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谁在包围中国》在线阅读 > 正文 第30章 “反介入”战略思考与选择(2)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谁在包围中国》 作者:程超泽

第30章 “反介入”战略思考与选择(2)

  世界上至少还有两个国家经常出人意料地叫板美国,虽然按国家大小它们并不具备和美国相抗衡的能力和实力,它们就是委内瑞拉和伊朗。同样能对美国说“不”的还有古巴、朝鲜等。2012年,伊朗总统内贾德访问委内瑞拉就是一个显例。2012年1月9日,正在美国“后院”委内瑞拉访问的伊朗总统内贾德与委总统查韦斯(已故——作者按)会面,两人互相赞美,大秀友谊,并不断拿美国“开涮”。内贾德说:“尽管那些傲慢的人不希望我们在一起,但是我们却会永远团结。”内贾德所言的“傲慢的人”,正是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查韦斯则回应道,“帝国主义者的疯狂以一种前所未见的方式发泄出来。”在查韦斯的语境里,“帝国主义者”也直指美国等强权国家。“查韦斯总统是反帝战争的大赢家。”内贾德说;而查韦斯则称内贾德代表了反对霸权主义和帝国主义的“正确道路”。作为中东与拉美地区的两大“反美”、油气资源丰富的国家,伊朗和委内瑞拉素来关系密切。在内贾德抵达委内瑞拉前,美国国务院发言人曾敦促拉美国家不要和伊朗走得太近。但拉美另一个国家——厄瓜多尔外交部长帕提诺公开力挺伊朗:“我们不接受美国的制裁……我们是一个主权国家,我们没有这样一个爱打人的爹。美国应该制裁那些在德黑兰的美国企业,诸如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

  “两位国王、27位总统、8名总理、9名副总统、6名特使,23—25名外长,50个国家元首级代表团,80个部长级代表团。”伊朗官方的伊斯兰共和国通讯社于2012年8月26日给出这样一组数字,描述在德黑兰召开的不结盟运动大会的风光。伊朗《德黑兰时报》同一天写道,“不结盟运动峰会在伊朗首都举行,面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全面世界战争的威胁,它有望成为地球上最大的秀,以展示国际团结与和平共处”。

  这就是国际反美斗士——伊朗。“这是对西方制裁伊朗的一记新耳光。”俄罗斯之声评论称,德黑兰肯定会利用不结盟运动大会这个机会为自己与美以的对抗辩护,伊朗的敌人不得不考虑120多位参加大会的世界领导人。无论如何,德黑兰峰会具有重要意义,它对美国的政策是一记耳光。

  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为了化解来自美国的敌意和警惕,从戈尔巴乔夫时代开始,莫斯科就一直孜孜不倦做着努力。结果呢,不仅华约解散了,前苏联解体了,苏共也落得个倒台的下场。而今,俄罗斯人认为,都脱到“光屁股”了,都裸奔了,该够了吧,但莫斯科多年来做的还远远没有满足美国的胃口。上世纪90年代,克林顿发动了北约东扩,再一次沉重打击俄罗斯人融入西方的梦想。俄罗斯终于幡然醒悟,美国及整个西方压根儿就没有过可以拥抱俄罗斯的胸怀,白宫想的只是如何趁俄罗斯之危把俄罗斯拖入西方资本主义的体系中来。今天,俄罗斯如果要让美国和西方喜欢,至少还要做到以下几点:在国内推行符合西方标准的民主政治,在核裁军问题上听从华盛顿的安排,在能源上对西方彻底廉价开放,允许俄罗斯为数众多的自治共和国“民族自决”,在伊朗、叙利亚等国际问题上绝对配合西方等等。只有这样的俄罗斯才符合美国所谓“无害化”的标准。但当进入普京时代的俄罗斯对美国和西方断然说“不”的时候,俄罗斯同西方的关系再一次疏远了,西方恢复了对俄罗斯的意识形态批判,俄罗斯被重新划定为“专制国家”。虽然当年冷战时期苏美战略对峙不复存在,但莫斯科要改善同华盛顿的关系一点都不比20多年前更容易。

  莫斯科与美国及西方之间的故事在于告诉我们,像中俄这样的大国,要靠让步、顺从是永远换不来美国“真诚对待”的,一个软弱的对手永远不会赢得对手尊敬,相反只能委曲求全,任人宰割。

  笔者认为,与美国“搞好关系”,必须跳出传统的思维框架,必须创新。如今,中国已从国力中等的国家跃成为全球第二大的经济强国,到21世纪30年代的某个时点中国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但自前苏联解体以来,中国外交政策的指导方针在很多年一直没有发生太大改变,同时,笔者研究认为:中国虽被誉为新兴超级大国,但近年国际上及中国周边发生的多起事件表明,中国的外交理念显得有点过时而不合时宜。中国如今在国际舞台上举足轻重,已经无法再继续隐藏于别国影子下继续韬光养晦。在国际问题上是如此,在对待美国问题上也同样如此。

  针对美国祭出的“重返亚太”战略旗号,中国应当争锋相对、旗帜鲜明地说“不”。对美国说“不”,正是我们前述的中国必须时不我待地营建“反包围”国家战略的立足点。面对美国咄咄逼人的“重返亚太”战略,中国应该抛弃以往守成了几十年的“耐心”外交,因为“耐心”外交将令中国最终丢弃的是南中国海、钓鱼岛主权、东海油气,乃至宝岛——台湾。总之,时局变化了,过往一以贯之的中国外交政策必须发生变化。

  上世纪80年代末,为争取中国和平建设的机遇和空间,邓小平提出了中国发展的外交政策,这一外交政策被表述为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善于守拙、决不当头、抓住机遇、有所作为的国际战略方针,其核心是韬光养晦,有所作为。在当时,这对中国来说主要是韬光养晦,即在黑云压城城欲摧的形势下,改变计谋,卧薪尝胆,隐居待时。这种政策在中国还刚刚走出“文化大革命”的阴影,开始改革开放的当时实在是必要而高明的一招。韬光养晦战略,主要是隐藏才能,不使外露,为中国经济长期持续高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大增强积蓄力量。但韬光养晦只是条件尚未成熟时的谋略,一旦时机成熟,不需要收敛与隐藏,而需要破门而出。

  中国韬光养晦20多年在21世纪进入到了厚积薄发阶段,而当时美国因为国力处于巅峰,忙着在世界上教训这个教训那个,到了小布什执政后期才发现中国已经崛起为足以“威胁”到其自身全球霸主地位的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而且这股力量正以不可阻挡之势在连续赶超英、法、德、日,到2011年竟然紧贴自己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这在美国精英眼中可不是什么好事。

  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是依靠国家自尊心和自豪感团结在一起的,这种自尊心和自豪感必须是建立在一定的让人骄傲的事情上。特别是大国,更要不断地加强和维护这种自尊心和自豪感。历史上,中国、印度、俄罗斯等这几个老牌大国的自尊心都遭受过打击,从而对它们造成了深远影响。美国的民族自尊心主要来自过去二百年相对于其它民族的强势,头一百年相对于印第安人,后一百年相对于地球上其它国家。其自尊心的核心是,因为我这个国家比其它国家先进强大,所以我们值得骄傲,无论做什么都是正确的。对于这种心理描述,好莱坞许多作品都做了淋漓尽致的表现。美国人的自尊心,就来自于这种强势的唯我独尊心理,或者说优越感,其核心是一个回圈逻辑:我们先进强大,我们是上帝选中的子民,因为我们是上帝选中的子民(美国国歌:《上帝保佑美国》),所以我们做什么都是真理,可以不择一切手段掠夺资源、利润,而掠夺来的资源、利润又支撑其先进和强大。但是这样的文化有个悖论,那就是如果别的民族也跟美国一样强大了,甚至有一天比美国还要更强大,那美国该怎么办呢?事实上,美国人是无法接受的,美国人的态度是,拒绝考虑比美国更强大的文明可能性,重新夺回最先进国家地位。

  我们上面已经分析,美国“重返亚太”战略不只是纸上谈兵,它已经开始针对中国在亚太实实在在地进行着军事调整与部署。一方面,调整其全球军事部署,把军力的60%投向亚太地区,包括增加在澳大利亚的驻军、扩大新加坡的军事存在,开展针对军事革新和技术创新,探索所谓“空海一体战”新战法;另一方面,巩固美日、美韩、美澳等军事同盟,扩大与菲律宾、越南和印度等国的军事合作,巩固在阿富汗、中东、北非的军事基地。现在,它又扬言与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沙特、巴林、卡特尔的合作,在中国周边建立类似于欧洲的导弹防御体系。美国在亚太的军事存在,已深深威胁到中国国家安全,而美国在亚太频繁的军事动作,以中国为假想敌的各类军事演习,更加重了中国对美国的担心和不信任。更重要的是,由于美国“重返亚太”的作用,中国周边一些国家也成为新的变量,比如说,越南、菲律宾在南中国海问题,日本、韩国在半岛问题,日本在钓鱼岛和黄海等都同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相呼应实现无缝对接。由于美国的围堵和遏制,中国战略机遇期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重大挑战,中国未来的发展成本急剧增加。中国本想将更多资源用于和平发展和改善民生,但美国的“炮舰政策”和“美国威胁”不允许,美国更是把这种“美国威胁”赤裸裸地展示给世界,使得谋求和平发展的中国外部环境险象丛生。美国不断强化对中国的军事恐吓和胁迫,使得中国被迫加强军力,在力争和平发展的同时加强了反介入\/区域拒止等军事斗争的准备。这却成了国际上甚嚣尘上的“中国军事威胁论”的由来。

  随着中国在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和政治影响力日益增长,加上军事实力的迅速提升,中国国内“韬光养晦策略已经过时”声音也开始响亮起来,越来越多的声音呼吁中国在国际舞台上采取更强硬政策,也有越来越多的中国精英撰文强调,在中美关系大局上,一味退让已远远不够,退让将最终表明是又一次的被动挨打。笔者也是这种强硬政策的支持者,我以为,中国“韬光养晦”外交策略是在特定时期提出的一个特定口号,它适用于某些事情,但不适用所有事情;它适用于某个时期,但不适用所有时期。所以到了现在,面对美国“重返亚太”战略,中国已经到了应该有所作为的时候了。

  然而,长期以来不愿正面与美国抗衡,却成了中国一块大心结,这种心结恰恰让美国有了一种“如果美国发声,中国必然退让”的有恃无恐,让菲律宾有了“因为有美国撑腰壮胆,中国不会对菲律宾动手”的误判,也让日本叫嚣“日美安保条约适用协防钓鱼岛”的底气。真的,所有这一切让中国情可以堪,让13亿中国人情可以堪!国际社会也有这种感觉,认为中国没有大国心态,中国自卑心理导致了中国不愿面对美国抗衡。英国专家甚至嘲讽中国军队30年无实战,是“一条纸龙”。是的,中国强调“和平崛起”,但绝不害怕抗衡,尤其是与比自己强大的对手抗衡,只有抗衡,才能使自己更加强大,只有抗衡,才能使中国更加有信心,更有勇气面对困难和挑战,更有能力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崛起。中国必须将自身的所有国家核心利益向美国明确无误地说清楚,把自己的利益目标说清楚。这反映了世界新崛起力量的中国和老牌帝国霸主——美国之间的博弈,但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如果中国不能把自己的国家核心利益及其范围说清楚,就等于放弃了对攸关自身命运利益的诉求,就等于失去了话语权。值此美国“重返亚太”战略转型之际,中国转换“韬光养晦”其实是一个战略挑战,也是一个战略机遇,让中国有了一次和美国面对面摊牌的重要机会,得以把一些涉及中国国家核心利益和范围清晰化。

  正本清源“中国威胁论”

  自从20多年前由美国人精心打造的“中国威胁论”这一对华政策问世以来,美国遏制中国发展的魔咒就像紧箍咒一样死死套在了中国的头上。中国只要稍有不合美国意愿举动,美国就会以“中国威胁”来加以约束。美国等西方国家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场合、不同需求分别打造了“中国崩溃论”“中国崛起论”和“中国负责论”等,而所有后者又都是从所谓的“中国威胁论”中衍生出来的。就这样,不同版本的“中国威胁论”的变种就像走马灯似的被美国一次次地利用来打压中国在国际上的战略空间,转而为美国谋取利益。到了21世纪,“中国威胁论”更出现了“权力转移论”的版本,即一个新兴大国崛起往往伴随着冲突和战争,因为新兴大国随着实力的增长国际野心也会膨胀,进而挑战既有大国和旧国际秩序。按照这种逻辑,中国就成了潜在的美国安全对手,世界和平的威胁。于是,美国的对策要么是做好军事准备,要么是让中国成为遵守国际规则的负责任的国家。“权力转移论”为基础的“中国威胁论”,隐含了一种错误逻辑的思维定式,即既存大国的意图是维持现状,即美国是倾向和平的国际秩序的保护神,而崛起的中国则倾向成为国际秩序的挑战者。

  “谬误重复一千次就成了真理”,而“中国威胁论”正是这种被重复了千遍的谬误。长期以来,在别有用心的美国人一次次轮番炒作下,“中国威胁论”被不自觉地默认为一个国际性命题。殊不知,这是美国人预设的伪命题。

www/xiaoshuotxt/n e 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程超泽作品集
警惕!中国股市虚拟大崩盘谁在包围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