要这样子来观。

「又复观身无常、苦、空、非我,是名为慧。虽身有疾,常在生死饶益一切,而不厌倦,是名方便。」这里告诉我们一个实际的行为,就是一个实际的修法。他说,最重要的一点,我们随时随地要晓得,我们的肉身,这个业报之身,本来是无常的,所以生老病死是很自然的。前几天看见有个同学头发有些白了,我们一直以为他很年轻的,一问他年纪,不知不觉都四十八岁了。他说白头发拔了又生出来,很麻烦。我说我还恨自己头发白得不够快,一头白发多漂亮,还可以装成有道之士,古人形容是「童颜鹤发」,鹤发就是白头发。看通了人生,生老病死是很自然的。

我现在去理发时,看到个现象很有趣,有些男士去染头发,染得乌黑,还修指甲,一搞一两个钟头,有这个时间浪费不如回家打坐。这染头发在中国古代就有,而且还有染胡子的。人不论古今中外都怕老,老就老了嘛!老有老的漂亮,死也有死的漂亮。真是没有气派!经不起老!人不要怕死。古人有首诗:

白发新添数十茎几番拔尽白还生

不如不拔由他去那得功夫与白争

w w w. xiaos huotxt .netTxt=小_说[_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南怀瑾作品集
历史的经验维摩诘的花雨满天老子他说易经系传别讲般若正观略讲金刚经说什么孟子旁通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如何修证佛法易经杂说论语别裁参禅日记学佛者的基本信念维摩精舍丛书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学禅宗与道家一个学佛者的基本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