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能源博弈大战》在线阅读 > 正文 第48章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能源博弈大战》 作者:韩立华

第48章

  第2篇第9章第1节围绕“油气”的角逐 (3)

  俄罗斯抓住时机,积极推进在里海地区与西方国家的能源合作。如2002年5月31日,俄联邦副总理赫里斯坚科在普京和布什总统签署两国能源合作备忘录时表示:北部输油主干线是俄向美出口石油的又一通道,从萨哈林油田向美供油很有前景,美国公司参加在里海、萨哈林和哈萨克斯坦油田的开发,有助于扩大向美出口俄罗斯石油的项目。

  对于美国希望与俄罗斯一起控制包括欧佩克在内的全球能源市场,以稳定能源供应的要求,俄罗斯积极响应。2002年5月上旬,在美国底特律市召开了以“世界能源供应危机和克服能源短缺的方法”为主要议题的“7+1”大国能源部长会议,在会上,西方国家建议建立以美、加、英、俄为主的“四方能源委员会”,要求俄罗斯进一步扩大合作,提供投资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并希望俄罗斯在任何条件下都能保证对西方的能源供应。会议期间,美国副总统切尼与俄能源部长举行了会谈。同年5月,在布什访俄期间,俄美双方还把能源与政治、军事一道都列为主要议题,并签署了俄将向美长期供油和建立长期能源合作咨询机构的备忘录。2003年4月16日,俄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和壳牌—阿莫科石油公司在莫斯科举行会谈,重点讨论了中国的西气东输项目、放宽欧洲天然气市场限制、俄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和西方伙伴签署的长期供气合同继续生效、合作开发扎巴利亚尔(在西西伯利亚)凝析气田的条件等问题。在讨论中,俄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对壳牌石油公司向其提出的参加开发“萨哈林-2号”油气田项目的要求给予了正面回应。

  中国“新安全观”

  中亚对于中国的重要意义,可以从中国实施西部大开发以及积极组建上海合作组织等一系列战略部署中得到印证。中国对中亚的战略运用了“新安全观念”。在此基础上,20世纪90年代中国形成了以“相互信任、互利、平等和协作”为主题的“中亚能源战略”。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哈萨克斯坦一直是中国在中亚地区的一个最重要的油气资源合作伙伴国,中国积极酝酿参与中亚能源开发的重要战略步骤之一就是铺设中哈输油管线。

  1997年9月,中国与哈萨克斯坦两国政府签署了《关于在石油天然气领域合作的协议》,同时中石油与哈萨克斯坦能源及矿产资源部签署了《关于油田开发和管道建设项目的总协议》。

  哈中原油管道于2003年底完成全部建设投资论证工作。该管道西起哈萨克斯坦西部里海沿岸的阿特劳,东到新疆的独山子,全长3088公里。其中哈萨克斯坦境内2818公里,中国境内270公里,预计投资20亿美元,年输送原油2000万吨以上。管道建设分三期,阿特劳至肯基亚克448公里的管道已于2003年3月建成;二期建设阿塔苏到独山子1300公里的管道,年输油量为1000万~2000万吨;三期是肯基亚克到阿塔苏1340公里的管道。

  2005年11月,中哈输油管线一期工程阿塔苏—阿拉山口—独山子段已完成并投入使用,这是中国首条进口原油管道,第一阶段(2006~2010年)设计年运力为1000万吨。中哈原油管道一期工程的竣工,为中亚地区油气出口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通道。

  二期工程肯基亚—阿特劳段也已开工修建,第二阶段(2011年后)输油能力将达2000万吨。中哈输油管线建成后,将形成一条贯穿哈东西全境的输油干线。届时中亚现有的输油管线都可以通过这条干线整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输油管道体系。

  在天然气管道方面,早在1995年,原中石油就与美国埃克森公司、日本三菱公司共同开展了土库曼斯坦—中国—日本天然气管道的预可行性研究。后来又与壳牌、安然等多家石油公司共同对中亚—中国天然气管道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尽管最后由于资源、价格等问题未能达成一致意见,致使管道无法实施,中亚各国仍然认为中国线路是具有很大可能性的选择。

  哈萨克斯坦政府希望借该天然气管道的修建,将其西部自产的天然气输送到哈南部各州,补充甚至替代日渐稀少的乌兹别克斯坦进口天然气。2003年6月,中哈两国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哈萨克斯坦共和国联合声明》,表示双方将加强在石油天然气领域的合作,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现有合作项目的顺利实施,并就建设哈中天然气管道的可行性进行研究。2003年8月,中石油所属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公司与哈国家油气公司签署了《关于加快中哈原油管道一期工程建设与中哈天然气管道预可行性研究的备忘录》,并决定启动“分阶段建设哈萨克斯坦至中国天然气管道建设预可行性研究”项目。2003年11月,中石油和哈国家油气公司签署了《关于共同开展铺设哈萨克斯坦—中国天然气管道工程预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协议》。2004年5月,中哈两国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哈萨克斯坦共和国联合声明》表示:“双方将加快对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天然气管道铺设方案的研究。”2005年8月,哈萨克斯坦—中国天然气管道预可行性研究结束后,中石油又与哈国家油气公司签署了《关于联合开展哈萨克斯坦—中国天然气管道可行性研究的协议》。

  由于初步研究的结果表明,哈可供出口的天然气资源无法完全满足中国的需求,中方加快了从中亚其他国家特别是土库曼斯坦购气的谈判步伐,并开始了乌兹别克斯坦管道过境的谈判。

  2006年4月,中国政府和土库曼斯坦政府签署了《关于实施中土天然气管道项目和土库曼斯坦向中国出售天然气总协议》;中石油和土油气工业与矿产资源部签署了《关于建设中土两国天然气管道基本原则协议》。根据这些框架性协议,土方承诺自2009年起的30年内,每年向中国出口300亿立方米天然气。

  2007年是中国与中亚国家天然气合作硕果颇丰之年:

  4月30日,中乌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乌兹别克斯坦关于建设和运营中乌天然气管道的原则协议》;

  7月17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人民大会堂与来华访问的土库曼斯坦总统别尔德穆哈梅多夫共同签署了《中土关于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的联合声明》,并出席了阿姆河右岸油气田产品分成协议和中国向土库曼斯坦购买天然气协议的签字仪式;

  8月1日,中石油与乌国家油气公司签署了《中乌天然气管道建设和运营的原则协议》;

  8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又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政府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政府关于中哈天然气管道建设和运营的合作协议》;

  8月29日,中国和土库曼斯坦天然气合作项目开工仪式在土国阿姆河右岸地区举行。土库曼斯坦总统别尔德穆哈梅多夫在仪式上将《土库曼斯坦阿姆河右岸勘探开发许可证》等文件授予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总经理蒋洁敏;

  11月8日,哈萨克斯坦总理马西莫夫和中国副总理吴仪共同出席了《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哈萨克斯坦国家石油天然气公司关于中哈天然气管道建设和运营的基本原则协议》的签字仪式。

  至此,涉及哈、土、乌三国政府与油气公司层面的所有原则协议全部签署完成,标志着此项宏大的管道工程已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

  中亚—中国天然气管道是一条有利于相关国家的政治稳定与经济繁荣,保障中国经济安全和能源安全的能源大通道。对于中国与中亚国家在管道项目合作方面的进展,欧美极力阻挠,俄罗斯心态复杂,但哈、土、乌等中亚国家积极支持,希望借此开辟出一条油气东进渠道,以实现中亚油气出口多元化。

  日本的“一石二鸟”计划

  日本的能源政策重点在中东,但从确保能源供给安全出发,也在尽力争取油气供应渠道多元化,鼓励国内公司到国外搞勘探开发,中亚因此成为日本的又一个能源供应地。

  在日本绘制的石油版图中,中亚的地位越发重要,针对中亚的外交攻势也越发密集。1995年4月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访日时,日方承诺提供10亿美元的投资,帮助哈解决石油加工和运输问题。1997年7月24日,桥本首相提出了“欧亚大陆外交”(“丝绸之路外交”)构想,强调中亚和高加索的战略地位,指出中亚里海地区是日本实现能源供应来源分散化战略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地区,为了实现这一地区的繁荣,日本要与该地区加强对话与合作。此后,包括日本外务省在内的各政府部门密切关注中亚的战略态势和里海的能源竞争,组织了专门班子认真研究有关对策,加紧制定具体计划并纷纷付诸实施。首相、外相等高层人士纷纷出访中亚推动“能源外交”。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在“里海石油战略”框架下,日本通产省和国内各大财团紧紧盯住中亚这个“能源金盆”,不仅和俄罗斯一起参与多项油气开发工程,还动用政府开发援助基金,与里海沿岸国家合作修建铁路、公路、航线、通信网、油气管道等。截至2004年,日本在中亚地区投入的政府开发援助总额高达2800亿日元,占经合组织开发援助委员会所属主要发达国家援助额的30%。

  2004年,日本外相川口顺子访问中亚,实现了酝酿良久的“中亚+日本”外长会谈机制。2006年6月5日,日本主办“日本+中亚”外长会议,邀请了乌、吉、塔、哈、土五国外长和阿富汗外长参加。在“日本+中亚”外长会议上,日本推出了共同行动计划:“先促进中亚地区区域合作及民主化进程,然后构建稳定的能源通道获取能源,最终排挤中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是日本中亚外交的分步战略。”2006年6月1日,日本外相麻生太郎在日本记者俱乐部阐述了日本的中亚外交战略。麻生在日本记者招待会上说:“中亚地区石油、天然气、金矿和铀矿等资源丰富,各种势力的利害关系错综复杂。

  该地区存在上海合作组织等多个地区性机构,自‘9?11’事件后,形势更趋复杂化。”“但在当今时代,中亚诸国并不会被外部势力操控,他们自身始终是该地区的主角。”其煽动和挑拨意味十足。在强调中亚诸国的主体地位后,麻生还表示说,“与这些国家进行合作是日本对中亚外交一贯的基本哲学”。对于日本高度关注中亚的理由,麻生在摆出“为世界整体繁荣、和平以及帮助中亚实现长期发展”等冠冕堂皇的理由之后,谈到了关键之所在:“中亚地区里海沿岸的地下资源极其丰富,日本要努力将‘新丝绸之路外交’与‘日本+中亚构想’结合起来,在中亚地区构建一个‘和平稳定的能源走廊’,东京相信可借此会议把彼此的外交和经济关系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日本在里海能源竞争中的目标是,力求占有“与日本相称的一席之地”,同时配合美国牵制俄罗斯、中国、伊朗三国,以求在21世纪的国际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

  印度正在急追慢赶

  印度、韩国和罗马尼亚等国也纷纷在里海地区寻求石油开发的合作伙伴,并不同程度地介入了当地石油和天然气的开发,其中印度表现得尤其突出。

  印度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能源需求急剧扩大。预计到2020年,仅石油一项,印度的进口量就将达2.5亿吨,超过韩国,成为美、中、日之后的世界第四大能源消费国。

  印度对中亚能源觊觎已久。从在塔什干召开的印度中亚地区会议,以及2003年印度总理瓦杰帕伊、国防部长费尔南德斯和外长辛格频频出访中亚里海国家可以看出,印度对该地区的外交已超越了传统上的邻国——中国和巴基斯坦。因为随着国内经济的增长,印度的能源供应问题已越来越突出,因此它必须把获取可靠的能源来源与中亚里海地区联系起来。

  印度很早就开始筹划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天然气管道,由于当时印巴关系紧张而搁置。该管线从伊朗南部油田修起,通过陆路穿过巴基斯坦,到达印度境内,管线全长2775公里,投资41.6亿美元,计划2009年完工。按照协议,管道一旦铺成,伊朗每年将向印度供应500万吨液化天然气。2006年,印度石油部长艾亚尔亲赴巴、伊开展“管道外交”,该管道又被提上议事日程。美国对此反应非常强烈,但印度态度十分坚决。印度能源布局的另一条路线是土库曼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的跨阿富汗输气管线,全长1680公里,年输气能力330亿立方米,总投资额5亿美元。2006年5月,印度正式决定参与土—阿—巴—印天然气管道项目。如果该项目成功实施,再铺设与其并行的输油管道,那么土库曼斯坦及其他中亚国家甚至包括俄罗斯的油气将会源源不断地流向印度洋地区。但由于阿富汗境内局势动荡,再加上印巴关系时好时坏,该项目目前仍无进展。作为北线备用方案,印度还设计了另一条从中亚经中国新疆至印度的线路。

  由于印度拥有10亿多人口和高速发展的经济,该国已被认为是世界第六大能源需求国。印度计划委员会主席潘特曾指出:国家经济年均增长7%~8%,能源需求就会每年增加5%以上。印度与中亚里海地区的关系源远流长,印度希望利用这一地区的能源潜力来解决国内的能源供应问题。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韩立华作品集
能源博弈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