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道德情操论》在线阅读 > 正文 [db:分卷] 道德情操论-2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道德情操论》 作者:亚当·斯密

道德情操论-2

大$学$生@小`说"网

第三章 论良心的影响和权威 虽然在一些特殊的场合,良心的赞同肯定不能使软弱的人感到满足,虽然那 个与心真正同在的设想的公正的旁观者的表示并非总能单独地支撑其信心,但 是,在所有的场合,良心的影响和权威都是非常大的;只有在请教内心这个法官 后,我们才能真正看清与己有关的事情,才能对自己的利益和他人的利益作出合 宜的比较。

如同肉眼看到东西的大小并非依它们的真正体积而是依它们的远近而定一 样,人心之中天然生就的眼睛看起东西来也可能如此:并且,我们用几乎相同的 办法来纠正这两个器官的缺陷。从我现在写书的位置来看,草地、森林以及远山 的无限风景,似乎不见得大到能遮住我旁边的那扇小窗,而同我坐在里面的这间 房子相比则小得不成比例。除了把自己放到一个不同的位置——至少在想象中这 样做——在那里能从大致相等的距离环视远处那些巨大的对象和周围小的对象, 从而能对它们的实际大小比例作出一些正确的判断之外,我没有其它办法可以对 两者作出正确的比较。习惯和经验使我如此容易和如此迅速地这样做,以致几乎 是下意识地去做;并且一个人在能够充分相信那些显露在眼前的远处对象是如何 渺小之前,如果一个人的想象不按照对远处物体真实体积的了解扩展和增大它 们,那么他就必须多少了解点视觉原理,才能充分相信那些远处物体只是对眼睛 来说显得很小。

同样,对于人性中的那些自私而又原始的激情来说,我们自己的毫厘之得失 会显得比另一个和我们没有特殊关系的人的最高利益重要得多,会激起某种更为 激昂的高兴或悲伤,引出某种更为强烈的渴望和嫌恶。只要从这一立场出发,他 的那些利益就决不会被看得同我们自己的一样重要,决不会限制我们去做任何有 助于促进我们的利益而给他带来损害的事情。我们要能够对这两种相对立的利益 作出公正的比较,必须先改变一下自己的地位。我们必须既不从自己所处的地位 也不从他所处的地位、既不用自己的眼光也不用他的眼光,而是从第三者所处的 地位和用第三者的眼光来看待它们。这个第三者同我们没有什么特殊的关系,他 在我们之间没有偏向地作出判断。这里,习惯和经验同样使得我们如此容易和如 此迅速地做到这一点,以致几乎是无意识地完成它;并且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合 宜而又公正的感觉不纠正我们情感中的天生的不公正之处,那么要使我们相信自 己对有最大关系的邻人毫不关心,毫不被他的任何情况所动,就需要某种程度的 思考,甚至是某种哲学的思考。

让我们假定,中国这个伟大帝国连同她的全部亿万居民突然被一场地震吞 没,并且让我们来考虑,一个同中国没有任何关系的富有人性的欧洲人在获悉中 国发生这个可怕的灾难时会受到什么影响。我认为,他首先会对这些不幸的人遇 难表示深切的悲伤,他会怀着深沉的忧郁想到人类生活的不安定以及人们全部劳 动的化为乌有,它们在顷刻之间就这样毁灭掉了。如果他是一个投机商人的话, 或许还会推而广之地想到这种灾祸对欧洲的商业和全世界平时的贸易往来所能 产生的影响。而一旦作完所有这些精细的推理,一旦充分表达完所有这些高尚的 情感,他就会同样悠闲和平静地从事他的生意或追求他的享受,寻求休息和消遣, 好像不曾发生过这种不幸的事件。那种可能落到他头上的最小的灾难会引起他某 种更为现实的不安。如果明天要失去一个小指,他今晚就会睡不着觉;但是,倘 若他从来没有见到过中国的亿万同胞,他就会在知道了他们毁灭的消息后怀着绝 对的安全感呼呼大睡,亿万人的毁灭同他自己微不足道的不幸相比,显然是更加 无足轻重的事情。因此,为了不让他的这种微不足道的不幸发生,一个有人性的 人如果从来没有见到过亿万同胞,就情愿牺牲他们的生命吗?人类的天性想到这 一点就会惊愕不已,世界腐败堕落到极点,也决不会生出这样一个能够干出这种 事情的坏蛋。但是,这种差异是怎么造成的呢?既然我们消极的感情通常是这样 卑劣和自私,积极的道义怎么会如此高尚和崇高呢?既然我们总是深深地为任何 与己有关的事情所动而不为任何与他人有关的事情所动,那么是什么东西促使高 尚的人在一切场合和平常的人在许多场合为了他人更大的利益而牺牲自己的利 益呢?这不是人性温和的力量,不是造物主在人类心中点燃的仁慈的微弱之火, 即能够抑制最强烈的自爱欲望之火。它是一种在这种场合自我发挥作用的一种更 为强大的力量,一种更为有力的动机。它是理性、道义、良心、心中的那个居民、 内心的那个人、判断我们行为的伟大的法官和仲裁人。每当我们将要采取的行动 会影响到他人的幸福时,是他,用一种足以镇慑我们心中最冲动的激情的声音向 我们高呼:我们只是芸芸众生之一,丝毫不比任何人更为重要;并且高呼:如果 我们如此可耻和盲目地看重自己,就会成为愤恨、憎恨和咒骂的合宜对象。只有 从他那里我们才知道自己以及与己有关的事确是微不足道的,而且只有借助于公 正的旁观者的眼力才能纠正自爱之心的天然曲解。是他向我们指出慷慨行为的合 宜性和不义行为的丑恶;指出为了他人较大的利益而放弃自己最大的利益的合宜 性;指出为了获得自己最大的利益而使他人受到最小伤害的丑恶。在许多场合促 使我们去实践神一般美德的,不是对邻人的爱,也不是对人类的爱。它通常是在 这样的场合产生的一种更强烈的爱,一种更有力的感情;一种对光荣而又崇高的 东西的爱,一种对伟大和尊严的爱,一种对自己品质中优点的爱。

当他人的幸福或不幸在各方面都依我们的行为而定时,我们不敢按自爱之心 可能提示的那样把一个人的利益看得比众人的利益更为重要。内心那个人马上提 醒我们:太看重自己而过分轻视别人,这样做会把自己变成同胞们蔑视和愤慨的 合宜对象。品德极为高尚和优良的人不会为这种情感所左右。这种想法深刻地影 响着每一个比较优秀的军人,他感到,如果他被认为有可能在危险面前退缩,或 在尽一个军人之职时需要他豁出命来或抛弃生命时有可能踌躇不前,就会成为战 友们轻视的人。

个人决不应当把自己看得比其他任何人更为重要,以致为了私利而伤害或损 害他人,即使前者的利益可能比后者的伤害或损害大得多。穷人也决不应当诈骗 和偷窃富人的东西,即使所得之物给前者带来的利益比所失之物使后者受到的损 害更大。在上述行为发生的情况下,内心的那个人也会马上提醒他:他并不比他 的邻居更重要,而且他那不正当的偏爱会使自己既成为人们轻视和愤慨的合宜对 象,又成为那种轻视和愤慨必然会带来的惩罚的合宜对象,因为他由此违背了一 条神圣的规则,就是在大致遵守这一规则的基础上,建立了人类社会的全部安全 与和平。一般说来,正直的人害怕的是这种行为所带来的内心的耻辱,是永远铭 刻在自己心灵上的不可磨灭的污点,而不是外界在自己没有任何过失的情况下可 能落在自己头上的最大灾难;他内心会感受到斯多葛学派如下那条伟大格言所表 达的真理,即:对一个人来说,不正当地夺取另一个人的任何东西,或不正当地 以他人的损失或失利来增进自己的利益,是比从肉体或从外部环境来影响他的死 亡、贫穷、疼痛和所有的不幸,更与天性相违背的。

当别人的幸福和不幸确实没有哪一方面依我们的行为而定时,当我们的利益 完全同他们的利益不相牵连和互不相关,以致两者之间既无关系又无竞争时,我 们并不总是认为,抑制我们对自己事情天生的或许是不合宜的挂虑,或者抑制我 们对他人事情天生的或许是不合宜的冷漠之情,很有必要。最普通的教育教导我 们在所有重大的场合要按照介于自己和他人之间的某种公正的原则行事,甚至平 常的世界贸易也可调整我们行为的原则,使它们具备某种程度的合宜性。但是, 据说只有很不自然的、极为讲究的教育,才能纠正我们消极感情中的不当之处; 并且据称,为此我们必须求助于极为严谨和深奥的哲学。

两类不同的哲学家试图向我们讲授所有道德课程中这一最难学的部分。一类 哲学家试图增强我们对别人利益的感受;另一类哲学家试图减少我们对自己利益 的感受。前者使我们如同天生同情自己的利益一样同情别人的利益,后者使我们 如同天生同情别人的利益一样同情自己的利益。或许,两者都使自己的教义远远 超过了自然和合宜的正确标准。

前者是那些啜啜泣泣和意气消沉的道德学家,他们无休止地指责我们在如此 多的同胞处于不幸境地时愉快地生活,他们认为:不顾许多这样的不幸者——他 们无时不在各种灾难之中挣扎,无时不在贫困之中煎熬,无时不在受疾病的折磨, 无时不在担心死亡的到来,无时不在遭受敌人的欺侮和压迫——而对自己的幸运 自然地满怀喜悦的心情,是邪恶的。他们认为,对于那些从未见到过和从未听说 过、但可以确信无时无刻不在侵扰这些同胞的不幸所产生的怜悯,应当抑制自己 的幸运所带来的快乐,并且对所有的人表示出某种惯常的忧郁沮丧之情。但是, 首先,对自己一无所知的不幸表示过分的同情,似乎完全是荒唐和不合常理的。

你可以看到,整个世界平均起来,有一个遭受痛苦或不幸的人,就有 ZO 个处在 幸运和高兴之中,或者起码处在比较好的境况之中的人。确实,没有什么理由可 以说明,为什么我们应当为一个人哭泣而不为 ZO 个人感到高兴。其次,这种装 腔作势的怜悯不仅是荒唐的,而且似乎也是全然做不到的;那些装作具有这种品 质的人,除了某种一定程度矫揉造作的、故作多情的悲痛之外,通常并不具备其 它任何东西,这种悲痛并不能感动人心,只能使脸色和谈话不合时宜地变得阴沉 和不愉快。最后,这种心愿虽然可以实现,但也是完全无用的,而且只能使具有 这种心愿的人感到痛苦。我们对那些同自己不熟悉和没有关系的人、对那些处于 自己的全部活动范围之外的人的命运无论怎样关心,都只能给自己带来烦恼而不 能给他们带来任何好处。我们因何目的要为远不可及的世界来烦恼自己呢?毫无 疑问,所有的人,即使是那些离我们最远的人,有资格得到我们良好的祝愿,以 及我们自然给予他们的良好祝愿。但是,尽管他们是不幸的,为此而给自己带来 烦恼似乎不是我们的责任。因此,我们对那些无法帮助也无法伤害的人的命运, 对那些各方面都同我们没有什么关系的人的命运,只是稍加关心,似乎是造物主 的明智安排;如果在这方面有可能改变我们的原始天性的话,那么这种变化并不 能使我们得到什么。

对我们来说,对成功者的高兴不给予同情并不成为什么问题。只要我们对成 功者产生的好感不受妒忌的妨碍,它就容易变得非常强烈;那些责备我们对不幸 者缺乏足够同情的道德学家们,也责备我们对幸运者、权贵和富人极易轻率地表 示钦佩和崇拜。

另有一类道德学家通过降低我们对特别同自己有关事物的感受,努力纠正我 们消极感情中的天生的不平等之处,于此我们可以列举出全部古代哲学家派别, 尤其是古代的斯多葛学派。根据斯多葛学派的理论,人不应把自己看作某一离群 索居的、孤立的人,而应该把自己看作世界中的一个公民,看作自然界巨大的国 民总体的一个成员。他应当时刻为了这个大团体的利益而心甘情愿地牺牲自己的 微小利益。他应该做到为同自己有关的事情所动的程度,不超过为同这个巨大体 系的其它任何同等重要部分有关的事情所动的程度。我们不应当用一种自私激情 易于将自己置身于其中的眼光,而应当用这个世界上任何其他公民都会用来看待 我们的那种眼光,来看待自己。我们应该把落到自己头上的事看作落在邻人头上 的事,或者,换一种说法,像邻人看待落到我们头上的事那样。爱比克泰德说: “当我们的邻人失去了他的妻子或儿子时,没有人不认为这是一种人世间的灾 难,没有人不认为这是一种完全按照事物的日常进程发生的自然事件;但是,当 同一件事发生在我们身上时,我们就会恸哭出声,似乎遭受到最可怕的不幸。然 而,我们应当记住,如果这个偶然事故发生在他人身上我们会受到什么样的影响, 他人之情况对我们的影响也就是我们自己的情况应对我们产生的影响。”

有两种个人的不幸,我们对其具有的感受力容易超过合宜的范围。一种是首 先影响与我们特别亲近的人,诸如我们的双亲、孩子、兄弟姐妹或最亲密的朋友 等等,然后才间接影响我们的不幸;另一种是立即和直接影响我们的肉体、命运 或者名誉的不幸,诸如疼痛、疾病、即将到来的死亡、贫穷、耻辱等等。

处于前一种不幸之中,我们的情绪无疑会大大超过确切的合宜性所容许的程 度;但是,它们也可能达不到这种程度,并且经常如此。一个对自己的父亲或儿 子的死亡或痛苦竟然同对别人的父亲或儿子的死亡或痛苦一样不表示同情的人, 显然不是一个好儿子,也不是一个好父亲。这样一种违反人性的冷漠之情,绝不 会引起我们的赞许,只会招致我们极为强烈的不满。然而,在家庭的感情中,有 些因其过分而非常容易使人感到不快,另外一些因其不足而非常容易使人感到不 快。造物主出于极为明智的目的使绝大部分人或许是所有人心中的父母之爱较之 儿女的孝顺更为强烈。种族之延续和繁衍全靠前一种感情而不是靠后一种感情。

在一般情况下,子女的生存和保护全靠父母的关怀。父母的生存和保护则很少靠 子女的关怀。因此,造物主使前一种感情变得如此强烈,以致它通常不需要激发 而是需要节制;道德学家们很少尽力教导我们如何纵容子女,而通常是尽力教导 我们如何抑制自己的溺爱,抑制自己过分的体贴关怀,即我们倾向于给予自己子 女的较之给予别人子女的更多的不正确的偏爱。相反,他们告诫我们,要满怀深 情地关心自己的父母,在他们年老时,为了他们在我们年幼时和年青时给予我们 的哺育之恩而好好地报答他们。基督教的“十诫”要求我们尊敬自己的父母,而 没有提及对自己子女的热爱。造物主事先已为我们履行这后一种责任作了充分的 准备。人们很少因为装得比他们实际上更溺爱子女而受到指责。有时却被怀疑以 过多的虚饰来显示自己对父母的孝敬。由于同样的理由,人们怀疑寡妇夸示的悲 痛不是出于真心。在可以相信它是出于真心的情况下,我们会尊重它,即使这种 感情过于强烈也是如此;虽然我们可能不完全赞同它,但是我们也不会严厉地责 备它。这种感情似乎值得加以称赞,至少在那些假装具有这种感情来的人看来是 这样,上述装腔作势就是一个证明。

即使就那种因其过分而非常容易使人感到不快的感情来说,虽然它的过分似 乎会受到责备,但从不令人憎恶。我们责备某一父母的过分溺爱和挂虑,因为某 些情况最终会证明这对子女是有害的,同时对父母也是极为不利的;但是我们容 易原谅它,从来不去怀着憎恨和厌恶的感情来看待它。而缺少这种通常是过分的 感情,似乎总是特别令人憎恶。那个对自己的亲生儿女显得毫无感情,在一切场 合抱着不应有的严厉和苛刻态度对待他们的人,似乎是所有残暴的人当中最可憎 恶的人。合宜的感情决不要求我们全然消除自己对最亲近的人的不幸必然怀有的 那种异乎寻常的感情,那种感情不足总是比那种情感过分更加令人不快。在这种 情况下,斯多葛学派的冷漠从来是不受人欢迎的,并且用一切形而上学的诡辩来 维护的这种冷漠,除了把纨袴子弟的冷酷心肠增强到大大超出其天然的傲慢无礼 之外,会有其他什么作用。很少在这种情况下,那些最出色地描绘了高尚微妙的 爱情、友谊和其它一切个人和家庭感情的诗人和小说家们,例如拉辛、伏尔泰、 理查森、马利佛、里科波尼,都是比芝诺克里西波斯或爱比克泰德更好的教员。

对别人的不幸怀有的那种有节制的情感并没有使我们不能履行任何责任;对 已故朋友忧郁而又深情的回忆——正如格雷所说的那样,因亲爱的人内心悲伤而 感到痛苦——决不是一种不好的感觉。虽然它们外表上具有痛苦和悲伤的特征, 但实质上全都具有美德和自我满意的崇高品质。

那些立即和直接影响我们的身体、命运或名誉的不幸,却是另外一回事。我 们感情的过分比感情的缺乏更容易伤害合宜的感情。只有在极少数场合,我们才 能极其接近于斯多葛学派的冷漠和冷淡。

前已提及,我们很少对因肉体而产生的任何激情怀有同感。由某种偶然的原 因,例如割伤或划破肌肉引起的疼痛,或许是旁观者最能有深切同感的肉体痛苦。

邻居的濒于死亡的很少不使旁观者深为感伤。然而,在这两个场合,旁观者的感 受同当事者相比十分微弱,因而后者决不会因前者非常安逸地表现他感到的痛苦 而感到不快。

仅仅是缺少财富,仅仅是贫穷,激不起多少怜悯之情。为此抱怨非常容易成 为轻视的对象而不是同情的对象。我们瞧不起一个乞丐;虽然他的缠扰不休可以 从我们身上逼索一些施舍物,但他从来不是什么要认真对待的怜悯对象。从富裕 沦为贫困,由于它通常使受害者遭受极为真实的痛苦,所以很少不引起旁观者极 为真诚的怜悯。虽然在当前社会状况下,没有某种不端行为这种不幸就很少有可 能发生,并且那受害者也有某种值得注意的不端行为,但是,人们通常十分怜悯 他,因而决不会听任他陷入极端贫困的状态;而靠朋友的资力、还常常靠有很多 理由抱怨他的轻率行为的那些债权人的宽容,他通常都能得到虽然微小、平常, 但多少是体面的资助。或许,我们会轻易地原谅处在这种不幸之中的人身上的某 种程度的弱点;但与此同时,那些带着坚定的面容,极其安心地使自己适应新的 环境,似乎并不因为这种改变而感到羞辱,而且不是以自己的财富而是以自己的 品质和行为来支持自己的社会地位的人,总是深为人们所赞同,并且肯定会获得 我们最高度和最为深切的钦佩。

由于在可能立即和直接影响某个无辜者的一切外来的不幸之中,最大的不 幸当然是名誉上不应有的损失,所以,对可能带来这种巨大不幸的任何事情颇为 敏感,并不总是显得粗鄙或令人不快。如果一个年青人对加到他品质或名誉上的 任何不正确的指责表示愤慨,即使这种愤慨有些过分,我们也常常对他更为尊敬。

一个纯洁的年青小姐因为也许已经流传的有关她行为的没有根据的猜疑之词而 感到苦恼,往往使人们十分同情。年长者长期体验世间的邪恶和不公正,已经学 会几乎不注意其责难或称赞,无视和轻视大声的漫骂,甚至不屑于屈尊对轻浮的 人们大发脾气。这种冷淡,完全建立在人们经过多次检验而完全树立起来的某种 坚定信念的基础之上,如果在既不可能也不应该具有这种信念的年青人身上出 现,是令人讨厌的。年青人身上的这种冷淡,有可能被认为是预示在他们成长的 岁月中会对真正的荣誉和臭名产生一种极不合宜的麻木不仁感情。

对其它一切立即和直接影响我们自己的个人不幸,我们几乎不可能显得无动 于衷而使人感到不快。我们经常带着愉快和轻松的心情回想起对他人不幸的感 受。我们几乎不能不带着一定程度的羞耻和惭愧的心情来回想对自己不幸的感 受。

如果我们如同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那样,考察一下意志薄弱和自我控制的细 微差别和逐渐变化,我们就很容易使自己相信:这种对自己必然习得的消极感情 的控制不是来自某种支吾其词诡辩的深奥的演绎推理,而是来自造物主为了使人 获得这种和其它各种美德而确立起来的一条重要戒律;即尊重自己行为的真实或 假设的旁观者的情感。

一个十分年幼的孩子缺乏自我控制的能力。无论他的情绪是恐惧、伤心或愤 怒等等什么东西,总是力图用大声喊叫,尽可能引起受惊的保姆或父母对他的注 意。当他仍处在偏爱他的这些保护者的监护之下时,他的愤怒是最早的或许也是 唯一的一种被告诫要加以节制的激情。这些保护人为了自己的安闲自在,经常不 得不用大声叱责和威胁来吓唬孩子,使他不敢发脾气;孩子身上的这种引起大人 指责的感情,受到了告诫他要注意自己安全的想法的约束。当孩子年龄大到能够 上学或与同龄的孩子交往时,他马上发现别的孩子对他没有这种溺爱偏袒。他自 然想得到别的孩子的好感,避免为他们所憎恨或轻视。甚至,对自己安全的关心 也告诫他要这样做;并且不久他就发现:要做到这一点,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 不仅把自己的愤怒,而且把自己的其它一切激情压抑到小朋友和小伙伴大概乐意 接受的程度。这样,他就进入了自我克制的大学校,越来越努力控制自己,开始 约束对自己的感情,但即使最长期的生活实践也不足以十全十美地约束自己的感 情。

处在各种个人不幸之中,处于痛苦、疾病或悲哀之中的最软弱的人,当他的 朋友甚或一个陌生人来访时,马上会想到来访者见到他的处境时很可能持有的看 法。他们的看法转移了他对自己处境的注意力;在他们来到他跟前的片刻,他的 心多少平静一些。这种效果是在瞬间、并且可以说是机械地产生的;但是,在一 个软弱者身上,这种效果持续的时间不长。他对自己处境的看法立即重新浮现在 心上。他像以前那样自我沉缅于悲叹、流泪和恸哭之中;并像一个尚未上学的小 孩那样,不是通过节制自己的悲伤而是强求旁观者的怜悯,来尽力使前者同后者 之间产生某种一致。

对一个意志稍许坚定一些的人来说,上述效果较为持久。他尽可能努力集中 注意力于同伴们对他的处境很可能持有的看法。同时,当他因此保持着平静时, 而且当他虽然承受着眼前这个巨大灾难的压力,但是看来他对自己的同情并未超 过同伴们对他的真诚的同情时,他感受到他们自然而然地对他怀有的尊敬和满意 之情。他因为能感受到同伴们的满意之情而自我陶醉,由此得到的快乐支撑着他 并使他能够比较轻松地继续作出这种高尚努力。在大多数情况下,他避而不谈自 己的不幸;他的同伴们,如果较有教养,也小心地不讲能使他想起自己不幸的话。

他努力像平常一样地用各种话题来引起同伴们的兴趣,或者,如果他感到自己坚 强到敢于提到自己的不幸,就努力按自己所设想的他们谈论它时所会采用的方式 来提起它,甚至努力使他的感受不超过他们对它可能具有的感受。然而,如果他 尚未很好地习惯于严格的自我控制,他不久就对这种约束感到厌烦。长时间的访 问会使他感到疲乏;在访问即将结束时,他随时都有可能做出访问一结束他肯定 会做出来的事情,即,使自己沉迷于过分悲痛的软弱状态。现在流行着对人类的 软弱极度宽容的风俗,在某些时候,不许一些陌生的客人,而只准那些最接近的 亲戚和最密切的朋友去访问家中遇到重大不幸的人。人们认为,后者的在场较之 前者的在场可以少受一些约束;受难者更容易使自己适应有理由期待从他们那里 获得更为宽宏的同情的那些人的心情。隐秘的敌人认为自己并不为人所知,他们 常常喜欢像最亲密的朋友那样及早进行那些“善意”的访问。在这种情况下,世 界上最软弱的人也会尽力保持男子汉的镇静,并且出于对来访者恶意的愤慨和蔑 视,使自己的举止尽可能显示出愉快和轻松的样子。

真正坚强和坚定的人,在自我控制的大学校中受过严格训练的聪明和正直的 人,在忙乱麻烦的世事之中,或许会面临派系斗争的暴力和不义,或许会面临战 争的困苦和危险,但是在一切场合,他都始终能控制自己的激情;并且无论是独 自一人或与人交往时,都几乎带着同样镇定的表情,都几乎以同样的态度接受影 响。在成功的时候和受到挫折的时候、在顺境之中和逆境之中、在朋友面前和敌 人面前,他常常有必要保持这种勇气。他从来不敢有片刻时间忘掉公正的旁观者 对他的行为和感情所作的评介。他从来不敢让自己有片刻时间放松对内心这个人 的注意。他总是习惯于用这个同他共处的人的眼光来观察和自己有关的事物。这 种习惯对他来说已是非常熟悉的了。他处于持续不断的实践之中,而且,他的确 不得不经常按照这个威严而又可尊敬的法官的样子,不仅从外部的行为举止上, 而且甚至尽可能从内心的情感和感觉上来塑造或尽力塑造自己。他不仅倾向于公 正的旁观者的情感,而且真正地接受了它们。他几乎认为自己就是那个公正的旁 观者,几乎把自己变成那个公正的旁观者,并且除了自己行为的那个伟大的仲裁 人指示他应当有所感受的东西之外,他几乎感觉不到其它什么东西。

在这种情况下,每个人用以审察自己行为的自我满意的程度,是较高还是较 低,恰与为获得这种自我满意所必需的自我控制的程度成比例。在几乎不需要自 我控制的地方,几乎不存在自我满意。仅仅擦伤了自己手指的人虽然很快就似乎 已经忘掉这种微小的不幸,但是他不会对自己大加赞赏。在一次炮击中失去了自 己的一条腿,片刻之后其谈吐举止就像惯常那样冷静和镇定的人,由于他做到了 更高程度的自我控制,所以他必然感到更高程度的自我满意。对大多数人来说, 在这种偶发事件中,他们对自己的不幸天然产生的看法,就像完全忘却有关其它 各种看法的一切思想那样,将带着如此鲜明强烈的色彩,强行出现在他们的心中。

除了自己的痛苦和恐惧之外,他们不会有其他什么感受,他们不可能注意到其它 什么东西;他们不仅完全忽视和不去注意内心这个想象出来的人的评价,而且完 全忽视和不去注意可能恰好在场的现实的旁观者们的评价。

造物主对处于不幸之中的人的高尚行为给予的回报,就这样恰好同那种高尚 行为的程度相一致。她对痛苦和悲伤的辛酸所能给予的唯一补偿,也这样在同高 尚行为的程度相等的程度上,恰好同痛苦和悲痛的程度相适应。为克服我们天生 的情感所必需的自我控制的程度愈高,由此获得的快乐和骄傲也就愈大;并且这 种快乐和骄傲决不会使充分享受它们的人感到不快。痛苦和不幸决不会来到充塞 着自我满足之情的心灵之中;斯多葛学派说,在上面提到的那种不幸事件中,一 个聪明人的幸福在各方面都和处于任何其它环境所能享有的幸福相同,虽然这样 说也许太过分了,然而,至少必须承认,这种自我赞扬之中的全部享受,虽然不 会完全消除但一定会大大减轻他对自己所受苦难的感觉。

在痛苦如此突然来临时——如果允许我这样提及它们的话——我认为,最明 智和坚定的人为了保持自己的镇定,不得不作出某种重大的甚至是痛苦的努力。

他对自己的痛苦天然具有的感觉,他对自己的处境天然具有的看法,严酷地折磨 着他,而且不作出极大的努力,他就不能够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公正的旁观者 所会具有的感觉和看法上。两种想法同时呈现在他面前。他的荣誉感、他对自己 尊严的尊重,引导他把自己的全部注意力集中到一种看法上。他那天生的、自发 的和任性的感情,不断地把他的全部注意力转移到另一种看法上。在这种情况下, 他并未把自己看成同想象中的内心那个人完全一致的人,也没有使自己成为自己 行为的公正的旁观者。他心中存在的这两种性质不同的看法彼此分离互不相同, 并且每一种都导致他的行为区别于另一种看法所导致的行为。当他听从荣誉和尊 严向他指出的看法时,造物主确实不会不给他某种报答。他享受着全部的自我满 意之情,以及每一个正直而公正的旁观者的赞扬。但是,根据造物主千古不变的 规则,他仍然感受到痛苦;造物主给予的酬报虽然很大,但仍不足以完全补偿那 些规则所带来的痛苦。这种补偿同他所应得到的并不相适应。如果这种补偿确实 完全补偿了他的痛苦,他就不会因为私利而具有回避某种不幸事件的动机,这种 不幸事件不可避免地会减少他对自己和社会的效用;而且造物主出于她对两者父 母般的关心,本来就料到他会急切地回避所有这样的不幸事件。因此,他受到痛 苦,并且,虽然他在突然来临的极度痛苦之中,不仅保持镇定,而且仍能沉着和 清醒地作出自己的判断,但要做到这一点,他必须竭尽全力和不辞辛劳。

然而,按照人类的天性,极度的痛苦从来不会持久;因而,如果他经受得住 这阵突然发作的痛苦,他不久无需努力就会恢复通常的平静。毫无疑问,一个装 着一条木制假腿的人感到痛苦,并且预见到在残年必然会因某种很大的不便而继 续感到痛苦。然而,他不久就完全像每个公正的旁观者看待这条假腿那样把它看 成某种不便,在这种不便之中,他能享受到平常那种独处和与人交往的全部乐趣。

他不久就把自己看成同想象中的内心那个人一致的人;他不久就使自己成为自己 处境的公正的旁观者。他不再像一个软弱的人最初有时会显示出来的那样,为自 己的木腿而哭泣、伤心和悲痛。他已充分习惯于这个公正的旁观者的看法,因而 他无需作出尝试和努力,就不再想到用任何其它看法来看待自己的不幸。

所有的人都必然会或迟或早地适应自己的长期处境,这或许会使我们认为: 斯多葛学派至少到此为止是非常接近于正确方面的;在一种长期处境和另一种长 期处境之间,就真正的幸福来说,没有本质的差别;如果存在什么差别,那么, 它只不过足以把某些处境变成简单的选择或偏爱的对象,但不足以把它们变成任 何真正的或强烈的想望对象;只足以把另一些处境变成简单的抛弃对象,宜于把 它们放在一边或加以回避,但并不足以把它们变成任何真正的或强烈的嫌恶对 象。幸福存在于平静和享受之中。没有平静就不会有享受;哪里有理想的平静, 哪里就肯定会有能带来乐趣的东西。但是在没有希望加以改变的一切长期处境 中,每个人的心情在或长或短的时间内,都会重新回到它那自然和通常的平静状 态。在顺境中,经过一定时间,心情就会降低到那种状态;在逆境中,经过一定 时间,心情就会提高到那种状态。时髦而轻佻的洛赞伯爵(后为公爵),在巴士 底狱中过了一段囚禁生活后,心情恢复平静,能以喂蜘蛛自娱。较为稳重的人会 更快地恢复平静,更快地找到好得多的乐趣。

人类生活的不幸和混乱,其主要原因似乎在于对一种长期处境和另一种长期 处境之间的差别估计过高。贪婪过高估计贫穷和富裕之间的差别;野心过高估计 个人地位和公众地位之间的差别;虚荣过高估计湮没无闻和名闻遐迩之间的差 别。受到那些过分激情影响的人,不仅在他的现实处境中是可怜的,而且往往容 易为达到他愚蠢地羡慕的处境而扰乱社会的和平。然而,他只要稍微观察一下就 会确信,性情好的人在人类生活的各种平常环境中同样可以保持平静,同样可以 高兴,同样可以满意。有些处境无疑比另一些处境值得偏爱,但是没有一种处境 值得怀着那样一种激情去追求,这种激情会驱使我们违反谨慎或正义的法则;或 者由于回想起自己的愚蠢行动而感到的羞耻,或者由于厌恶自己的不公正行为而 产生的懊悔,会破坏我们内心的平静。若谨慎没有指导,正义也未容许我们改变 自己处境的努力,那个确想这样做的人,就会玩各种最不合适的危险游戏,押上 所有的东西而毫无所得。伊庇鲁斯国王的亲信对他主人说的话,适用于处于人类 生活的各种平常处境中的人。当国王按照恰当的顺序向他列举了自己打算进行的 征服之举,并且列举到最后一次的时候,这个亲信问道:“陛下打算接下去做什 么呢?”国王说:“那时打算同朋友们一起享受快乐,并且努力成为好酒友。”这 个亲信接着问道:“那么现在有什么东西妨碍陛下这样做呢?”在我们的痴心妄 想所能展示的最光彩夺目的和令人得意的处境之中,我们打算从中得到真正幸福 的快乐,通常和那样一些快乐相同,这些快乐,按照我们实际的虽然是低下的地 位,一直垂手可得。在最为低下的地位(那里只剩下个人的自由),我们可以找 到最高贵的地位所能提供的、除了虚荣和优越那种微不足道的快乐之外的其它一 切快乐;而虚荣和优越那种快乐几乎同完美的平静,与所有真心的和令人满意的 享受的原则和基础不相一致。如下一点也不是必然的,即:在我们所指望的辉煌 处境中,我们可以带着与在自己如此急切地想离弃的低下处境中具有的相同的安 全感,来享受那些真正的和令人满意的快乐。查看一下历史文献,收集一下在你 自己经历的周围发生过的事情,专心考虑一下你或许读过的、听到的或想起的个 人或公众生活中的几乎所有非常不成功的行动是些什么,你就会发现,其中的绝 大部分都是因为当事人不知道自己的处境已经很好,应该安安静静地坐下来,感 到心满意足。那个力图用药物来增强自己那还算不错的体质的人,他的墓碑上的 铭文是:“我过去身体不错,我想使身体更好;但现在我躺在了这里。”这一碑文 通常可以非常恰当地运用于贪心和野心未得到满足所产生的痛苦。

一个或许会被认为是奇特的但是我相信是正确的看法是:处在某些尚能挽救 的不幸之中的人,有很大一部分并不像处在显然无法挽救的不幸之中的人那样, 如此乐意和如此普遍地回复到自己天然的和习以为常的平静中去。在后一种不幸 之中,主要是在可以称作飞来横祸的不幸之中,或者在其首次袭击之下,我们可 以发现明智的人和软弱的人之间的情感和行为上的各种可感觉的差别。最后,时 间这个伟大而又普通的安慰者,逐渐使软弱者平静到这样一种程度,即对自己的 尊严和男子汉气概的尊重在一开始就告诫明智的人显示出的那种平静的程度。安 装假腿者的情况就是这样一个明显的例子。甚至一个明智的人在遭受孩子、朋友 和亲戚的死亡所造成的无可挽救的不幸时,也会一度听任自己沉浸在某种有节制 的悲伤之中。一个感情丰富而软弱的妇人,在这种情况下几乎常常会完全发疯。

然而,在或长或短的期间,时间必定会使最软弱的妇人的心情平静到和最坚强的 男人的心情相同的程度。在立即和直接影响人们的一切无法补救的灾难之中,一 个明智的人从一开始就先行期望和享受那种平静,即他预见到经历几个月或几年 最终肯定会恢复的那种平静。

在按理可以补救,或看来可以补救,但对其适用的补救方法超出了受难者力 所能及的范围的不幸之中,他恢复自己原先那种处境的徒劳和无效的尝试,他对 这些尝试能否成功的长期挂虑,他在这些尝试遭到失败后一再感到的失望,都是 妨碍他恢复自己天生平静的主要障碍,并且,在他的一生中,经常给他带来痛苦, 然而某种更大的、显然无法补救的不幸却不会给他带来两星期的情绪纷乱。在从 受到皇上的恩宠变为失宠,从大权在握变为微不足道,从富裕变为贫困,从自由 变为身陷囹圄,从身强力壮变为身患缠绵不去的、慢性的或许是无可救药的绝症 的情况下,一个挣扎反抗最小、极其从容和非常乐意默认自己所遇命运的人,很 快就会恢复自己惯常而又自然的平静,就会用最冷漠的旁观者看待自己处境时所 易于采用的那种眼光,或者也许是某种更为适宜的眼光,来看待自己实际处境中 的那些最难应付的情况。派系斗争、阴谋诡计和阴谋小集团,会扰乱倒霉的政治 家的安静。破产者若醉心于金矿的规划和发现,便会睡不好觉。囚犯若总是想越 狱便不可能享受即使一所监狱也能向他提供的无忧无虑的安全。医生开的药常常 是医不好的病人最讨厌的东西。在卡斯蒂利亚的国王菲利普逝世后,有个僧侣为 了安慰国王的妻子约翰娜,告诉她说,某个国王死了 14 年之后,由于他那受尽 折磨的王后的祈祷而重新恢复了生命,但他那神奇的传说不见得会使那个不幸的 伤心透了的王妃恢复平静。她尽力反复进行同样的祈祷以期获得同样的成功;有 好长一段时间不让她的丈夫下葬,葬后不久,在把她丈夫的遗体从墓中抬出来后, 她几乎一动也不动地陪伴着,怀着炽热而急切的期待心情等待着幸福时刻的到 来,等待着她的愿望由于其所热爱的菲利普复活而得到满足。

我们对别人感情的感受,远非跟自我控制这种男子汉气概不相一致,它正是 那种男子汉气概赖以产生的天性。这种相同的天性或本能,在邻居遇到不幸时, 促使我们体恤他的悲痛;在自己遇到不幸时,促使我们去节制自己的哀伤和痛苦。

这种相同的天性或本能,在旁人得到幸运和成功时,促使我们对他的极大幸福表 示祝贺;在自己得到幸运和成功时,促使我们节制自己的狂喜。在两种情况中, 我们自己的情感和感觉的合宜程度,似乎恰好同我们用以体谅和想象他人的情感 和感觉的主动程度和用力程度成比例。

具有最完美德行因而我们自然极为热爱和最为尊重的人,是这样的人,他既 能最充分地控制自己自私的原始感情,又能最敏锐地感受他人富于同情心的原始 感情。那个把温和、仁慈和文雅等各种美德同伟大、庄重和大方等各种美德结合 起来的人,肯定是我们最为热爱和最为钦佩的自然而又合宜的对象。

因天性而最宜于获得那两种美德中的前一种美德的人也最宜于获得后一种 美德。对别人的高兴和悲痛最为同情的人,是最宜于获得对自己的高兴和悲痛的 非常充分的控制力的人。具有最强烈人性的人,自然是最有可能获得最高度的自 我控制力的人。然而,他或许总是没有获得这种美德;而且他并未获得这种美德 是常有的事。他可能在安闲和平静之中生活过久。他可能从来没有遇到过激烈的 派系斗争或严酷和危险的战争。他可能没有体验过上司的蛮横无礼、同僚们的猜 忌和怀有恶意的妒忌,或者没有体验过下属们暗中施行的不义行为。当他年迈之 时,当命运的某些突然变化使他面临所有这一切时,它们都会使他产生非常深刻 的印象。他具有使自己获得最完善的自我控制力的气质,但是他从来没有机会得 到它。锻炼和实践始终是必需的;缺少它们决不能较好地养成任何一种习性。艰 苦、危险、伤害、灾祸是能教会我们实践这种美德的最好老师。但是没有一个人 愿意受教于这些老师。

能够最顺当地培养高尚的人类美德的环境,和最适宜形成严格的自我控制美 德的环境并不相同。自己处在安闲中的人能够充分注意别人的痛苦。自己面临苦 难的人立即会认真对待,并且控制自己的感情。在恬静安宁温和和宜人的阳光下, 在节俭达观悠闲平静的隐居中,人类的温和美德极其盛行,并能得到最高度的完 善。但是,在这种处境中,就几乎不作什么努力来实行最伟大和最可贵的自我控 制了。在战争和派系斗争的急风暴雨中,在公众骚乱闹事的动乱中,坚定严格的 自我控制最为行时,并能极为顺利地形成。但是在这种环境中,人性最有力的启 示常常受抑制或被疏忽;而任何这样的疏忽都必然导致人性的削弱。由于不接受 宽宥常常是战士的职责,所以不宽贷人命有时也成为战士的职责;而一个人如果 好几次不得不执行这种令人不愉快的职责,其人性肯定会受到很大程度的削弱。

为了使自己宽心,他很容易学会轻视自己常常不得不造成的不幸;这样的环境虽 然会使人具有最高尚的自我控制能力,但由于有时迫使人侵犯旁人的财产或生 命,总是导致削弱、并且往往全然消除对他人财产或生命的神圣尊重,而这种尊 重正是正义和人性的基础。所以,我们在世界上经常发现具有伟大人性的人,他 们缺乏自我控制,在追求最高荣誉时一碰到困难和危险,就消极、动摇,容易泄 气;相反,我们也常常发现能够完善地进行自我控制的人,任何困难都不能够使 他们丧失信心,任何危险都不能够使他们丧胆,他们随时准备从事最冒险和最险 恶的事业,但是,同时,他们对有关正义或人性的全部感觉却似乎无动于衷。

我们在孤独时往往非常强烈地感觉到同自己有关的东西,往往过高地估计自 己可能作出的善行,和自己可能受到的伤害;我们往往因自己交好运而过分兴奋, 往往因自己的厄运而过分沮丧。一个朋友的谈话使我们的心情好转一点,而一个 陌生人的谈话使我们的心情更好一些。内心的那个人,我们感情和行为的抽象的 和想象的旁观者,经常需要由真实的旁观者来唤醒和想到自己的职责;往往正是 从那个旁观者那里,即从那个我们能够预期得到最少的同情和宽容的人那里,我 们才有可能学好最完善的自我控制这一课。

你处在不幸之中吗?不要一个人暗自伤心,不要按照你亲密的朋友宽容的同 情来调节自己的痛苦;尽可能快地回到世界和社会的光天化日中去。同那些陌生 人、和那些不了解你或者不关心你那不幸的人一起生活;甚至不要回避与敌人在 一起;而通过使他们感到灾难给你的影响多么微小,以及你克服灾难的力量怎样 绰绰有余,来抑制他们的幸灾乐祸,而使自己心情舒畅。

你处在成功之中吗?不要把自己的幸运所带来的高兴限制在自己的房里,不 要限制在自己的朋友,或许是奉承你的人中间,不要限制在把改善自己命运的希 望寄托在你的幸运之上的那些人中间;要经常到同你没有什么关系的那些人中间 去,到只根据你的品质和行为而不是根据你的命运来评价你的那些人中间去。不 要寻求也不要回避,不要强迫自己也不要躲避与那些地位曾比你高的人交往,他 们在发现你的地位同他们相等,甚或比他们高时会感到刺痛。他们的傲慢无礼或 许会使你同他们在一起感到十分不愉快;但如果情况不是这样,就可以相信这是 你能与之交往的最好伙伴;如果你能凭借自己坦率谦逊的品行赢得他们的好感和 喜欢,你就可以满意地相信,你是十分谦虚的,并且你的头脑没有因自己的幸运 而发热。

我们道德情感的合宜性决不那么容易因宽容而又不公平的旁观者近在眼前, 中立而又公正的旁观者远在天边而被损坏。

关于一个独立国家对别国采取的行动,中立国是唯一的公正的旁观者。但是, 它们相距如此遥远以致几乎看不到。当两个国家发生不和时,每个国家的公民很 少注意到外国人对其行为可能持有的看法。它的全部奢望是获得自己同胞们的赞 同;而当他们因激励它的相同的敌对激情而精神振奋时,它就只能靠激怒和冒犯 他们的敌人来使他们高兴了。不公平的旁观者近在眼前,公正的旁观者远在天边。

因此,在战争和谈判中很少有人遵守正义的法则。真理和公平对待几乎全然被人 忽视。条约被违反;而且这种违反如果能带来某种利益,就几乎不会给违约者带 来什么不光彩。那个欺骗某外国大臣的大使受到人们的钦佩和赞扬。那个不屑于 猎取利益也不屑于给人好处,但认为给人好处要比猎取利益光彩一点的正直的 人,即在所有私人事务中可能最为人热爱和尊敬的人,在那些公共事务中却被认 为是一个傻瓜、白痴和不识时务者,并且总是遭到自己同胞们的轻视,有时甚至 是嫌恶。在战争中,不仅所谓国际法常常被人违反——这不会使违法者在其同胞 中遭受什么值得重视的耻辱(违法者只考虑同胞们的判断);而且,就这些国际 法本身来说,其大部分在制定之时就很少考虑到最简单、最明白的正义法则。无 辜者虽然同罪犯可能有某种联系或依赖关系(这一点或许是他们无法避免的), 但不应该因此为罪犯受苦或受惩罚,这是正义法则中最简单明白的一条。在最不 义的战争中,通常只有君主或统治者才是有罪者。国民们几乎总是完全无辜的, 然而,无论什么时候,敌国认为时机合宜,就在海上和陆上劫掠和平百姓的货物; 听任他们的土地荒芜丢弃,烧毁他们的房子,如果他们胆敢反抗就加以杀害或监 禁;所有这些做法,都是同所谓国际法完全一致的。

www.xiaOShuOtxT.Net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亚当·斯密作品集
道德情操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