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毛泽东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研究》在线阅读 > 正文 第6章 毛泽东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形成和发展(1)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毛泽东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研究》 作者:李晓明

第6章 毛泽东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形成和发展(1)

  一、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社会建设思想对毛泽东社会建设思想的影响

  毛泽东在探索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实践中,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广泛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社会建设思想成果。毛泽东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是从民主革命时期的对理想社会模式的探索开始,在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后,在革命实践中形成了新的理想社会观,并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吸取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经过深入的思考和探索,逐步形成了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并指导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这一理论形成、发展的脉络是清晰的。下面就形成、发展的脉络作一梳理。毛泽东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思想在形成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治理思想和西方社会学、空想社会主义及无政府主义思想都对毛泽东社会建设思想的产生和发展起了一定影响。

  (一)中国传统文化社会治理思想的影响

  毛泽东从1902年开始入私塾读书,完全接受的是中国传统儒家教育,用六年的时间学习了《三字经》、《论语》、《孟子》、《中庸》、《大学》等等儒家经典。此后,他来到湘乡东山学校,后又来到长沙求学,虽然这时的学习以“新学”为主,但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仍占很大比重,特别是他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读书时,毛泽东在杨昌济等老师的教育引导下,更系统深入地研究了“修齐治平”的儒学经典,它以后的思想到处都可以明显地看到儒家思想对他的深刻影响。1938年,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号召全党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同时要学习中国历史遗产,他指出:“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这对于指导当前的伟大的运动,是有重要帮助的。”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古代的社会建设思想的核心是儒家社会思想,这些思想对毛泽东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1.中国传统文化的“大同思想”

  对理想社会的向往是中国古代社会思想中重要内容,中国历代知识分子对理想社会都有很好的设计,虽然可能是空想,但从社会建设和发展的实践来看,却存在许多合理因素。

  中国古代对理想社会的构想,有老子的“小国寡民”,墨子的“兼爱”,孟子的“民有恒产”,荀子的“至平”社会,陶渊明的“世外桃源”等等,但其中影响最大的则是儒家对“大同”社会的构想。孔子在《礼记﹒礼运》中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使老有所终,壮有所有,幼有所长,鳃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孔子为我们描绘出一幅没有阶级、人人有养、各得其所、社会安定、和谐安宁的社会理想图画。孔子还主张在大同社会中“和而不同”、“执两用中”,强调中庸之道,反对激化矛盾,主张用调和、中庸的方法营造和谐的社会关系。

  毛泽东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儒家的“大同思想”对毛泽东民主时期的理想社会模式的探索起到了思想基础的作用,他在人民公社运动开始时,就曾经给农村干部推荐康有为的《大同书》和《哥达纲领批判》,由于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社会建设没有更多现成的经验,毛泽东难免在一定程度上将大同思想作为社会建设的参考。毛泽东注重社会公平公正,反对两极分化以及毛泽东晚年《“五七”指示》中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理想社会的蓝图,主张的社会理想管理模式,也不能说不受到儒家“大同思想”的影响。儒家在解决社会矛盾中强调的中庸之道思想,对毛泽东解决社会矛盾的途径和方法从文化心理上也给予了深远的影响。

  2.民本思想

  中国早在殷周时期就产生了民本思想的萌芽,认为民众是国家和社会的根本,孔子的理想是“天下归仁”,要求统治者对人民施行“仁政”,反对统治者对人民过分压迫和剥削。孟子提出“民贵君轻”思想,主张“制民之产”、“制民有制”,不能能竭泽而渔的办法剥夺老百姓的财产。孟子认为,只要解决了人民的生活问题,人民得到了休养生息,他们才不会造反,统治者的统治才能得以巩固。西汉思想家贾谊认为,民众是国家的根本,国家的安危决定于民。在中国历史上,民本对社会建设影响深远,爱民利民护民等民本思想一直是中国社会建设的基础,孙中山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不能不说受其影响。毛泽东坚持以民为本、“为人民服务”和走群众路线思想的形成,我国古代的民本思想可以说是一个思想基础。在毛泽东看来,人民应当具有基本的权利,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中国共产党是人民利益的扞卫者,共产党员应该每时每刻地总是警戒着不要脱离群众,不论遇着何事,都应以群众的利益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这样才能获得广大群众的衷心拥护,这些思想都在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实践中有了很好的呈现。

  3.“重整体,轻个人”的思想

  中国古代的社会建设思想以强调社会整体利益至上为前提。所谓整体就是社会和国家。孟子在提出如何“制民之产”时,设计了一套理想的方案,鲜明地体现出儒家在个人与集体关系上的“公私兼顾”的倾向:“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所以别野人也。”当然,在个人和集体关系中孰重孰轻、孰先孰后问题上,儒家认为应该以集体、群体为重,这既是中华民族优秀美德,但也存在着过分重视集体利益,整体利益而忽视个人发展的问题。

  毛泽东经常谈到要兼顾好国家、集体和个人这三个方面的利益,但他是将重心放到了整体的一方,“要讲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放在第一位,而不能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应当讲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暂时利益服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这些观点当然是正确的,但是对个人利益的维护和实现问题,也需要深入具体的研究。

  (二)西方社会学社会建设思想的影响

  如果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是毛泽东社会建设思想产生的文化土壤的话,那么,西方社会学中社会建设理论对毛泽东社会建设思想的形成也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毛泽东所处的时代,也正是“西学东渐”,西方各种文化思潮通过不同途径传入中国,东西方文化的相互碰撞、相互激荡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激烈的时代。在这大时代背景下,毛泽东通过从西方社会学中吸取营养、从学习到批判,最后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近代西方的社会学思想对毛泽东社会建设思想的形成也必然会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1.泡尔生的《伦理学原理》中自由思想

  杨昌济先生翻译的德国学者泡尔生的《伦理学原理》一书,毛泽东曾经认真研读。毛泽东1917年至1918年读这本书写的许多批注,这本书对毛泽东关于对以后在社会建设中关于民主、自由、国家、历史、矛盾等的观点都有一定的影响。《伦理学原理》写道:“所谓人类具足之生活者。乃合各人各种之具足生活以成之。而非取其雷同者也。”毛泽东于此批注:“发达个性。”在另一处批注中,他写道:“崇尚个性,固泡尔生之好主张也。”对“个性”的肯定,对“发达个性”、“崇尚个性”的肯定,对毛泽东思想中重视人的全面发展、自由意识的张扬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毛泽东晚年在社会建设思想中存在的理想主义倾向,不能不说是个很好的注释。

  《伦理学原理》中写道:“国民之有理想也,决不暇计其价值,为自由则争自由,为势力、为名誉则争势力、争名誉,其于幸福有几何之得失,非所计也。国民欲实现其理想,则直前勇往,举各人之利益生命以为牺牲,而各人亦愿牺牲其利益生命而无悔。”毛泽东批注:“必如此以说明历史之生活,始近真理,始有价值。”西方自由主义的思想对毛泽东的影响是很深的。

  2.空想社会主义的合理内核

  空想社会主义是19世纪的有代表性的一种社会思潮。代表人物主要是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他们通过深刻地揭露资本主义的罪恶,对未来理想社会提出了许多天才设想,并提出建立“人人平等,个个幸福”的新社会。

  空想社会主义者反对剥削,主张实行“财产的公有制”。欧文提出了生产资料公共占有的概念。但他们没有提示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和发展规律,更多地重视社会改良。圣西门把“满足人们的需要”作为新社会的生产目的,并提出了按需分配、按劳动分配、按比例分配等多种分配方式。为新社会提出了种种构想。

  空想社会主义者针对当时的社会矛盾都注意到解决城乡对立、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对立的问题。欧文主张,把城市和乡村结合起来,把工业和农业结合起来,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结合起来。对社会矛盾的解决,空想主义者则强调道德的作用,主张诚信、尊重、仁爱、慈善等品德的作用来规范社会行为,以达到社会平等幸福和谐的局面。

  空想社会主义者都强调发展教育、科学,追求人的全面发展。欧文还对理想社会的推想进行了亲自的社会实践,建立了一个理想公社,希望通过理想公社能实现他所向往的理想,在这个公社里,社会公正、平等,青少年普遍受到“智、德、体、行”的教育,被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

  另外,空想社会主义者还重视社会的福利和保障,主张平等的劳动机会,提出妇女应获得解放,与男子平等,强调婚姻的自由。

  空想社会主义的这些合理内核,成为马克思主义的一个组成部分,当然对毛泽东的社会建设思想也有很大的影响。1958年8月,在北戴河召开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会上讨论了人民公社问题,会议讨论并通过了《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毛泽东指出了要实行人民公社这一空想社会主义的一些思想。他认为人民公社这一空想社会主义是形势发展的必然,有可能实现也符合一定的逻辑。毛泽东人民公社的普遍建立以及建社的方法、原则等正说明了空想社会主义的影响在毛泽东的社会建设思想中发挥了作用。

  3.无政府主义思想。

  无政府主义思想包括新村主义、俄国无政府主义及泛劳动主义等思想。

  现在学术界普遍认为,无政府主义是毛泽东走上科学社会主义的过程中经历过的一个中间环节。在五四前后,毛泽东受它们的影响可以说是很大的。新村主义是20世纪初形成的一种提倡无政府、无剥削、无强权、人人平等幸福的理想社会的运动。无政府主义是当时流行较早、影响较大的小资产阶级思潮。主张:个人绝对自由,反对一切强权和政府,反对任何形式的组织和纪律,废除任何法律和军队;消灭国家,希望建立一个无政府的、绝对自由的共产主义社会。泛劳动主义也是一种无政府主义思想。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改变了知识分子对劳动阶级的看法,“劳工神圣”非常流行。许多知识分子和青年改变了过去轻视体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的态度,都亲身参加体力劳动并把它当成一种时尚。由于受它们的影响,在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曾亲身实践了新村主义。可以说是早期社会建设的尝试。

  二、毛泽东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思想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是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思想的奠基人。马克思和恩格斯直接面对的是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日益尖锐化、社会两极分化严重等问题,在当时社会条件下,他们的理论必然主要提倡和主张社会革命,但这并不意味着马克思主义没有社会建设的内容,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和关于未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构想,包含着丰富的社会建设的思想,社会建设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毛泽东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思想的理论基础。

  (一)唯物史观为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马克思研究了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学说,实现了世界观的转变,创立了唯物史观。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提出了以劳动为中心范畴的关于历史发展的主客体统一论。在《神圣家族》中,强调了自己的全部世界的基本原则: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指明了历史的主体是人民群众,明确了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在这些成果的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对唯物史观的前提和基本原理做出了完整的表述,唯物史观基本形成。马克思恩格斯丰富了生产力的内涵,明确提出了生产关系的科学概念,阐明了生产力的决定性作用和生产关系的制约作用,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做了最初的表述,以此作为历史发展的基础和社会形态更替的根源。

  唯物史观提示的社会基本矛盾,首先是生产方式内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同时也包含着生产方式中的生产关系作为社会经济基础同社会的政治、思想上层建筑的矛盾,这两对矛盾推动着社会历史的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归根到底也是由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推动的,社会领域自身的建设也是如此。因此,研究社会主义社会建设,都应当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掌握和运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理论和方法。

  (二)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和基本特征做出了科学设想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集中表现为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发展,提出了由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要求,又为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准备了条件。当然马克思、恩格斯还认为,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所代替,是一个曲折的、复杂的、长期的过程,但绝对是一个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历史过程。马克思恩格斯从矛盾的观点出发,指出了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

  在提出未来社会发展方向的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提出了科学的设想。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的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还指出:“在这里不再有任何阶级差别,不再有任何对个人生活资料的优势,并且第一次能够谈到真正的人的自由,谈到那种同已被认识的自然规律和谐一致的生活”。显然,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是以个人的自由发展为基础的社会,是以和谐生活为特征的社会。通过他们的描述,实际上提出了未来社会发展的方向,也就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方向。

w w w/xiao shu Otx t.NetTxt小xiaoshuo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李晓明作品集
毛泽东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