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官员谈讲话与演讲艺术》 作者:司江伟
第2章 讲话艺术凸显领导者的语言智慧(2)
1944年6月5日,在诺曼底登陆的盟军对德作战即将开始。司令官蒙哥马利元帅亲自到登陆部队基地进行战斗动员,他对官兵们说:“你们正在干一件无与伦比的大事业,世界通过你们完全变一番模样,历史将为你们树立一座丰碑,写上你们是人类迄今最优秀的军人!这场世界上从未有过的拔河比赛,这些即将开辟第二战场的军人们所负的责任是成功地执行自己的任务,并最后作为一个自豪的人,回到家里,同亲人团聚。”他的话顿时激发了士兵们大无畏的战斗精神,士兵们高呼:“元帅的贝雷帽和演讲给了我们扑向死神的力量,”在司令官的鼓舞下,十多万官兵闪电般地冲向德军滩头阵地,取得了著名的诺曼底登陆战役的全面胜利。
我们说讲话水平的高低,体现着领导者魅力的强弱。归纳起来,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理解:
(1)高水平的讲话体现着领导者胸怀宽广的魅力
在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人的胸襟有多大,他的事业就有多大。南非前总统纳尔逊?曼德拉是世界著名的政治家,为了南非人民的民主自由,为了使南非黑人获得同白人一样的权利,他同种族隔离主义者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并且历经磨难,被南非白人政权囚禁达27年之久。长久的革命斗争铸就了曼德拉坚强的个性、不屈的人格和豁达的胸襟,而这些又特别从其政治幽默中表现出来。人们能从曼德拉恰到好处的幽默里,领略其博大的胸怀、洒脱的气度及超凡的人格魅力。
2000年,南非全国警察总署发生了一起严重的种族歧视事件:在总部大楼的一间办公室里,当工作人员开启电脑时,屏幕上的曼德拉头像竞逐渐变成了“大猩猩”。全国警察总监和公安部长知道后勃然大怒,南非人民也义愤填膺。这是赤裸裸的人身攻击和人格侮辱。
那么,曼德拉是如何处理这件事情的呢?
听到消息后,曼德拉非常平静,他向公众发表讲话说“我的尊严不会因此而受到损害”,仅做出“出现这类问题,看来警察总署需要整肃纪律”的反应。几天后,在参加南非地方选举投票时,当工作人员例行公事地将曼德拉身份证上的照片与其本人对照时,曼德拉慈祥地一笑:“你看我像大猩猩吗?”在场的人都笑得合不拢嘴。
不久,在南非东部农村地区一所新建学校的竣工典礼上,曼德拉又幽默地对孩子们说:“看到你们有这样好的学校,连大猩猩都十分高兴。”
话音刚落,数百名孩子都笑得前仰后合,曼德拉也会心地笑了。
我们不能不惊叹曼德拉高超的语言艺术,同时也看到了他宽广博大的胸怀!
(2)高水平的讲话体现着领导者灵活机智的魅力
机智是领导者最能产生魅力的源泉。语言的机智,是指领导者在交际中,自己或他人的语言出现意外情况时,能够灵活、迅速、机敏又不失风度地用语言来进行处理的高超技巧。这样就能尽量避免或减少意外情况带来的损失,从而进一步增强领导者的魅力。
英国首相丘吉尔是一个浑身泛着魅力光环的人,他的语言艺术也十分的高超。
一天,一位媚态十足的年轻妇人对丘吉尔说:“你有两点我不喜欢。”
“哪两点?”“你执行的新政策和你嘴上的胡须。”“哎呀,真的,夫人”,丘吉尔彬彬有礼地回答说:“请不要在意,您没有机会接触到其中任何一点。”
丘吉尔就是这样以幽默的语言化解了难堪,表现出了机智的语言才能。
(3)高水平的讲话体现着领导者成熟稳重的魅力
古人说,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讲的是一个人所具备的成熟稳重的能力,这也是一名成功领导者所不可或缺的能力之一。
俄国政坛上新一代优秀领导人普京,就是非常成熟稳重的政治家。
他朴实、稳健的语言也为他增添了实干家的魅力。
1999年,就在总统叶利钦任命普京担任总理100天以后,俄罗斯关于普京的流言开始流传。而当时并不是普京干得不好的时候,恰恰是普京的支持力扶摇直上的时候。而在普京之前的几年间,俄罗斯的总理像走马灯似的换了几任,有的任期只有短短几个月。
俄罗斯《今日报》刊登了一篇文章题目就是《普京将被解职》。
俄罗斯《独立报》刊登了一篇题为《民主总理还是“军事总理”?》
的文章,对普京的未来表示了担忧。
当流言纷传时,普京坦然面对。
他对采访他的俄罗斯《生意人报》观察家康?斯尔诺夫说:“怕就别做,做了就别怕。如果老想着会不会下台,就没时间工作了。我是俄罗斯政府第29任总理。这就意味着,不管我在位时间多长,我之后都将是第30任、第31任……至于本届政府能存在多久,我个人认为,如果能在一个月里向好转方向迈出哪怕重要的小小一步,那么这一个月的存在时间已算是很多了。换言之,如果我们人民的生活在一年里都没有出现好转,没有变得更加稳定,没享受到更多的保障,那么即使存在一年也没有什么意义。”
普京就是一个如此成熟稳重的政治家,当流言充斥各大报纸时,他的一番朴实、稳健的话语就使他赢得了信任。
事实上,普京不仅没有被解除职务,在不到两个月后,反而被叶利钦宣布为俄罗斯代总统,成为他在走向总统的途中迈出的关键性一步。
由此可见,领导者遇事时不慌不乱,从容不迫,才思敏捷,应对自如,谈笑风生,均可产生不可磨灭的领导魅力。
6.领导者讲话具有鲜明的语言特征
俄国杰出文学家托尔斯泰说:“真正的艺术永远是十分朴素的,明白如画的,几乎可以用手触摸到的,讲话艺术也不例外。”
领导者在社会活动中处于特殊位置,其讲话的影响、作用和效果与其他人不同。领导者讲话,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有其自身的鲜明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领导者讲话具有权威性
领导者是各类社会组织中最重要的角色,处于决策指挥位置,具有一定的职权,直接影响各项工作的开展,在社会活动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这就决定了其讲话必须具有权威性。
任何组织的活动,都需要有统一的意志,这种统一意志的贯彻执行,均需权力来保证。领导者就是权力的象征、权力的化身。领导者的言行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组织,因而,权威性是领导者讲话的基本特点,也是有效实现组织意图、完成工作目标任务的可靠保证。领导者讲话的权威性,决定了领导者在与特定对象进行语言交流时,要考虑自己的身份,严谨周密,把握分寸,不讲过头话,注意影响。无论在什么场合,领导者的一言一行都备受关注。说者无意,听者有心。领导者的讲话不管是否经过深思熟虑,都可能对下属及社会产生大的影响。有时一句不经意的话,往往会带来不小的麻烦,造成无法预料的后果。
(2)领导者讲话具有感召性
领导者的语言信赖度大,号召性强,具有突出的鼓动性和感召力。有为的领导者总是善于利用具有感召力的语言艺术去工作,或用富于哲理的语言,或用奔放的语言,或用火热的语言,或用激励的语言,扣人心弦,励人斗志,激起群众的热情,增强群众的信心。
领导者讲话所确定的目标,出台的政策,制订的措施,提出的要求,最终要付诸实施。而在实施中,只有把它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才能将这些任务要求落到实处。没有群众的积极参与,再好的事情也办不成。
群众的自觉行动,要靠领导者讲话去宣传发动。这就要求领导者讲话要具有鼓动性和影响力,能够充分发动群众,最大限度地调动群众参与的热情,让他们振奋起来,按照讲话的要求去行动。
(3)领导者讲话具有分寸感
分寸感,往往使人一下就联想到“政策分寸”。不错,在各项文件、文告、政令、法令上,在新闻、评论中,掌握分寸与火候的问题比比皆是。面对纷繁复杂的人、事、物及其关系,在反映和讲述它们的时候,总有个主次、轻重、缓急,并在有序的、动态的传播中,显示各自的位置、价值。主要的内容,重点的语句,都要予以突出;次要的内容,非重点的语句,都要予以削弱。同时,还要注意态度的差异。肯定与否定,表扬与批评,歌颂与贬斥……各自都有不同态度支配下的不同的程度。
这种程度落实到语言上,就是“分寸”。
(4)领导者讲话具有亲切感
在人际关系上,“疏远”是不容易沟通的,而“亲昵”又会造成某种逆反心理,只有“亲切”才会使交际双方融洽无间。语言的亲切感,从内容上说,就是要“新鲜”、“易懂”、“可信”、“情真”。
(5)领导者讲话具有时代感
领导者的语言要有时代气息,有时代感,不断吸取发展着的、创造性的思想营养和语言营养成分,以使自己的语言充满生机和活力。
时代感,是一种时代精神和时代氛围的心理把握。不真正把握时代精神的内涵,不真正感受时代氛围的活力,就不可能在语言中“击中时代的弦”,体现时代的脉搏,跟上时代的节奏,从而高扬主旋律,发展多样化。
丰富多彩的时代,要求丰富多彩的语言去反映。在语言中,必须加大思想的深度与表现的力度。
###二、练就讲话才能的根本在于提高修养
1.文化修养是领导者讲话水平的根基
文化修养是个人一定的知识或艺术水平的内涵,是~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文化修养不是生来就有的,只能靠后天的培养。一个领导者要想拥有高水平的讲话能力,就必须具备一定的修养根基,尤其是知识修养。通常,具有较高文化修养的领导者,往往具有丰富的知识积累和储备。
一个拥有高水平的讲话能力的人,从外在形式上看是能说一口流利、符合逻辑、生动形象的话,实际上是因为他具有广博的知识和驾驭这些知识的能力。口才好比是一股清泉,表达是浪花,知识内涵则是汪洋,所以如果想使自己能说会道,必须以全面的、完整的知识为底蕴。有了丰富的知识,才有“口若悬河”的表现。
有些领导者之所以很有讲话水平,究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丰厚的知识积累。能够把话说到点上,说得透彻的领导者,都是以广博的文化修养为基础的。胸有成竹,欲发则出;积之愈深,言之愈佳。领导者要想练就高水平讲话的领导才能,首先就必须扩充知识,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唯有如此,其视野和思路才会更加开阔,说起话来就不会平淡无味。
1993年4月14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江泽民到海南大学考察。
在阅览室,他问围过来的学生:“苏东坡在海南时,对这里的文化教育影响很大,你们学校还为他塑了像。你们有谁能背诵他最有代表性的词?”
随即,他与学生们一齐高声背诵《水调歌头》。接着他又说:“一个人不管学什么专业,总得懂一些文学知识,有一定艺术素养,这对于丰富自己的思想和生活,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很有好处。托尔斯泰、莎士比亚的作品总该读一些吧;巴尔扎克、但丁写了些什么,总该有所了解吧;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也应该知道吧。总之,知识是浩瀚的,不能只限于懂得自己的专业知识。”
对领导者来说,知识是多方面的。对不同的领导者,有不同的知识要求:不同的领导者,对知识的把握程度也不尽相同。但领导者要提升领导文化修养,在讲话时应当掌握最基本的知识。这些基本知识包括这样几个方面:
(1)文化知识
文化知识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文明成果。文化知识包括天文、地理、历史、文学、艺术、哲学、经济、法律等等。这些知识常体现为成语、典故、佳作、名言、警句之类。文化知识最能陶)台情操、提高修养、开阔视野,从而使表达者的言辞更具感染力、说服力、吸引力。这种知识的获得,要靠孜孜不倦的学习。只有不断地学习吸取,言辞的表达才会有不断的生命力,正如朱熹所言:“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2)专业知识
社会上有各种各样的行业,每一行业都有专门的知识。一个人处在哪个行业,从事什么工作,应当具备本行业、本专业的知识。
专业知识的获得,一是靠学习;二是靠实践。社会在发展,知识在更新,在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再有才华的领导者也会产生许多的盲点,如果不认真学习,既不利于自己所从事的领导工作,更不利于组织的发展与事业的成功。
(3)社会知识
社会知识,也称为世事知识。世事就是世上的事。世事知识指的是社会生活中方方面面的常识、经验、教训、风土、人情、习俗、掌故等等。这种知识是一种客观存在,一般无需潜心去学,只要不脱离社会生活,在实践中都会逐步体会、感悟得到。人们要想丰富自己的语言修养,实现与人沟通交流的目的,就必须具备这类知识。曹雪芹曾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一个不谙世事、脱离社会的人,所讲的话就会造成笑话。
(4)处世知识
处世知识大都是日常生活中约定俗成的一套作法,诸如称呼、访友、求职、待客、赴宴、送礼、赠物、寒暄、探病、致歉、打招呼、打电话、问候、介绍别人、自我介绍、拒绝、祝贺、吊丧等等。所有这些,都各有自己的一套成文或不成文的习惯说法,而这种说法,一般都无需去特别地学习、钻研;只要不脱离社会生活,耳濡目染,即可把握。领导者若想提高说话水平,就必须积极投身于社会生活之中。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适应社会生活需要的处世言辞。
(5)社交知识
社交知识是人们在社会交往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以及礼仪规范的总和,是说话者能够很好地以言辞实现人际沟通交流的源泉。领导者要想使自己的言语达到彼此交流沟通的目的,就必须掌握交际应酬的基本知识,这样,才能说出与当时的情境适宜的言辞。如果不懂得这些知识,在交际过程中,就会因某一细微疏忽讲错话而造成不良后果,轻则贻笑大方,重则影响个人的升迁、事业的安危,甚至家国的命运。
2.读书是提高领导者素养的主要途径
读书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讲话也是这样,读书破万卷,出口能成章。中国人民的革命领袖毛泽东,就是最佳楷模。
毛泽东酷爱读书,不仅党内外闻名,连国内外都被人称道。在他的办公室、游泳池、休息室里,到处都堆放着书。他外出时首先是考虑带什么书。在轮船上、飞机上、火车上,他都坚持读书。就是在战争年代,在长征路上、延安窑洞里,他都坚持读书,亲自撰写文章及讲话稿。毛泽东的读书范围极广,政治、历史、哲学、文学、经济学等,无所不读。
他经常读的书有:《二十四史》、《鲁迅全集》、《考古学报》、《自然辩证法》、《笑林广记》、《容斋随笔》、《全唐诗》、《智囊》等。毛泽东读书有时连续几个小时不休息,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仍然要读书。
1976年9月7日,毛泽东生命垂危,不断昏迷。在最后一次清醒过来的时候,他还想读书,但他不能用语言来表达,只好用颤抖的手在纸上写了个“三”字,然后用手敲了敲木头,这时,秘书猜出主席的意思是想要日本首相“三木武夫”的书。毛泽东看了几分钟后,就昏迷了过去。《三木武夫》成为毛泽东读的最后一本书。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