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香港方物志》在线阅读 > 正文 中西爱书趣味之异同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香港方物志》 作者:叶灵凤

中西爱书趣味之异同

小说-Txt天堂

中西爱书趣味之异同

中国的竹简木简,西洋的泥板砖刻,都是书籍的原始式样。这些虽是书

籍,但已入于古董文物之列,藏书家很少将它们当作书籍来收藏的。就是唐

人写经,敦煌卷子,以及埃及波斯的绘卷,印度的贝叶经,这些虽也是刻本

书籍的前身,但与其当作书籍来收藏,不如当作艺术品来玩赏,或是当作校

勘考证资料更为适当。

书的生命是寄托在阅读上的。爱书趣味的真正对象,该是那些可读可

玩,具备了书的必要条件的书籍;这就是说,一本书的内容,印刷,纸张,

装帧各方面都值得爱好,或至少有一点值得爱好,这才成为爱书家收藏搜集

的对象。

中国藏书家特别爱好宋版书,西洋藏书家特别珍贵十五世纪的初期印本

书籍,就因为这些书除了当作古物之外,它们在内容印刷纸张装帧上还具有

特长,值得爱书家的珍重。

中国书和西洋书,在内容和形式上虽有很大的差别,但中西爱书家的趣

味趋向,他们的搜集范围,有些地方却不谋而合,殊途同归,这真是一个很

有趣的现象。中国藏书家对于一本纸墨精良,字大如钱的宋椠精本摩挲不忍

释手的醉心神往情形,恰如西洋藏书家对着哥顿堡的四十二行本圣经,反复

数着行数,用鼻嗅着羊皮纸的古香气一再点头赞叹的情形一般。文化本是没

有国界的,中西爱书家的趣味相同正不是偶然的事。

我已经一再说过,讲求书籍趣味并不是一件奢侈浪费的事。读书家必然

就是爱书家,而坐拥万卷的藏书家却未必一定是一位读书家,更未必是懂得

爱书三昧的爱书家。那么,即使仅有一本书也罢,只要我们能理解拥有一本

书的益处和趣味,我们的收藏是决不会比别人贫弱的。

我们且看看中西爱书家所喜欢搜集的品目,它们在版本学上的名称,以

及所具有的特点和趣味。

一、中西的古写经

这是书籍从手抄进化到刻印期间的产物。最为藏书家所注意的,在中国

是敦煌石窟中所发现的唐代和五代的抄本,在西洋是欧洲中世纪僧院中所收

藏的金碧彩绘抄本。一般被称为敦煌卷子的唐人抄本,所抄的大都是佛经,

这与西洋中世纪的彩绘抄本也都是宗教书籍这件事,实在是很有趣的对照。

唐人写经的版式,大都是卷子式,开端的扉页偶尔也绘有佛像,但西洋中世

纪的写经则是书本式,而且装饰得极为绚烂辉煌。这东西一般被称为

“Illuminated Manuscript”以示与一般的手抄本不同。这名词译起来可称

为“金碧彩绘古抄本”,因为除了本文系用红黑两色墨水抄录之外,四周和

每句每行有空隙的地方都补上五彩的装饰花纹,而开端第一个字的字母,必

定绘得特别大,有时要占到半面或全面书页的地位,字母四周除用五彩绘成

花纹装饰以及人物鸟兽虫鱼之外,在主要地方更涂上泥金或贴上金箔和银

箔,非常绚烂夺目,因此被称为金碧彩绘抄本。第一个字母的空隙和四周所

绘的金银彩绘,大都是与这本经典有关的故事和人物:时常是天主圣母或先

知殉道者的圣迹图,有时也会是施主的画像。因为这类抄本的工料非常昂贵,

只有当时的帝王和贵族才有财力制作。他们时常请人绘制了供私人礼拜之

用,或者施舍给他们所赞助的寺院中。

唐人写经的出现年代和西洋彩绘抄本的出现年代,先后极为接近,都是

第八世纪到第九世纪的产物。不过中国方面,书籍到了宋朝已盛行刻本,手

抄本便退居次要地位,写经更成为一种特殊的虔敬工作。但在西洋,则欧洲

直到十五世纪还盛行这种金碧彩绘的抄本,而且哥顿堡第一次用活版印行的

圣经,竟是想当作廉价的手抄本来出售的。因此他还特地每本加上手绘的彩

画,用来模仿当时还在流行的金银彩绘抄本圣经。

二、“英科纳布拉”

我们知道,欧洲发明活版印刷,是在十五世纪的五十年代,通常是以德

国的约翰?哥顿堡为欧洲活版印刷发明人,他所排印的四十二行本的圣经为

欧洲第一本用活版印刷的书籍,这就是著名的《哥顿堡圣经》。从十五世纪

的五十年代至十五世纪末,是欧洲印刷术的摇篮时代,这时间所出版的书籍,

都是属于欧洲活版印刷的初期产物。

欧洲的领本学家,对于这时期所出版的书籍,题了一个专门名辞:称之

为“英科纳布拉”(incunabula)。这是一个拉丁字,包括摇篮和襁褓之义。

他们因了十五世纪在欧洲是印刷术的摇篮时代,因此凡是从哥顿堡出版圣经

以后,以至一五○○年止所出版的排印本书籍,都是活版印刷术摇篮时代的

产儿,统统名之曰“英科纳布拉”。

当然,根据这字的本义,我们若是发现毕昇用胶泥活字排印的书籍,我

们也可以名之曰中国的“英科纳布拉”。但一般的说来,所谓英科纳布拉者,

乃是专指十五世纪欧洲初期活版印刷书籍而言。

将英科纳布拉与今日的书籍比较起来,其排印技术当然没有现代技术精

美;就是将英科纳布拉与金银彩绘的中世纪古写经比较起来,也远不及古抄

本的华贵美丽,然而因了它是印刷术摇篮时代的产儿,具有历史的意义和趣

味,因此遂为藏书家所特别爱好。

“英科纳布拉”正像我们的宋板书一样,能历劫不损流传至今的已经不

多,而且由于兵燹和水火之厄,正在一天少似一天,因此它的市价也贵得惊

人,不是一般爱书家的财力所能搜集的。据德国版本学家的统计,目前见诸

公私收藏著录的英科纳布拉约有三万八千部左右,其中有多种是孤本。不用

说,最贵的乃是哥顿堡的圣经,可以值到美金五十万元以上。而在事实上,

这些珍贵的英科纳布拉大都已为各国博物院大学藏书楼以及富豪所收藏,轻

易不会再在古书市场上出现的。

三、哥顿堡圣经

哥顿堡的圣经,是西洋古本书籍中最珍贵的一本书。因了所流传下来的

寥寥几十部已经全部收藏在公家图书馆和富豪的私人藏书楼中,现在即使财

力能够胜任,要想搜集一部哥顿堡圣经,纵然并非不可能之事,至少也是一

件很费心机和时间的事。因此一般的藏书家和爱书家,有机会的,可以到伦

敦大英博物院或美国纽约摩根氏的藏书楼中一饱自己的眼福,看一看这部价

值连城的古本书的真面目,否则只有从复制的印刷品上暂时满足自己的渴慕

了。

关于德国十五世纪这位印刷家和他所印行的圣经,其实至今还有许多争

论,尤其是荷兰人与德国人之间,为了争执谁是欧洲活板印刷术的发明者,

双方的历史学家和版本学家不知费了多少笔墨。凡是十五世纪遗留下来的文

献,无论片纸只字之微,都被他们当作直接或间接考证这问题的资料。关于

欧洲的活版印刷术,是先在荷兰出现抑先在德国出现,第一个使用活版排印

书籍的印刷家,究竟是德国的约翰?哥顿堡氏,还是荷兰的科斯托氏这问题,

根据双方所提出的证据,实在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不是一两句话所能

说尽的事,而且这问题又与本文无关,我们还是暂时搁起,留待以后有机会

再说。尤其对于我们中国人,无论欧洲的活版印刷是首先出现在荷兰也好,

出现在德国也好,必然是从中国间接或直接流传过去的,则是任何人也不能

推翻的事实。因为远在欧洲十五世纪有活版印刷出现之前,在十一世纪中叶,

中国已经有极可靠的文献,记载着毕昇发明用胶泥活字印刷书籍了。

不过,在这争论未解决以前,一般的说来,多数人仍是承认约翰?哥顿

堡是欧洲活版印刷术的发明人,他用这方法排印的圣经是欧洲第一本用活版

印刷的书籍。

对于这位印刷家的传记的研究,德国学者的著作可说够得上汗牛充栋。

而在实际上说来,关于他的可靠的传记资料实在少得可怜。我们至今仅能知

道,他大约出生于一三九八年或一四○○年,死于一四六八年。死的地点是

玛因兹城,至于生在德国什么地方,至今尚在争论之中,大概也是玛因兹城。

他的从事印刷业,并没有直接有关的文献遗留下来,而是从他向别人借钱的

借据上知道的。这就是我们所能知道关于哥顿堡生活资料的全部。至于那些

汗牛充栋的有关哥顿堡生活的著作,大都是枝节的研究。有些作为论据的文

献甚至已经被证实是后人伪造的。为了争取欧洲文化史上这一项光荣的记

录,德国人与荷兰人的笔墨官司固然打之不休,就在德国本国,为了他的诞

生地点以及印刷所的地点,德国的历史家们,自己也在互相争执,有些甚至

不惜用赝造的文献来作证据。其实,连那一幅认为是哥顿堡画像的肖像画,

也没有充分证据可以证明确是哥顿堡本人的肖像。

被认为由哥顿堡用活版所排印的书籍,一共有三种,一种是不甚重要的

祈祷用书,其余两种都是圣经,两种的版本略有不同。欧洲的版本专家根据

两书每页的行数将它们加以区别,一种称为三十六行本,一种称为四十二行

本。

这几种书被认为是哥顿堡排印的,其实也没有直接的文献证据,因为书

上并没有印刷出版地点和印刷人的姓名,而只是从同时人的记载以及间接的

文献上被推测可能是哥顿堡的工作。

所谓三十六行本与四十二行本的区别,是根据每页的行数来区别的。其

实,四十二行本的版框,虽是大小一律的,但是开始的九面,每面只排了四

十行,第十面则是四十一行,从第十面以后方是四十二行。哥顿堡研究专家

认为这是印刷者在试验究竟若干行始最适宜,经过两次更正,最后始决定用

四十二行。行数虽分三种,但是版框大小始终如一,专家认为这正是哥顿堡

和他的助手们在实验活字的好证据。

至于这两种版本孰先孰后的问题,据德国的那些版本专家细心逐页逐字

校勘比较的结果,认为三十六行本是较后印的,因为它承继了四十二行本在

排印上的一切错误,显然是用这版本作底本的。

四十二行本的哥顿堡圣经,有时又有人称之为“玛萨宁圣经”,这是因

为这种版本的圣经是首先在巴黎的玛萨宁主教的藏书楼中无意发现的。从这

以后,它才成了赫赫有名的欧洲第一本用活版排印的书籍。

四十二行本的哥顿堡圣经共有两种,一种是纸印的,另一种是小牛皮印

的。从印刷技术上说,纸印的成绩比牛皮印的好得多。文字是拉丁文,开本

是对开大本,共有六百四十余页,一千二百余面,大都装钉为上下二册。根

据现存各本上所留下的当时人手迹,有一四五三年及一四五六年八月二十四

日的记载,都是说明购买这书的经过,可见它的出版时期必接近这年代。

关于一共印了多少本的问题,最权威的意见说是一共印了二百一十本,

纸本一百八十,皮本三十。但也有些专家认为一共只印过四十五本。

残存至今的哥顿堡四十二行本圣经,各家著录的部数也有出入。最权威

的数字是三十二本,都是完整的。包括残本在内,则纸本共有四十四部,皮

本共有十八部。三十六行本残存者更少,据说仅在八本至十二本之间。但因

为较后于四十二行本,反而价值低了许多。

美国富豪摩根氏的著名私人藏书楼中,藏有完整无缺的四十二行本两

部,一部是纸的,一部是皮的。纸本的一部,据说是全世界现存的四十二行

本之中最精美的一部。

摩根所收藏的这部被认为最美的四十二行纸本哥顿堡圣经,在未入摩根

手之前,曾经过英国著名古书商人寇里特赫氏之手,他于一八八六年二月二

十日,在这书的扉页上手志道:

“这是我或任何人所曾经见过的玛萨宁圣经之中最精美的一本。”

寇里特赫是英国古书店的世阀,世代以买卖善本珍本为业,在国际古书

市场中非常有名,他的后人至今仍在伦敦继续旧业。他对于这本圣经竟如此

称赞,其精美可知了。

四十二行本的哥顿堡圣经,为美国人所收藏者,连摩根的两部在内,共

有九部。一部在耶鲁大学。耶鲁大学所收藏的一部,是于一九二六年由某夫

人以十二万元的高价自古市场买来,为了纪念其故夫,捐赠给耶鲁大学的。

对于这样一部有名的珍本书,爱书家梦寐难忘者当然大有人在。不久以

前,伦敦有残本一部在市场出现,为纽约的一位古书商人购得。他为了满足

许多向隅的爱书家的愿望起见,特将这部残本拆开来零售,以一章或一页为

单位,加上适当的封面或皮套,居然立时就被抢购一空,可见爱书家对于这

部欧洲的第一本活版印刷书籍是如何的爱慕了。

说来真有点幽默,哥顿堡这部被后人尊为欧洲活版印刷之祖的四十二行

本圣经,他当初排印设计的动机,却是蓄意想冒充手抄本来出售的。因此除

了本文用墨印以外,每章开始的第一个字母都留出空位,以便用红墨或五彩

金银来装饰。因此流传至今的四十二行本圣经,有些每页四周都有金银彩绘

的花边装饰,初看之下,令人误以为是一部中世纪的手抄本。

wWw。xiaoshuotxt。net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叶灵凤作品集
灵魂的归来永久的女性读书随笔香港方物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