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维摩诘的花雨满天》 作者:南怀瑾

147

这一位寂根菩萨,是第二十二位菩萨,寂灭清静当然是空了。「根」,本院的出家同学,剃了头,穿了这一身衣服,分不清男的女的,只有什么不同?身根不同,就是男身女身生殖器官不同,因此有男女的差别。

佛法僧在《维摩诘经》翻成佛法众,众就是僧。佛法僧是佛教的三宝。早晚念诵,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伽。伽要读如「茄子」的茄,不要读成「嘎」。僧伽是僧团的意思。皈依僧是要皈依僧团,不是单一位僧,因为要随众而学,所以在这里翻成佛法众。僧伽是圣众,入圣人之位,是成佛得道的预备队,是后补佛。所以要对出家人恭敬,我对出家人是非常恭敬的,你不要看我常骂出家的学生,那是以另外一个立场骂他们。

学佛要恭敬三宝。有人对我说,他看出家人好像与在家人没什么不同,言下有不尊敬之意。我说,当然没有不同,都是一个鼻子两个眼睛,可是人家剃了头就值得恭敬。告诉你,真的释迦牟尼佛今天来了,你看惯了也同我们差不多。真的肉身菩萨来了,你一定不知道,等他死了你才明白,慢慢去哭吧。拿破仑也说,他在两个人心目中当不了英雄,一个是他的贴身侍从,一个是他的太太。这是真的,英雄也有常人的一面。我们懂了这个道理,常人也是佛。所以不只是恭敬僧人,你能够把一切众生、每一个人都看成佛一样,你就绝对成功了。有如此的精神去学佛,憍慢心没有了,没有不成功的。

普通观念把佛法僧分开,觉得他们是出世的,我们是入世的。佛就是法,佛就在法中;法就是众,法就是僧;佛法僧三宝是一宝。我们出家同学是僧宝,手中这本《维摩诘经》就是法宝。所以寂根菩萨告诉我们,「是三宝皆无为相,与虚空等。一切法亦尔。」无为就是要放下,三宝就是一宝。真正佛法僧三宝在你那儿,在每个人心中。每人心中能万缘放下,一念皆空,你那儿就是三宝,与虚空相等。不止三宝,一切出世法、入世法,也都是一样。能够依这个理去修正自己的心理和行为,就是不二法门。即使是在家的同学,你能够一念之间证得空性,你已经入于僧伽圣众,也算是出家人了,所以庙上供奉的伽蓝圣众,有出家的也有在家的。譬如中国佛教供奉的伽蓝神之中,有关公,也有韦驮,都是武将,是在家的。韦驮菩萨到中国唐代才开始有记载,这在前面说过了。有个说法是我们这一劫为贤圣劫,据说会有千佛出世,所以没有那么悲哀。韦驮菩萨的愿力,就是为前九百九十九尊佛护法,而自己成为第一千尊出世的佛,就是楼至佛。

(二十三)心无碍菩萨──了生死问题

「心无碍菩萨曰:身、身灭为二。身即是身灭,所以者何?见身实相者,不起见身及见灭身。身与灭身,无二无分别,于其中不惊不惧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心无碍菩萨所报告的不二法门,就是我们所讲的了生死。世人最恐怖的就是生死。死了怎么办?死了就没有我了。有没有我是另外一个问题,但是认为死了就没有我了,就是认为这个身体是我,在佛法上这是恶见,不是善见。身体不是我,是这一生借用的工具,是四大假合而成。一般人分生死,是以身体失去功用就叫作死亡。一般人的恐怖和悲哀就是怕死亡到来,我这个身体没有了,我到哪里去?

学佛的人不应该有这样的看法,生命是永恒的,非断非常。一般人认为的生死,在佛学叫分段生死,所以凡夫的六道轮回是分段的,不论活多久,仅是整个生命中的一段。得了阿罗汉果的人,可以预知生死,乃至可以决定要活几百年几千年,因此认为自己没有生死,其实还是在生死中,在佛学上讲是变易生死。能离开分段生死,去掉变易生死,回到自己生命根本道体上,这样就是不生不灭,勉强可以叫作了生死。

我们这个生命,不生不灭的根本,有一个名称,悟了道的人证得了这个叫法身。法身本来寂灭清净,不是我们修出来的。修它也寂灭清净,不修它也寂灭清净,所谓本性如然。譬如我们都市中盖了许多高楼,并不妨碍这虚空,以后如果都市回复到荒凉,这虚空还是一样。法身有如虚空,不生不灭。为什么我们不能知道自己在法身中,仅仅知道这个肉身?因为我们的习气,认小为大,抓住个小的当成是生命的根本。禅宗说明心见性,见的是这个心,不是思想的心。这个道理讲得最清楚的是《楞严经》,佛告诉阿难,我们的生命是尽虚空遍法界无所不在的,可是凡夫众生颠倒知见,不认这个生命,却只认身体。像是不认大海,反而只认大海上的一个小水泡当作是自身。《圆觉经》上也说,众生妄认四大为自身相(把这个四大假合的肉身认为是自己),妄认六尘缘影为自心相(以为自己的思想是心,其实思想只是身体第二重、第三重的反映)。

心无碍菩萨说,普通人把肉身看得很牢,等到肉身坏了,以为是两件事。庄子也讲过一个比喻,骊戎有位小姐骊姬长得很美,这个国家被灭,她被献给晋献公,当时的她怕得哭哭啼啼。在古代一旦进了宫中,就只有靠祖上积德,哪一天被皇上看中能选为妃子,否则可能一辈子老死宫中,连家都回不去。后来这位小姐果然被选为妃子,享受恩宠了,想想当时怕的心态,觉得很好笑。庄子就说,世人都怕死,可是如果死后比生前还好,就会觉得自己临死时怕得很没有道理。

其实,生死不只是身体坏了才经历到,我们凡夫天天都经历生死,每晚睡觉,就是一次生死。再进一步讲,我们身上的细胞,因为新陈代谢作用随时都在生灭,因此这个身体也不断在变化,本身随时在生死中。所以生死没有什么可怕,就像换个房子住,修道成功了,就像是发财的人换新房子,对旧的房子毫不眷恋。那个没发财,被人赶出来的,对自己那个旧房子,不知道有多舍不得!

真正了解我们的生命不是这个肉身,也就是悟道,见法身,见空性,见自性,见实相。若是没有悟道,那你所有学佛的功德都是在学加行,要见道以后才能修道。实相是什么相貌呢?本来清净,是无相,是空相。所以说清净是法身,圆满是报身。我们凡夫现有的身体是业报身。是善业来的,这一生福报好;是恶业来的,福报就不好。成佛得道了就是得圆满报身,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一切功德圆满。见到空性清净法身,才好起修圆满报身。圆满报身成就了,千百万亿化身当然就有了。

明心见性见到自身实相了,就「不起见身」,不会把肉体看得很牢,身见没有了。以小乘来讲,有两种障碍使我们不能成道,就是见惑和思惑。思惑是我们带来的业报,就是贪、嗔、痴、慢、疑。见惑是观念的错误,就是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我们大家打坐念佛,搞了半天,实际上都是邪见。又想求通气脉,想自己健康长寿,身见也愈来愈重。《金刚经》告诉我们要无寿者相,把这些观念拿掉才能见道。

也有人问我,为什么有的出家同学吃素修行,身体却愈来愈多病。好像佛法就是人寿保险,应该保证不生病似的,这是观念错误。其实人生以病苦为师,要遭遇痛苦和身体多病,才容易有道行。又健康又快活又功名富贵,一切都得意的话,是不会想修道的。因为有病所以不敢乱来,然后又当然有点私心,想把身体修好一点,就是这样才种进了善根。所以丛林规矩里,修行人不求无病,病还是善知识呢!

所以要「不起见身」,还要「及见灭身」,不要看到肉体坏了就觉得生命死了,这好比只是工具坏了,换个工具就是。什么理由呢?「身与灭身,无二无分别」,这句话更严重了!我们学佛许多年了,几时见到过清净法身?清净法身在哪里?要把此身空掉了,把受阴想阴都空掉,好像连这个肉体都没有了,当然法身就清净了。所以法身就在你现在的肉身上。禅宗的云门祖师说:「中有一宝,秘在形山。」这宝贝就在你肉体上:临济祖师也说:「赤肉团上有一无位真人,常从汝等面门出入。」无位真人就是生命本来,就在我们眼耳鼻舌身面前跑进跑出,只是我们不知道。所以法身就在你这个肉体上找,你能把这个找清楚,也就对了。古德还有一首偈子:

五蕴山头一段空同门出入不相逢

无量劫来赁屋住到头不识主人翁

我们这色受想行识五蕴之上有一段空,这空就是法身,就在我们身体上,你怎么样去求证?为什么有人用观的或者用闻的就悟道了,而我们不行?法身就在你身上,能把这个找到了,才是悟道。

进一步说,你也不要看不起这个肉体,肉体就是法身。所以永嘉禅师在《证道歌》也说,「幻化空身即法身」。因此根据大乘菩萨戒,自杀是犯了重戒,等于杀了佛、菩萨、罗汉。你的肉体就是佛的肉体,算不准你明天悟道成佛,而出佛身血是入无间地狱的罪。残害自己身体,任意糟蹋自己,浪费自己生命,都是犯菩萨戒的。前面曾提过,儒家文化的《孝经》也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古代儒家反对佛教,其实不是反对佛法,是反对出家人,父母都不养,剃了头发出家,认为是不孝。这个观念就是要保重身体,因为身体是父母亲生育养育而来,他们希望我们能健康,你把身体毁伤了,就是不孝。又说「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也是这个道理。身体虽然要保重,但是儒家的道理是「死有轻如鸿毛,有重于泰山」,看情况,该牺牲时,也义无反顾。所以中国文化关于生死之间,是有很多道理的。

懂了身与灭身不二的道理,肉身与法身一样,生与死一样,「于其中不惊不惧」,就是入不二法门。

(二十四)上善菩萨──身口意三业

「上善菩萨曰:身口意善为二,是三业皆无作相。身无作相,即口无作相。口无作相,即意无作相。是三业无作相,即一切法无作相。能如是随无作慧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能够心无碍,自然能够有善行。这位是上善菩萨,最高的善,他来说明身口意三业的不二法门。我们每人每天身口意都在造业,我们来到这世界都是光屁股来的,什么都没带,活了一辈子,要吃要喝,要揩油要骗,骗不到就凶人家。所以这世界,没有哪一个众生不是偷盗人家来生存的。强盗暗抢,皇帝明抢;小偷暗偷,做生意明偷。所以不要说自己没有造业,哪一个没有造过业?身体、嘴巴、意识都在造业,自己检查看看。像我,不要说是在弘法利世了,我为了要吃饭,只好靠卖嘴巴赚钱,比歌星还不如,也造了很多口业。你们将来也不要自以为在讲经弘法,都是活见鬼,有这观念就是造意业。自己尽量向好处做,少一点过错就了不起了,不要自命不凡。所以在我看来,诸大善人和大菩萨都和我一样,是吃开口饭的,开口饭就是卖唱的。

www.xiaoshuotxt.ne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南怀瑾作品集
参禅日记如何修证佛法论语别裁维摩精舍丛书历史的经验般若正观略讲禅宗与道家易经系传别讲金刚经说什么学佛者的基本信念老子他说易经杂说孟子旁通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学维摩诘的花雨满天一个学佛者的基本信念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