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70年:大而不倒的阴谋政治》 作者:田明
第42章 艾森豪威尔不负众望荣膺折桂 (1)
平凡家庭也能出将才
You may figure out a person’s future from his childhood。这是一句平淡无奇的英语陈述句,不过译成中文倒别有韵味,意思是“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是一句流传千年的中国谚语。按照中文的语意和语境,这句谚语大致可以解释为,从一个人的少年经历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未来。这句中国谚语其实符合很多美国人的人生轨迹,比如华盛顿、罗斯福、肯尼迪乃至杜勒斯、克林顿,从他们小时候的经历中你就可以得出结论,这些人成为举足轻重的伟人简直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但是如果把这句谚语用在第34任美国总统德怀特·艾森豪威尔身上,就有问题。
艾森豪威尔是典型的德国姓氏,本意为“身披甲胄的骑士”,其祖先来自德国莱茵河畔。16世纪早期,艾森豪威尔家族属于基督教中一个比较小的教派,认为《圣经》是宗教信仰的唯一根源,不承认传教士的特权地位,主张“每一个人均应该直接回应天主”,这个教派的宗教观念是对宗教神权的挑战,被欧洲教廷视为异端学说。为逃避宗教迫害,艾森豪威尔家族辗转迁徙到美国。那时美国尚未建国,还是英国的殖民地。艾森豪威尔家族以种植小麦和谷物为生,之后开始经营农场。到了艾森豪威尔父亲这一代,主要从事和农业有关系的加工业,他的父亲是一名制作乳品的工人,家境贫寒。
1890年10月14日,当艾森豪威尔来到这个世界上时,世界静悄悄的,既没有象征吉兆的虬龙莅临,也没有任何邻居看到异光冲天,只有一个婴儿哇哇的啼哭划破黎明的宁静。在艾森豪威尔之前,他的父母亲已经有两个儿子,父亲希望第3个孩子是个女儿,所以当父亲知道又多了个儿子后大失所望,在外面徘徊久久不肯回家。艾森豪威尔之后,这个家庭又增加了两个男孩和两个女孩。作为制乳工人的父亲要养活7个孩子,本来就不那么轻松,更何况父亲年轻时还先后两次破产呢?至于让这7个孩子挨个接受良好的教育,对于艾森豪威尔这个家庭来讲,根本是不可能的。
与20世纪那些伟大的总统大多少年早慧不同,童年时期的艾森豪威尔丝毫没有出众的地方。唯一值得一提的是他曾经对修理父亲的收割机感兴趣过,但是很快就淡漠了。艾森豪威尔的母亲是一个和平主义者,讨厌战争,因此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就是孩子去当兵。但是她没有足够的钱让孩子读大学,而上军校却是免费的。这样,她只好对孩子们上军校假装不闻不问。在母亲看来,军人要么就是一文不名的炮灰,要么就是统率千军万马的超人,可是“平凡人家的孩子有几个敢于追求超人的人生呢”?
出身平凡的艾森豪威尔的确无意追求超人的人生,即使在完成两任总统任期后,艾森豪威尔还三番五次地谈到,他根本不想去追求超人的生活,他想去军校读书,根本不是为了做一个将军,只是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在艾森豪威尔看来,他去读军校,家里起码少了一张吃饭的嘴。不过上军校并非一条康庄大道,因为在接到美国海军学院的录取通知书时,艾森豪威尔已经21岁,而海军学校不允许这个年龄的考生再入学了。好在他遇到了人生的第一个贵人,那是州里的参议员。这位参议员与艾森豪威尔素昧平生,但是他不喜欢海军学院因为年龄问题把考生拒之门外的机械条款,参议员觉得能被海军学院录取的考生,就应该获得去军校读书的机会,于是他推荐艾森豪威尔去考西点军校。结果,艾森豪威尔被西点军校录取了。
在西点军校,艾森豪威尔表现平平。给同学留下的印象是,艾森豪威尔喜欢足球,他打中锋,敢打敢拼。但是这个印象也很快就被淡忘了,因为在一次拼抢中,艾森豪威尔的膝盖受了伤,从此就不能再驰骋绿茵场了。离开足球场之后,艾森豪威尔不知道什么原因爱上了抽烟卷,不仅抽得很凶,而且还在食堂和宿舍里抽,结果治学严明的西点军校给了他一个记过处分。从西点军校毕业时,艾森豪威尔在班上的排名是第61名,仅获得一个少尉军衔。
艾森豪威尔从西点军校毕业时,正赶上美军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他的很多同学都赴欧洲参战,在战场上建功立业。由于在学校期间表现平平,他被留在国内从事训练工作。艾森豪威尔倒没有觉得这是对他的怠慢,相反他爱上了军事训练这一行。在日复一日毫无新意的重复训练中,艾森豪威尔注意研究战场动态的变化。他发现随着汽车的广泛使用,战争对士兵的要求已经有了新的内容,士兵必须学会驾驶车辆参加战斗并形成战斗力,他因此把步兵驾驶战车作为一个训练科目,并创办了一所战车训练营,这是美国陆军的第一所战车训练营。艾森豪威尔的战车训练营为美国在巴拿马的驻军提供了不少优秀的士兵,这引起了美军驻巴拿马地区司令的注意,这位少将司令因此把艾森豪威尔调到巴拿马服役。服役三年后,这位司令推荐艾森豪威尔到陆军参谋学院接受进一步的训练。这次,艾森豪威尔的表现令人刮目相看。1926年,他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从陆军参谋学院毕业。不过此时的艾森豪威尔已经36岁,算是后起的老前辈了。
好在艾森豪威尔毕竟还是起来了,并且还引起了陆军部的注意,因为把士兵和战车融合到一起的训练,的确代表了当时陆军训练最前沿的指导思想,作为这个训练思想的首创者和实践者,艾森豪威尔被调到陆军部任作训参谋。1932年,42岁的艾森豪威尔走到了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他被调到陆军参谋长麦克阿瑟办公室,任麦克阿瑟唯一的副官。特立独行的麦克阿瑟是美国军队的一面旗帜,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麦克阿瑟就被任命为著名的驻法国彩虹师师长,38岁时就成为陆军中最年轻的将军,39岁就担任西点军校校长,成为该校历史上最年轻的校长。作为麦克阿瑟的副官,仅有优秀的参谋水平是不行的,你必须学会与这位德高望重的将军和睦相处,并且懂得接受他的坏脾气。这对艾森豪威尔来说不是问题,因为他天生就是个乐观派,整天笑呵呵的,一副没心没肺的样子,实际上他很喜欢麦克阿瑟那样的脾气,这倒有点像是命中注定。
艾森豪威尔在麦克阿瑟身边一共工作了六年。那时,美国还没有五角大楼,陆军部和国务院挤在同一栋行政大楼里办公。艾森豪威尔的办公室和麦克阿瑟的办公室只隔着一扇木条门。将军有什么事情需要帮忙,只要喊一声“艾森豪威尔少校”,艾森豪威尔就会飞快地跑到将军办公室,领受完任务后再飞快地跑到一楼的行政办公室,填一张申请表,领取两张电车代金币,再飞快地跑到宾夕法尼亚大道上,等候从国会山开来的电车。其实,艾森豪威尔的顶头上司是当时美军唯一的四星上将,年薪10400元,有一座公馆,军队也有一辆高级轿车供他专用,但是他从来不让艾森豪威尔用他的车子,坐出租车也不给报销。而当时艾森豪威尔的年薪只有3000元,还得交房租和养活全家,钱只好省着点花。
珍珠港事件爆发三天后,已经逾50岁的艾森豪威尔来到了他人生的第二个转折点。那天艾森豪威尔奉命到华盛顿向陆军参谋长马歇尔上将报到,后者要他提出一个对日本作战的总方针。几个小时后,这个报告就放在了马歇尔的办公室。稍微显得粗略的“行动步骤”虽然还写在黄草纸上,但知人善任的马歇尔将军从中看到了艾森豪威尔的非凡才干,他随即任命艾森豪威尔担任菲律宾和远东部分作战计划的负责人,不到两个月,艾森豪威尔就晋升为陆军部作战计划处处长。艾森豪威尔在这些岗位上干得如此出色,以至于几乎所有人都赞成他担任欧洲战区最高司令长官。
对于一个从来没有到过真正的战场,甚至从来没有指挥过士兵的人来说,艾森豪威尔的提升步伐快得有点不可思议。然而艾森豪威尔在盟军欧洲统帅的位置上驾轻就熟,出色完成了北非战役、西西里岛战役和诺曼底的两栖登陆,然后在那些地方以及整个德国发起了地面攻势。在指挥这些战役的进程中,最高统帅部、盟军以及他的下级军官和士兵们很快就发现了艾森豪威尔的特长:运筹帷幄的才能、巧妙处理人际关系的艺术、富有感染力的乐观主义精神,外加好运气。
ww w . xia oshu otxt.NE TT(xT小说"//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