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看懂世界格局的第一本书2》在线阅读 > 正文 第28章 周边地缘政治印度篇:浅谈印度对外战略 (3)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看懂世界格局的第一本书2》 作者:王伟

第28章 周边地缘政治印度篇:浅谈印度对外战略 (3)

  而在我国的北面,缓慢复苏中的俄罗斯不只对美国保持着警惕,对中国的复兴同样抱有疑虑和不信任,由印度在一定程度上“中和”掉中国的影响,这同样是俄罗斯人所乐于见到的。2005年末,辛格总理访问俄罗斯。俄罗斯决定帮助印度发展核能项目,为印度建立核反应堆,双方还决定今后将加强俄印联合开发和生产武器装备的力度,推动印俄两国走向“持久的战略伙伴关系”。这种关系将成为印度外交政策的基石,成为两国“公认的优先考虑事项”。

  反过来说,对印度而言,从获得外部空间而非从国家安全角度考虑,对中国报以适当的“敌意”是有好处的——当然,这也就决定了印度人绝不会非常“认真”地去扮演“中国的敌人”这样一个角色。

  与此同时,由于冷战格局早已不复存在,印度通过不结盟运动在第三世界国家所建立的影响则迅速消退,而出于对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外交的考虑,印度也不再以“第三世界国家棋手”自居,与之对应的,通过经贸合作、整体输出低端产业体系,中国在亚非乃至拉美国家的影响则在迅速提升,一个由中国主导的新的经济圈已经隐约成形。由于制造业并非印度的强项,相反却是经济的一块“短板”,由此,则决定了中国在第三世界所取得的地位,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将是印度所难以企及的。

  (第一)岛链与韩日台“铁三角”

  有那么一句话:不考虑政治的经济是找死的经济,不考虑地缘的政治是愚蠢的政治。军事既然是政治的延伸,那么同样的,不考虑地缘的军事就是愚蠢的军事。

  构成中国周边地缘政治态势的一个重要的关键词是“(第一)岛链”[ 岛链是由美国前国务卿杜勒斯在1951年首次明确提出的一个特定概念,它既有地理上的含义,又有政治与军事上的内容,其用途是围堵亚洲东岸,对苏联、中国等共产国家形成威慑之势。第一岛链北起日本群岛、琉球群岛,中接台湾岛,南至菲律宾群岛、大巽他群岛的链形岛屿带。在第一岛链的“封锁链条”中,最为关键的是台湾岛。它位于第一岛链的中间,具有极特殊的战略地位,掌握了台湾岛就能有效地遏制东海与南海的咽喉战略通道。

  ]——这首先意味着,从地缘政治角度说,现阶段中国最根本的对手只有一个,那就是美国。如果没有美国这一因素的存在,那么中国在东面所面对的就只是一堆岛屿和半岛,而不是什么“岛链”。就像毛主席所说的:“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在做任何与地缘战略有关的谋划时,我们的头脑里始终要明晰一点,影响中国周边的核心问题是美国,中国处理周边国家关系时,放在第一位考虑的应是它与美国关系的好坏,其次才是与中国关系的好坏。

  所谓“岛链”,并非是把一堆岛屿堆在一起那么简单,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美国人则是建造它的工程师。

  大致来看,岛链可以划分为南北两部分,由台湾岛把这两部分连接了起来。岛链的根基在于日本,这里有着完备的工业设施,凭此可以就近给予岛链上任何一点的军事行动以有力的支持,从而抵消美国本土面对东亚大陆地区在距离上的劣势。

  北部岛链上,韩国、中国台湾和日本共同组成了一个“铁三角”:进,日本是韩国、中国台湾的战略后方,通过这两个点,美国可以分别对中国的东北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形成潜在的军事威胁,而这两个地方一个是中国传统的重工业、能源基地兼粮仓——管“命”,另一个是出口加工业的主要聚集地——管“钱”;退,则韩国、中国台湾又构成了日本面向中国大陆地区的战略屏护。当初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人的第一反应不是对付朝鲜人民军,而是在战争爆发两天后把第七舰队开进了台湾海峡,为何?假如台湾被收复,那么届时可能已经失去南朝鲜屏护的日本将进一步面临被南北夹击的危险。两头比较,对美国人而言自然会先顾尚未“着火”的一头,稳住基本盘之后,再做后续打算。

  这三个“角”,中国台湾失,则日本危险,进而韩国不保;换个方向,韩国失,日本同样危险,则中国台湾不保;而如果日本自身出了问题,则韩国、中国台湾一起不保。

  再来说南部岛链。朝鲜战争结束后,美国在1954年9月和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菲律宾、泰国、巴基斯坦七国签署了《东南亚集体防务条约》,将南越、老挝与柬埔寨纳入到“条约保护国”。再往后,就是众所周知的越南战争[ 简称越战,又称第二次印度支那战争,为越南共和国(南越)及美国对抗共产主义的越南民主共和国及“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又称越共)的一场战争。越战是“二战”以后美国参战人数最多、影响最重大的战争。

  ]了。

  美国在东南亚所作的这一布局其实是它在东北亚地区思路的延续,即以日本为战略大后方,经过台湾,以菲律宾为前进基地,以此来支持美国在中南半岛上的军事行动,从而最终维持越南南北分裂的局面。届时美国在中南半岛上的势力将与位于中国南海周边的菲律宾、新加坡等岛国形成一个与东北亚类似的互为依托的“掎角之势”。

  而20世纪70年代中期,越南战争的失败使得美国最终未能完成这一战略布局,相应的菲律宾等南部岛链的价值也就大打折扣。由此产生的连锁反应就是在苏联行将就木时,这一态势促成了美军在1991年全面撤离菲律宾(当年苏比克火山爆发更大程度上是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而非决定性的作用),仅在新加坡的樟宜留有一个基地以扼守马六甲海峡并保持在东南亚的军事存在。

  航母的意义

  到如今这个时候,中国是否应该建造自己的航空母舰已经不再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了,我们感兴趣的是未来中国的航母战斗群将会如何使用。

  如果对本国决策层的思路一时没有渠道理解的话,那么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观察对手国家的相关行动,把他们当成一面反光镜来用。

  而美国的“相关行动”则是在最近几年中,越来越多地关注东南亚,并且在2010年提出要“重返”东南亚。站在它的角度来看,由于前述的那段历史,岛链的基本态势是北强南弱,而南海又是日本、韩国、中国台湾三家海上交通线的必经之地,一旦这里被中国所控制,那么北部岛链也随之将面临崩溃。这里多说一句,当初美军轻易撤离东南亚,之后美国政府又不计后果地纵容金融大鳄们对东南亚国家进行杀鸡取卵式的洗劫,从而酿成1998年金融风暴,这一系列举措某种程度上都是源自对中国的轻视。

  通过上面那面“反光镜”,我们也就不难看清一些东西了。对中国而言,一支以航母为核心的远海打击力量,最好的部署位置便是南海,而在那里它最大的价值绝非仅仅是拿来威慑一下周边小国从而维护南海主权,而是要作为一根“撬棍”,把美国在西太平洋的第一岛链布局“撬松”,并且在可以预计的未来最终使得霸权主义不再插手中国周边事物。这一步看似很有难度,但如果中国想成为一个正儿八经的大国,这一关终归是无法回避的,只有在排除了霸权主义干扰之后,现在热议的“人民币圈”、“自由贸易区”才能成为有源之水,否则20世纪80年代日本“平成战败”[ 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通过大肆收购,咄咄逼人地向美国本土进攻,美国联合西方五国通过广场协议和巴塞尔协议激化了日本内部经济结构性矛盾,导致日本经济遭受重挫,这次经济战败被称为“平成战败”。

  ]直至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这段历史迟早都要重演。

  国内很多人不希望中国造航母,其中一部分人的初衷便与此有关,这是其自身利益使然。而当中国的航母计划被提上议事日程,那么这个国家对未来发展的决心也就表露出来了。

  除去部署之外,另一个问题则是如何编制。在笔者看来,未来航母部署在南海,但未必一定要编入到海军南海舰队。中国海军现在北海、东海、南海三支舰队的编制,是历史上海防分区防御思路的产物。而在未来,这种编制依旧是应该保持下去的。中国的地理环境不同于美国,在中国近海周边,除我国台湾地区外还遍布着众多国家,其中很多都拥有不弱的海上力量,譬如东北亚的日本、韩国,东南亚的新加坡、越南等国。因此未来在近海仅依靠海监之类的准军事力量是不够的,必须还要有一支实力适中的近海军事力量,而现有的三大舰队体制恰好能满足这一要求。

  而至于以航母为核心的远洋机动力量,将其部署在南海地区只是基于一个阶段性的目的,长远来说它们的活动范围远不止中国近海。那么在笔者看来,最好的选择就是将航母舰队单独编制,独立于原来的三大舰队之外,直接归总部统辖。这样既有利于各司其职,也简化了组织体系之类的软件建设。

  日本大地震带来的变局

  历史的大势是可以预见的,但在其具体运行的过程中,往往又会时不时地蹦出一些让人哭笑不得的意外。网络上时常会有网友编排电视上屡(预)测屡败的“砖家”,不过至少在2011年,绝大多数的预测失败都是可以原谅的。因为即使是在事发前一夜,恐怕也没人会预想到日本会遭遇一场由9级地震、海啸和核泄漏组成的组合拳,更不会有人想到的是,在日本政府一系列匪夷所思的错误之下,核泄漏被弄得最终一发不可收拾,天灾演化成了人祸,而这一切又恰好发生在全球经济危机时期,美国在全球的实力正处于捉襟见肘的状态。

  前面提到过,日本是第一岛链的根基所在,日本遭遇重创,则从韩国到中国台湾再到南海周边诸国一线在中国面前都将出现“松动”。现在在朝鲜半岛、东海地区和南海地区的一系列动荡,多多少少都与此有关。

  在这段时期,美国常常高调宣称要援助东南亚的某些国家,而事实上现在正是美国人的岛链布局最为脆弱的时候,因此如果中国和南海周边国家真的爆发了一定烈度的军事冲突,美国人选择直接插手的可能性其实非常小。要知道,在形式远好于现在的20世纪50年代,美军照样一次又一次出卖他们在台湾岛上的“盟友”。因此在面对来自南海周边国家的挑衅时,中方保持必要的克制是应该的,但也确实无须把“不打仗”作为一条铁则来死守。一定程度上说,如果真的爆发一些中低烈度的军事冲突,那么对周边国家的决策层而言其实未必是坏事,至少这能让他们对美国保持清醒的认识,也就避免了进一步发生可能导致冲突升级的误判的可能性。

  由此来看,“3·11”地震对日本人民是一场灾难,但另一方面也不得不承认,它的确极大地改善了中国周边的地缘政治环境,由此说这也是一件“好事”。然而这件“好事”又来得有些早了点儿——对比迅速改善的周边环境,原本按部就班建设的中国海军力量一下子有点儿不够用了。如此一来,那么后面海军就有可能对相关的计划加以调整,以加快现实战斗力形成的进度。

WwW/xiaoshuotxt.N 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王伟作品集
看懂世界格局的第一本书2的哥们的悲苦情色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