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悲叹有余哀

  去去思君深,思君君不来。愁杀芳年友,悲叹有余哀。衡阳雁声彻,湘滨春溜回。感物念所欢,踯躅南城隈。城隈草萋萋,涔泪侵双题。采采余孤景,日落衡云西。方期沆游,零落匪所思。永诀从今始,午夜惊鸣鸡。鸣鸡一声唱,汗漫东皋上。冉冉望君来,握手珠眶涨。关山蹇骥足,飞飙拂灵帐。我怀郁如焚,放歌倚列嶂。列嶂青且茜,愿言试长剑。东海有岛夷,北山尽仇怨。荡涤谁氏子,安得辞浮贱。子期竟早亡,牙琴从此绝。琴绝最伤情,朱华春不荣。后来有千日,谁与共平生?望灵荐杯酒,惨淡看铭旌。

  惆怅中何寄,江天水一泓。

  诗词溯源:

  “悲叹有余哀”出自三国(魏)·曹植《七哀》: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借问叹者谁,言是宕子妻。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愿为西南风,长逝人君怀。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

  难点注解:

  1.七哀:旧注说法不一,清人俞樾《文体通释》认为:“古人之词,少则曰一,多则曰九,半则曰五,小半曰三,大半曰七。是以枚乘《七发》至七而止;屈原《九歌》,至九而终。”故“七”不过是表哀之多,非实数。2.宕子:即荡子,谓离乡远游、久出不归之人。3.清路尘,浊水泥:二者本是一物,“浮”的就清了,“沉”的就浊了。比喻夫妻本是一体,如今地位却不同了。4.逝:往。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自幼聪敏好学,深得曹操喜爱。操多次欲立其为太子,后因其放任自行,终于在争储的政治斗争中输给了曹丕。曹丕继位后,处处打击限制这个亲兄弟。曹丕死后,曹睿继位,同样对曹植采取了猜忌、防范的政策。曹植为此常郁郁寡欢,年四十一而卒。曹植是三国时期著名诗人,是建安文学的集大成者。现存诗约八十首,大都有较高的文学价值。这首《七哀》作于黄初年间,适时曹植正在遭受曹丕的一系列打击和限制。全诗看似写一个思妇的闺怨之辞,实则借思妇之口痛述战乱给人民带来的妻离子散的痛苦,同时也是以孤妾自喻,婉转地道出了对自己身处压抑政治处境的深沉忧伤。

  摘用赏析:

  易昌陶,又名易永畦,湖南衡阳人,是毛泽东在湖南一师读书时的同班同学和挚友。昌陶工于文墨,酷爱读书,与毛泽东有着相同的爱好和志向。然而,勤于学业而忽略了体育锻炼的他身体孱弱,于1915年3月病死在家中。得知这个消息后,毛泽东异常悲痛,在5月23日学校为易昌陶同学开追悼会的时候,含泪写下了这首挽诗。

  诗的开篇,“去去思君深,思君君不来”,直陈对挚友的思念之情。挚友的早逝,使得诗人“悲叹有余哀”。随后,诗人笔锋一转,以雁声、湘滨、南城隈这些平日和挚友齐闻同见的景物,与思友之情交融在一起,写得真切,写得动情。表达完“思友”之情后,诗人进入了全诗的第二个主题——“别友”。人死不能复生。诗人以“城隈草萋萋”入笔,在叙说自己泪水浸颊、孤身只影、零落不知所思后,点出“永诀”的话题,如泣如诉,感人肺腑。作为一首挽诗,只有“思”和“别”是不够的,其主旨在“悲悼”。悲恸万分的诗人无法入睡,他多么想鸡鸣时起床,一边在田野上散步,一边看到挚友冉冉来到自己身边。这样他就可以握着他的手,哪怕不知道说什么好……然而,这一切都只是幻想罢了。挚友命运不济,早逝人寰,如今只能任凭劲风吹拂灵帐。此情此景,诗人如何才能不心悲如焚呢?如何才能不背倚青山放声大哭呢?“悲友”这个部分在诗中具有极其重要的过渡作用。它既把“思友”和“别友”的悲痛之情推向了高潮,又由此开启了“忆友”部分的情感抒发。死者长已矣,生者当自勉。经常和自己畅谈理想抱负、纵论时事国是的易昌陶走了,诗人不能不为这样一位有志青年的离世而感伤。所以,在“悲友”之后,诗人开始了情感的抒发。“列嶂青且茜,愿言试长剑”说明诗人和挚友时常面对祖国大好河山共同畅谈报国救民的誓愿。“东海有岛夷”和“北山尽仇怨”说的是不断侵蚀我国领土的日本和沙俄帝国主义。就是在这一年的5月7日,日本政府向袁世凯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他签订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9日,袁世凯竟全盘接受。消息传出,举国震动。毛泽东也愤然写下“五月七日,民国奇耻。何以报仇,在我学子”的激昂之词。“荡涤谁氏子,安得辞浮贱”体现的正是诗人和挚友这种报国救民、舍我其谁的精神。诗人之伤,不尽在失去了一位志同道合的好友;诗人之悲,更多的是痛惜国家从此缺少了一位敢为天下先的爱国青年。诗人之痛,此时已达极致,他把自己和好友自比为钟子期和俞伯牙,发出了“后来有千日,谁与共平生”的无尽感伤。诗的最后四句,是“祭友”之作。面对忘友的灵柩,诗人只能献上一杯清酒,对着逝者的灵幡无限地悲哀。用什么表达诗人的惆怅呢?只有那如同天际间的一泓江水悠悠远去……

  这首五言古风,虽是追悼之作,却在悲凉中融入一股阳刚之气。诗中所写的倚青山、试长剑、敢为天下先的青年学子形象,给人以长虹贯日、气惊风雷之豪情,使得这首诗具有崇高的审美价值,“可以同汉魏乐府古风比美”(李锐语)。

  千里度龙山

  胡虏多反复,千里度龙山,腥秽待湔,独令我来何济世;

  生死安足论,百年会有没,奇花初茁,特因君去尚非时。

  ——《悼友人易永畦》(一九一五年五月)(《毛泽东早期文稿》,湖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7月版,第6页)

  诗词溯源:

  “千里度龙山”出自南朝(宋)·鲍照《学刘公干体五首》(其三):

  胡风吹朔雪,千里度龙山。集君瑶台上,飞舞两楹前。兹晨自为美,当避艳阳天。艳阳桃李节,皎洁不成妍。

  难点注解:

  1.刘公干:即刘桢,建安七子之一。其诗与曹植齐名,有很高的艺术成就。2.龙山:在今辽宁境内。3.瑶台:这里指巍峨而洁白的宫殿。

  2.两楹前:皇帝的正殿之前。5.艳阳天:指春日。

  鲍照(约415—470),字明远,东海(今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西南)

  人,南朝著名文学家。宋文帝时迁为中书舍人。后临海王刘子顼镇守荆州,鲍照为前军参军。462年,刘子顼起兵作乱,后兵败赐死。鲍照亦为乱兵所害。鲍照是南北朝动乱时期为数不多的一位杰出诗人。他的诗言辞俊逸,气骨劲健,华丽激昂。长于七言,对唐代诗风颇有影响。这首《学刘公干体五首》(其三)很可能是学习刘桢《赠从弟》中“凤凰集南岳”一诗的写作手法和风格。全诗借朔雪之名,暗寓高洁之士只能在一定的环境中表现其美,若世风恶俗便不得不退避。诗人之所以有此感,与自己出身贫寒和当时社会权贵当权的现状有关。鲍照家事贫微,以才学供职于权贵,在攀登权力高峰的过程中势必付出了很多艰辛。同时,南朝政权更迭频繁,帝王权力的稳固不得不仰仗权贵豪门的支持,所以,下层寒士无论是有“千里度龙山”的气势,还是有“飞舞两楹前”的机遇,一旦遇到“艳阳桃李节”,无论多么“皎洁”,最终只能是“不成妍”。

  寒门士子可悲、可怜、可叹的凄凉结局一下跃然纸上,读来让人顿生辛酸之感。

  摘用赏析:

  易昌陶是毛泽东在湖南一师读书时的同班同学和挚友,后因病去世,毛泽东得知这个消息后非常悲痛,在易昌陶的追悼会上写下了一首挽诗——《五言古风·挽易昌陶》(参见“悲叹有余哀”条)。值得一提的是,在创作完这首五言古风后,毛泽东还是无法按捺心中的悲恸,于是又写就一副挽联:

  胡虏多反复,千里度龙山,腥秽待湔,独令我来何济世;生死安足论,百年会有没,奇花初茁,特因君去尚非时。

  这副挽联中有两处摘用。一处是“千里度龙山”,出自南朝文学家鲍照《学刘公干体五首》(其三),这句诗原本是形容朔雪飞舞气势之迅疾,毛泽东这里意指日、俄等帝国主义列强侵略我国领土的步伐之快。另一处是“生死安足论”,出自南宋爱国诗人文天祥的《正气歌》,意谓国难当头,只有我等胸怀救国救民之热忱的爱国人士才能荡涤污秽,何必在意生死呢?无奈的是,易昌陶同学所去非时。于国,痛失栋梁;于己,痛失良友。痛哉,惜哉,独留诗人空悲切。挽联语言凝练,意味隽永,与五言古诗一样,读后并无凄凄惨惨之感,却让人心中生出一种沉雄豪阔之情,是一篇难得的佳作。

  生死安足论

  胡虏多反复,千里度龙山,腥秽待湔,独令我来何济世;生死安足论,百年会有没,奇花初茁,特因君去尚非时。

  诗词溯源:

  “生死安足论”出自南宋·文天祥《正气歌》:

  余囚北庭,坐一土室。室广八尺,深可四寻,单扉低小,白间短窄,污下而幽暗。当此夏日,诸气萃然:雨潦四集,浮动床几,时则为水气;涂泥半朝,蒸沤历澜,时则为土气;乍晴暴热,风道四塞,时则为日气;檐阴薪爨,助长炎虐,时则为火气;仓腐寄顿,陈陈逼人,时则为米气;骈肩杂遝,腥臊污垢,时则为人气;或圊溷、或毁尸、或腐鼠,恶气杂出,时则为秽气。叠是数气,当侵沴,鲜不为厉。而余以孱弱俯仰其间,于兹二年矣,无恙,是殆有养致然。然尔亦安知所养何哉?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彼气有七,吾气有一,以一敌七,吾何患焉。况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气也。作《正气歌》一首。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

  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

  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是气所磅礴,凛然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磋余遘阳九,隶也实不力。楚囚缨其冠,传车送穷北。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阴房阒鬼火,春院天黑。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一朝蒙雾露,分作沟中瘠。如此再寒暑,百沴自辟易。哀哉沮洳场,为我安乐国。岂有他谬巧,阴阳不能贼!顾此耿耿在,仰视浮云白。悠悠我心悲,苍天曷有极!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难点注解:

  1.杂然:多种多样的。2.流形:不同品类。3.沛乎:充满旺盛的样子。4.清夷:太平。5.阳九:古人用以喻指“厄运”的词语。6.隶也:此处指当时身居卿相实际只配为奴隶的贾似道、留梦炎、陈宜中等奸臣。7.穷北:极北方,此指燕京。8.阒:静无人声。9.

  :深闭。10.皂:马槽。11.沴:疾病。12.辟易:退避。13.沮洳:低下潮湿的地方。

  14.谬巧:智谋。15.贼:害。16.哲人:指上面提到的齐太史、晋董狐等十二人。17.典刑:模范事迹。18.夙昔:过去。

  文天祥(1236—1283),初名云孙,字天祥,改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吉州庐陵县(今江西吉安)人。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状元,历任湖南提刑,知赣州。恭帝德祐元年(1275),元兵渡江。文天祥起兵勤王,开始了他抗元的军事生涯。景炎三年(1278)底被俘,押解元都燕京。被囚四年,拒不投降。元世祖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1283年1月)被杀。文天祥是南宋著名的抗元将领,也是著名的爱国诗人。他的诗作,多是在抗元斗争中写就,慷慨激昂,感情奔放,充满着强烈的爱国热情。作品有《文山先生全集》。这首《正气歌》是诗人在囚牢中写就。适时,诗人被囚已近三年,虽受尽各种威逼利诱,却始终坚贞不屈。诗前的一段序言,就是记载诗人当时所处的恶劣环境,但他仍以坚强的意志恪守着“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承诺。在诗中,诗人以齐太史、晋董狐等十二先哲刚直不阿、忠君报国的精神勉励自己,表达了“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的凛冽正气,读来感人肺腑、荡人心魄。

  摘用赏析:

  参见“千里度龙山”条。

  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接张君文亮的信,惊悉兄的母亲病故!这是人生一个痛苦之关。像吾等长日在外未能略尽奉养之力的人,尤其发生“欲报之德,昊天罔极”之痛!这一点我和你的境遇,算是一个样的!

  诗词溯源:

  “欲报之德,昊天罔极”出自《诗经·小雅·蓼莪》: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劳瘁!瓶之罄矣,维罍之耻。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出则衔恤,入则靡至。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

  欲报之德,昊天罔极!南山烈烈,飘风发发。民莫不榖,我独何害!南山律律,飘风弗弗。民莫不榖,我独不卒!

  难点注解:

  1.蓼(lu):长大的样子。2.莪(e):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莪蒿,俗名抱娘蒿。3.匪:不是。4.伊:是。5.蒿:青蒿。诗人这里称自己不是莪蒿而是青蒿,暗示自己辜负了父母的期望,有自责意。6.劬(qu)劳:辛勤劳累。7.蔚:即牡蒿,喻义同蒿。8.罄:空。9.罍(lei):古代盛酒或水的青铜器,比瓶大。10.鲜民:失去父母的人。11.怙(hu)、恃:依靠。12.衔恤:怀着忧伤。13.入:指回家。14.靡至:如未回家一样。15.鞠:养育。16.拊(fu):抚爱。17.畜(xu):通“慉”,喜爱。

  2.复:同“覆”,庇护。19.腹:怀抱。20.昊天:苍天。21.罔极:没有公正,此句言苍天不公正,使父母早逝,子女不能尽孝。22.南山:山名,此处虚指。23.烈烈:高大险峻貌。24.飘风:暴风。25.发发(bo):迅急呼啸的样子。26.榖(gu):赡养。27.害:此处指失去父母。28.律律:突兀峻险貌。29.弗弗:风声。30.不卒:不得终养父母。

  这是一首子女悼念父母的诗。苦于兵役,不能在父母生前尽孝心的诗人连用十个“我”字,深情回忆了父母的养育之恩,声泪俱下地控诉了剥削阶级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压榨。《蓼莪》笔调深沉,情感悲怆,清人方玉润称该诗为“千古孝思绝作”。后以“蓼莪”指代对亡亲的悼念。“欲报之德,昊天罔极”一句有责问苍天、泣血惮精之悲怆,意谓父母生养抚育之情大如天,做子女的难以报答。

  摘用赏析:

  毛泽东与周世钊,既是同乡,又是在湖南一师读书时同居一室的密友。两人有着爱好古诗词文学的共同志趣,又有着改造中国社会现状的宏远抱负。

  1920年3月14日,得知周世钊母亲病故的噩耗后,毛泽东给周世钊写了这封信。信的主旨原本是谈国内研究与出国研究的先后、团体事业和创办自修大学等问题。但是,挚友母亡的消息引起了毛泽东对自己母亲的思念。适时,距毛泽东母亲文七妹病逝仅5个多月。当时,身在长沙的毛泽东惊闻噩耗后连夜赶回老家,还是未能见上母亲最后一面。10月8日,毛泽东长跪于母亲坟头,笔墨和着泪珠,写下了催人泪下的《祭母文》。相同的境遇使毛泽东特别理解挚友此刻的心情。所以,他在信的开篇就摘用“欲报之德,昊天罔极”表示对挚友此刻心情的理解,并聊以慰藉挚友,希望他能顺利度过这个人生的“痛苦之关”。同时,又婉转地表达了自己与周世钊为革命事业长年在外奔波,虽有“欲报之德”的心意,却难以报答父母养育恩情的内疚之情。

  殷鉴不远

  省宪法虽则冠冕堂皇,可惜全没有涉及这几点!美其名曰全民政治,实际抛弃了至少百分之九十九的劳工!但这些问题是已经有了的,而且是必要解决的,无论大家怎样不注意,这些问题有一日自然会引起大家的注意!“殷鉴不远”,俄罗斯的资本阶级、贵族阶级就是个榜样,他们现在是已经悔之不及了!

www。xiaoshuotxt.NetT xt 小 说 天 堂
返回列表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曾珺作品集
毛泽东读书心得·毛泽东的古诗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