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经典社会点评文章》在线阅读 > 正文 做个勇敢的中国人 ——评《金陵十三钗》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经典社会点评文章》 作者:合集

做个勇敢的中国人 ——评《金陵十三钗》

T.xt.小`说`天.堂

这是一部让人无比沉痛的电影,散场出来时,有人说:终于看到了一部好电影。有人说:早知道就去看龙门飞甲了,这电影太压抑了。 

   

  类似的故事,法国有羊脂球,不过那个故事主要是讽刺那些同车法国男人尤其是达官贵人们的虚伪怯弱。而《金》的故事,主要是为了赞美,才选取了那场战争最“美丽”也最残忍的一个故事。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个真实的故事,在《南京南京》里也提到这么一件事,或许是真实的吧。如果是这样,那么人们该对国耻这两个字有更深的认识。 

   

  这部电影的主题决不该是“女性的伟大”,而该是“男人的耻辱”,那些女人们所受的屈辱与损害,是烙在所有国人身上的。拍这部电影,如果是为了正视国家的耻辱,那么是值得鼓掌的,但如果只是为了讲一个特定环境下的“崇高”与献身的故事,那么,还是不足以使其成为一部伟大的电影。 

   

  鉴于这电影是根据严歌苓的小说改编,所以我认为它虽然可能有历史原型,但所有细节都已经是后人改造和重新编撰过去。这样的电影,该说它是历史呢?还是故事呢?既有着真实的历史背景,却又是虚构的人物和剧情,不如把它叫做历史故事片吧。 

   

  事实上,所有的历史题材影视,都是历史故事片,对历史真实的表现了多少,全凭制作者的良心。我对历史题材影视的评价标准,就是它究竟有多少忠实于史料和回忆,有多少是创作者为了要预设和表达的主题而自己编造出来的。 

   

  很遗憾,我们的大部分影视都是后者,清宫戏唐宫戏编一编我们也无所谓了,但对于近代现代的历史,却总是“根据小说改编”,这其实是一件很可怕的事。 

   

  关于真实的标准并不是针对张艺谋的,在以往对《南京南京》《拉贝日记》《唐山大地震》的评价中,我也一直认为对历史的诚意是衡量这类题材的最重要标准。因为他们都说自己在讲述历史,没有谁承认自己只是找了个编剧或作家关在宾馆里头脑头暴了一下,每个人物都是为了“表现什么”而特别设计出来。 

   

  《南京南京》,南京城里真的有因为心灵受折磨而自杀的日本军官吗? 

  《拉贝日记》,拉贝日记里真实记述的暴行,电影中为何反而略去呢? 

  《唐山大地震》,把那三分钟特技剪掉这片还和历史有什么关系呢? 

   

  当我们享受着“历史大片”带来的震撼时,当制片方发现国难加大制作是票房保证时,我们可能忽视了一种危险。 

   

  为了票房,为了市场,为了奖项,历史在越来越精良的制作,越来越优秀的“剧本”下,很可能偷偷的被替换为一个个只为了最大程度上追求表现效果的故事了。 

   

  金钗十三钗的故事纵然是真的,我也太不相信那些女人们能像关云长似的在就要去魔窟的前夜还谈笑风生视死如归,这就像“向我开炮”的英雄传说,没有多少人知道历史的真实原型没有等来炮弹,而是被美军俘虏了。 

   

  为了美化,为了歌颂,为了主题,牺牲一些真实是可以接受的吗? 

   

  也或许历史是另一种样子,或者既然是故事,也有另一种讲法:在拥挤的安全区里,日军前来要女人,于是,一群妓女被选中了,她们并不想去,但人们希望她们出去以换取暂时的安全。 

   

  如果是这样,那么这故事就变成了《羊脂球》,虽然在当时的南京,这种情景可能更贴近真实的人性,也可能的确上演过。但那样一来,中国人的形象就截然不同了,这样一部电影,纵使是真实记录,又有可能上映吗?还可能被允许送去申奥吗? 

   

  正如片中英勇抗战的军队,武器精良,训练有素,兰博一样以一当百的教导队长,那当然也只是剧情需要的特例,否则这战争就该发生在东京在对。 

   

  虽然英勇抗战的军人需要表现,但也没有必要直接跳到另一个极端美化成超级英雄,十几人叠成一线冲向敌坦克的感人画面,真的是战场上会出现的场景?真打仗时怎么可能排成那样的队形冲锋,那绝对影响速度而且前面倒下的人会绊倒后面的人,掩护是分散队形把敌人的火力引开,而不是挤成一堆只因为编剧认为这才能表现勇敢。 

   

  你也许会说不要追究这些细节,但历史没有了细节还有什么?就只剩下新闻报导中的数字了。一部真正伟大的电影不会放过一个细节,而不把“这样才能感动观众”作为虚构的理由。 

   

  真实历史中有更多比女学生们跑得还快的士兵和官员,有更多人脱了军服混入平民,不是一要表现国军无能,就把他们演的像白痴,一到了要体现中国人的英勇抗战,又把他们拎出来打扮成钢铁侠。 

   

  用几个镜头甚至只是字幕台词就能交待历史更多的全貌,但很多时候我们的影视里只有刻意的选择性粉饰和选择性无视。 

   

  所以,纵然是国耻,纵然是充斥着其实没有必要详写特写的暴行和祼尸场面,还是要用美丽的电影语言包装一下,配上华丽的旗袍和优美的小调。这样一来,国耻就能变成国美吗? 

   

  这就像片中的贝尔“只会给死人化妆”一样,张艺谋不知是否在无意中自嘲了自己。 

   

  我不针对张艺谋,别的导演来拍,可能还不如他。我想说的是中国人记录历史的态度。 

   

  我们为什么写历史?为什么编故事?为什么在死者的白骨上抹粉?为了票房?为了宣传?为了奥斯卡奖? 

   

  就算是找到的史料,又哪些可能信哪些不能呢?史学家都在争议的事,该相信谁呢?更不用说太多事已经找不到真相。 

   

  有人忙着寻找历史,有人忙着修改历史,有人忙着删除历史。 

   

  看了这篇评论,有许多人会说:你太苟求了,这只是一部电影。 

   

  这正是让我感到害怕的。 

   

  我们似乎其实对历史本身并不感兴趣。我们甚至希望我们的文艺工作者们把历史都变成好看的故事。

   

  就像人们疯买学者们讲的评书式历史搞笑类历史,却不知道历史已经在讲述中被替换成充满个人想象与好恶的故事了。 

   

  久而久之,让所有亲历者都死去和沉默,我们就没有历史了。我们再也不可能知道历史上真正发生过什么,只好任后人编造。 

   

  我们不会希望再过几代人,没有人知道南京大屠杀是怎么回事,但事实上,同样的事情在历史上早就上演过,大屠杀一次次的发生,在元朝,在清初,但现在,成吉思汗仍然是大英雄,而提起扬州十日,大家或许会联想起还珠格格,那应该是个美丽的爱情故事。 

   

  民族融合是一种必然,但是化解仇恨是靠民众学会宽容,而不是靠忘记。就算以后世界大同,全世界都成一国,希特勒和东条英机就突然变成大英雄了? 

   

  但按照中国人“历史要为现实服务”的态度,这种事很可能发生。 

   

  真实不重要,如果撰改和隐瞒可以“让世界看起来更美好”,那么就忘记真实吧。 

   

  因为我们不喜欢忠实的记录历史,因为我们太爱“古建筑翻新”为了它看起来更漂亮。所以我们永远在猜历史,永远在编故事。而我们的电影人,作家,也很享受于这种“编得好有奖”的环境。 

   

  在1937年的南京,美国人贝尔问中国孩子:我们应该这样做吗?那孩子回答:我们还能怎么做? 

   

  去年有一部电影,叫《喋血孤城》,同样是抗战题材,和《金》相比票房惨淡的可怜,甚至我去影院都看不到排期。 

   

  为什么?死守孤城的男人们没有无私奉献的女人们有卖点吗?当我们为那些女人的呼号而落泪时,为以女人们的耻辱和奉献带来的票房和奥斯奖外语片入围而为荣时,你们不好奇中国男人们是怎么死光然后被遗忘的吗? 

   

  当遗忘回避甚至隐瞒篡改成为一种习惯,下一次屠杀时,连美国人都不会再来救你们了。中国男人战斗的都死了,识时务的站在日本人身边,整部影片全靠一个美国人拯救和满足中国女人,这真的不是一部讽刺片? 

   

  《金钗十三钗》,应该拍。不过,有一部电影更应该拍。 

   

  《淞沪战役》。 

   

  那是一场惨痛的失败,绝不光彩的战斗,七倍于敌的兵力,巨大的伤亡,几年前还在内战的乌合之众,群氓般的士兵,抽大烟的将军,勾心斗角的派系,最先逃命的官员,直到最后的大溃退。那个故事里没有秦准河上感动美国人的艳丽的女人血污,没有兰博一样的教导队长,却一样有真正的人性,一样有在大败逃中死战到最后的人。 

   

  忘记奥斯奖,做个勇敢的中国人,先从直面历史开始。 

 

文章:今何在

wwW、xiaoshuotxt.net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合集作品集
中外童话故事大全经典短篇文章精选经典短篇小说集(国内篇)经典短篇小说集(港台篇)经典短篇小说集(国外篇)温馨感人小故事经典短篇小说集经典社会点评文章