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维摩诘的花雨满天》 作者:南怀瑾

126

小乘罗汉要几时才行呢?先住定八万四千劫再回心发心,从大乘道一步步再修,才能成佛。但是如果他能在空定之中,一旦明了这非究竟,从横的过来,他立刻就达到八地菩萨以上的修持。这是小乘可以走的快捷方式,这道理就要研究唯识,研究《俱舍论》了。

《维摩诘经》讲到这里差不多过了一半了,在这前一半有几个重要的问题要注意。第一,维摩话虽是个在家居士,但他说的佛法是为在家人和出家人而说的,佛法本来就是不分在家和出家。第二,大乘佛法在世间,这并不是说非在家不可,不是这个意思。在这个尘劳世间就可以出离,证得菩提,不受任何形相的拘束。在这重点之下,有几个故事式的情节要留心,大家须要去研究,用禅宗的术语说,是要去参究的。不是经文听过了,文字了解了就算数的,光是文字了解是不算数的!

起初,本经是维摩居士由生病开头的。任何生命的存在,就有生老病死必然的过程,为什么会生病?我们坐在这里觉得自己没什么病,其实都是在病中。这是一个根本的问题,病同生死是连在一起的,答案在经文中,但是你要自己去好好体会。

其次,三万二千人,怎么能全部挤进了维摩居士方丈大小的房间?这是个什么境界?当然,理论上可以讲,方丈代表了这个心。管你是代表心也好、性也好,我们要如何证到这个境界?这不是空洞的理论。除此之外,还有个座位的问题,这方丈的房间,容纳了东方须弥灯佛的师子座,高八万四千由旬,共三万二千张师子座,这又是个什么境界?

再来就是天女散花,为什么花洒下来不着在菩萨们身上,而黏在阿罗汉身上?这个问题在理论上都懂了,当然我们连小乘罗汉的境界也够不上,连小定小慧都谈不上,小乘的止观也没有,因此作人做事、起心动念处,样样皆着,没有做到无着无依的境界。如何能做到天花不着于身呢?

跟着是男人女人的问题,为什么有男女相?这色身的相,关系有多大?究竟男身真是男人,女身真是女人吗?你深思下去会发疯了,觉得都不是,那究竟是什么?我常说,为什么这女性留了长发,在嘴唇上涂一下,眼睛上画一下,就好像两样?为什么把头发剃了就不同了?这男女身相,同我们欲界众生的关系有如此之大。

《维摩诘经》讲了一半就有四五个话头,大家不要听热闹,听过算了,那这《维摩诘经》是白研究了。这《维摩诘经》的文字好懂,不过我现在正在发心,也有道友发心出钱,后世的注解不用,只把鸠摩罗什法师和当时参与翻译工作的大法师们对于《维摩诘经》的见解,集中起来成为《维摩诘经集注》。另外也有道友们发心,在整理《维摩诘经》念诵的节本。这工作看起来不困难,但是做起来很麻烦。在校对各种本子时,有时为了一个字要查很多的版本。连我们现在手中的这本《维摩诘经》就有许多错字。第一个封面字就错了!维摩诘被印成了维摩结,岂不是笑话。各位青年同学将来发心印经时,这些地方是不能马虎的。

(编按:怀师当讲经时不是用佛教出版社版本)

上面讲了《维摩诘经》好几个要点,现在下一个要点来了。

普现色身菩萨发问

「尔时,会中有菩萨,名普现色身,问维摩诘言:居士,父母、妻子、亲戚、眷属、吏民、知识,悉为是谁?奴婢、僮仆、象马、车乘,皆何所在?」当时在维摩居士的道场中,有一位叫作普现色身的菩萨在场。显教四大菩萨是普贤菩萨、观世音菩萨、文殊菩萨、地藏王菩萨,一样都是古佛。成佛的资历比释迦牟尼佛早,因为释迦牟尼佛到这个世界成佛,他们古佛就化身为菩萨来到这世界,辅佐释迦牟尼佛教化众生,所以普贤菩萨也叫普贤如来。密宗的金刚萨埵,就是普贤如来的化身,他的像有单身的也有双身的。

有时候佛经中出现的普现色身,与普贤是同一种像,但是不同意义的化身。普贤是无所不在,以行愿为标榜,没有在家出家之分,是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乃至你睡觉也可以悟道,打坐也可以,走路也可以,在厕所中也有他,上自净土下自秽土,天堂地狱,无所不在。所以《普贤行愿品》中说:「虚空有尽,我愿无穷」。那么,普现色身菩萨呢?我们晓得法身就如同虚空定无所不在的,这个墙壁里也有虚空。凡夫的色身是受业果报应之身,佛菩萨的色身是虹霓之身。普现色身菩萨是讲他的色身,是入世的,不是法身,是大家都看得见的。

普现色身菩萨问维摩居士两个问题,第一,你的亲人、眷属(眷属范围广泛,凡是同你有关系的都是,所以每个人在世都有眷属,连出家人也有眷属,他的师父、徒儿等等都是)、吏民(维摩居士居住的毗耶离城的官吏和居民)、知识(包括善恶知识),这些人都是谁?第二,你所拥有的奴婢、佣人、各种交通工具,摆到哪里去了?

第一个问题是,每一个人在世上都有那么多的关系,没有办法脱离,即使你是单身一人仍然如此,没有其它的人你自己也没法活,人就离不开人的环境。第二个问题牵涉到各种生活必须使用的财产物资。维摩居士就用了很长的偈子回答他。

「于是维摩诘以偈答曰:智度菩萨母,方便以为父,一切众导师,无不由是生。」你问我父母是谁,般若智慧的成就,就是真正学佛人的母亲。我们有的人修七俱祇准提佛母法门,准提佛母是无男女相的,准提法的成就是证得菩提大智慧的成就。般若智慧的成就,是一切佛菩萨的生身之母,生这个法身、报身、化身。你们有学密宗的,对修气脉有兴趣,气脉不成就而能明心见性是无有是处,你明心见性开悟的那一剎那,气脉一定也成就了。你那么着相地修气脉,教理不通,智慧不够,是没希望成就的。你以为通了,只是受阴境界的感觉,是假的。成佛不是迷信,不是盲修,而是大智慧的成就。因此龙树菩萨着了一部《大智度论》。有了智慧,还要有善巧方便,包括了一切的修法,样样都可以成佛,所以说以方便为父。

一切众导师就是一切佛,是天上天下一切众生的导师。一切佛无不是由智慧和方便所生。这里一开头就把大乘佛法的重点告诉我们,光是盲目的崇拜和迷信不是究竟的佛法,那只是凡夫初步走向正道的加行法,是经由慢慢熏习,走向智慧功德和善巧方便之路。等于我们等电梯上楼,按下了钮而已,电梯还没有来。

「法喜以为妻,慈悲心为女,善心诚实男,毕竟空寂舍。」学佛的人以何为家庭?这不一定是世俗的家庭。法喜充满就是夫妻,你有配偶的却不一定快乐。什么是法喜?菩萨内触妙乐,得到大定,不是小定,身心内外充满喜乐的境界。慈悲心是自己真正的女儿。善心诚实是自己真正的儿子。有善心一定对人对事处处诚实,修行就是修这个。不只是会打坐,会气脉动了,会放光了,会烧香礼佛,这些只是善巧方便的初步加行法门。

经典这些文字很容易懂,但是懂了文字不是我们研究《维摩诘经》的目的,是要用经典来比对自己日常的思想行为。我们把对自己世俗家庭的夫妻、儿女自私的爱转过来,就法喜充满,慈悲心发起,善心充满,这样才是真正的家庭眷属。但是这个家在哪里呢?这个家是「毕竟空寂舍」。自己常在本性空的境界中,这才是真正的家。禅宗祖师说,这样才叫做「归家稳坐」。昨天有位同学来找我,说自己对空性之理了解了。我说,你不要胡扯,了解理论有什么用?真正理到了事一定到,要住在性空境界里,就是无往不定、无事不定、无处不定。那才是法喜充满,慈悲心圆满,毕竟空寂。这个,才是我们的家,才是我们的妻子儿女。

「弟子众尘劳,随意之所转,道品善知识,由是成正觉。」普现色身菩萨刚才问维摩居士的第二个问题,你的佣人财产到哪里去了?这是他的回答,尘劳是他的佣人。尘劳是尘劳烦恼,中国文学形容这个世界是红尘,这是中原文化,因为中原地带是红土高原,风沙一起,空中都带有红颜色的尘埃。现代的都市,像台北虽没有风沙,但是空气污染,就不是红尘,而成了乌尘。尘是指这个世界,劳是指这个世界中的众生劳苦。在尘劳中的众生,每天都有无数烦恼。佛说众生在一念之间有八万四千烦恼。何谓一念?一呼一吸叫作一念。你说自己没有这么多烦恼,对不起,那是你检查不出来而已,那还不够资格谈学佛。尽管你在研究佛学,也到处去听经,什么活动都有份,只不过是个佛油子,佛教中的老油条,一点用处没有,对自己都认识不清楚。要是自己起心动念可以检查出来,你学佛可以算入门了。

维摩居士说尘劳就是我的弟子,我利用尘劳烦恼促成我道业成长,怎么说我没有佣人?我到处有佣人!

回教的教长叫作阿訇,是回文的称呼。这研究起来也很有意思,在咒语中一切大的东西都是阿字音,是开口音,像基督教祷告结束说阿门,嗡阿吽,阿弥陀佛,阿訇。有个回教的故事说,有位国王打猎射中一只鹿,鹿带着箭逃走,逃至一个山洞,有位老阿訇在其中修道,阿訇就用自己的衣服盖住鹿。国王的随从有位将军追至,就问阿訇有无见到受伤的鹿。问了多次,阿訇都不理他。将军就说,再不开口我杀了你。阿訇就张开眼问,你是不是某人(他直呼国王的名字)的部下?将军大怒,说阿訇对国王不敬。阿訇说,国王也不过是我奴隶的奴隶,为何不能叫他的名字?将军正想杀了阿訇时,国王驾到了,将军把经过禀报,说阿訇欺君。国王就问阿訇为什么这么讲。阿訇说,所有的人都作了欲望的奴隶,人当国王的欲望是要统治天下,国家强盛,你难道不这么想吗?而我这修道的已经不用听欲望的了,它现在要听我的。你这国王要听欲望的,所以你是我奴隶的奴隶,并没有错。国王听了表示同意。阿訇就说,那只鹿跑了,不要再追杀它了,不要再作欲望的奴隶了。国王至此大为折服,就拜阿訇为师。这个回教的故事就可以用来说明「弟子众尘劳」。

学佛用功夫就在下一句「随意之所转」,自己不要为情绪烦恼所困住,要把烦恼思想转过来,转烦恼成菩提。维摩居士说可以随意转烦恼,指挥它像指挥佣人一样。

他接着说「道品善知识」,三十七菩提道品与四念处、四正勤等等,都是他的善知识。「由是成正觉」,学佛的人必须走这条路才能得道,才能大彻大悟。你去搞气脉,画符念咒……这些都不相干。而是要能在尘劳烦恼之中,随意之所转,转烦恼成菩提,修习三十七菩提道品(就是三十七种修佛道的层次),如果不走这条路,不管你修什么法门,永远不会有真正的成就。

「诸度法等侣,四摄为使女,歌咏诵法言,以此为音乐。」这里维摩居士讲什么才是生活的享受。诸度法门(六度,亦可以扩充至十度)就是最好的道伴,是同参的道友,随时要参究的。我们做什么事都要在六度上打个转身,看它是否相合。四摄法(摄是包含,四摄是布施、爱语、利行、同事)是学佛的人用来娱乐自己的。古代文化,大富人家、王侯府邸养有自己的歌舞班,其中的歌舞女郎叫伎女,不是现代在大众场合作秀的歌舞明星。讲起来古代当大官的,可比今天的政府官员威风多了,出巡时要人清道,闲杂人等赶开。不像今天还要走入群众,到处和人握手,还拜托投我一票。时代太不同了。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南怀瑾作品集
老子他说如何修证佛法孟子旁通一个学佛者的基本信念参禅日记禅宗与道家维摩诘的花雨满天论语别裁历史的经验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易经系传别讲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学维摩精舍丛书学佛者的基本信念般若正观略讲易经杂说金刚经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